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宋诗
王之望(?~一一七○),字瞻叔,襄阳谷城(今属湖北)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调处州教授。入为太学录,迁博士。十八年,出知荆门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八)。提举荆湖南常平茶盐公事,改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三十年,总领四川财赋军马钱粮。三十二年,为川陕宣谕使(同上书卷一九八、二○○)。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隆兴初,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未几,权江淮都督府参赞军事,俄兼直学士院。二年(一一六四)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居天台。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起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移知温州,寻复罢。六年冬卒。谥敏肃(《宋会要辑稿》)。有《汉滨集》六十卷(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王之望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汉滨集》为底本,酌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惟善,字思复,钱塘人。领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张氏据吴,退隐吴江之筒川,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思复长于毛氏诗学,强记而多才。乡试时,以《罗刹江赋》命题,锁院三千人,不知罗刹江之为曲江也。思复引枚乘《七发》为据,其首句云:「惟罗刹之巨江兮,实发源于太末。」大为主司所称,由是知名。号「曲江居士」,又自号「心白道人」。所著《江月松风集》,陈众仲为之序,谓当壮盛之年,未尝有纷华之悦。观其为诗,妥适清茜,娓娓乎有唐人之流风焉。思复与杨廉夫倡和有句云:「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又云:「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盖有感而言之也。(钱思复《江月松风集》十二卷,焦澹园《经籍志》不载,钱牧斋《列朝诗集》录思复诗九首,得之赖良《大雅集》所载者而已。练川陆子垂家藏思复手书诗集,后归于秀州曹倦圃,友人金亦陶钞得之,合之甫里许氏所藏,与陆氏原本无异。倦圃云:余家藏元人真迹有思复诗,乃知《江月松风集》尚多遗佚。思复以书名卷册流传人间者,随见当补入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人,字子重。少以诸生入太学,兼嗜异书,精太乙、奇门遁甲、六壬,焦竑甚倾佩之。
定林者。当时所谓周安者。是也。自幼不茹荤血。又不娶。日随周生。赴讲学会场。执巾履之任。供茶设馔。时时窃听。或独立檐端。或拱身柱侧。不欹不倚。不退不倦。周生病。故杨道南。东南名士。终岁读书破寺中。周安复以事。周生者。事道南。行止一如周生。时李翰峰。李如真。焦弱侯诸公。无不叹羡信爱。李卓吾入京。二李谓之曰。周安知学。子欲学。幸无下视周安也。未几道南又死。周安因白弱侯。吾欲为僧。夫吾迄岁山寺。只多此数茎发耳。不剃何为。弱侯无以应。遂约卓吾。管东溟诸公。送周安于云松禅师处。披剃为弟子。改法名曰定林。弱侯又于馆侧。别为庵院。命卓吾书定林庵三字。为匾以奉之定林庵。居未久。即舍去牛首。创大华严阁。阁成。又舍去之楚天中山。遂化。塔骨于山中焉。伯时隐此山。时特置山居一所。度一僧使专守其塔。弱侯思定林不已。命卓吾作定林庵记。立石以志不忘云。
明河曰。五日头陀。与定林。皆以卑贱出家。其一段卓然自立之风。自不落皮相。故致司空膜拜。群公倾倒。道之所在。贵贱可忘耳。今有出家。反恃族姓。且昂然视同辈。头陀定林见之。不呼奴子幸矣。尚敢望人尊敬哉。罪云拜优波。地为之震动者。我山摧慢山倒耳。法门下衰。人不尊道。至此。不无三叹。
方择,字觉之,号振林,乌程人,幼入桐乡密印寺薙染。博通禅讲,淹贯百家。为焦漪园、李临川、曹能始诸老所重。倡和者吴允兆、茅孝若、顾嘿孙、唐祈远也。学者称竹寮和尚。其诗清真和雅,无一点尘俗。程尚甫梓以行世。
梁溪诗钞
顾可学(1482-1560),字与成,号惠岩,南直隶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顾懋章之子,顾可久之兄。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中,官至浙江参议,后被劾落职,家居二十余年。著有《覆瓿集》、《谕对录》、《焦弱侯献徵录》等。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法聚,号月泉,嘉兴人,出家海盐资圣寺。嘉靖间,尝结庵澉湖荆山芝产座下。人称玉芝和尚。后居武康天池,示寂。聚初投偈于王阳明。阳明有荅人问良知诗,即聚也。晚参梦居禅师,得悟。与王畿、蔡汝楠、唐枢、董沄诸公共證儒释大同之旨。焦弱侯称其透脱,为不可得。有《龙南漫藁》。
维基
沈启原(1526年2月22日—1591年4月17日),字道初,号霓川,又号存石,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人,明朝官员,藏书家。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进士,初授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累官至陕西按察司副使。因仕而富,爱好藏书、刻书,著有《存石草堂书目》,已佚。嘉靖五年正月十二日(1526年2月22日),沈启原出生。嘉靖十九年(1540年)成为生员,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当时只有二十一岁,但是之后连续三次参加会试落第。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沈启原终于考中进士,官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代理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市)钞关税务四十多天,代理期满后负责管理征收芦田的赋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升为本司郎中。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任应天乡试同考官,是科解元沈位出其门下,又取中自己的学生焦竑为举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转任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任四川布政司右参议,万历二年(1574年)调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万历四年(1576年)升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万历五年(1577年)因被陕西巡抚董世彦参劾而罢官归里。万历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591年4月17日)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维基
顾养谦(1537年—1604年),字益卿,号冲庵,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进士出身。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三名,后参加乙丑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七名。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登进士第二甲第四十四名。工部观政,本年十月授户部主事,隆庆三年(1569年)二月升员外,四月升郎中。编审京商,因触犯尚书刘体乾,同年七月转调福建佥事。六年十月升任广东左参议,以平岭东功,万历元年(1573年)八月加升副使,照旧。五年十一月调补云南佥事,八年十二月升浙江右参议。十年十二月升山东副使,十一年正月奏留,管杭严道,十月调任山西蓟州兵备道。十三年(1585年)六月,升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十四年五月升为右副都御史、照旧巡抚。万历十三年(1585年)徵召沈有容为部下,俾练火器,有战功。十七年七月升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以母逝南归。万历二十年(1592年)八月,起为兵部右侍郎,刻期到任。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升本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当时宋应昌、李如松在朝鲜战场与日人丰臣秀吉大军形成相持。顾养谦上疏力主从朝鲜撤兵,神宗批准。顾养谦代替宋应昌赴朝料理撤兵事宜,蓟镇防务暂令顺天巡抚代管。顾养谦闻知关白(丰臣秀吉)降表已到,即派人前往小西行长营中讨论日本从朝鲜撤兵事宜。顾养谦希承石星意旨,拟封关白平秀吉为日本国王,藉弭边患。明廷遂从石星建议,留兵三千暂驻朝鲜,馀军撤退归国。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养谦被召回兵部管事,本年改任河道侍郎、兼右都御史,二十三年批准养病。二十四年九月起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二十五年准在籍养病,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过世。三十四年九月赠兵部尚书,谥襄敏。李贽与顾养谦有往来,李贽任姚安知府期间,顾氏任洱海道事,两人交往相得,情谊颇深。李贽给焦竑等人的书信中,都提到顾养谦。
维基
方沆(1542年—1609年),字子及,号讱庵,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人,民籍。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福建乡试第三名举人,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百六十七名,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授广西全州知州,用循良著声,以转饷古田功,赐镪。在任四年擢南京户部员外郎,未上,升郎中,万历六年(1578年)十一月被同部主事王廷卿挟私论奏,与同舍郎中方扬一起被贬,方沆谪为云南安宁提举,回家省父后,带着三名仆人上任,三年任满升广德州知州,上任不久,入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年考最,擢佥事,督学云南。在任四年,以父丧归乡。二十一年(1593年)三月以考察罢斥。左迁江西宁州知州,前后领州,在宁州最久,极力抚绥,无边客牢骚之态。尝编辑州志,新学宫,复濂溪书院及黄鲁直祠、来苏渡。三十一年(1603年)累疏以湖广佥事致仕归,构湖上亭一区,吟咏其中。方沆诗文师承邵武府知府吴国伦、汀州府知府徐中行,早年与李攀龙、汪道昆、晚年则与陈经邦、佘翔、林尧俞、郑元甫相唱和,理学则有方扬、焦竑、李贽、罗汝芳、王士琦、史记勋等人。著有《猗兰堂集》二十卷、《性学筌蹄》,父子合刻有《桥梓集》四卷。三十六年(1608年)十二月初八卒。
维基
孙鹏初,本名羽侯,号湘山,湖南华容人,晚明文学家。鹏初少就读于家塾,十五岁至县城儒学门读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焦竑榜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礼、兵二科给事中,万历二十三年冬,明神宗因“兵部考选军政,中有副千户者不宜擅署四品职”,被贬逐。后里居著书,曾提议修《儒藏》。汤显祖称:“公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李(梦阳)、何(景明)七子之间,有以处公矣。”著有《遂初堂集》十卷。
维基
崔廷健(1554年—?),字孟乾,别号轩鼎,直隶太平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三甲第二百二十一名进士。官行人,分校顺天府,得士十人,登第者五。奉使朝鲜,赐锦衣宝带,以宠其行。言论风采为属国所敬惮。比归,以方物珍货为赆,悉却谢。督杭州抽分,商旅称便。寻乞养疴白下,与焦竑、朱之蕃往来砥砺。二十五年丁母忧,三十年徙工部营缮司主事。擢四川分守道副使,兼摄七篆,以劳卒。著有《皇华集》。
维基
全天叙(1566年—?),字幼度,又字伯典,号玄洲,又号铁庵,浙江宁波府鄞县沙港口人(今宁波市洞桥镇沙港村),进士出身。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浙江乡试二十八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一百四十五名,登二甲第二十名。礼部观政,选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授编修。以省亲归。丁外艰,服除,复除原职,二十一年三月编纂六曹章奏,二十三年祖母丁氏去世丁忧。二十五年七月升左春坊左中允兼编修,八月与修撰焦竑主考顺天府乡试,三十一年正月升左谕德兼侍讲、掌司经局印,十二月迁左庶子兼侍读、掌左春坊印,三十三年五月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纂修玉牒,因其母在京邸不习苦寒,乃乞奉母归。三十九年四月辛亥京察,调南京别用,卒于家。天启改元,赠礼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