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508
【介绍】:
明浙江常山人,字廷璧。天顺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出知松江府。改革粮运、赋役等法,以苏民困。弘治初,升河南按察使,清田赋积弊。迁应天府尹。守备中官蒋琮与言官攻讦,莹发其伤孝陵山脉事,琮乃下狱、充净军。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武宗初致仕。旋为刘瑾陷害,削籍罚米,贫困而卒。瑾败,追复官职。
维基
吴宽(1435年—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散文家、书法家。成化八年状元,孝宗、武宗两代帝师。弘治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吴宽生于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岁即中秀才。此后困于科场二十年,绝意仕进,不肯复应举。成化四年(1468年),吴宽在陈士贤要求下,勉强入试,竟中第三名。成化八年(1472年)春闱,又连中会元、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侍讲东宫,秩满,进詹事府右谕德。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弘治八年(1495年)擢吏部右侍郎,因继母去世,丁忧去职。吏部有缺,孝宗命虚位以待。守丧期满,还任,转左侍郎,改主管詹事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礼部尚书,已年届七旬,数次称病告老,均为孝宗慰留,次年卒于任内。谥文定。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杨守陈弟。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维基
张敷华(1439年—1508年7月20日),字公实,号介庵,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今江西省安福县)人,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景泰初年,进入国学。天顺八年(1464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成化元年(1465年),与刘大夏从部事,授兵部主事,升任郎中。成化十一年,出任浙江参议,居浙江十余年,历任浙江布政使。弘治初年,迁湖广布政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途奔丧,除服后恢复原职。在任期间处理粮运管理等。改为陕西巡抚,制定婚丧礼仪等。之后升南京兵部右侍郎。弘治十二年(1499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等府。之后掌管南京都察院,与南京吏部尚书林瀚、佥都御史林俊、国子监祭酒章懋共称「南都四君子」,就迁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召为左都御史。同年冬,大臣与言官请求驱逐刘瑾等宦官,内阁力主此事。武宗犹豫不决。继而朝廷风气大变,宦官势力大增。张敷华只能与杨守随辞职,至徐州时乘坐小艇遇到洪水,触石几乎溺死。刘瑾仍然忌恨,欲借湖广仓储浥烂事,连坐张敷华。翰林院修撰康海对刘瑾说:「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刘瑾于是稍微解意,仍然连坐其与杨守随罪。次年六月病卒。
维基
王轼(1439年—1506年),字用敬,湖广公安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王轼为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迁任右寺正。在四川登记囚徒时,为百馀人平反,升任四川副使。因事被中伤下狱,真相大白后复官,改职陕西。弘治初年,升四川按察使。弘治三年(1490年),迁南京右佥都御史。八年(1495年),升右副都御史,总理南京粮储事务,不久,巡抚贵州。次年,入京任大理寺卿,奉诏与刑部裁定条例,颁行天下。弘治十三年(1500年),王轼拜为南京户部尚书。不久,任左副都御史,总督贵州军务,镇压苗族女土司米鲁起事,大胜还朝。孝宗大喜,赏赐有加,加封太子少保。后改南京兵部尚书,参与机务。王轼屡次请求致仕,均不被批准。武宗登极后,因病再次请归。朝廷下诏,加太子太保,荣誉归里。正德元年(1506年)卒。朝廷追赠太保,谥襄简。《明史》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9—1508
【介绍】:
明福建仙游人,字廷纲,号东园。天顺四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检讨。以疾归,读书二十余年,再起,累官太常寺卿。武宗在东宫行冠礼,纪采自周文王以来嘉言善行,凡百条,各绘图作赞,名《圣功图》以进。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工文辞。有《东园诗文集》等。
维基
何鉴(1442年—1521年),字世光,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新昌县(今浙江省新昌县)人,累官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成化五年(1469年)己丑科进士,授直隶宜兴县知县,徵拜为监察御史,巡按宣府、大同等地,弹劾巡抚郑宁等数十人不称职。改巡按太,因逮捕总督太监违法,被诬陷下诏狱。得释之后,再次巡按江北。出官河南府知府,赈灾饥荒,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升山东布政司左参政。弘治三年正月升任四川右布政使,五年十月进左布政使。弘治六年(1493年)三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南,兼管杭州、嘉兴、湖州三府税粮。并发漕米十五万石赈灾苏州、松州水灾。并与侍郎徐贯上疏建造吴淞、白茆诸渠以除水患。历官山东巡抚、升刑部侍郎。因母丧丁忧去职。弘治十八年(1505年),除服还朝,以左佥都御史出巡河南、湖广、陕西阅实户口。正德二年(1507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张文冕在刘瑾面前诬告何鉴,被连坐免职罚米。刘瑾被诛后,正德六年,召为刑部尚书,恰逢当时四川、京畿、江西等地纷纷有民变。兵部尚书王敞不能治理,武帝命洪钟、陈金、马中锡督师分讨,同年罢免王敞,改命何鉴替任。何鉴上任后,选将练兵,录民间武士,令乡聚悉树栅浚沟,团结相救。各地民变陆续平定。加封太子少保。何鉴虽然尽职兵事,但明武宗好弄兵,肆意调整边军于大内团操,重用江彬等人。何鉴终因言官弹劾致仕。九年后去世。
维基
张鼐(1443年—1510年),字用和,山东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人,成化乙未进士,正德初官至南京右都御史。因得罪刘瑾、焦芳,获罪下狱。后平反,嘉靖初赐祭葬。早年出身国子生,进山东乡试第五十一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襄陵县知县,入为监察御史。宪宗末年,曾经劾妖僧继晓、方士邓常恩等,巡按江西。因尹直等构罪,张鼐与巡抚闵圭被贬,谪为郴州判官。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升河南按察司佥事,进参议,因协助治理黄陵冈迁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按察使。同年秋,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武宗继位后,张鼐改巡抚宣府。正德元年(1506年)召还,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署院事。因得罪刘瑾,改南京右都御史,与焦芳父子交恶,因辽东军饷等事被逮捕下狱。总兵官毛伦等具奏诸人苦状,后得到折价从缓。刘瑾被诛后,已去世的张鼐获恢复官职。
维基
朱钦(1444年—1520年),字懋恭,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邵武府邵武县(今福建省邵武县)人,官至山东巡抚。朱钦从师于吴与弼,以学行著称。成化八年(1472年)登进士,授宁波府推官。因政绩卓著,征为监察御史。出督漕运、巡按河南、清军广西,均有政绩。弘治年间,升山东按察使司副使,历任浙江按察使。弘治十五年入觐,吏部举荐天下治行卓异者六人,其中就有朱钦。佥都御史林俊亦举荐朱钦继任其职。后升湖广左布政使。明武宗继位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后得罪刘瑾。当时,朱钦治理山东各地吏治,因事连坐致仕。刘瑾被诛后,恢复官职。正德十五年去世。
勋字元勋,号东湖,平湖人。成化己丑进士。授工部主事,历大理寺卿。上言暑月疏决囚徒,两京一体。五岁一遣官录州郡狱。著为令。漳寇温文进作乱,诏勋抚辑。以功升副都御史,巡抚顺天。整饬蓟辽边备。奏罢宝坻岁贡银鱼及昌平牧马、麻峪山采矿等事,民甚便之。勋以密云孤悬,每有警,救援不相及。潮河川积石漫衍守截为难,黄花镇拱护诸陵守备单弱。疏请分蓟州为中路,密云、昌平为东西二路。于潮河川作虎落,具𨈆石,布蒺藜,凿坑窖垛石为城,增置戍卒。由是三路兵势联络,贼不敢犯。熊儿峪营去水远,一马日费水钱十文。猪圈头关地平衍,春夏水溢,壁垒倾圯,皆为兵困。勋乃奏移营于峪之南,移关于猪圈境外。兵既得水,又有出境耕牧之利,岁省数百人。转刑部侍郎。会河间戚畹与民争田,奉诏体勘,卒归之民。武宗嗣位,首上郊祀、藉田、幸学三事。拜刑部尚书,引疾求去,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赠太保,谥康僖,葬乍浦之鄂阳山。杨一清志其墓。勋颖敏好学,尤善诗歌,诸体高凝整练,不愧作手。然素无诗名者,以功业掩也。有东湖遗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茂林。精医,尤擅小儿科。成化中充太医院官。武宗在襁褓,痫作,召林医治,一匕而愈。累官太医院判。卒年八十八。有《杏坞秘诀》。
维基
陈金(1446年—1528年),字汝砺,号西轩,祖籍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德安府应城县(今湖北省应城市),出生于武昌府,官至右都御史、南京户部尚书。陈金出身于官宦之家。成化八年,陈金登进士,授婺源知县,擢南京监察御史。弘治初年,出按察浙江,借灾异之机弹劾文武大僚十九人,其中侍郎丁永中、南京大理卿吴道宏、南宁伯毛文等多罢去。之后升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历任云南左布政使,讨伐平竹子箐苗族民变。弘治十三年,拜为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等地。奉诏发缅甸、干崖、陇川、南甸诸部兵,平定孟养酋思禄与孟密酋思揲等叛变,随后攻破贵州米鲁等叛变,晋升为南京户部右侍郎。正德元年,给事中周玺等弹劾陈金不称职,明武宗不予追问。陈金以母老乞求归乡,不予批准。之后以右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当时内臣韦霦等建议,请求输两广各司所贮银于京师。陈金上疏称不可,诏留二十余万。当时,马平、洛容僮族民变猖狂,陈金率领总兵官毛锐发兵十三万征讨,俘虏斩获七千馀人,晋升为左都御史。陈金认为苗民喜爱鱼盐,可以用其为计约束。于是命百姓与苗民互市,改峡名为永通。然而,苗民性贪而黠,最初表面接受约束,但不久仍然杀掠不止。浔州人纷纷称陈金失计。正德三年,升任南京户部尚书。次年冬,召为左都御史,但因母丧归养。正德六年,江西盗乱爆发。武宗命陈金担任故官,总制军务。南畿、浙江、福建、广东、湖广文武将吏均归其节制,许其便宜从事,都指挥以下不听命者均可施刑斩杀。当时,抚州有东乡贼王钰五、徐仰三、傅杰一、揭端三等;南昌则有姚源贼汪澄二、王浩八、殷勇十、洪瑞七等;瑞州则华林贼罗光权、陈福一等;而赣州大帽山贼何积钦等又起。官军累年无法攻克,陈金认为其属郡兵不足用,奏请调用广西狼兵。次年二月,连续攻克东乡、姚源、华林、大帽山等,半年之内,剿贼几尽。随后请在东乡立县,并成立万年县,招降百姓。随后加太子少保,荫子锦衣世百户。陈金屡次攻破贼寨,但所用士兵均贪残嗜杀,其,剽掠甚至超过叛军。百姓民谣称「土贼犹可,土兵杀我。」陈金虽然知百姓之患,但却仰赖土兵,于是不禁止。他又不能持廉,军资颇私入。所以虽然功劳很多,百姓仍然深怨他。后因攻打姚源贼时,作战失策,被给事中黎奭及两京言官弹劾,于是被召回,改以俞谏继任,陈金遂请终丧去。正德十年,再次起用担任两广总督。当时府江贼王公珣叛乱,陈金集诸道兵偕总兵官郭勋等分六路讨伐平定。后加少保、太子太保。正德十二年,许可佛朗机人进入广州,不久命令驱逐该批人物。正德十四年,掌都察院事。明世宗即位后,请老归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6
【介绍】:
明湖广茶陵人,字宾之,号西涯。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与谢迁同日登用,对时弊多所匡正。十七年,赴阙里祭孔。还,上疏言沿途所见民生困苦状。受顾命,辅佐武宗。刘瑾入司礼,东阳悒悒不得志,而常设法保全善类。正德七年,谏武宗调边将江彬等入卫,不从。乃以老病辞官。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年,清节不渝。喜奖掖后学,推挽才隽。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自明兴以来宰臣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之后,东阳而已。罢政家居,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为生活待客之费。卒谥文正。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年少时,他入国子监。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见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经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知经筵事者,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兼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经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及后罗玘升为侍读。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在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但朝政多有微言。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当时宦官刘瑾导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而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但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在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但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维基
陈震(?—1525年),字文静,陕西都司庆阳卫人,官籍。成化十年(1474年)陕西乡试第十三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三甲第一百零四名进士。弘治元年(1488年)任监察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升山西按察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本省按察使。正德帝继位,以御史卢仪事诖误,左迁两淮盐运同知,十八年(1505年)八月升为河间长芦运使,仍支正三品俸,正德元年(1506年)五月以疾乞休。正德四年(1509年)以荐起任光禄寺卿、直文华殿,六月升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馆,五年二月升户部右侍郎,当时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四月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暂往陕西宁夏等处督调军马兼整理料草,数日后改任兵部右侍郎,七月事平回京,八月因是刘瑾乡党被罢职。正德十六年(1521年)恢复原职致仕,嘉靖四年卒。
维基
周南(1449年—1529年),字文化,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处州府缙云县(今浙江省缙云县)人,军籍,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两广总督。早年出身国子生,浙江乡试第八十八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三百三十五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京畿等地。弘治初年,出按广东等地,弹劾总兵官柳景。此后历任江西右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武宗继位后,敌寇进犯宣府,周南率领参将陈雄等一同进攻并击退。后母丧丁忧。正德三年,刘瑾乱政,以大同仓粟有浥烂者,逮捕周南及督粮郎中孙禄下诏狱,并罚输米塞外。刘瑾被诛后,起用故官抚宣府,不赴任,引病离去。次年,起用总督南赣军务,为首任南赣巡抚。期间平定大帽山叛变。正德九年,进为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一年后乞归去世。赠太子少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9—1531
【介绍】:
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1—1510
【介绍】:
明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幼自宫,依刘姓太监进宫,因冒其姓。武宗即位,掌钟鼓司,与马永成、谷大用等八人号八虎。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诱武宗微行游乐,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寻掌司礼监。于东、西厂外加设内行厂,以镇压异己,斥逐廷臣。又奏置皇庄,渐增至三百余所。正德五年,都御史杨一清为太监张永定计奏瑾图谋反叛,遂籍其家,磔之于市。
维基
龚弘(1451年—1526年),字元之,号蒲川,直隶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民籍,官至工部尚书。早年出身国子生,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八名。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科会试第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六名。授严州府推官,政绩卓著。历升兖州府知府,弘治十四年(1501年)四月升浙江右参政,归养十馀年。正德九年正月起升福建右布政使,十年三月升湖广左布政使,十一年九月升应天府尹。黄河氾滥,正德十三年,龚弘由应天府尹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武宗南巡,称之为干事老臣。擢工部侍郎,并领河事,河道之事设专职自龚弘为始。五次上疏请归,获准擢工部尚书致仕。嘉靖五年(1526年)卒,年七十六。
维基
刘忠(1452年—1523年),字司直,河南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市)人。官至大学士。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四年(1491年),编撰《宪宗实录》,迁侍讲,直经筵,兼侍东宫讲读。九年后,升侍读学士。明武宗继位后,升翰林院学士,掌管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年),刘瑾专权,刘忠上疏劝阻,与刘瑾交恶,外任南京礼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改南京吏部尚书。期间弹劾官吏千人。正德五年,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期间两次上疏乞求致仕,不予批准。刘瑾被诛杀后,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明朝内阁参赞机务。仅隔数日,因平定宁夏有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刘瑾伏诛,张永、魏彬等人擅政,大臣争相投靠,唯独刘忠不予照顾。张永派遣廖鹏等去见刘忠,在路上遇到,刘忠拒绝其馈赠物品,于是两人交恶。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被明武宗慰留。次年,命典会试。后乞省墓,抵家,再上章乞致仕,报许。明世宗继位后,屡次举荐均不起用。嘉靖二年卒(1523年),年七十二岁。赠太保,谥文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