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黄岩人,字元亮。洪武九年廷试得首选,授吏部主事,擢燕王府纪善。仁宗为世子时尝从受业。有《四礼家仪》。
师。讳溥洽。字南洲。晚号迂叟。又称一雨翁。姓陆氏。宋宝章阁待制游之后。世居会稽之山阴。祖某。为饶州馀干县尹。父仁。甫因家焉。母周氏。师生于至正丙戌。自幼闿爽颖异。父教之诗书。悟解日益进。未龀。已志慕出世法。有老长戏之曰。仙人本是山人作。师应声对曰。凤鸟终非凡鸟。为众惊异之。每入招提瞻佛像。辄敬礼膜拜。父母知不可遏。命于郡之普济寺。礼雪庭祥公为师。受具上天竺。谒东明日公。一见器重之。命典宾客。其仪矩从容秩然。丛林老宿多推服。以为难能。而博究教典。虽寒暑夙夜不懈。已而从具庵玘公于普福。讲求旨要。凡诸经籍。精粗小大之义。靡不贯串。而旁通儒书。间以馀力为诗文。多有造诣。玘公命首忏事行三昧法。自是进于止观明静之道。洪武辛亥。出世住孤山玛瑙讲寺。又住苏州北禅。学徒云集。师为开演五时八教。如来一代施化之仪。无智愚高下。人人满所欲而退。一时宗门耆硕。如九皋声公。启宗佑公。咸共嗟赏。谓吴中法席第一。又六年。至杭之下天竺。乃循慈云故事。建金光明护国。期忏七昼夜。为众讲贯无虚日。太宗皇帝。闻其贤。召为僧录司右讲经。玉音褒谕。有通东鲁书博西来意之语。居长干西丈室三年。时梦观主天禧。其徒由高者。夜梦诣师室及门。有二神人。兜鍪金甲。卫护甚严。叱止高曰。寺主在是。既觉。诣师告所梦。且曰。公其代吾师乎。踰月梦观卒。有旨。命师主天禧。又三年。升左善世。太宗皇帝。举靖难。师道衍公。有辅翼居守功。及即位召衍。至自北京。命主教事。师以左善世逊衍。而己居右。上嘉从之。永乐四年诏修天禧寺浮图。落成之日。车驾临幸。命师庆赞。祥光烨煜。万众聚观。天颜愉怿。时有任觉义者。忌师之宠。搆词间之。左迁右觉义。疏斥。师不辩。自处裕如。既而上察其心。复右善世。仁宗皇帝临御。以老宿数被召问。礼遇特厚。命居庆寿寺松阴精舍。以自佚。而上御便殿。召师入见。慰劳甚至。遂奏乞还南京大报恩寺以终老。从之。赐佛像经钞若干缗。给驿舟。命中官护逃。既至。明年为宣德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微疾。呼寺之住持惟寔。付后事留偈。诀别其徒云。清净自在住。遂化。春秋八十有一。僧腊六十有九。塔全身于凤岭。送者万馀人。讣闻。上遣行人王麟莅祭焉。师历事列圣。一以至诚。而言动必祇礼度。处物和。驭众宽。解逅逢掖士。喜商论文事。三四十年间。钜缁老衲。有文声者。惟师与衍公耳。师所著。有金刚注解附录二卷。应制及与名人唱和诗若干卷。国家建法会。一切科仪文字。皆师所定。以贻范于后。所度弟子。慈霔圆悟大沾等若干人。得法弟子。圆净鸿义惠朗等若干人。宣德元年秋。示寂于南京。弟子奉龛建塔于长干西南凤岭之阳。复于塔前搆精庐以居。工部右侍郎庐陵周忱。为之记曰。公戒行之精。才望之高。既已详见少傅杨公塔铭矣。今之记似可略也。然予于兹寺之建。独有感焉。昔者孔子没。弟子皆冢于墓。服心丧之礼三年。丧毕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子贡反庐于墓上。又三年而后去。盖师之与弟子。所以传其道授其业。有父子之恩焉。后世此道不明。当其师之生存反其道。背之而去者有矣。能服乎心丧之礼者。几何人哉。心丧之礼。且不能服。况望其庐墓至于三年六年之久者乎。予闻。洽公当永乐间。尝为同列所间。太宗皇帝。欲试其戒行。系之于锦衣狱。一时门弟子。多云鸟散去。独霔公焦心苦骨。从其师于患难。服薪水之劳。未尝一日去左右。卒使其获全行业。蒙被国恩。大昌其教于晚节。观其尽心所事。不以死生穷达。而有所改易。此盖士大夫之所难能。而霔公能之。予于是重有感也。是用书以为记。使后之观于此者。或因霔公而有所激劝焉。
(有言。靖难兵起。师为建文君。设药师灯忏诅长陵。金川门开。又为建文君削发。长陵即位。微闻其事。囚师十馀年。荣国公疾革。长陵遣人问所欲言。言愿释漙洽。长陵从之释其狱。时白发长数寸覆额矣)。
维基
陈迪,字保中,广东四会县清塘镇陶塘人。洪武十八年,登乙丑科进士。博学能文,笃于孝友。任湖广江陵县丞,有政声。后缘事被贬,流放辽东。洪武二十二年,以明经荐为国子监助教。仁宗在东宫时召陈迪入文华殿。后选入文渊阁修《永乐大典》。在任十馀年去世,祀贤祠。著有《诗文类集》120卷。
智光。字无隐。山东武定州王氏子也。父全。母董氏。幼而聪慧。阅读辄不忘。十五。辞父母出家。寻礼西天迦湿弥罗国板的达萨诃咱释哩国师。传天竺声明记论之旨。洪武己酉。以道广无涯。未易津测。繇是锐志参访。游五台。感文殊现相。太祖高皇帝。闻其名。召至钟山。命译其师板的达四众弟子菩萨戒。词简理明。众所推服。丙辰。奉命访补陀。于江南诸名山。踪迹殆遍。甲子春。与其徒惠辩等。奉使西域。过独木绳桥。至尼巴辣梵天竺国。宣传圣化。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宝塔。西国人敬之。师凡两往西域。太宗文皇帝。念其往返劳勤。复与论三藏之说。领会深奥。大悦之。乙酉。擢僧录右阐教。明年。俾迎大宝法王。及还敷对多所毗赞。赐图书舆服法供。诏居西天寺。升右善世。丁酉。召至北京。论义称旨。俾居崇国寺。赐国师冠。仁宗昭皇帝嗣位。锡封。号曰圆融妙慧净觉弘济辅国光范衍教灌顶广善大国师。赐金印冠服。复锡孔雀销金伞盖幡幢。及银镀金携炉。盆罐供器。法乐几案。坐床舆马。诸物悉备。诰曰(云云)。仍广能仁寺居之。宣宗章皇帝即位。出内帑。创北京旸台山大觉寺。俾居之以佚其老。并敕礼官。度僧百馀人为其徒。恩德至厚。无以加矣。师。乃出累朝所赐金帛。及众信所施。倩工累石。为塔于寺侧。期栖神于他日。英宗皇帝即位之初。加封师号。赐玉印。宝冠。金织袈裟。禅衣。时服。棕舆鞍马。法器之类。诰曰(云云)。前后遭遇列圣。眷待之隆如此。师性行纯简。朝廷凡命修建大斋。惟诚惟恪。每入对。惟以利济万有为说。仁宗所赐仪仗。出入屏不用。上知之。遣中贵人问故。对以平生但持经戒。非有汗马之劳。宠锡所临。谨受藏之足矣。用之岂不过耶。上叹异之。故制词极其褒重。师于教义。精达深奥。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寔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弟子数千人。各随其器。而引掖之。道望名世者。数十人。寿龄既高。智益精敏。有求而问之者。即恳恳开说。不厌不怠。非养之有素。讵能然耶。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戒其徒。各勉精进。讣闻。上悼叹之。遣官赐祭。仍敕有司。具葬仪。增广其塔并创寺。赐名西竺。茶毗得舍利盈掬。莹洁如珠。既葬。其徒桑渴巴辣。进其遗像。上亲制赞词书之曰。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立志坚刚。秉戒专笃。行熟毗尼。悟彻般若。證明自然。恬憺萧洒。事我祖宗。越历四朝。使车万里。有绩有劳。摅沥精虔。敷陈秘妙。玉音褒扬。日星垂曜。寿康圆寂。智炳几先。云消旷海。月皎中天。
能义。字无言。别号损庵。四明象山高氏子。颖悟聪敏。年十三出家智门寺。精行业。稍长。见复原报公于径山。公默识之。授以楞严。讲诵通贯。旋主藏于雪窦。恍然有得。作偈。有扫空文字五千卷。流出胸襟一盖天。复原深嘉许之。洪武中。住馀杭普宁。岿刹竿而皈。四众久而退席。隐居径山之蒙堂。永乐丙戌。太宗皇帝。命僧录司。遴选精通楞严经旨者。以师应诏。师为说以进。上览之。心甚契合。乙未。纂修永乐大典。命师总释典之纲。极承眷顾。既而灵谷定岩戒公。延师为上座。模范后学。定岩示寂。灵谷席虚。仁宗皇帝在青宫。儗师补其处。令入朝。上见师道容。喜甚。除僧录左觉义。赐锦衣一袭貉裘煖帽靴袜。并钞二百锭。遣中官送回南京。于钟山第一禅林。举唱宗乘。缁素悦服。未几复入朝。升左讲经。寓庆寿寺疾作。上闻赐医药。中使相望于道。集众说偈曰。已住阎浮七十年。皇恩如海浩无边。如今撒手西归也。万里无云月正圆。掷笔而逝。上览偈为之感叹。赐谕祭。命工部作龛。茶毗于平则门外。上有五色云现。拾骨得舍利数十颗。弟子请回钟山。仁宗践位。复遣祭命。以灵骨舍利归径山。建塔于寂炤祖垄之傍。师梵貌清整。人见而意消。善韵语。应制和御韵。送大宝法王。有云有时论到无言处。心融神会尧眉开。颇为人传诵云。
维基
尹昌隆(?—1417年),字彦谦,江西泰和人。榜眼及第。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尹昌隆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洪武三十年,联捷春榜一甲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修撰,改监察御史。建文年间,有次建文帝因生病晚上朝,尹昌隆对皇帝提出了批评,但建文帝没有因此生气,反而公开了奏文和表扬尹昌隆,但后来他因为「地震」上言,被贬为福宁县知县。靖难之变时,他上奏劝建文帝向燕王朱棣求和,朱棣攻入金陵,尹昌隆被列为奸臣,本要处死,但尹昌隆出示了当年的奏章,于是被赦免,担任了世子朱高炽之师,尔后世子进为太子,尹昌隆也升为中允,解缙被罢免后,昌隆升为礼部主事,永乐十五年(1417年),他又得罪了尚书吕震,被诬陷下狱伏诛。
仲完名完,以字行,长乐人。知县伯康弟。见《甲签》。洪武乙丑进士,授延平训导,改宁国。永乐初,用荐擢翰林编修,进赞善。有《简斋迂稿》。
田按:仲完与兄伯康俱以诗名。伯康卒于洪武中,诗见《甲签》。仲完永乐初用荐为编修,进赞善,侍仁宗东宫,以淳实称。仁宗登极,先一年卒。居赞善二十年不徙官,杨文贞为传甚惜之。仲完与苏州陈完同名,选家录诗,互有参错,辨见后。
维基
蹇义(1363年—1435年2月12日),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庆路巴县(今重庆市)人。明朝永乐、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明太祖赐名“义”。建文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永乐年间,晋升吏部尚书,并负责辅导皇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晋升少师,此后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后逝世。根据蹇氏族谱记载,蹇氏家族的蹇政福在南宋末的1260年从江西迁移到重庆,蹇瑢是蹇政福的四世孙(玄孙)。洪武、建文年间洪武十七年(1384年),蹇瑢中式甲子科四川乡试,洪武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明太祖心意。明太祖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明太祖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明太祖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因此他朝夕侍从明太祖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触怒明太祖。明惠帝即位后,推测明太祖之意,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当时齐泰、黄子澄执掌政权,外兴军事,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监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3—1444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仲宏。洪武初出身行伍,从燕王朱棣征金山,为燕山护卫百户。靖难役中,以战功进大宁都指挥佥事。永乐中,两从北征,进都督佥事。仁宗初擢左都督,镇宣府。正统六年以守边劳封永宁伯。身历大小百余战,未尝挫败。在宣府二十年,修屯堡,严守备,增驿传,抚士卒,时称名将。卒谥襄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5
【介绍】:
明凤阳府定远人。以荆州护卫指挥同知从攻交趾,破坡垒、隘留、多邦城,拔东西二都,皆有功。调昌江卫,仁宗初,随方政再起交趾,攻黎利于茶笼,阵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充编纂官。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历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贞。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所以宣尼训,服远修文德。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策。卢陵杨士奇。」右诗见杨氏《世美录》。初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于是王忠毅公有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宋《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其三则皆曰含誉。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时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其日丁亥,名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祗,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伸命饬励,敬哉勿怠!」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记》;太宗在北京,有白鹊之瑞。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时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因命改益。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义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东里问:「昆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无以对。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永年惭赧而退。及还任,乃求昉识之。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应,除南海县丞,卒官。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祠。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似讥其稍涉浅显也。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如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春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好鸟好花春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秋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临川人,字绍辉。幼孤,警敏嗜学。师事张孟同。永乐四年应遗贤诏进京,授都昌训导。后与修《成祖实录》、《仁宗实录》。升衢州府教授。曾五次典京闱文衡。文声甚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彦声。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博通经史百家,仁宗称其为人质实无伪。每翰林学士、国子祭酒有公务出,皆命铎摄其事。
维基
马铎(1366年—1423年),字彦声,号梅岩,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人,永乐年间状元。初授翰林院修撰。官至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元惠宗元统二十六年(1366年),马铎生于商人家庭。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中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深得明成祖信任,被命辅佐太子朱高炽。官至国子监祭酒。马铎生性耿直,爱读书、鼓琴。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病卒,葬于长乐县岱西龙台山。杨士奇作墓志。
维基
李骥(1367年—1436年),字尚德,中书省兖州郯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进士二甲第一百零三名(《明史》等记载为洪武二十六年举人,为误)。后授予户科给事中,洪武年间管理市场盘问商旅极为苛刻,李骥上奏请求停止,不久被告发违纪免职。建文帝即位后,李骥被举荐为新乡县知县,任内安抚流民,提供农具从事生产,数千人因此返回家园。李骥母丧丁忧,当地官员百姓先后四次上奏请求留任,但没有获得批准。李骥丁忧期满后,永乐二年,改任东安县知县,任内为民请愿、重修东安县城防大门,因此获得吏部侍郎李昶等人举荐,升任刑部郎中。因事牵连,被贬保安卫。洪熙元年,明仁宗批准起用,李骥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上书十条治国安民策略,获得采纳。宣德五年(1430年),李骥前往巡视粮仓,发现军人高祥偷窃军粮,李骥将其逮捕、严加拷问。当时按《大明律》规定军官犯罪需请旨奏报,但李骥未经程序就审查,被定“应奏不奏”,被罢免。与此同时,高祥父亲散播谣言,称高祥与张贵等人一同盗窃,李骥接受了张贵贿赂,所以只罚高祥一人。刑部侍郎施礼提议将李骥处死。李骥上书申辩,明宣宗接受申辩、并要求施礼与都察院再次调查,最终證明了李骥清白。明宣宗斥责了施礼、恢复李骥官职。宣德五年十一月,李骥升任河南府知府。任内政绩突出,之前河南府境内有盗窃,李骥建立火甲制度,明确如果一户被盗,由户所在甲的百姓全部负责赔偿。而一旦查出盗贼,就在其家门上写“盗贼之家”字样。此外他还撰写《劝教文》宣扬教化,之后民风大变,河南府境内路不拾遗。其境内有伊王府,伊王朱颙炔多次用私事托付李骥,李骥均不听从。伊王府的内臣与兵士经常为害百姓,也被李骥阻止,因此特别忌恨李骥。有一年冬至,朱颙炔命李骥在四更时分去王府行礼,李骥如期抵达,朱颙炔却诬陷其迟到,并将其捆绑惩罚,次日才释放。李骥将此事上报明宣宗,宣宗大怒,下诏斥责朱颙炔,并将伊王府的承奉、长史、典仪等逮捕入狱。李骥为官端正谨慎,在河南府任职六年后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当地官员百姓为其吊唁失声痛哭。死后由杨荣撰写《河南府知府李君骥墓志》,收录于《国朝献徵录》(卷之九十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7
【介绍】:
明河南汝阳人。建文时以燕山前卫百户从朱高炽守北平,力拒李景隆军,积功为后军都督佥事。侍朱高炽监国。仁宗即位,镇守宁夏。追论守城功,封保定伯。宣德初御史劾其贪黩,当夺爵,帝赦之不问。攻交阯,病卒。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二
元至正中,班的答自天竺遨游上都,栖止法云。智光得亲仪范,昕夕请益,聆声通意,渐达梵音,遂为入室弟子。有明肇刱,定鼎金陵,师弟连翩,望京朝请。太祖嘉其勤劳,召询便殿,答问之际,见智光语通梵汉,命译班的答所携经典,筑庵钟山,给具供张,颇示优崇。智光乃即其四众弟子菩萨戒译为汉文,词简理明,众所推服。甲子春,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立志坚刚,秉戒专笃。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澄明自然,恬澹潇洒。事我祖宗,越历四朝。使车万里,有绩有劳。摅沥精虔,敷陈秘妙。玉音褒扬,日星垂曜。寿康圆寂,智炳几先。灵消旷海,月皎中天。”甲子春,(班的答)与其徒惠便奉使西域,过独木绳,至桥尼已辣梵天竺诸国,宣传圣化,众皆感慕。已而谒麻曷菩提上师,传金刚鬘坛场四十二会礼,地涌浮图,其国起敬,以为非常人,遂并西番乌思藏相随入贡。比还,居未久,重渡流沙,更历西竺,复率其众来朝。太宗嘉之,慰劳备至,与论三藏,领会深奥,嗟叹久之。乙酉擢僧录左阐教,仁宗嗣位,宠锡封号,赐金印冠服,并孔雀销金盖幡及金银器物几案舆马之属,靡不毕具,更广能仁寺居之。宣德初元,加号西天佛子。智光于经藏之蕴,旁达深探,所译显密经义,及所传《心经》、《八支了义真实名经》、《仁王护国经》、《大白伞盖经》并行于世。宣德十年六月十三日示寂。其徒请留偈,乃曰:大乘法门,无法可说。众复恳之,始扬言曰:“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俨然而化,茶毗,骨皆金色,舍利盈掬。弟子进其遗像,御制赞云:“托生东齐,习法西竺。立志坚刚,秉戒专笃。行熟 毗尼,情彻般若。澄明自然,恬澹潇洒。事我祖宗,越历四朝。使车万里,有绩有劳。摅沥精虔,敷陈秘妙。玉音褒扬,日星垂曜。寿康圆寂,智炳几先。灵消旷海,月皎中天。”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凤阳府人,字炅隆。定襄伯郭登同母弟。童年时,仁宗召试以诗,武援笔立就。好学不倦。官尚宝司丞。
维基
孔谔,字贞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五十七代孙。官至河南佥事。自幼受父亲孔希麟的影响。永乐六年(1408年),山东乡试中举。会试中副榜第一。明成祖当时忙于迁都,称“我朝孔氏子姓未有出仕者,今得此人,何不使成进士。”孔谔回答道:“考试最强调公正,虽然是孔氏家族但不能容私。”朱棣授孔谔为教官。太子朱高炽当时正负责监国,看到孔谔后夸赞道:“孔谔年少俊伟,务令成进士。”命冠带,送国子监学习。永乐七年,因左春坊中允员缺少,太子又对东宫说:“此职非孔谔不可。”遂以中允教员教授皇太子朱瞻基。之后,又改任孔谔为监察御史,巡按江西、辽东。其为官廉明,所到之处,风纪肃严。官至河南按察佥事。当时孔子世家重视丧礼,但好的木材却不容易得。孔谔自江西回山东途中,看到商贩卖的好柏树木材,“倾囊易之,得百具,载以归”,用来周济那些买不起棺材的人。
维基
胡广(1369年—1418年),一名靖,字光大,号晃庵,谥文穆,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吉安路吉水州(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建文二年庚辰科状元,文渊阁大学士。内阁首辅。建文元年(1399年),胡广中式江西乡试第二名举人,同乡王艮为解元。建文二年(1400年),胡广与王艮同赴金陵春闱,殿试后,试官议定王艮夺魁,但因王艮其貌不扬,被建文帝黜为第二名(榜眼)。当时正值靖难之役,胡广的文章中有“亲藩陆梁,人心摇动”语,因此被建文帝钦点为庚辰科第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并赐名靖,授翰林院修撰。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时,王艮、胡靖、解缙、吴溥四人聚会,胡、解各有慷慨陈词,独王艮哭泣不言;吴溥之子吴与弼以为胡靖会身殉建文帝,但吴溥认为只有王艮会殉死,他的话还没讲完,却听到胡靖大声对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闹,小心看好猪啊。」吴溥说:「连一只猪都舍不得,难道舍得生命吗?」不久,王艮自杀,胡靖、解缙迎附朱棣。胡靖升为侍讲,改侍读,恢复原名广。之后再升右春坊右庶子,进入内阁。永乐五年,晋升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此后明成祖北征,其与杨荣、金幼孜跟从,每次召入帐殿时,有时会谈至深夜。其善于书法,每次勒石刻碑时,均命胡广书写。永乐十二年,他再次跟随朱棣北征,当时皇孙朱瞻基亦跟随,朱棣命他与杨荣、金幼孜在军中给朱瞻基讲经学史学。永乐十四年,进入文渊阁大学士。当时朱棣做法会祈福,胡广献上《圣孝瑞应颂》,朱棣作佛曲命宫中歌舞和之。而礼部郎中周讷请封禅,胡广进言劝阻,于是朱棣下令禁止。胡广并呈上《却封禅颂》,得到朱棣的喜爱。明成祖曾在筵席时,提到解缙与胡广是同乡、同学兼同事,关系很密切,要求胡广把未出世的女儿嫁给解缙之子解祯亮。但解缙死后解祯亮被流放到辽东,胡广就想解除婚约,女儿大怒,割耳朵发誓道:「薄命的我这婚事,是皇上主婚的,是父亲大人当面答应的。毁约的话我只有死,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等到解家被赦免,其女仍旧归嫁解祯亮。胡广做事缜密,在皇帝面前所听的言行内容,其出来后不予告人。其做事也颇为持大体。其赴母丧归朝后,皇帝问其百姓安居之事。其对答道:“百姓生活安居,但是郡县官吏仍然穷治建文年间奸党之事,其所牵连的亲属分支太广,以至百姓为之疾苦。”朱棣随后采纳其言。永乐十六年(1418年)去世。赠礼部尚书,谥文穆。明朝文臣得谥号,自胡广始。当时还丧经过南京,太子朱高炽为其致祭。次年,授其子胡穜为翰林检讨。明仁宗即位后,加赠胡广为太子少师。南明弘光帝夺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