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梁文·卷二十四
绮,爵里未详。(梅鼎祚以为梁人。)
全隋文·卷十二
全宋诗
吴潜(一一九五~一二六二)(生年据《许国公奏议》卷二《再论计亩纳钱》“臣年二十三,蒙先皇帝亲擢之恩”推定),字毅夫,号履斋,宁国(今属安徽)人。渊弟。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授镇东军节度签判,改广德军。召为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通判嘉兴府(《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权发遣府事。五年,迁淮西总领(《宋史》卷四一《理宗本纪》一)。历知建康府、隆兴府、太平州、庆元府、平江府、镇江府、临安府。以言官论列,请致仕。起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出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徙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入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年罢(《理宗本纪》三)。宝祐四年(一二五六)再判庆元府,移判宁国府。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进封许国公(《理宗本纪》四)。景定元年(一二六○)以谏阻贾似道建储之议,谪建昌军,寻徙潮州。二年,责循州安置。三年卒于贬所(《理宗本纪》五)。有《许国公奏议》四卷。诗文集已佚,明末梅鼎祚收辑遗文编为《履斋遗稿》四卷,但所辑面不广。事见《宋历科状元录》卷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吴潜诗,第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履斋遗稿》及《两宋名贤小集·四明吟稿》为底本,第二、三卷以《开庆四明续志》所收之《四明吟稿》二卷为底本,散见他书之诗编为第四卷。
朱斗儿,号素娥,画山水小景,陈鲁南授以笔法,与鲁南联诗,有“芙蓉明玉沼,杨柳晴银堤”之句。鲁南入史馆,素娥聚平日往还手迹,封题还之。凤阳刘望岑,访素娥,素娥不出,乃投一绝云:“曾是琼楼第一仙,旧陪鹤驾礼诸天。碧云缥缈刚风恶,吹落红尘四十年。”素娥欣然见之。相传托所欢,买束腰诗,乃虞山女子季贞一之作也。梅禹金《青泥莲花》误载题柳诗为角妓杨氏,今正之。又《金陵琐事》载,成化閒,林奴儿从良后,题画柳诗云:“从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丹青再动摇。”此采谢天香联句诗也。今亦削去。
人物简介
梅蕃祚,字子马,安徽宣城人,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梅鼎祚的堂弟。
维基
沈懋学(1539年—1582年),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万历丁丑状元及第。沈懋学少有才名。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第八十一名,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懋学少有才名,与梅鼎祚齐名。张居正知道汤显祖及沈懋学是当时名士,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嗣修跟他们往来,汤显祖拒绝,沈懋学则与张嗣修于万历五年(1577年)同榜登科,懋学为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嗣修则为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修撰。引疾归。居数年卒。安宗时,追谥文节。《明史》有传。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维基
吕胤昌(1560年—?),字玉绳,号姜山,浙江余姚人。戏曲学家。明万历十年(1582年)考中举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登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河南参议。万历二十一年三月(1593年4月)癸巳京察,因东林党争,任吏部文选郎的吕胤昌被罢免。其后专心研究戏曲。与同时期汤显祖、张凤翼、沈璟、梅鼎祚等戏曲家交好,常通书信。。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宣城人,字朗三。梅鼎祚孙。诸生。善诗古文,又工书画,喜称道才士,时称三绝。卒年不满四十。有《书带园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宣城人,字耦长。梅鼎祚孙。康熙二十年举人,官浙江泰顺知县。善八分书,尤长于诗画,性狷介,客游京师时,不妄投一刺。有《天逸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