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卞皇后曹魏 161 — 23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30 【介绍】: 三国魏琅邪开阳人
曹操妻,曹丕曹植等生母。
本倡家。
年二十,曹操纳为妾。
汉献帝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为继室。
诸子无母者,皆由其抚养。
称其“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性俭约,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
建安二十四年,为魏王后。
魏文帝立,尊为皇太后,称永寿宫
明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卒谥武宣
杨修东汉末 175 — 21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219 【介绍】: 东汉末弘农华阴人字德祖
杨彪子。
好学,才思敏捷。
献帝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为丞相曹操仓曹主簿
平汉中欲还,出教曰“鸡肋”,人莫能晓,解为食之无所得,弃之则可惜。
果回师。
曹植谋画,欲得立为太子,而失宠。
忌修之智谋过人,且因袁术之甥,虑有后患,因借故杀之。
崔琰曹魏 ? — 2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6 【介绍】: 三国魏清河东武城人字季圭
少好击剑,尚武事,后师从郑玄
袁绍辟为骑都尉
曹操破袁氏,辟为别驾从事
曹丕傅。
复为丞相西曹掾征事
魏国初建,拜尚书
时未立太子曹植有才而爱,密访于外。
为琰之兄女婿而力主当立
中尉
后被诬怨谤朝政,为曹操罚为徒隶,又迫使自杀。
刘桢东汉末 ? — 217
全后汉文·卷六十五
字公干,梁孙。
建安中司空曹操以为军谋祭酒椽,历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
有《毛诗义间》十卷,集四卷。
应玚曹魏 ? — 21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7 【介绍】: 三国魏汝南人字德琏
应劭从子。
以文章见称。
曹操征为丞相掾属。
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
为“建安七子”之一。
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
卒于疾疫。
有辑本《应德琏集》。
全后汉文·卷四十二
字德梿,劭弟珣之子。
曹公辟为丞相掾,转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将文学
有《集》五卷。
邯郸淳曹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颍川人一名竺字子叔
博学有才,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
汉献帝初平中,客荆州曹操召见,礼敬之。
遣淳诣曹植,与曹植友善,屡称其才。
魏文帝立,以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奏之。
工书法,诸体皆能,善作小字。
丁仪曹魏 ? — 2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0 【介绍】: 三国魏沛国人字正礼
丁斐子。
有才学。
曹操欲妻以女,以一目眇而为曹丕所阻。
曹操丞相掾。
曹植善,与弟丁廙尝力劝为嗣。
曹丕太子,转右刺奸掾,欲其自裁而竟不能。
即位,以事收付狱,杀之。
全后汉文·卷九十四
字正礼,冲子。
眇一目,为丞相掾,进尚书
曹丕即王位,转右刺奸掾,坐与曹植善下狱诛。
有集二卷。
丁廙曹魏 ? — 22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0 【介绍】: 三国魏沛郡人字敬礼
丁仪弟。
博学有文采。
初辟公府。
汉献帝建安中黄门侍郎
曹植相友善,尝力劝曹操为嗣。
魏文帝即位,与兄丁仪同被杀。
司马孚曹魏末晋初 180 — 27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司马孚 安平献王 265年—272年 汉朝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封安平王,八年(272年)二月去世。
全晋文·卷十四
字叔达宣帝弟,建安中选为平原侯植文学掾,迁太子中庶子
魏受禅,转中书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加骑都尉,出为河内典、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转清河太守
明帝即位,迁度支尚书
齐王时尚书右仆射进爵昌平亭侯
尚书令进爵长社县侯
侍中,迁司空,代王凌为太尉
高贵乡公时太傅陈留王时封长乐公武帝受禅,封安平王,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泰始八年薨,年九十三,谥曰献王
杨俊曹魏 ? — 22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2 【介绍】: 三国魏河内获嘉人字秀才
汉末避乱京、密山间。
曹操除为曲梁长,入为丞相掾属,举茂才安陵令,迁南阳太守
宣德教,立学校,有政声。
徙为征南军师
中尉
汉中魏讽谋反,自劾,左迁平原太守
魏文帝称美曹植,坐事收狱,自杀。
邢颙曹魏 ? — 2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3 【介绍】: 三国魏河间鄚人字子昂
曹操冀州,辟为冀州从事
时人称“德行堂堂邢子昂”。
司空掾行唐,劝民农桑,风化大行。
后为平原侯曹植家丞,以礼防闲,与不合。
后参丞相军事,转东曹掾太子太傅
魏文帝时,为侍中尚书仆射赐爵关内侯
官至太常
郑袤西晋 189 — 2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273 【介绍】: 西晋荥阳开封人字林叔
少孤,有识鉴。
初仕临淄侯文学,迁济阴广平太守,所在有善政。
魏曹奂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
光禄大夫
封密陵侯
司空,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
卒谥元
何曾西晋 199 — 2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9—278 【介绍】: 魏晋陈国阳夏人字颖考
魏明帝平原侯文学
魏咸熙中,官至司徒
助司马氏废帝。
晋武帝受禅,任丞相,拜太尉封朗陵公,官至太傅
性豪侈,日食万钱,犹云无下箸处。
谄附贾充,为时人所非。
卒谥元
全晋文·卷十八
字颖考陈国阳夏人太仆夔子。
黄初初袭父爵成阳(一作」)。
亭侯,为平原侯文学
明帝时,累迁散骑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景初中出补河内太守
齐王即位,徵拜侍中嘉平中司隶校尉,迁尚书
高贵乡公时为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陈留王时迁征北将军进封颍昌乡侯
咸熙初司徒改封朗陵侯
武帝晋王位,以为丞相
及受禅,拜太尉、进爵为公,寻拜太保,领司徒,进太傅,又进太宰
咸宁四年卒,谥曰孝
太康末改谥曰元
曹熊曹魏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曹熊 萧怀王 魏武帝曹操五子。早卒,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萧公,太和三年(229年)追封爵为萧王。
维基
曹熊(生卒年不详),字子威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曹彰曹植同母弟,母为武宣皇后卞氏。
体弱多病,英年早逝。
曹魏建立后,追赠东平公
魏明帝太和三年追封萧王谥号怀
毌丘俭曹魏 ? — 2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5 【介绍】: 三国魏河东闻喜人字仲恭
初袭父毌丘兴高阳乡侯爵,为平原侯文学
魏明帝时,为尚书郎,迁羽林监,累迁荆州刺史
青龙中从征辽东,徙幽州刺史使持节,护乌丸校尉,以功进封安邑侯
齐王芳正始七年,击破进掠辽东高句骊军,迁左将军,转镇南将军
高贵乡公正元二年,以不满司马氏专朝政,与扬州刺史文钦举兵讨司马师,兵败被杀。
全三国文·卷四十
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将作大匠兴子,为平原侯文学
明帝初为尚书郎,迁羽林监,出为洛阳典农,迁刑州刺史
青龙中幽州刺史,加渡辽将军护乌丸校尉,以功封安邑侯,寻迁左将军,领豫州刺史,转镇南将军,徙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正元二年,矫明元郭太后诏讨司马师,众溃见杀。
有集二卷。
曹志西晋 ? — 2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3 【介绍】: 西晋谯国谯人字允恭
曹植子。
少好学,以才行称。
封济北王
,降为鄄城县
乐平太守,迁章武赵郡太守,不以政事为意,以声色自娱。
入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祭酒
齐王司马攸将之国,志上疏切谏,忤旨,免官。
后复为散骑常侍
卒谥定
全晋文·卷三十二
字允恭谯国谯人魏陈思王植子。
太和末封济北王
晋受禅,降封鄄城县公,出为乐平太守,历章武赵郡
咸宁初散骑常侍国子博士
免,后复为散骑常侍
太康九年卒,谥曰定
有集二卷。
荀恽曹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颍川颍阴人字长倩
荀彧长子。
曹操女。
曹植友善,为曹丕所恨。
死,嗣侯爵,官至虎贲中郎将
早卒。
羊昙东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太山人
谢安甥。
有名于时,为所重。
卒,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尝大醉,不觉至州门,悲感不已。
曹植诗:“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恸哭而去。
善唱乐,与桓伊袁山松并为三绝。
吴迈远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人
善文章,喜自夸而嗤鄙他人,每作诗,得称意语,辄掷地呼曰:“曹子建何足数哉!
明帝曾召见之,曰:“此人连绝之外,无所复有。”
僧慧命北周 531 — 568
释慧命
姓郭
太原晋阳人
晋徵士郭琦之后也。
梁大通五年辛亥之岁。
生于湘州长沙郡
天挺英姿秀拔群表。
虽居绮年人多倾异。
觉梦之际光触其身。
明悟条序深有殊致。
时湘部名僧相谓曰。
阇梨
位地难测。
然入如来室者。
慧命矣。
故自结发日新开裕。
八岁能诗书。
体貌凝远。
识者知非常器。
然而锐精听习妙入深义。
故使理超文外照出机前。
智不惊愚贞无绝俗。
道亲物疏。
州闾赞重。
年十五诵法华经。
两旬有半一部都了。
寻事剃落学无常师。
专行方等普贤等忏。
讨据华严以致明道。
行自襄沔。
闻恩光先路二大禅师千里来仪投心者众。
乃往从之。
游仙城山。
即古松仙之本地也。
先有道士孟寿者。
幽栖积岁祈心返正必果所愿。
舍所居馆充建寺塔。
未至山夕。
寿忽恍焉如梦。
大见神祇严卫馆侧。
至觉惊喜登岩怅望。
遂睹梵旅盈林。
至也。
趋而礼谒。
即舍所住为善光寺焉。
供事骈罗众侣咸会。
于州治讲维摩经。
大乘驾御之津。
入道乘玄之迹。
禅智所指罔弗倒戈。
既满九旬便辞四部。
衣钵随从还返故林。
有法音禅师者。
同郡祁人
本姓王氏
不言知已。
两遂得朋。
同就长沙果愿寺能禅师
修学心定。
未结数旬法门开发咨质迟疑。
乃惟反启。
惧失正理通访德人。
故首自江南终于河北
遇思邈两师方祛所滞。
后俱还仙城。
仅得五稔预知亡日。
乃携手于松林相顾笑曰。
即斯两处便可终焉。
侍者初闻未之悟也。
不盈旬望同时遇疾。
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精爽不谬。
正坐跏趺面西念佛。
咸睹佛来合掌而卒。
同众有梦天人下地幢幡照日。
又闻房宇唱善哉者。
奇香异乐闻熏非一。
其月十七日
亦坐本处。
所现瑞相颇亦同伦。
两贤。
俱年三十有八矣。
即于树下搆甓成坟。
有弟子清信士郑子文。
立碑于寺。
门人慧朗。
祖传业不坠禅风。
化行安沔道明随世。
慧思定业是同。
赞激衡楚词采高掞。
寔过之。
深味禅心慧声遐被。
著大品义章融心论还原镜行路难详玄赋。
通述佛理。
识者咸诵文或隐逸未喻于时。
有注解者。
世宗为贵。
自居山舍学徒腾聚名溢南北。
有菩萨戒弟子济北戴逵
学声早被名高列国。
乃贻书于曰。
窃以。
渭清泾浊。
共混朝宗之源。
松长箭短。
同秉坚贞之质。
幸预含灵五常理宜范围三教。
是以阙里儒童。
阐礼经于洙济。
苦县迦叶。
迁妙道于流沙。
虽牢笼二仪。
盖限兹一世。
岂如兴法轮于鹿苑
荡妄想于鹫山
半满既陈权实斯显。
诚教有浅深人无内外。
禅师德声远振。
行高物表。
摄受四依。
因牧羊而成诵。
负笈千里。
历龙宫而包括。
故能内贯九部。
搜雪山之秘藏。
外该七略。
壁水之典坟。
支遁天台之铭。
竺真罗浮之记。
昙赋七岭汰咏三河
宝师妙析庄生
璩公著论表集。
吞云梦如指诸掌。
加以妙持净戒如护明珠。
善执律仪譬临玄镜
禀罗云之密行。
种宾头之福田。
抚挹定水便登觉观。
高荫禅支将逾喜舍。
是以不远潇湘。
来仪沔陆。
植杖龙泉乃为精舍。
回车马首即创伽蓝。
凿岭安龛。
讵假聚砂成塔。
因山构苑。
无劳布金买地。
开士云会。
袂似华阴
法侣朋冲。
众齐稷下。
禅室晨兴时芳杜若
支提暮启暂入桃源。
香山梵响将阮啸而相发。
日殿妙音
与孙琴而高韵。
紫盖贞松仍撝上辩。
洪崖神井即蓥高心。
故以才堪买山。
德迈同辇
崇峰景行墙仞悬绝。
弟子业风鼓虑。
欲海沈形。
渚宫沦覆。
将历二纪。
昼倦坐驰夜悲愕梦。
未能忘怀彼我归轸一乘。
遣荡胸衿朗开三达
既念鼠弥伤鸟系。
昔在志学家传赐书。
五礼优柔三玄餍饫。
颇绝韦编构述馀绪。
爰登弱冠捃摭百家。
及乎从仕留连文翰。
虽未能探龙门而梯会稽
赋鹪鹩而咏鹦鹉。
若求其一分亦髣髴古人。
但深悟聚泡。
情悲交臂。
常欲蝉蜕俗解贪味真如。
一日郧城许修。
隗馆屈膝。
情欣系袜遇同进履。
未尽开衿遽嗟飘忽。
寻拂衣世网脱屣牵丝。
沧浪濯缨汉阴抱瓮。
行餐九转用遣幽忧。
渐悟三空将登苦忍。
仙梁观玉不废从师。
深涧无妨请益。
所希弥天胜气乍酬凿齿。
雁门高论时答嘉宾。
冬暖如愿珍清轨。
室迩人遐弥轸襟带。
馀辞浅简。
望无金玉幽林。
沙门释慧命
酬书济北戴先生
夫一真常湛。
徼妙于是同玄。
万圣乘机。
违顺以之殊迹。
是以西关明道东野谈仁。
彫朴改工有无异轸。
今若括此二门。
原兹两教。
岂不归宗三转会入五乘。
藉浅之深资权显实。
斯若池分四水始则殊名。
海控八河终无别味。
檀越幼挺奇才。
夙怀茂绪。
华辞卓世雅致参玄。
智涉五明学兼三教。
益矣能忘。
颜生之逸轨。
损之为道。
慕李氏之玄踪。
虽复六经该广百家繁富。
圣贤异准儒墨分流。
或事旷而文殷。
或言高而旨远。
莫不纳如瓶受说似河倾。
明镜匪疲洪钟任扣。
子建挹以奇文。
长卿恧其高趣。
故虽秦楚分墟周梁改俗。
白眉青盖。
龟玉之价弗渝。
栖凤卧龙。
鱼水之交莫异。
加以识蓥苦空志排尘俗。
形虽廊庙器乃江湖。
是以属叹牵丝兴言世网。
辞同应陆调合张严。
嗟失火之遽传。
悯清波之速逝。
方应濯足从道洗耳辞荣。
九转充虚四扇排疾。
然后寻八正以味一真。
解十缠而遣三患。
斯之德也宁不至哉。
贫道识镜难清心尘易拥。
定惭花水戒非草系。
才侔撤烛学谢传灯。
内有愧于德充。
外无狎于人世。
是以淹滞一丘寓形蓬
端居千仞托志筠
测四序于风霜。
候二旬于眺魄。
至乃夜闻山鸟仍代九成。
昼视游鱼聊追二子。
荜户弊衿。
既在原非病。
朱门结驷。
亦于我如云。
所叹藤鼠易侵树猿难静。
劳想鹫头倦思鸡足。
至于林凋秋叶曾无独觉之明。
谷响春莺终切寡闻之叹。
忽承来问曲见光誉。
幽气若清音如玉。
诚复溢目致欢。
而实抚膺多愧。
虽识谢天池未辩北溟之说。
而事同泥井惭闻东海之谈。
所冀伊人于焉好我黄石匪遥。
结期明旦白驹可絷。
用永今朝善敬清猷。
时因素札言不洗意。
报此何伸。
时或以逵即晋代谯国戴逵
今考挍行事非也。
晋书云。
大元十二年徵隐士戴逵
不久寻卒。
至梁大通三年
经一百四十三载。
命公方生。
计不相见。
又非济北明矣。
时又有沙门慧晓。
厥姓傅氏。
亦以禅绩献公
文才亚于慧命
北游齐壤居止灵岩
数十年间幽闲精业。
众初不异之也。
及乡民有任山荐令者。
晓去乡岁久思问亲亲。
行至县门使人通令。
令正对客未许进之。
踟蹰之间又催通引。
客犹未散。
令且更延。
晓悟曰。
非令之为进退。
乃吾之爱憎耳。
岂乡壤之可怀耶。
省事取纸援笔。
而裁释子赋。
纸尽辞穷。
告曰。
若令问觅。
可以此文示之。
吾其去矣。
于是潜遁。
故赋云。
咄哉失念。
欻尔还觉。
是也。
及后追灵岩
穷讨不见。
出赋示僧。
方知晓之才也。
于是人藏一本。
用祛鄙吝。
晓后寻诸名岳。
养素栖心。
时复流目人世。
而还晦形幽阜。
卒不测其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