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惟则
惟则字天如,吉之永新人
族姓谭氏,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
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曰「师子林」。
万竿,竹外多怪石,其中最高者类狻猊。
他石或跂或蹲,厥状匪一,轩堂亭阁,冠绝一时,则公中峰倡道天目师子岩,故名「师子」,识不忘也。
又尝遁迹松江九峰,道风日振,加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
侍者集其诗文曰《师子林别录》,翰林待制远者图为之序,称其随机泛应,靡所不有云。
高士元镇每过师子林,爱其萧爽,为之绘图。
徐幼文复图为十二景,高季迪诸人题咏相继。
今其地大半废为民居,湫隘嚣尘,无复昔时之胜矣。
张以宁元末明初 1301 — 1370
以宁字志道古田人
进士,官翰林学士
入明,复授侍讲学士,出使安南还,道卒。
有《翠屏稿》、《淮南稿》、《南归纪行》、《安南纪行集》。
何乔远《闽书》:学士奉使安南,御制诗送之。
北还,道卒。
学土亮直通敏,廉谨自将,临终口占曰:「覆身惟有黔娄被,垂橐都无陆贾
」 徐熜勃《笔精》:淮西阃帅夏贵,以至元丙子附元,授中书左丞至己卯薨。
有吊以诗曰:「自古谁不死,惜君迟四年。
间君今日死,何似四年前?
」元学士古田张以宁洪武二年徵为原官,四年卒。
夏贵略相似。
列朝诗集》:国初诗派,西江刘泰和崧、闽中则张古田志道
泰和以雅正标宗,古田以雄丽树帜。
江西之派中降而归东里,步趋台阁,其流也卑冗而不振。
闽中之派旁出而宗膳部,规模唐音,其流也肤弱而无理。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
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
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汪端《明三十家诗选》:志道七古骨力遒健,才气排宕,发源杜陵,出入遗山道园之间,可以独张一军。
田按:志道八岁赋《琴堂》诗,释伯父于狱。
史称其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劄赋诗,可谓荣幸:《翠屏》一咀含英华,当为闽诗一代开先,二蓝、十子,皆在下风。)
胡翰元末明初 1307 — 1381
字仲子一字仲申金华人
明初以荐衢州教授
洪武二年,召与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有《胡仲子文集》、《长山先生诗集》。
田按: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取元都,获其十三朝《实录》以归。
二年二月,召修《元史》,命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总裁官
徵山林遗逸之土,祁门汪克宽德辅馀姚宋禧无逸天台陶凯中立临海陈基敬初新淦曾鲁得之休宁赵访子常、宁波张文海淳安徐尊生大年新喻赵埙伯友傅恕如心长洲谢徽元逸傅著则明高启季迪及黄篪、王绮纂修官仲申与焉。
开局天界寺八月史成。
诸人各授官,赐金帛遣归。
无逸《寄潜溪诗》所谓「当时十八士,去留各有缘」也。
庚申君一朝,史官职废,无实录可徵,召礼部遣使行天下,其涉于史事者,令郡国上之。
三年二月重开史局,廉、仍为总裁官
纂修者,临海朱右伯贤崇德贝琼廷琚义乌朱廉伯清嘉定王彝常宗浦江张丁孟兼河南高逊志士敏当涂李汶宗茂江阴张宣藻仲、吴张简仲简、仕寅彦正耒阳李懋中卿、殴弼俞寅,复兴焉。
七月书成,授官赐归如前。
余录前后两局诸公诗,惟子常、德辅敬初无逸仲简顾侠君已采入元诗选,不列此集,与《诗综》体例差别。
采诗时,元诗选本尚无大集,元遗老诗不妨兼收。
此集义取断代,如舒道原、谢龟巢、华黄杨沈茶山刘仲修贡南湖张光弼吴主一、沈花溪诸人概不入选。
仲申文与潜溪华川鼎峙金华,诗学有端系,为吴立夫人室弟子。
立夫胡仲申至诗云:「新文十馀篇,笔墨擅百炼。
口传发秦壁,凿晋竁。
考论无差爽,风雅有正变。
世儒弄俗学,雅曲极荧炫。
群羊虽冒虎,草悦豺则战。
谁其制横溃,或者瘳瞑眩。
牛毛独不多,麟角时一现。
」奖许甚至。
余读《渊颖集》,淩厉震宕;仲申诗乃纯占苍浑。
师弟子之渊源,岂必在面貌之似哉!
宋濂元末明初 1310 — 1381
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
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
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
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
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
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
有《宋学士文集》。
刘基元末明初 1311 — 1375
字伯温青田人
进士
吴元年,授太史令
洪武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卒。
正德中追谥文成
有《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犁眉公集》五卷。
游潜《梦蕉诗话》:青田刘伯温,论者称其乘时佐命之功,炳机克终之道,甚与汉子房相似。
然或谓子房乃为韩报仇,怕温则尝委事于元,其出处不免有间,是盖未深论也。
伯温生元世,岂能超出天地外,不为元人也哉?
忧时痛国,每形于辞。
如《悯乱》诸作二、三末句云:「惆怅无人奏丹扆,侧身北望泪滂沱。
淮濆何日歌《常武》?
肠断严最戍鼓鼓挝」,「天涯地角风尘满,极目云霄欲断魂。
江湖愁绝无家客,伫看青天泪眼昏。
」至如《吊诸葛武侯》,《祖豫州》、《岳武穆》诸赋,悲愤愁激,读之使人踯躅思奋,其志可谅也。
胡应麟诗薮》:国初越诗派昉刘伯温,吴诗派昉高季迪,闽诗派昉林子羽岭南诗派昉于孙蕡仲衍,江右诗派昉于刘崧子高
五家才力,咸足雄据一方,先驱当代。
田按:文成覆瓿集元时作,《犁眉公集》则入明后诗也。
《覆瓿》远胜《犁眉》,前人已有定论。
文成为开国文臣,故录其入明应制之作,以为压卷。
此集以《纪事》为名,寻常共见之集,无事可纪,概所不录。
若人为《诗综》所未采,与采而未备者,意在补遗,不从此例。)
张宣元末明初 ? — 1373
字藻仲,初名〈王宣〉,江阴人
洪武三年以考《》徵,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
以事谪濠,道卒。
有《青阳集》。
许学夷《澄江诗选》:张藻仲古诗语多警绝,律则始振唐音,使天假之年,未有涯矣。
田按,藻仲少有才名,尤善草书。
高季迪有《草书歌赠藻仲》云:「昔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会垂大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飏飏游丝罥晴昼,落落高斗回寒更。
饮猿连臂深涧绝,饥鹘捩翅荒烟横。
自言静里观万物,故能变化穷其情。
」其为当时推重如此。
诗亦俊爽有气格。)
魏观元末明初 ?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4 【介绍】: 元明间湖广蒲圻人字杞山
元末隐居蒲山。
朱元璋武昌,聘授平江学正,累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受命侍太子读书,授诸王经
国子祭酒
以老乞归。
五年,以荐出知苏州府,尽改前守苛政。
旋以改张士诚废宫(即元府治旧址)为府治,触太祖怒,与名士高启同时被杀。
有《蒲山牧唱》、《蒲山集》。
初名已孙字杞山蒲圻人
太祖武昌,聘授平江学正,迁国子助教,再迁浙江佥事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
洪武初,进太常卿,改侍读学士,迁祭酒
坐考礼,谪龙南知县,未至召为礼部主事
出为苏州知府,擢四川参政,复知苏州府事,坐法死。
有《蒲山牧唱》四卷。
田按:《列朝诗集》称:「𣏌山为起居注,进太常卿翰林侍读学士,侍皇太子诸王授经,迁国子祭酒,年六十有六矣。
以衰耄乞归,赐参政俸,优赡于家。
既行,复召还,与詹同宋濂赐宴奉天门,命各赋诗以记其事。
」考𣏌山授经,在洪武元年,时官起居注
至二年秋,命偕文原吉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访求遗才,所举得人,始转太常卿,及考订祀典称旨,改侍读学士
再迁祭酒,当在三年中矣。
其赐宴奉天门也,𣏌山本集诗标题云:「二年十一月,和暖如,上游观上苑,召侍臣危素宋濂詹同吴琳及观等,赐宴奉天门东紫阁,命观等各赋一诗,以纪今日之乐。
宋景濂《应制冬日诗序》云:「洪武二年冬十一月,上御外朝,召翰林学士侍讲学士侍读学士起居注臣观等列坐左右,大官进馔。
赐黄封酒。
上亲禦翰墨赋诗,命各以诗进。
」据此则赐宴赋诗时。
𣏌山仅官起居注,安得序次于官太常侍读祭酒后耶?
何乔远名山藏》云:「𣏌山坐考祀孔子礼,谪知县,召还为礼部主事
赐燕奉天门,上曰:『前日逐卿去,今日与卿饮,何乐如之!
』」此或谪龙南召归时,别有赐宴事,而诸家纪载,牵合为一,躇驳如此,馀详考而正之。
𣏌山五古质悫有味,近体亦多佳联,如「青虫悬丝不到地,黄鸟蹴花时近人」,「一苇载云归晚溆,百花吹雨入春流」,「竹树睛烟浮楚甸,柳花春雨隔樊城」,「窗前峭壁悬青雨,屋上流泉绕白云」,「松扉近挹桥边翠,花岛平分水上云」,「鸟度春阴归汉甸,江含云影护襄城」,皆可诵也。
𣏌山治迹擅绝一时,徒以修守邸、浚城河,御史张度诬以基兴灭国,泾开锦帆,遂遭惨戮。
高季迪王常宗亦牵连以死。
哀哉!
徐一夔元末明初 1318 — 1400
一夔字大章天台人,徙嘉兴
元末建宁教授
洪武二年,徵修礼书三年,书成,授杭州教授
六年与修《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疾辞,赐文绮遣归。
有《始丰类稿》。
(《至正庚辛倡和集补传》:大章博学善属文,危太朴元时,尝言于朝,授建宁路教授
元末避兵于郡之白𦆭里。
有屋三四楹,牖外有大柞,因作《独柞轩记》以见志。
钱塘潘时雍题一诗曰:「萧洒幽轩水面开,轩前老树倚云栽。
闲来扶杖过三币,醉后支颐看百回。
风雨欲随龙化去,云霄常听鹤飞来。
结邻拟共荣枯事,遮莫人知是散材。
」 田按:明初以考《》徵者,如杨维桢、王锜、张宣朱右鲁渊钱宰林弼刘俨、张翅、陈世昌辈,不堪枚举。
其见于明集礼者,仅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曾鲁十人。
此外如高季迪《送舒徵士考礼毕归四明》诗云:「寄语关门吏,休轻尚布衣。
叔孙聊应诏周党竟辞归。
赤日京尘远,苍烟海树微。
送君还自叹,者却故山薇
」徽士不能举其名,盖亦应诏考《》毕辞归者也。
刘仲修清江集》有《秣陵述怀》诗云:「误蒙曲台召,秉笔从诸公。
」是仲修亦以考《》徵矣。
曾得之以修《元史》毕留礼局。
高季迪《送徐大年严陵序》云:「大年被召与修《元史》,书成,以老乞还。
春官议修《五礼》,复奏留之,其书又成,有司具礼传送归。
是大年亦以修史留《》局者。
《集礼》何以不列大年名?
大年所修《五礼》,又别自成书欤?
梁孟敬《赠徐大章序》云:「吴元年丁未岁以召徵至都,四方之土翕然云集。
」是时置三局,一律局,旧官之陈于宪章者居之;二礼局,宿儒之通于古制者居之,三诰局,俊才之优于文辞者居之。
明史》云:「太祖首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徵宿学耆儒,分局讨究。
是礼局之外又有乐局。
厥后《集礼》书成,末附钟律雅乐俗乐三事,始为合并耳。
谢密庵《送朱伯贤考礼序》云:「皇帝混一初元,命中书翰林太常,率诸儒定拟《三礼》。
明年再命集仪《礼乐》,又明年徵在野道德文章之士,相与考定之。
」盖自吴元年洪武三年,无岁不诏诸儒考礼。
三年九月,《集礼》成,特以大章等十人竣事耳。
大章王子充所荐续修《元史》,力辞。
其《报子充书》,深明史法,为世所称。
始丰稿》十四卷,独缺诗。
今所录者,皆散见于他选本者也。)
贝琼元末明初 ?年2月13日 — 1379
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崇德人
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赐金帛遣归。
六年,以荐除国子助教
九年,改中都助教
有《清江》四十卷。
(《四库总目》:学诗于杨维桢,然其论文称「立言不在崭绝刻峭,而平衍为可观,不在荒唐险怪,而丰腴为可乐」。
盖虽出于维桢之门,而学其所长,不学其所短,宗旨颇不相袭。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诗爽豁类汪广洋,整丽似刘基,圆秀胜林鸿,清空近袁凯,风华亚高启,朗净遇张羽,繁缛愈孙蕡,足以领袖一时。
乡曲之言,未免过实。
然其诗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虽不能兼有诸人之胜,而驰骤诸人之间,实固无所多让。)
高士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
高启族人。
善属文。
称其“有春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
有《辛丑集》。
刘崧元末明初 1321 — 1381
臣等谨案,《槎翁诗集》八卷,明刘崧撰。
字子高初名楚泰和人
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材荐,授职方郎中
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输作京师
十三年,手敕召为礼部侍郎,署礼部尚书,致仕。
十四年,复召为国子司业,未旬日,卒。
,七岁能赋诗。
及长,日课一篇,读书天寒,皲裂不少辍。
其在官舍,孤灯讽诵,夜分不休,盖其一生耽嗜吟咏,刻苦甚至故。
年愈老而诗亦愈工。
清江刘永之金华宋濂辈,皆极称之。
当明之初,雄才角立,吴中诗派昉于高启,越中诗派昉于刘基闽中诗派昉于林鸿岭南诗派昉于孙蕡,而江右诗派则昉于
以清和婉约之音,提导后进,迨杨士奇等嗣起,豫章人士,复变为台阁博大之体,而骨力不坚久之,遂浸成冗漫。
北地信阳,乃乘其弊而力排之,遂分正嘉之门户。
平正典雅,实不失为正声,固不能以末流放失,并咎创始之人矣。
初名,字子高泰和人
元未举于乡。
洪武初以经明行修举,授兵部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坐事输作京师,寻放归。
徵拜礼部侍郎,署吏部尚书,致仕归。
复徵为国子司业
有《槎翁诗选》十二卷、《补遗四卷》、《文集》十八卷。
王士禛《古诗选》:有明一代,作者众多。
七言长句,在明初则高季迪张志道刘子高为最,后则李宾之
至何、李学杜,厌诸家之坦迤,独于沈郁顿挫处用意,虽一变前人,号称复古,而同源异派,实皆以杜氏为昆仑墟。
田按:子高诗有《钟陵》、《五云》、《邓溪》、《双溪》、《凤山》、《瑶峰》、《墨池》、《东门》、《珠林》、《龙湾》、《北岩》、《龙门》、《戊巳》十有三集,合为《槎翁诗选》。
其自序云:「年十六,得临川虞翰林、清江范太史诗诵之,昼夜不废。
益求汉、魏而下,盛唐以来号为大家者,究其意之所在。
知成乐必本于众钧,故未尝执一器,以求八音之备;调膳必由于庶味,故未尝设一品,以求八珍之全。
其不能自己于言者,譬如幽鸟之鸣春,秋虫之号寒。
」可谓究极此事之甘苦。
宋潜虚刘仲修乌春草作集序,甚致推崇。
王弇州「胡元瑞钱牧斋朱竹亦有论定。
余独赏渔洋「七言为最」一语。
故此选七言采掇为多云)。
薛如鉴
如鉴嘉兴永安乡人(后析嘉善)。
挟相术,游江湖,一时名士多与交往。
廉夫有诗赠之。
曰铜之鉴仅以见妍媸不若书之鉴可以见是非又不若人之为鉴可以见善恶之端祸福之机河东薛相士自称老鉴师一双神瞳秋水碧三寸长舌霹雳飞曾相水边遗婴作贵子道上担丁为富儿前年山东睡汉是龙虎今年雁山处士非熊罴谈言一一中予夺无依违见子劝以孝见父劝以慈见臣劝以忠藻鉴道如此颇近古教规铁笛道人学读书与诗误蒙进士赐绯龙门上客一日速十年调官何迟吴门相见谈出处许我再觐黄金墀我心自鉴复自断子卿唐举无容知醉来吹笛客且去天青月在梨花枝子月鉴孙鉴心白云秋蟾皆能世其术廉夫又有秀州相士歌叙曰秀州相士薛氏见心者拜予湖上手出句曲外史自赞一首及缥册一帖且传其言云持此以见梅花道人道人技痒当为汝歌歌讫然后乞其奇文章余为㗲然大笑既为赋歌诗一解又如其意书梅花道人传一通俾东归以复外史其诗曰秀州相士薛见心重湖风雨来相见手把茅山道士诗亦有胡僧写东绢自云膝不拜公卿海内名人初入卷缥绫方册锦盘囊首录梅花道人传道人不读姑布书两目看天走青电梅花忽露太极心南枝北枝开一遍秀州相士亦识道一笑求心符铁券章生不相一只眼桑生不相一尺面貌如削瓜帝治开背如植鳍王业建君不见汉家将军如牯腰午夜脐灯照悲唁又高启亦有至正辛丑嘉禾相士薛月鉴过余求诗因赠云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公卿可俯拾岂数尚书郎回头几何年突兀渐老苍始图竟无成艰险嗟备尝归来省昨非我耕妇自击木野田间高歌诵虞唐薛生远拿舟访我南渚旁自言解相人视子难久藏脑后骨已隆眉间气初黄我起前谢生弛弓懒复张请看近时人跃马富贵场非才冒权宠须臾竟披猖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安居保常分为计岂不良愿生无多言妄念吾已忘
周砥元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平江路吴县人,寓居无锡字履道
博学工文辞。
兵乱避地,至宜兴,居马治家。
善者多置酒招饮,厌之,一夕留书别,夜半遁去。
归里,与高启杨维桢等交往。
书画益工。
后游会稽,死于兵乱。
有《荆南唱和集》。
字履道号匊溜生又号东皋生吴人
幼家徙无锡,居市上,未尝与群儿戏,自知弄笔砚。
稍十四五,择从文学高等游,俄而才思大进,举州皆惊。
吴门,士大夫名能文章者,莫不希得一先诣为己增价。
至弱冠,尤盛于诗。
每东西浙燕享,四方饯集,作者动三数十篇,常卷中迥出。
其诗幽丽豪浪,无所不有。
为小楷行草,略备诸家体。
溢而为画,寓篆籀法,人罕得之。
至正间,与马治孝常俱主义兴周氏家。
周氏好学有贤行,为屋涧东西以馆之,置茶具酒杯,属其子弟从之游,穷阳羡溪山之胜。
因合前后所作为《荆南倡和诗》。
义兴多富人,与厚善者,咸酒为具召心恶之,一日贻书别,夜半遁去。
,复与高启季迪徐贲幼文结社。
已而张氏据吴,从军会稽,殁于兵。
幼文题《荆南倡和集》云:此帙乃履道亲笔,季迪所藏者,季迪序而属其乡人吕志学收之。
洪武丁巳,余在河南孝常持此帙来见,盖吕所归也。
李应桢题集后云:无锡别有一周砥,官广西桂林灵川县典史,非此所谓字履道者。
因读是诗漫书之,俾有考焉。
杨基元末明初 1326 — 13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
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
善诗文,兼工书画。
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
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
洪武二年放归。
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
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
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
有《眉庵》。
词学图录
杨基(1326-1378后) 字孟载号眉庵
苏州长洲(今吴县)人,原籍嘉州(乐山)。
高启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
精书画。
有《眉庵》,词在集中。
杨基(1326—1378后) 明代诗人。
字孟载号眉庵别号去非又号雪海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吴中(今江苏苏州)
元末入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官至山西按察使
高启徐贲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工诗,擅书画,有《眉庵》《眉庵词》等。
洪武六年(1373)奉使湖广十二月二十一日初到武昌,慕名登临黄鹤楼,写七古《黄鹤楼看雪》,描写黄鹤楼的雪中奇景。
后再次登临,写七古《雪中再登黄鹤楼》,抒发“平生不愿万户侯”和“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的感慨;诗句“玉树参差”、“瀛洲浩荡”被后世书法家题写在高冠山上五座石牌坊中的“坊”横额上。
王立中元末明初
立中字彦强长洲人
以荫授开化,元末,知嘉定州,迁松江知府
吴元年归附,摄松江知府
有《稚斋》、《寓斋》、《辨隐》三集二十卷。
(《西湖竹枝集》:彦强少年傲达淩物,晚刻节厉行,能以门荫公子争秀于作者之林。
田按:《实录》:「吴元年大将军徐达苏州,遣元帅杨福、参谋费敬直松江府守臣王立中以城降,立中就摄府事。
既而上命荀玉珍代之。
高季迪《送王太守云间》诗云:「男屠猪羊女酾酒,共祷神祠留太守
太守今年迁大州,除书已下谁能留?
两州相去无百里,失君应愁得君喜。
安得如君数十人,一时尽福东南民。
」又有《送王邑长彦强》诗云:「雨昏沙溆蒹葭湿,离人暮逐江鸿集。
田家回首隔村遥,烟路逶迤一帆入。
县斋明日写秋吟,古城商树清砧急。
彦强生三子:琏字汝器,遂字汝玉,琎字汝嘉。
吏部主事,遂、琎官翰林
遂最显。)
馀尧臣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永嘉人字唐卿
早年以文学著,客居会稽镇将多次荐举,无意仕进。
迁居吴中,与高启张羽、王行等称“十才子”,因家近北郭,又号“北郭十友”。
张士诚延为幕客。
士诚败,与杨基徐贲同徙濠梁
洪武二年放还,授新郑县
尧臣字唐卿永嘉人
张士诚客。
明初谪徙濠梁,旋放还,授新郑丞。
有《菜薖集》。
田按:唐卿杨基张羽徐贲王行王彝宋克吕敏陈则释道衍高季迪「北郭十友」。
季迪《答馀新郑诗云》:「日高破灶烟未起,闭户不绝哦诗声。
」又云:「须臾出君寄我劄,上有秀句如瑰琼。
」亦豪于吟事者,惜集不传。
仅见题秀野轩一诗而已。
陶凯
字中立临海人
元末领乡荐。
洪武初,召修《元史》,除翰林应奉,擢礼部尚书
出为湖魔参政,召还为国子祭酒,改晋王府右相,致仕。
追论在礼部事死。
有集。
田按:徐大章作《陶尚书集序》称中立才高学博,识见卓远。
又《与王待制修元史》书称中立史学
惜集今不传。
中立致仕后号耐久道人,帝闻而恶之,追论在礼部时朝使往高丽,主客曹误用符验,论死。
当时士之以文字受祸者,高季迪以作上梁文、王常宗以作文,孙西庵以《题蓝玉画》、王叔明以往蓝玉家观画、苏平仲以表笺忤旨。
王弇州云:「洪武间三司卫所进表笺,皆令教官为之,当时以嫌疑见法者不少,其可知者:浙江府学教授元亮海门卫撰《增官吏俸谢表》,内用『作则垂宪』,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都司撰《贺万寿表》,内用『垂子孙而作则』,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按察司撰《贺冬节表》,内用『仪则天下』,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司作《正旦贺表》,内用『建中作则』,诛;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用『睿性生知』,诛;常德府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节表》,内用『圣德在』,诛;陈州学训导周冕为本府作《万寿贺表》,内用『寿域千秋』,诛;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为本府作《谢钦赐马匹表》,用『遥瞻帝扉』,诛;祥符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旦贺表》,用『取法象魏』,诛;凤阳府亳州训导林云为府作《赐燕谢东宫笺》,用『式君父以班爵禄』,诛;尉氏县学教谕许玄为本府作《万寿贺表》,用『雷震天下』,诛;德安府训导汲登为本府作《贺册立太孙表》,用『永绍亿年』,诛;德安府训导吴宪贺册立表》,用『永绍亿年』,诛。
又有以『天下有道』及『望拜青门』诛者。
诸所诛者。
『则』嫌于贼也;『生知』嫌于僧也;『帝扉』嫌于帝非也;『有道』嫌于有盗也,其他则不可晓矣。
」史既讳不载,而《双槐岁抄》出于黄氏祖孙之笔,颇核,因节而志之。
余又检李文达《日录》:「高庙时有张翰林者,以直谏谪蒲州学正,表词有『天下有道,万寿无疆』之句。
上怒曰:『谤我是强盗!
』即严逮殿鞠,张仰首曰:『陛下有旨:表文不许杜撰,务出经典。
「天下有道」乃四书圣言,「万寿无疆」乃《国风》倾语,何诽谤?
』上良久曰:『还觜强!
』释之。
左右相谓曰:『数年以来,惟容此一人。
』」观此则不容者多矣。
当时有「广文禦囚,撰表墓志」之谣,哀哉!
徐尊生元末明初
尊生字大年淳安人
洪武二年与修《元史》。
史成,旋留礼局。
》书成,受赐归。
六年,与修《日历》,以荐授翰林应奉文字。
有《怀归稿》十卷、《还乡稿》十卷、《制诰》二卷。
田按:大年洪武二年奉召至京师,与修《元史》。
生成辞归,旋留礼局,集礼成,乃得归。
高季迪《送徐先生严陵序》云:「严陵徐先生大年被召至,与修《元史》。
书成上进,诏择纂修士官之。
先生以老乞还甚力,会春官修五》为一代之典,乃复奏留之。
未几,其书又成,先生固申前请,大臣知其志,不欲强烦以事,乃命有司具礼传送以归。
」据此则修史时未受官矣。
六年,召修《日历》,以宋景濂荐,复与纂修
《日历》成,谢病归。
景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云:「中书奉旨纂修日历,朝绅各荐所知。
余疏大年名以闻,使者持书下郡国,大年欢然应命。
《日历》成,廷议将锡之官,大年固辞。
今当尧、舜在上,满朝,大年春秋犹未高,沈屙容有却药之时,行当杖策造朝,尽展所蕴。
」又景濂《进日历序》云:「纂修官则有布衣臣徐尊生
」据此则修《日历》时未受官矣。
其官翰林应奉不知果在何时,决不在修《日历》前矣。
《诗话》引《怀归稿》中有《授翰林应奉》诗云:「布衣昨日孤寒士,翰苑今朝已授官。
幼有文章淹滞久,老无筋力进趋难。
随班香案晨簪笔,列坐宫门午赐餐。
早晚归休宜引分,免敦白发点金銮。
」以为通籍之證,诚为确凿。
复云:「六年九月,诏编日历,大年复与纂修之列,固辞还山,拂帝意,出为陕西教授
未行而卒。
」则大年官应奉又似在修《日历》以前,事疑不能明。
又云:「大年自引求去,省臣留之续修庚申君史。
」此则绝无之事。
宋景濂《元史目录记》云:「旧所纂录之士,或仕或隐,散之四方,惟赵埙始终其事。
」据此则修庚申君史者,惟一人重参史局大年无缘得与于十四人之列,明矣。
至《全浙诗话》于大年事迹,修史先后全不明晰,嚣嚣置辩,又不足论矣。
张适元末明初 1330 — 139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0—1394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子宜
幼颖悟,七岁能赋诗弹琴,十岁通五经,十三应江浙乡试,人以为神童。
明洪武初秀才举,宋濂荐修《元史》,擢工部都水郎,以病辞免。
周正道陈惟寅辈觞咏自得,与高启杨基等并称十才子
后为滇池鱼课、宣课二司大使,衣食不给,卒于官。
有《甘白先生集》、《乐圃集》等。
字子宜长洲人
洪武初秀才举,擢工部郎中,病免。
复以明经荐授广西布政理问,调云南鱼课大使,考满改宣课大使
有《甘白先生集》十二卷。
田按:子宜高季迪为素交,不入「北郭十子」之烈。
晚官滇南,沐景颙沧海遗珠集》亦不录焉。
盖名在显晦之间者也。
诗有《乐圃》、《江馆》、《南湖》、《江行》、《滇池》等集。
与文集合为十二卷。
《明史艺文志》仅称子宜有《乐圃集》六卷,《四库提要》存目有《甘白集》六卷,盖均未见其全也。
余所得为翁覃溪顾千里旧藏本,诗文皆具。
乐圃集》多摹拟末化,《江馆》、《南湖》以后,特为俊爽。
集中有《画竹赠王生》、《写竹枝寿周南老》等诗,盖尝与陆天游、倪元镇诸人游,故兼擅盘礴之长。
此亦纪明初画家者所当知也。
唐肃元末明初 1331 — 137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74 【介绍】: 元明间浙江山阴人字处敬号丹崖
元至正二十二年举人,为杭州黄冈书院山长,迁嘉兴路儒学正
明洪武三年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不久免归。
六年谪佃濠梁,卒。
通经史,工诗文篆籀,善画山水梅石,与高启等称十才子
有《丹崖》、《丹崖画谱》。
字处敬自号丹厓居士山阴人
至正末,授黄冈书院山长,转嘉兴学正,遂家焉。
高启有送唐博士移居槜李诗云:杨柳发初齐,春阴废院西。
故人乘醉别,新鸟傍愁啼。
舟重全家去,诗多一路题。
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其自作挽郭秉心诗,亦有吾昔居秀州,友有徐一夔句。
明初以荐擢为编修,罢归,卒。
文章称大家,时有唐、刘、毛、蔡之目。
行尤修饬,缙绅咸推重之。
有丹厓集。
字处敬会稽人
元末官嘉兴学正
洪武初召修《礼乐》书,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以失朝罢归,谪佃濠。
有《丹崖》八卷。
(《诗谈》:唐肃谢肃,骅骝骕骦,并驰艺苑。
唐有子之淳,克继其学。
《国雅》:唐处敬:「山色元来蜀,江声直到吴。
」「月到翻经榻,苔缘挂壁琴。
」亦是高唱。
田按:处敬,与高季迪为诗友。
季迪《赠处敬序》云:「馀世居北郭,同里之士有文行而相友善者王君止仲一人而已。
十馀年来,徐幼文昆陵高士敏河南,馀唐卿永嘉张来仪浔阳唐处敬会稽,各以故居吴。
于是北郭之文物遂盛矣。
」其移家槜李也,赠以诗云:「杏花开北郭,谁复共招携?
」其为寓公增重如此。
处敬谢密庵称会稽二肃
密庵》佚。
四车馆开,从《永乐大典》录出《丹崖》,收藏家尚有传本,迄今并峙艺苑。
核其诗品,正不相下。
处敬兼长六法,尝自作《石图》,赋诗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