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晋文
晖仕慕容超,为尚书左仆射左军将军,拒刘裕战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南燕鲜卑人,字道明。慕容德从弟。少有识量,喜怒不形于色,至于临难对敌,智勇兼济,累进奇策,为慕容德佐命元勋。后公孙五楼忌而劝慕容超杀之,钟遂谋反。事败,奔后秦姚兴,拜始平太守,封归义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7—407
【介绍】:
十六国南燕渤海人,字处道。初仕后燕慕容宝,为吏部尚书。顿丘王兰汗杀宝,出为渤海太守。范阳王慕容德进据青、济,孚归之,德以为得一人才。德建南燕,以孚总政事、参机密。德卒,子慕容超继立,政出权嬖,多违旧章,孚屡直谏,虽忤超而不谢。
全晋文·卷十五
休之字季预,尚之弟,以讨王恭功拜龙骧将军襄城太守,镇历阳。为桓玄所败,奔于慕容超,闻义兵起南归。武陵王遵承制以为荆州刺史,镇江陵,复为桓振所败。徵拜后将军、会稽内史。卢循入寇,加督浙江东五郡军事,坐事免。及刘毅诛,复为都督荆雍梁陈宁益六州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与雍州刺史鲁宗之谋讨刘裕,为裕所败,奔于姚兴。兴死,依姚泓。泓灭,将奔于魏,未至道死。
全宋文·卷一
帝姓刘讳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隆安中为刘牢之参军,累迁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元兴初为桓修抚参军,加彭城内史,以平桓玄功进使持节,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寻领青州刺史。义熙初,进侍中车骑将军,改授都督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并前十六州诸军事,解青州,加领兖州刺史。寻授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加北青冀二州刺史。以平慕容超功进太尉中书监,固让。寻假黄钺,授大将军扬州牧,固让。改授太尉中书监,寻领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又领荆州刺史,加领南蛮校尉,授太傅中外大都督。领征西将军司豫二州刺史,加北雍州刺史。十二年策命为宋公,加九锡。十三年,以平姚泓功进爵宋王,固让。十四年为相国,恭帝即位,仍进爵宋王。元熙二年六月受禅,改元永初,在位三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有集二十卷。(案:《傅亮传》,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自此之后,至于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然帝既有集,难尽分别。今除《文选》、《艺文类聚》确指为王诞、傅亮作外,仍编入《武帝集》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1—415
【介绍】:
东晋末彭城人,字万寿。刘牢之子。起家王恭前军参军,袭恭败之。为司马元显咨议参军。谋袭桓玄不成,奔慕容德。刘裕平京口,召还,为辅国将军、晋陵太守,封武冈县男,从裕伐慕容超,大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进号右将军。司马道赐谋反,被杀。
全晋文
敬宣字万寿,彭城人,镇北将军牢之子,太元末为王恭前军参军,又参会稽世子元显征虏军事,隆安初以平王恭功加宁朔将军,寻破孙恩,加临淮太守,迁后军从事中郎,进辅国将军,元兴中,桓玄内逼,奔姚兴,又奔慕容德,还为晋陵太守,袭父爵武冈县男,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安帝反正,自表解职,寻除冠军将军、宣城内史、襄城太守,以伐蜀无功免官,寻从征慕容超,又拒卢循,迁使持节督马头淮西诸军郡事、镇蛮护军、淮南安丰二郡太守、梁国内史,转左卫将军,加散骑常侍,出为使持节督北青州军郡事、征虏将军、北青州刺史,领清河太守,寻领冀州刺史,进右将军,义熙十一年,为其下王猛子所杀。(案,敬宣《宋书》有传,今宜列晋未。)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论。天文书算医方咒术靡不该博。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法焉。其家世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求师友。即投簪落彩专精志学。及受具足博通三藏。为人慈和恭恪事师尽礼。顷之辞小乘师进学大乘。大乘师试令探取经匣。即得大品华严。师嘉而叹曰。汝于大乘有重缘矣。于是读诵讲宣莫能詶抗。进受菩萨戒法。乃奉书父母劝归正法曰。若专守外道则虽还无益。若归信三宝则长相见。其父感其言至。遂弃邪从正跋陀前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东方。乃随舶汎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其诚感如此。元嘉十二年至广州。刺史车朗表闻。宋太祖遣信迎接。既至京都敕名僧慧严慧观。于新亭郊劳。见其神情朗彻莫不虔仰。虽因译交言而欣若倾盖。初住祇洹寺。俄而太祖延请深加崇敬。琅琊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丞相南谯王义宣。并师事焉。顷之众僧共请出经于祇洹寺。集义学诸僧译出杂阿含经。东安寺出法鼓经。后于丹阳郡译出胜鬘楞伽经。徒众七百馀人。宝云传译。慧观执笔。往复咨析妙得本旨。后谯王镇荆州。请与俱行安止辛寺。更创房殿。即于辛寺出无忧王过去现在因果及一卷无量寿一卷泥洹央掘魔罗相续解脱波罗蜜了义现在佛名经三卷第一义五相略八吉祥等诸经并前所出凡百馀卷常令弟子法勇传译度语。谯王欲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忖未善宋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悦怿。旦起道义皆备领宋言。于是就讲。元嘉将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逆节。跋陀颜容忧惨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跋陀谏争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大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邛竹杖投身江中。水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驶。见一童子寻后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恍忽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方知神力焉。时王玄谟督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并谁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宋灵秀等并见驱逼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施衣物。给以人乘。初跋陀在荆十载。每与谯王书疏无不记录。及军败检简无片言及军事者。世祖明其纯谨益加礼遇。后因闲谈聊戏问曰。念承相不。答曰。受供十年何可忘德。今从陛下乞愿。愿为丞相三年烧香。帝悽然惨容义而许焉。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为开三间房。后于东府宴会。王公毕集。敕见跋陀。时未及净发白首皓然。世祖遥望顾谓尚书谢庄曰。摩诃衍聪明机解。但老期已至。朕试问之。其必悟人意也。跋陀上阶。因迎谓之曰。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即应声答曰。贫道远归帝京垂三十载。天子恩遇衔愧罔极。但七十老病唯一死在。帝嘉其机辩。敕近御而坐。举朝属目。后于秣陵界凤皇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而唤。视之无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移去。寺众遂安。今陶后渚白塔寺即其处也。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冀必隆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如盖。日在桑榆风震云合连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贺。敕见慰劳。䞋施相续。跋陀自幼以来蔬食终身。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每食竟辙分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弥隆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悆。便与太宗及公卿等告别。临终之日延伫而望之。见天华圣像。禺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赙甚厚。公卿会葬荣哀备焉。时又有沙门宝意。梵言阿那摩低。本姓康。康居人。世居天竺。以宋孝建中来止京师瓦官禅房。恒于寺中树下坐禅。又晓经律。时人亦号三藏。常转侧数百贝子。立知凶吉。善能神咒。以香涂掌。亦见人往事。宋世祖施其一铜唾壶。高二尺许。常在床前。忽有人窃之。意以席一领。空卷之咒上数通。经于三夕唾壶还在席中。莫测其然。于是四远道俗咸敬而异焉。齐文惠文宣及梁太祖。并敬以师礼焉。永明末年终于所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时鲜卑人。本南燕慕容超徐州刺史,刘裕伐广固,归降。留长安,为庐陵王刘义真中兵参军。夏赫连勃勃兵进长安,宏救义真得还,迁咨议参军。
全粤诗·卷七四六
王氏,东莞人。明进士、参议袁昌祚室。昌祚嘉靖间举乡试第一,阅数年成进士。丰仪修整,才思惊人,严嵩欲逼为赘婿,袁意不欲,而不敢面辞。后王氏寄以《四时闺怨》,严见诗乃止。近人余祖明编《广东历代诗钞》卷一有传。
全粤诗·卷五八四
黎跃龙,字伯鳞。新兴人。明神宗万历间人。近人余祖明编《广东历代诗钞》卷一有传。
全粤诗·卷七○一
张家珍(一六三一—一六六○),字璩子。东莞人。家玉仲弟,祖明教、父兆龙俱布衣。明桂王永历元年(一六四七)年十六,从家玉起兵抗清。家玉殁,与总兵陈镇国拥残卒数万于龙门以图恢复,旋以兄荫拜锦衣卫指挥使。广州再破,隐于铁园,家居养父,折节读书,年未及三十而卒。遗作由友人编为《寒木居诗钞》一卷。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张家珍诗,以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东莞寓园祖若旧庐刊《寒木居诗钞》为底本,参校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三年东莞张伯桢纂《沧海丛书》本《张文烈遗集》附刻之《寒木居诗钞》。
维基
蔡升元(1652年—1722年),字方麓,号征元,浙江德清人,状元。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科状元蔡启僔之侄。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南巡,升元在嘉兴迎驾,奏对如流。历任中允、少詹事、詹事。官至内阁学士。卒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子蔡成龙娶大学士张鹏翮孙女、张懋龄和孔子嫡系山东衍圣公孔毓圻女两人之女。从父康熙九年状元蔡启僔、从祖明朝礼部尚书蔡奕琛。
维基
石作栋(1856年—1921年),甘肃临洮辛店人,字郑卿,号洮溪。同进士出身。光绪十一年举人,光绪十五年进士,官任贵州荔波县等知县。著有《郑卿文集》《洮溪青云集》等。沙塄古城石氏四房后裔,始祖明武德将军。其祖父为贡生,父石万卿为举人,子石昆山文笔不逊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