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张一娘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太仓人
张溥长女,吴绵祖妻。
无子,遗书万卷,尽归一娘
自十三经及廿一史,无不淹贯。
文拟左国,诗法汉魏
张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昆山人字伯任一字可庵
万历五年进士
除新建知县,征授工科给事中
请尽免天下欠赋,格不行。
吴中粮运为累,民承役辄破产。
请由民出资助漕船附载,不纳。
后为兵科给事中,上疏劾去南京兵部尚书张西铭等。
有《可庵书牍》。
朱谋㙔
谋㙔字郁仪,石城恭靖王来孙,宁献王七世孙。
封镇国中尉
万历二十二年管理石城王府事。
卒,私谥贞静先生
有《枳园近稿》。
郑仲夔《耳新》:诗有集唐集古。
余友朱郁仪《讽古》十首,乃更集诸子,镕铸之巧,妙极自然,又《闰三月龙沙诗》「且极天纵娱,相将倾桂醑」,盖历家谓闰月为天纵也。
郁仪博综多闻,著述之富百倍中垒,每馆阁中遇故事隐僻者,贻书相问,载答如响。
著书百有十二种,手自缮写,稿至数易。
易箦前二日,犹与诸子说《》,指示诗文宗尚。
是夕有星光大如斗,坠里中,栖鸟皆惊。
及卒,南州人士私谥贞静先生
周亮工《书影》:西蜀杨升庵太史著书至二百馀种。
豫章朱郁仪中尉著书至一百十二种。
当时曾未闻有茂陵之求。
张天如虽一时名流,然无多撰著,当时至见之章奏求其遗书。
人有幸有不幸如此。)
杨世芳
维基
杨世芳字济之号穆园,山西平阳府蒲州锦衣卫官籍。
兵部尚书谥襄毅杨博曾孙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山西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天启元年(1621年)翰林院检讨,充展书官教习内书堂,二年四月实录纂修官十一月回籍养病。
五年二月会试同考官十一月管理诰敕撰文七年八月以门户冠带闲住。
崇祯继位,十二月起复原官。
崇祯三年十二月,以神宗宝训实录告成,升右庶子,荐历詹事府少詹事学士崇祯四年刘必达主持武举,以溺职下狱,被杖责一百,听折赎。
世芳少聪颖,读书十行俱下,操笔为文,千万言立就,其他琴书诸艺并臻其妙。
持身复严重,循礼法。
魏珰用事,不肯附权奸,茍且功名,径请告去。
珰恚甚,矫旨夺其官。
怀宗嗣位,珰伏诛,诏以原官起用。
乙丑(天启五年)辛未(崇祯四年)两与校闱,所拔华其芳、张溥诸人皆宿名士,未几复请告归卒。
姜曰广明末 1584 — 1649
维基
姜曰广(1584年—1649年2月29日)字居之号燕及晚号浠湖老人江西新建湖里(今丰城市同田乡候塘村)人,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进士
庶吉士,改编修
天启五年十月初一日1625年10月31日)容妃任氏生皇子朱慈炅,颁诏天下。
次年,充正使朝鲜,与给事中王梦尹敕封仁祖朝鲜国王,并奉旨视察师海上情形,还针对毛文龙功绩大小虚实,询问过中朝边境当地朝鲜百姓,考核毛文龙水师
得到一些关于毛文龙的重要关键消息。
回国,便上疏言:“文龙以二百人入镇江,据铁山招降夷,抚归义之民至十馀万,不可不谓之豪杰,不可不谓之偏锋。
若堂堂正正,与虏决胜负于郊原,不独臣不敢信,文龙亦不敢自信。
若养成一队精锐之兵,设伏用间,乘敝出奇,文龙自信其能,臣亦信文龙之能也。
朝廷知文龙以用文龙,则不致失文龙而莫尽其能,亦不致孤倚文龙,以困而覆之矣。
”然而朝廷终究没有重用毛文龙,后果然如曰广所言,以致于明军兵败,辽东一带、藩属国朝鲜皆落入后金之手。
姜曰广出使朝鲜期间,洁身自好,不受贿赠,又赠送医书和揭帖给朝鲜仁祖,深受朝鲜君臣好评。
但回国后不久,因忤逆魏忠贤,被免职回乡。
崇祯初年(1628年)阉党倒台,起擢左春坊左谕德
崇祯三年(1630年)南京乡试,并提拔一干名士,如杨廷枢张溥陈子龙杨廷麟等各以文章气节著闻,顾以清白坚不依附时局,但却都为温体仁周延儒等首辅排斥,无法被重用。
崇祯九年(1636年)累官至吏部右侍郎,后因事获罪而被贬为南京太常寺卿,遂引疾归乡。
崇祯十五年(1642年)升任詹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
同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于煤山自缢而亡,南京议论立帝,姜曰广等主张立潞王,结果福王为帝,仍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
内阁首辅马士英虽与姜曰广同年,但两人素来不和,本想诬陷姜曰广
然而因姜曰广有声望,无人敢响应马士英
后得知宗室朱统𨰥品行恶劣,便想到可以用职官加以利诱,使其打击姜曰广
遂指使朱统𨰥上疏诬告弹劾姜曰广任用东林党郑三俊吴甡房可壮孙晋等人,把持朝政,以刘士祯通政使,阻遏章奏,以王重为文选,扶植私人;命令杨廷麟放走狱中的凶悍盗贼,联同江河大侠与水陆奸官窥视南京,阴谋迁都或另新君;包庇曾投靠李自成的臣子;收受贿赂;姑息养奸等五大罪状。
后又遭马、阮党人佥事陆朗副使黄耳鼎等人上疏弹劾其结党欺君、把持朝政、无人臣礼,遂弃官回南昌
隆武四年(1648年)金声桓姜曰广起义,并授其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等官衔,御赐尚方宝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先斩后奏,清廷得知后,派征南大将军谭泰率兵攻打南昌次年,正月十九,城破,金声桓投水死,姜曰广亦投水自尽,一说于仁臣之心牌坊下上吊自尽。
吴昌时明末 ? — 1644
维基
吴昌时(?
—1644年),字来之浙江秀水人,一说嘉兴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等十一人组织复社。
崇祯三年(1630年)应天乡试举人
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吏部郎中
崇祯十年(1637年)薛国观因收受吴昌时的赂金,事发被弹劾免职,最终自尽死。
昌时后依附周延儒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经张溥吴昌时的竭力策划,周延儒任相,昌时文选郎中
昌时与董廷献狼狈为奸,把持朝政。
最后吴昌时用药毒害张溥,“以一剂送入九泉”。
亲家徐汧昌时结怨太多,料定必定遭祸。
祁彪佳首劾吴昌时紊制弄权,随意将御史外调。
御史拱宸弹劾吴昌时赃私巨万,牵连周延儒给事中曹良直亦劾周延儒十大罪,朝廷遂削周延儒之职,遣锦衣卫逮其入京受审。
昌时百般辩解,称“祖宗之制,交结内侍者斩,法极森严,臣不才,安敢犯此?
明思宗亲自审问吴昌时,命用刑打断了吴的小腿, 阁臣蒋德璟魏藻德奏道:“殿陛之间无用刑之例,伏乞将昌时法司究问。
思宗怒批:“此辈奸党,神通彻天,若离此三尺地,谁敢据法从公勘问者!
”二阁臣奏道:“殿陛用刑,实三百年来未有之事!
明思宗说:“吴昌时这厮,亦三百年未有之人。
”二臣哑口无言。
崇祯十六年冬十二月1644年1月),吴昌时被斩首示众。
方以智撰《哀吴江》诗悼之。
周顺昌明 1584 — 1626
维基
周顺昌(1584年—1626年)字景文号蓼洲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东林七贤之一,被宦官魏忠贤所害,引爆了苏州抗议事件,最后被酷刑虐死于狱中。
善画墨兰,著有《烬馀集》。
谥忠介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授福州府推官,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
正直清廉,疾恶如仇。
天启五年(1625年)魏大中宦官魏忠贤陷害逮捕,路过苏州吴门时,顺昌亲诣其船,要将女儿许配给大中之孙。
抻解囚犯的旗尉赶忙催促上路,顺昌破口大骂:“你不知道世间有不怕死的男子汉么?
回去告诉魏忠贤,我就是以前的吏部郎周顺昌
魏忠贤自恨之,而魏忠贤的义子倪文焕,也趁机弹劾周顺昌魏大中家通婚,并且诬告周贪污钜款,周顺昌于是被革职,但是魏忠贤仍未息怒。
应天巡抚周起元罢官,周顺昌曾作文送他,文章有斥责魏忠贤阉党之语。
天启六年魏忠贤假苏杭织造太监李实诬攀,将顺昌锦衣卫镇抚司诏狱。
逮捕时激起苏州人民反感,由于周顺昌平日有德于民,上万民众上街争夺周顺昌,两名东厂锦衣卫被当众打死,后来五位民众出面顶罪,避免苏州居民被官府法办,也被处死。
复社领导人张溥五人墓碑记》就是纪念这五人的作品。
顺昌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要求他交出赃款三千两银,牙齿尽落,负责拷问的显纯问道“复能骂魏上公否?
”,周顺昌把满口鲜血喷到许显纯脸上,骂声更厉。
许显纯只好半夜偷偷杀了顺昌,年四十三。
朱隗
简介
字云子江苏长洲人
治博士业
明天启中吴中复社扩至百多人,张溥张采顾梦麟等分主五经。
诗宗中、晚唐,时人称为徐桢卿唐寅流亚
晚岁当贡,隐居不出。
(有《咫闻斋稿》)
黄道周明末清初 1585 — 1646
维基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又作幼元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斋人称石斋先生,闽南、台湾尊称为「助顺将军」,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铜山(清朝时属诏安县,今为东山县)人,祖籍莆田,学者、书法家艺术家
明亡后抗清,被俘殉国。
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
明万历十三年,二月初九生于东山深井村,出生世家,年少家贫,在福建铜山(今属东山县)岛上石室刻苦攻读,曾在闽南漳州广东潮州收徒讲学。
有「闽海才子」之誉。
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年
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为经筵展书官,因丁忧去职。
崇祯初复官编修
崇祯三年(1630年),任右中允
八月钱龙锡袁崇焕事下狱,廷臣无敢讼冤者。
黄道周钱龙锡素无私交,却激于义愤,上疏称:“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认为钱龙锡不宜坐死罪。
崇祯帝不悦,以忤旨之罪把黄道周降级外调,又碍于舆论,乃释放钱龙锡,改戍浙江定海
崇祯十一年(1638年)杨嗣昌陈新甲方一藻皆有家丧,崇祯帝依旧“夺情”起用。
黄道周对此连上三疏,指责此三人不忠不孝。
道周又因指斥大臣杨嗣昌等私下妄自议和,七月初五日崇祯帝在平台召开御前会议,要杨嗣昌黄道周当场辩论,黄道周雄辩滔滔,“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
”崇祯怒不可遏,斥责他:“一生学问只办得一张佞口。
道周被连贬六级,谪江西布政司知事
遂辞官,于邺山讲堂开坛讲学。
崇祯十三年(1640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认为他“可任辅导”。
崇祯大怒,下令将二人入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户部主事叶廷秀、监生涂仲吉等力救,也被逮入狱,后周延儒曰:“张溥黄道周,皆有些偏,只是会读书,所以人人惜他。
”帝沉默不语。
改廷杖八十,充军广西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杨嗣昌病死。
崇祯想起黄道周的“清操力学,尚策励”,赦其罪,并复官。
道周告病回家,专心著书。
明亡后,任南明礼部尚书,“严冷方刚,不偕流俗”,杨廷麟曾力荐他充讲官兼直经筵
弘光帝亡后,至福建福州
隆武帝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
但兵权由郑芝龙掌握,时清廷颁布剃发令,江南人民求救于南明隆武朝廷,芝龙养兵自重,不发一兵一卒。
黄道周只得返乡筹兵筹粮。
隆武元年(1645年),九月十九日道周募众数千人,马仅十馀匹,另有一月粮,出仙霞关,与清兵抗击。
施琅曾一度与他前往,不久却径自返回福建
夫人蔡氏叹道:“道周死得其所了!
十月初抵达广信(今上饶),募得三个月兵粮,分兵三路,向清兵发起进攻,一路向西攻抚州(今临川),另两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宁,不久三路皆败。
十二月六日黄道周率队向婺源出发,至童家坊,得知乐平已陷,二十四日,抵明堂里时遇伏,参将万容逃去,于是全军崩溃。
黄道周与四门生蔡溶、赵士超、赖继谨、毛至洁冲锋在前,终因兵弱,五人被徽州守将张天禄俘获。
道周俘后,至金陵狱中,狱中吟咏如故,清廷派明旧臣洪承畴劝降,黄道周写下这样一副对联:“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将殉难的史可法洪承畴对比。
承畴颇愧,上疏请求免除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后绝食十二日,期间其妻蔡氏来信:“忠臣有国无家,勿内顾”。
隆武二年(1646年),三月五日就义,临刑前,盥洗更衣,取得纸墨,画一幅长松怪石赠人,还给家人留下了遗言:“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
东华门刑场上,向南方再拜,道周撕裂衣服,咬破手指,有血书遗家人:“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
”最后头已断而身“兀立不仆”,其门人蔡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至洁同日被害,人称「黄门四君子」。
章正宸明末 ? — 1646
维基
章正宸(?
—1646年),字羽侯号格庵晚号禹东饿夫
浙江会稽人,明末政治人物。
早年师从刘宗周崇祯三年(1630年)中式顺天府乡试第四名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进士工部观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与马世奇张溥等相交莫逆。
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科给事中,因上疏弹劾辅臣王应熊崇祯帝大怒,被逮下诏狱拷讯,给事中吴麟徵傅朝佑救之无效,被革职归乡。
崇祯九年(1636年)冬,召起为户科给事中十二年湖广乡试副主考,从废卷中拔取曹胤昌为第一名。
巡视苏松诸郡饷务,陈漕政八害一要,升吏科右,十三年巡视太仓银库。
十四年洛阳被攻陷,福王朱常洵被杀,崇祯于乾清宫召对群臣,章正宸相继弹劾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督师杨嗣昌,在会推宣大总督人选上,首辅周延儒欲以门生江禹绪陪推,又欲起复被革职的门生前江陵知县史元调和恢复前辅臣冯铨冠带,被正宸争论,未能成功。
十五年五月,会推阁员,章正宸吏部尚书李日宣、掌河南道御史张瑄共事,先推十三人,帝命再推,又列十一人,六月辛酉,崇祯召对中左门,以滥举房可壮宋玫张三谟三人,将李日宣章正宸下狱,又谪戍均州
安宗时,官至大理寺左寺丞,见国事日非,弃官归里;鲁王监国时,授吏部左侍郎,掌部事,守赭山(在浙江萧山县),招募赭山乡民组建赭山营。
绍兴失陷,出家为僧。
孙淳
字孟朴嘉兴府学生
复社始于崇祯戊辰,成于已已。
其盟书曰:学不殖将落,母蹈匪彝。
毋读非圣书,毋违老成人,毋矜厥长,毋以辩言乱政,毋干进丧乃身。
嗣今以往,犯者小用,谏大者摈。
佥曰:诺。
是役也,渡淮泗,历斋鲁,以达京师
大夫士必审择而定衿契,然后进之于社。
张溥天如曰:忘其身,惟取友是急,义不辞难,而千里必应。
三年之间,若无孟朴,则其道几废。
盖先后大会者三,复社之名动朝野,劳居多,然敛怨深矣。
有《绾居存草》。
俞允怀明末
允怀字怀兹平湖人
明末,江浙多以文社相竞,一时有娄东、金沙、云间、西冷之目。
允怀受知于张天如,冉冉名场三十年,发为声歌,多高淡寂寞之想,自名其诗曰《海滨野老集》。
成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乐安人字仁有
天启五年进士
饶州府推官,师事邹元标
崇祯末,官南京御史,抗疏论杨嗣昌夺情入阁,被削籍戍宁波卫
明亡,出家为僧。
有《消闲录》、《西铭解》。
雷子霖明末清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朝邑人字午天
明崇祯六年举人
治理学,为汤斌所敬重。
有《孝经神授编》、《西铭续生编》、《柏林集》。
周延儒明末 1593 — 1644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吏部刘宗周都察院范景文工部倪元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太师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蔡奕琛明末清初 ? — 1654
维基
蔡奕琛(?
—1654年),字韫先晚号是庵居士浙江德清人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
崇祯年间,任刑部侍郎
丁忧在家时,行贿大学士薛国观
崇祯十三年(1640年)薛国观纳贿事发,他因此被逮捕入狱。
蔡奕琛讦攻复社人士张溥张采遥握朝政、结党乱政,说自己行贿罪因张溥而起。
南明建立,弘光帝命他为吏部右侍郎
弘光元年(1645年)东阁大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五月,清朝军队攻陷南京蔡奕琛王铎钱谦益一起迎降。
徐郴臣
郴臣字亦于嘉兴人
崇祯丙子举人
有文名,与张溥并主坛坫。
为人然诺不苟,以友朋为性命。
其诗务为新奇,不肯蹈袭,亦一时胜流也。
初受业陆别驾先生别驾孙渭沺亦执贽于其门,并有声艺林,渊源盖有自矣。
张采明末 1596 — 16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6—1648 【介绍】: 苏州府太仓人字受先号南郭
同里张溥齐名。
天启四年,同创应社。
人称溥为西张先生为南张先生
崇祯元年进士
临川知县,摧强扶弱,声大起。
并在当地创立文社名合社。
移疾归。
张溥组织复社时,临川,不预其事,然声名相联,故攻复社者称同倡复社;崇祯帝追究时,已死,不得不为之洗刷。
周延儒为相,事得解。
福王时起礼部员外郎南京失守,奸人群击之死,已而苏,避之邻邑,又三年卒。
有《太仓州志》、《知畏堂集》。
维基
张采(1596年—1648年)字受先直隶太仓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人。
明末学者,复社领导人之一。
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与同乡张溥齐名“形影相依,声息相接,乐善规过,互推畏友”,号“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年)张溥苏州创办复社。
张溥性情宽和,结交朋友众多,张采性情刚烈,别人有过失,辄当面怒骂。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授临川知县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曾担任南都弘光帝礼部主事员外郎,清兵破南都时,遭到仇家刺杀,大难不死,而后躲避到附近的城池,清世祖顺治五年病死(1648年)
著有《知畏堂文存》、《太仓州志》等。
朱万锜明末清初
万锜字洁湘桐乡人
少见知于张溥
崇祯丙子举人
入国朝,除山东乐陵知县
著《归来日注》并《惠风堂集》。
黄媛介明末清初
画徵录
皆令,工诗赋,善山水,得吴仲圭法,太仓张西铭溥闻其名,往求之。
皆令已许杨氏世功,杨久客不归,父兄劝之改字,誓不可卒归于杨。
乙酉城破家失,乃转徙吴越间,饔飧于诗画焉,尝为新城王阮亭写山水小幅,自题诗曰“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千载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词旨亦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