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宋诗
徐铉(九一七~九九二),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岁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又与弟锴并称“二徐”。仕南唐,累官至吏部尚书。入宋,为太子率更令。太宗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八年(九八三),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淳化二年(九九一),以庐州女僧道安诬陷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三年,卒于邠州,年七十六。著有文集三十卷,又有《稽神录》(一说出于门客蒯亮之手)、《质疑论》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徐铉诗今存七卷,见于三十卷本《徐公文集》(一名《骑省集》)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二一、卷二二。今以《四部丛刊》影印清黄丕烈校宋本(《徐公文集》三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四库本)、《四部备要》排印宋明州本(《骑省集》三十卷,简称备要本)、徐乃昌影宋重刊本(《徐公文集》三十卷,简称徐本),参校《全唐诗》(中华书局排印本)、《玉壶清话》(中华书局排印本)所收诗。并从《东轩笔录》(中华书局排印本)等录得集外诗,编附卷末。
词学图录
徐铉(916-991)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仕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贬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死在贬所。在南唐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锴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正文后,校订增补后《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长于书法,喜李斯小篆,隶书亦佳。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诗平易浅切,近白居易诗风。文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为李煜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录。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
全宋诗
朱淑真,生当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为数不多的著名女诗人。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楼居士,钱唐(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诗,嫁为市井民妻,不得志殁。”幽楼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桢《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臣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钱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生前曾自编诗词集(《写怀二首》“孤窗镇日无聊赖,编辑诗词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礼)辑为《断肠集》十卷,未几钱唐郑元佐为之作注,并增辑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釐为两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断肠词》一卷行世。 朱淑真诗,以清汪氏艺芸书舍中影元钞《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民国徐乃昌影元刻本(简称元刻本)、清光绪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遗著》本(简称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等。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全宋诗
徐玑(一一六二~一二一四),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诗学唐人,与同时赵师秀、翁卷、徐照合称永嘉四灵。以荫入仕,历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至官。宁宗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三。有《二薇亭诗集》。事见《水心文集》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诗,以民国南陵徐乃昌影宋刻《永嘉四灵诗》丁集编为第一卷,清顾修读画斋《南宋群贤小集》(简称顾本)多出影宋本之诗编为第二卷。校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简称明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诗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为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永怀堂集·前尘梦影新录·咏怀堂诗集(黄裳)
《咏怀堂诗集》四卷,《续集》二卷,《戊寅诗》二卷。崇祯刻本。徐乃昌藏书。石麒介以归余。初、续二集,封面有樊山老人题属,卷中有校字。正集卷首一序抄配。原封面尚存,题金陵毛恒所雕板。有集之自序。《戊寅诗》字较大而刊刻亦精,前有马瑶草序。以禅语论诗,颇有机锋。引所作诗断句「深机相接处,一叶落僧前」,甚俊。序尾大书「弟马士英具草」。卷前有八千卷楼藏印,又有「翁同龢观」小印,是此书未入钵山,流转常熟,遂有传抄之本。江南图书馆旧有活字本正、续集,所据为丁氏旧藏。后又刊小册补逸,即据虞山抄本,为《辛巳》《戊寅》二年诗。然《戊寅诗》则但存下卷,不知何故。阮髯集崇祯中编年诗但存二集,又有《和箫集》一种,亦明刻白棉纸印本。十年前闻甬上人家有之,又出诸集之外矣。丙戌夏,余居金陵,暇辄访古。一日经行城南坊巷,过一处曰库司坊,即「裤子裆」。于废圃荒池间得集之咏怀堂废址,犹有池水一湾,湖石三四。归而访柳翼谋丈于钵山书楼,请观丁氏旧藏阮髯诗,不知何时为人盗去,即近时印本亦不复存,求之坊市,亦无一册,怅惘久之。不意七年之后,竟得原刻三集于海上也。集之大有才华,恨居心勿净,其所编诸剧,骂世十七,解嘲十三,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为士君子所唾弃。故其传奇不之著焉。此张宗子之言也,颇得其平。祁世培《曲品》中不著《燕子》《春灯》,即清流月旦。然阮髯诸曲本、诗集固不灭,非仅藏书家之好奇,亦以其撰作自有文彩,此鲁迅论六朝宫体诗之言,于阮髯亦宜。马瑶草无片纸只字传世,能山水,人或得之,改姓名为冯玉瑛,托名青楼,其狼狈盖犹在集之之下。然读其一序及断句,固能文者,又熟读外典,亦非俗士,小人无不多才,殆信然也。
(诸伟奇辑自《前尘梦影新录》齐鲁书社一九八九年版)
光绪戊子、己丑间,与半塘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太清诗楷书秀整,惜词独缺。如其后仅得闻《东海渔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处,得自锡公子,或曰文道希有传钞本,求之皆不可得。思之思之,二十年于兹矣。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温州寄《东海渔歌》来,欹床炳烛,雒诵竟卷,低徊三复而涵咏玩索之。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来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
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窃疑称美之或过。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夫词之为体,易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百无一二焉。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备,亦遗珠之惜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辩也。
光绪戊子、己丑间,与半塘同客都门,于厂肆得太素道人所著《子章子》及顾太清(春)《天游阁诗》,皆手稿。太清诗楷书秀整,惜词独缺。如其后仅得闻《东海渔歌》之名,或告余手稿在盛伯希处,得自锡公子,或曰文道希有传钞本,求之皆不可得。思之思之,二十年于兹矣。癸丑十月,索居海隅,冒子瓯隐自温州寄《东海渔歌》来,欹床炳烛,雒诵竟卷,低徊三复而涵咏玩索之。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沈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来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
曩阅某词话谓:“铁岭词人顾太清,与纳兰容若齐名。”窃疑称美之或过。今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谕,似乎容若不逮太清。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于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阕为论定,一声一字为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夫词之为体,易涉纤佻,闺人以小慧为词,欲求其深隐沈著,殆百无一二焉。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未备,亦遗珠之惜也。末世言妖竞作深文,周内宇内几无完人。太清之才之美,不得免于微云之滓。变乱黑白,流为丹青,虽在方闻骚雅之士,或亦乐其新艳,不加察而扬其波;亦有援据事实,钩考岁月,作为论说,为之申辩者。余则谓:言为心声,读太清词,可决定太清之为人,无庸龂龂置辩也。
简介
字禄卿,一字小荷,南海人。吴荣光之女,叶应祺室。有《写韵楼词》一卷,徐乃昌收入所辑刻《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
词学图录
吴小姑(1825-1851) 号海山仙人,琼山人。嫁广东潮阳人邱玉珊为侧室,邱为秀才,著有《粤海镜要》、《松寮诗话》等,年长于小姑者甚,而琴瑟恩爱。《柳堂诗话》:"小姑既逝,翁日趺坐松寮,焚香供像,年近九旬,犹手作蝇头楷字,抄小姑诗词,千里外邮寄柳堂,属采入诗话。"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乃昌刊印《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收吴小姑《唾绒词》一卷(即《海山仙人词》),有词十首。有《海山仙人词》(一称《唾绒词》)。
吾友萍乡文道希学士既殁,门下士徐君积馀为刊《云起轩词》若干卷,盛传海内矣。今岁叶君玉甫复搜刊君遗诗若干卷,以君朋辈故旧仅存者莫余若,属序其端。君天秉卓荦,博闻强记,才气不可一世。余始逐试南昌,得交君,俱少年耳。越三岁,同乡举,同计偕居京师,君不第,已名动公卿间。寻擢巍科,超迁讲幄侍从,声光赫然倾天下。当是时,国军新挫于岛邻,输款割地,几不国。君激世变,益究中外之务,凡时政得失、列位贤不肖,慷慨陈论,指斥权贵人尤力,为所侧目久矣。及肇宫闱之隙,狃新旧之争,务归罪于君,媒孽搆陷,屡欲挤之死地,脱身走日本乃免。夫熏以香自烧,膏以明自销,自古贤人才士,怀负奇伟,动与祸会,遭戮辱屏弃摧落者不可胜数,况厄于一时,愈伸于百世,是岂足道哉?久之,君返自东瀛,复时与君游聚。过金陵,必主余家,留连啸咏,意气不衰。最后饮秦淮别去,遂永诀。君撰著宏富,诗词特鳞爪耳。然君博极群书,诗乃清空华妙,不挦扯故实自曝,尝推为独追杜司勋,波澜莫二,即身世飘泊亦颇肖似之,此可悬诸天壤俟论定者也。独是君殁未十岁,国步骤改,九宇沸扰。余屡转徙穷海,老病复迫之,残夜孤呻中,追忆君箕踞挥麈,高睨大谈,往往揣君声音笑貌,浓眉皤腹,辟易千人之概以自壮,无如斯人不复得,景光之不可把玩,读君诗,益缠兴亡离合死生博一瞬之感也。己巳五月,义事陈三立。
重校集评云起轩词·龙榆生序
文芸阁先生词,以光绪三十三年春二月,由其门下士南陵徐乃昌刊入《怀豳杂俎》,题曰《云起轩词钞》。民国丙子,上海开明书店汇印《清百名家词》,即据徐本重印。江宁王氏娱生轩,曾出其家藏先生手稿,摄影上石,于是世乃获见芸阁先生词之别本。乱后影印手稿本散落市间,徐刊本亦少流布。爰以客居之暇,取两本细加参校,互有出入。虽并不能据以编年,而手稿胜处为多。复得漂水王伯沆先生瀣手批徐刊本,评骘颇精审,足为读芸阁先生词者之一助。遂据以写定为《重校集评云起轩词》,序次一依手稿本,其同时诸家酬和之作,并为博采附刊焉。其为手稿本所无,而见于徐刊或他人撰述者,则别次为《补遗》一卷。又杂录近人论及《云起轩词》之语,汇为《文芸阁先生词话》,以便省览云。壬午浴佛节后三日,万载龙沐勋谨识。
人物简介
范廷铨(1858 -1931) ,字衡伯,无锡人。光绪6年秀才,禀贡生,候选训导。光绪16年游幕汉阳,经五年,遍历荆襄数郡。曾校阅蒲坼县试文。归后讲求新学,往日本考察教育行政,后历任廷弼商业学堂、东林学堂、竟志女校及积余学校校长。著有《万树梨花馆诗稿》等。
词学图录
胡延(1862-1904) 字长木,号研孙,斋号宓刍馆(宓刍是比丘之异译,为佛门中男性出家修行者之称。)。成都人。光绪乙酉优贡,官山西平遥及永济县知县、江苏江安粮储道。工词。编有《宓刍馆词集》六卷,光绪二十九年金陵粮储道廨刻本,内收兜罗绵词、宝鬘云词、祗洹珠词、恒河鬓影词(樊增祥撰)、双伽陀词、燕子龛词六种。是书为徐乃昌夫妇旧藏。有《绛县志》、《兰福堂诗集》等。
人物简介
刘敬(1865~1940),字龙生,号农生,亦号老农,时人敬称农老。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祖父刘萃奎(字薇卿),道光举人,诗名藉甚,著《琼台吟史编》26卷。今存。父刘寿之,字三才,同治举人,与闽中名儒谢章铤结诗社,著《随庵遗稿》4卷,今存。龙生师从谢章铤。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进士,签分刑部主事。三十三年(1907)出宰四川长寿知县。《续修长寿县志·循吏传》有“实心惠政,雅号循良”的评语。宣统元年(1909)卸职归里。民国4年(1915)4月出任四川绵阳县知事,次年9月辞职返闽。从此息影家园,诗酒自娱。民国6年(1917),与同邑何振岱(字梅生)、高向瀛(字颖生)结“三生会”诗社。民国18年(1929),林欣荣(向其)发起组织“后香洛社”,张心(炜镜)为社长,共11人,刘龙生、高颖生相率入社。不时集会,吟咏唱和,极一时之盛。龙生家住乌石山阴之大营巷,宅后有园一区,名曰惜园,有梅二十余株,花时必招亲朋宴集,或邀诗友赏梅题咏。著有《惜园诗稿》,惜已毁、。今仅存十余首,散见于《榕南梦影录》(何振岱编)、《闽百三十人诗存》(林孝曾辑)、《闽词徵》(林葆恒编)。生平致力史志之学,尤精于舆地学。晚年受聘主纂《顺昌县志》,成书24卷(今存民国线装铅印本),又主纂《金门县志》24卷(今存油印本),并编选《顺昌县志文征》4卷,《金门县志文征》2卷。以上均藏于福建师大图书馆。1940年辞世,享年76岁,葬于福州西关外梅亭山间。
词学图录
李慎溶(1878-1903),宗祎长女,宣龚之妹,嫁孙氏,年26卒。词附于父词集后,为《墨巢丛刊》一册。其词南陵徐积馀刊入《小檀栾室闺秀词》中。
词学图录
毕倚虹(1892-1926) 名振达,以字行,别署几庵、清波、春明逐客、婆婆生等。斋名“天贶楼”。江苏仪征人。夫人杨芬若系杨圻之女。民国三年辑《销魂词》,自题记云:“辛亥秋末,避地沪上,楼居近乡,门鲜人迹,烧烛夜坐,意殊寂然。展读南陵徐积余(乃昌)丈所刊有清一代闺秀词钞,每至词意凄惋,几为肠断,往复欷歔,不忍掩卷。暇尝摘录诸家词中之芳馨悱恻,哀感顽艳者,写成卷帙,以供吟讽。类多伤春怨别之辞。共选词凡有九十五家,二百三十四首。昔杨蓉裳之序容若词,谓为凄风暗雨,凉月三星,曼声长吟,辄复魂销心死。兹篇所甄录者,其凄艳处往往仿佛饮水,爰以《销魂词》题名。后之读者,其亦黯然有蓉裳之感欤!” 著名报人。经包天笑之介与陈去病(佩忍)、叶楚伧(小凤)、姚锡钧(鹓雏),以及曼殊大师辈结识往还。有代表作小说《人间地狱》60回都53万言,颇受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