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1193
【介绍】:
宋抚州金溪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陆九思弟。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少闻靖康间事,感慨金军侵辱,即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轮对陈五事,为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光宗时,知荆门军,创修军城,以固边防,甚有政绩。卒谥文安。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与熹通信论难,并会于鹅湖辩论。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有《象山先生全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91
【介绍】:
明江西上饶人,字克贞,号一斋。从临川吴与弼治理学。弼告以为学须亲细务。谅本豪迈,由此折节,虽扫除细事,必身亲之。王守仁少时尝从谅学。景泰间中举人。尝为成都训导。寻告归。有《日录》、《三礼订讹》。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封威宁伯。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征毛里孩,王越赞理军务,同年秋,兼任宣府巡抚。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宁日。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成化七年,王越与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次年与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商、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王越不能回答。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进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论。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恢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次年分兵进攻获胜。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王越闻忧恨,同年冬卒于甘州。赠太傅,谥襄敏。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维基
洪钟(1443年—1523年),字宣之,自号两峰居士,浙江钱塘县人。累官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左都御史。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五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名。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官至刑部尚书,洪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与四川巡抚林俊,镇压农民军。正德元年(1506年),洪钟召督漕运兼巡抚江北。七年(1512年),告老还乡。嘉靖二年(1523年)洪钟在家中逝世,嘉靖帝三次派使者谕祭,赐葬于钱塘西溪之东穆坞。墓碑王守仁撰写,吏部尚书董圮篆额。王守仁还撰有《祭洪襄惠公文》。
维基
廖纪(1455年—1532年),字时陈,又字廷陈,号龙湾,直隶河间府东光县(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官至吏部尚书。庚子科(1480年)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中式庚戌科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都察院观政,授吏部考功司主事,历迁考功司、文选司郎中。正德四年(1509年),任太仆寺少卿。次年改太常寺少卿。正德五年,任四夷馆卿。正德七年(1512年),任太常寺卿。正德九年,任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期间拒绝授受贿赂。正德十二年,升任吏部右侍郎。正德十四年,任吏部左侍郎。明世宗即位后,拜为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此后被弹劾罢免。嘉靖三年,大礼议方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途中弹劾张璁、桂萼,张璁、桂萼一党的陈洸遂弹劾杨旦而举荐廖纪,明世宗遂罢免杨旦,以廖纪取代。廖纪则上疏推辞道:“臣已经七十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当时世宗正厌恶此两人,遂没有批准。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廖纪持不可。此后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张璁等欲起用王琼,廖纪则举荐彭泽、王守仁,世宗没有批准。此后则以邓璋、王宪名上,竟用王宪。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张衮、喻茂坚、朱寔昌以世庙礼成,请宽恕大礼议中得罪的诸臣,张璁、桂萼亦以为请,奏章俱下吏部。廖纪等人列上四十七人,但世宗却没有批准。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而救马永被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廖纪从容对答,并举荐马永和杨锐,得到世宗批准。廖纪此后因老辞职,得到批准。历加太子太保、进少保,赐敕乘传。卒赠少傅,谥僖靖。
维基
李永敷(1455年—?),字贻教,号鹤山,湖广郴州永兴县人,民籍。湖广乡试第四十一名举人,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第六十名,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十三年(1500年)授兵部武选司主事。正德年间,因反对刘瑾篡权,被罢官归乡。创建石屏书院,担任教员,著《鹤山集》、《石屏文稿》。正德十二年(1517年),主修《永兴县志》。与王阳明、李东阳、何孟春、李梦阳、杨一清等交往甚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6—153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仁弘,自号清狂。弘治中以善画被征。宁王朱宸濠欲招致之,诩故犯微罪,逃离江西。赖王守仁助,脱罪,为诗以明志。后宸濠反,使人招诩,不能得。乱平反里,处世益恭。
维基
陆称(1457年12月18日—1540年),字君美,号碧洲,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进士出身。弘治六年癸丑科(1493年),陆称考中进士。巡按福建,升福建按察副使,巡视海道。当时海盗充斥东南沿海,抢劫焚烧居民宅第,陆称组织操练地方武装抗击。陆称用军队编入出海的船队,严格盘查,确定赏罚,并加强警备,沿海治安好转。陆称在山东御史任上,明孝宗得知他擅自变革均徭则例、裁减夫役,非常不满,很想治他的罪。刘健为陆称辩护,认为陆称所做的“多是革弊兴利,岂可罪之乎?”明孝宗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陆称“纵不深罪,亦须薄惩。今府县往往违诏乱法,更赋变法,刻为成书,肆行于时,漫无纠举者。”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陆称(时在山东巡按御史任上)曾聘请王守仁(时任刑部云南司主事)出任山东乡试考官。王守仁赴任,之后游历了泰山,并作诗题词留念。明孝宗弘治十七年(1504年),亦派遣专人礼聘蔡清,请他主持山东乡试。但蔡清辞谢没有赴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8—1534
【介绍】:
明杭州府海宁人,字复宗,号萝石、白塔山人、从吾道人。以能诗名。嘉靖初,年六十七,游会稽,闻王守仁良知之说,遂师事之。有《董从吾稿》。
沄字复宗,一字子涛,号萝石,海盐人。弘、正间布衣。少慷慨慕义,家贫,工诗,与沈周、孙一元、郑善夫诸公游放浪山水。年六十有八,闻阳明先生讲学山中,以杖肩其瓢笠诗卷访之。入门,长揖上坐。阳明异其气貌,又知其为董萝石也。与之语,连日夜,萝石悚然起叹,执弟子礼,尽弃旧学。所游者诮之,萝石曰:吾从吾所好而已。更号从吾道人。末复参證内典,意见更超,叹曰:今客始得归矣。与释法聚结社海门山寺。许相卿曰:始余见从吾子,专于诗,遗其家,甚难之。后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终入于佛,嗒然自遗也,愈益怪之。学三变而卒归于空云。临没,自吟曰:我非污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其有得于道者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保山人,字廷献。弘治二年举人。过浙江,问学于王守仁。居三年,学养益粹。授长寿教谕,倡明理学,以良知力行教人。学者称执斋先生。
维基
王琼(1459年—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别署双溪老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太原县(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人。明朝中期重臣,成化甲辰进士,曾官吏部、兵部、户部尚书。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王琼多有政绩。治理漕河(运河)三年,“敏练著称”;此外“任人唯贤”,任用王守仁平定朱宸濠叛乱;另外总制西北边防,“功在边陲”,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从延绥到宁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关外,王琼出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使西北“边境益靖”。王琼的家族定居于汾东柳林(今太原市刘家堡)。王琼的伯父名王永寿,曾在天顺年间官至南京工部尚书,父亲王永亨,成化年间任隆庆州知州,始建新第于县城东街。
维基
孙燧(1460年—1519年),字德成,号一川,浙江馀姚县人。家族出于横河孙氏,明朝忠臣。官至江西巡抚,宁王朱宸濠谋反时将其杀害。身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忠烈。万历时固争的礼部侍郎孙如游是其后。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浙江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科进士,历官刑部主事,迁郎中;正德中,任河南右布政使;正德十年(1515年)十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孙燧巡抚江西时,宁王朱宸濠有谋反自立之心并密谋加紧准备,遭孙燧觉察。孙燧一面加强江西地方武备,一面向朱宸濠陈说大义,并屡次公开反对朱宸濠,遭朱宸濠忌恨。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欲借自己生日庆祝筵席之机谋反,孙燧应邀前往,并与朱宸濠针锋相对,宴后遭朱宸濠杀害。朱宸濠叛乱不久即被王守仁平定。明世宗朱厚熜即位,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忠烈。《明史》将其事列入忠义传。
维基
魏英(1460年—1518年),字士华,号赧古,浙江慈溪县(今属余姚)人。浙江乡试第十五名。成化十七年(1481年)登辛丑科进士,授南京太常寺博士。擢监察御史,历升湖广按察副使,江西右布政使,云南左布政使。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正德七年(1512年)三月二十五日,致仕。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卒,享年五十九岁。在贵州巡抚任上,一代理学大家王阳明曾应贵州提学副使席书之邀,在贵阳书院讲学。魏英曾视察书院,并听讲了王阳明“知行合一”之说。
维基
刘昭(1461年—?),字仲贤,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民籍。江西乡试第七十五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中式癸丑科会试第九十一名,二甲第五十二名进士。官至嘉兴府知府,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考察以不谨闲住。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起兵进讨,经过庐陵,与知府伍文定延请刘昭入幕府,参谋军事。著有《东崖传》、《东征忠义录》。
维基
席书(1461年—1527年),字文同,号元山,四川遂宁县(今四川遂宁市)人,祖籍山西临汾。席书因上疏支持明世宗立生父为皇考,而成为大礼议事件重要核心人物。弘治、正德年间弘治三年(1490年),席书登庚戌科进士,授山东郯城县知县。入为工部主事,调任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弘治十六年,云南发生天变和地震,孝宗命侍郎樊莹巡视。樊莹回朝,上奏罢免监司以下三百多人。席书上疏反对,并请求改革,但当时孝宗没有听取其意见:武宗即位,席书外放河南按察司佥事。正德四年(1509年),改贵州提学副使。当时王守仁贬官龙场驿丞,席书从州县中遴选子弟,延请王守仁讲学,“阳明学说”从此声名鹊起。正德六年(1511年),席书升任河南布政司右参政;正德八年(1513年),再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次年,连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正德十二年(1517年),改云南右布政使;次年改福建左布政使。宸濠之乱时,席书紧急募兵两万参与征讨。大军抵达时,叛乱已经由王守仁平定,于是返回。不久,席书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湖广等地,期间揭发镇守中官李镇、张旸假进贡及御盐名敛财十馀万等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153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维升,号东川。受业张元祯,讲学里中。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会知县。正德初迁大理右评事,五年因旱霾上言,逆刘瑾,几遭极刑,因李东阳力救,得改原籍教官。瑾诛复职,以病归。朱宸濠反,王守仁起兵讨伐,请侨留守吉安。世宗即位,授台州知府,擢广东左参政,逾年谢病归。有《东川集》。
维基
罗侨(1461年—1534年),字维升,号东川,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同进士出身。弘治、正德年间罗侨为人性情纯静,寡嗜贪欲。其受学于张元祯。弘治十二年,登进士,授新会县知县,受到民众爱戴。正德初年,入朝担任大理右评事。正德五年四月,顺天府大旱,罗侨于是因灾进言,称:当时,朝中官员长期避诿谏言。罗侨奏疏呈上时,内心揣度必死无疑,于是便将棺材放在车上听后发落。刘瑾大怒,假传内宫圣旨谴责长达百句,命令朝廷大臣商议刑罚。大学士李东阳极力营救,得以改判贬为原籍担任教职。同年秋天,刘瑾事败,罗侨不久被徵召恢复原职,随后他称病辞职归乡。宁王朱宸濠反叛,王守仁在吉安起兵,罗侨首先赴义讨伐平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2—1532
【介绍】: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子用,号三湖。弘治六年进士。正德初,官南京户部郎中,忤刘瑾,除名。瑾诛,起南京工部郎中,迁赣州知府,招降剧盗满总,从王守仁镇压横水、桶冈诸寨,功第一。又从王守仁讨平朱宸濠。官至江西右布政使。
维基
邢珣(1462年—1532年),字子用,号三湖,直隶当涂县(今安徽省当涂县)人,弘治进士。正德末参与平定朱宸濠叛乱。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科应天府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正德初年,改刑部,转员外郎、郎中,复改官至南京户部郎中,因忤逆刘瑾被除名,刘瑾被诛后,起用为南京工部郎中,累升至赣州府知府,曾经招降剧盗满总等。王守仁进攻横水、桶冈时,邢珣经常担任此前锋。此后论功,增二秩,任江西右参政。朱宸濠谋反时,曾经以重金赏诱满总,满总逮捕使者给邢珣,并跟从邢珣一同平定宸濠之乱。屡疏乞休,乃诏升左布政使致仕。嘉靖十一年卒,享年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