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耿如杞”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崔庆昌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
每惜其风流才力。
不得用于当世。
使人往往感叹。
想见其人也。
及读程,朱二夫子书。
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
为能形容浩气。
又谓其胸次极高。
非他人可及。
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
况有生于偏季。
能以才气词章。
被诸贤所推。
仍且上而遇知明主。
远而闻名中华。
如孤竹崔公者。
其盛美曷可少哉。
公讳庆昌
字嘉运
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
天资豪爽俊迈。
风采耸然。
见者恍若神仙中人
少与玉峰白光勋
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
未弱冠。
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
唱酬于武夷洞。
世号八文章稧
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
游三清洞。
又称二十八宿会
其文艺夙成。
交游亲附。
为一时艳慕者。
可知也。
二十三岁。
上庠
隆庆戊辰
阐大科。
久之。
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谏院正言
万历丙子
赞价朝京师。
还出守灵光。
公既才高气豪。
不屑屑于功名。
以廉白简贵自厉。
与世寡合。
其亲脂韦躁竞者。
不啻若浼己也。
公素时宰李山海相驩。
后见其秉心不公。
因绝往还。
至是。
许篈在要地。
持论颇僻。
然悦公文才。
连一旬来候。
公深恶之。
未尝有假贷色。
许怒甚。
累泥瀛馆铨郎之选。
仍黜补外郡。
思庵朴公为之周旋。
不能得。
岂亦所谓趍舍大节。
无一悖于理者然耶。
明年
弃官归。
复贬为大同察访
壬午春
宣庙特授钟城府使。
台谏论以骤升。
不从。
乃赴官。
会。
北帅纳谗。
驰启言戎政不修。
台论复发。
始命改正。
直讲
道卒于镜城客馆。
癸未三月某甲也。
年堇四十五。
葬于坡州某原。
李先生际遇宣庙
时辈如李泼者。
多浮慕尊事之。
公知其险巧难信。
作养虎词以寓讽。
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
泼又累死逆狱。
人服公先见焉。
公于诗。
天才绝高。
必皆轨范于盛唐
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
兼通书射。
书法清遒劲紧。
殆与玉峰相埒。
其佐北幕。
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
约与较艺。
各中四十九矢。
最后禹瑞复中侯。
公遽号曰。
将军负矣。
遂中鹄。
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
有一善射者心惮公。
公笑曰。
无忧。
吾今日病矣。
乃虚发一矢。
善射者即以魁升绯。
公居其次。
受皋比厩马之赐焉。
又妙琴笛。
少时寓居灵岩
值倭寇猝至。
乘舟以避。
贼围之急。
时月光如昼。
海波不动。
公取所藏玉箫。
朗吹一阕。
声更清越。
贼众闻之。
皆怀思还乡。
瞿然相顾曰。
此围中必有神人。
遂解一面。
公得脱归。
其才高旁通。
多此类。
第今距公世远矣。
言行实迹。
殆无所徵信。
东皋公之言曰。
嘉运才隽风流。
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
其或放迹在外。
犹得高牙大纛。
轻裘缓带
横槊赋诗
逞气象也。
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
俊逸清新子庶几。
穿杨又道似君稀。
金銮未著词臣迹。
玉帐还伸虎旅威。
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
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
况公当被物议时。
宣庙教曰。
崔某有文武全才。
吾将大用。
尔等敢为是耶。
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
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
奉诏东来。
得公诗。
亟加歆叹曰。
当归布江南
以彰贵国文物之盛。
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
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
乃能卒以才气词章。
获上而施远如此。
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
是将愈信而愈久也。
呜呼盛矣。
公之曾孙硕英。
以世采粗知慕公。
请叙其本末。
俾有后考。
兹谨不揆而为之辞。
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
潘阳朴世采
拜书。
王相说明至南明 1579 — 1654
维基
王相说(1579年—1654年)字懋弼号鞠劬直隶扬州府泰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王相说王三重的儿子,给谏王纪的玄孙,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江西袁州府推官,判案公正无积压,四年本省同考崇祯元年考选,授四川道御史,不到半年疏上四十五次,说:「人民贫穷因为有司四弊、地方四弊、衙门弊、功令弊,希望朝廷选择贤吏。
」又请求恢复召对,朝廷立即执行。
适逢温体仁钱谦益争夺首辅,温体仁指控钱谦益有党羽,他抗言:「人臣不可以说朋党,人心当先停息纷争。
凡谈及朋党者必有争夺的心。
温体仁打算用党字塞言官的口舌,则自他谈及朋党,群臣才由无党而有朋党。」。
不久王相说出按山西巡抚耿如杞入援溃败,边兵叛乱杀害守将,他单骑抚定,同时斩杀案首事者数十人示众。
溃兵再次反叛掠入边境,他连同仙克谨同日起兵,黄昏时探报仙克谨遇刺,于是他领导其部队。
到达襄陵,他向陕西巡抚征召封锁黄河杜绝流寇,数月后才歼灭,剩下二十七名流寇渡河,陕西巡抚无法遏止,是为李自成起事的开端;他则转任湖广下江防参议五年致仕归乡。
崇祯七年参议九年副使,致仕。
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起用他为江西督粮道副使,盗寇作乱,耽误转运粮饷;到弘光元年(1645年)左良玉东下,王相说委曲劝告使其收兵,才令漕运通行,很快请求退休归家,家居十多年后才去世,虚岁七十六。
张毓泰明末清初 1585 — 1662
维基
张毓泰(1585年—1662年)号履素山东济南府邹平县军籍。
明朝官员。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山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进士
初官邢台县知县
事无巨细,皆躬亲之。
父就养官署,闵其过劳,对曰:士行运甓,且日习劳。
儿乃当惜分阴者,敢泄泄乎?
豫让日泉水利之争,人以执法明允,刻石颂之。
以外艰归,起补汾阳县知县
崇祯元年戊辰谷价方平毓泰预占年不稔,听论民储谷菜为御灾计。
亡何,天大旱,斋戒取水,贺将军泉,步行二十里乞祷,至夜大雨盈尺,邻境若介休平遥文水田仍龟坼如故,同官何腾蛟戏谓造化有私,亦心折于矣。
明年荐饥,立八厂煮糜粥食饿人,设法周诸生之急,择立社师四十三人,使教幼童六百。
天将寒,立冬生院,具暖洞煤炉,令男女异宿,晚给秫粥,晨饮以椒姜汤。
饥后疫起,乃设阳春局于书院前,及东郭达原,饮剂药日日施散,以活病者。
又因岁凶宜恤民,刊吕叔简刑戒普劝,同官都御史耿如杞下教曰:饥民一入汾境,便游华胥,顾安得为全活者一一致谢乎!
后以神京戒严,土贼大起,上官使来守城,毓泰以为惊众,力争罢其事。
唯简阅战守具待之,贼至即帅民兵与战,贼皆逃。
五年壬申入觐,改永年县知县,首剪王谦刘三两巨蠹,捐赀修学宫及漳川书院,以临洺关为邑之门户,峻具台垣,增河外品字坑,暇日浚城河,教民种菱藕,蕃水利。
八年内擢武选司主事十年出为宁武关兵备道
适虎镇贾庄兵溃,回即略惩弃甲者。
吊国殇,恤孤儿,监军内珰牛某颐指气使,诸道司独毓秦盛气不为下,旋移大梁,再移通州监军
十三年以内艰归,辛巳邹平大饥,煮粥协官赈济,收哺弃儿,俟长大归其父母,童子愿学者则推广父乡贤公(张奇策)义塾旧法,延师训之。
崇祯甲申革命,犹家居。
明年乙酉以人材徵授山西按察使,又明年江西右布政使顺治三年丙戌岁也。
江西南昌赣州两府归附,在是年十月部议豁其本年以前额税,布政左使忿其向化独迟,欲抗章尽征之,毓素力争乃免,任满注上考,已而罢归。
康熙二年卒,年七十有八,祀山西名宦祠,汾阳东郭及永安镇所立两生祠尚存,皆有碑。
毓泰裔孙以选贡再令山西时,手录其文以归焉。
墓在城西十里接官亭南。
高斗枢明末 1594 — 1670
维基
高斗枢(1594年—1670年)字象先号玄若浙江鄞县人,明末政治军事人物、史学家
以坚守郧阳闻名,入清后隐居山林。
崇祯元年(1628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因论巡抚耿如杞事与同僚四人下狱。
不久后官复原位,进迁员外郎
崇祯五年(1632年),出任荆州府知府
久任后又任长沙兵备副使
当时地方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湖北数郡已被贼兵占领,势头将蔓延至湖南,在临武蓝山洞庭湖湘潭一带又有起义。
长沙只有约五百老弱守兵。
而邻近的攸县仅有二百守兵,城墙、仓库都坍塌了。
高斗枢到任后,立即修筑了四十座飞楼,大量打造守城的武器。
临武蓝山两地的二百多艘贼船途径衡阳湘潭顺流而下到达长沙城下时,高斗枢率军与他们相持了十多日,贼兵无机可乘,撤离去了袁州
高斗枢又派兵在后追击,贼兵解兵而去。
崇祯十四年(1641年)六月高斗枢晋升为按察使,移驻郧阳,坚守了两年,李自成不能破。
崇祯十六年夏,朝廷加任高斗枢太仆寺卿,仍署道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尚书李遇知举荐高斗枢出任陕西巡抚,并让他兼督川北军,又擢升高斗枢右副都御史,因兵荒马乱任命都没能及时抵达,四月明朝都城北京陷落,遂谢事养病。
南明福王称帝,调任高斗枢湖广巡抚,因道路不通,任命未能到达高斗枢
清兵入关后,高斗枢回乡隐居。
南明大学士谢三宾降清,供出反清的名节之士百余人,高斗枢也在其中,但他始终一言不发。
晚年闭门不出,生活清贫。
1670年,病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