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敬元足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九
师曾住壶天之归云,褒忠之白云,娄席之大悲,上湘之三峰。
大施钳锤,造就方来。
及赴龙山,绍厥先绪。
辑录《永镫》巨典,垂诸来叶。
厄坐孤峰,匑匑一纪,而大沩敦迫,及主其席,摘蠹拯敝,百度更新,三圣殿、水云堂,次第告成。
复修禅谱山志,期年之间,功绩昭昭,亦有《语录》数卷。
阔普通武
维基
阔普通武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朝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实授裕禄李端棻礼部尚书
内阁学士阔普通武礼部左侍郎
裁缺通政使司通政使萨廉礼部右侍郎
”戊戌变法期间,和康有为一党颇有交往的阔普通武成为支持维新派的重要官员,许多维新派的奏折如《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等等都由阔普通武上奏。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新任礼部左侍郎阔普通武上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共4人: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师曾,分发知县宝琳
阔普通武称:“以上四员,据奴才所见,均系通达时务之才,用敢据实保荐,且俱在京候选供职。
”当日奉明发谕旨:“阔普通武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一折。
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师曾、分发知县宝琳,均著预备召见。
”戊戌变法失败后,阔普通武光绪二十四年副都统衔出任西宁办事大臣,实为放逐。
嗣复慈禧太后“勒令休致”,郁郁而终。
徐世昌清末至民国 1855 — 1939
词学图录
徐世昌(1854-1939) 乳名卫生,字卜五号菊人又号涛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
河南卫辉人
1879年袁世凯结为盟兄弟,得袁资助北上应试,先中举人,后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官至北洋政府总统
林琴南严范孙赵湘帆华世奎等名士组成"晚清簃诗社"。
善诗词书画。
1920年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聘国画大家周肇祥主其事,同时拨巨额公款,明令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今中央美院前身),由陈师曾校长齐白石王梦白等人任教。
徐世昌下野之后,周肇祥仍将名人画作送往天津徐宅,请其为之鉴赏评论。
著有《清儒学案》、《颜李遗书》、《韬斋述学》、《韬养斋日记》、《国乐谱》、《古文典范》、《明清八家文钞》、《水竹村人集》(又名《徐大总统诗集》)、《归云楼集》、《海西草堂集》、《退耕堂集》、《竹窗楹语》、《墅俪言》、《拣珠录》、《晚晴簃诗汇》(又名《清诗汇》)等。
陈三立清末至民国 1859 — 1940
词学图录
陈三立(1858-1937) 字伯严一字敬原义宁州(今修水县)人。
晚清维新名臣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重要代表人物。
年少博学,不拘世俗,因深恶"八股文",应乡试不遵八股文体,初选遭弃,后被主考官陈宝琛发现,大加赞赏,从落第卷中抽出选拔为举人
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官职。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徐志摩等由北平前往上海欢迎,邀至杭州,泰戈尔特地到净慈寺拜晤陈三立
1937年芦沟桥事变,曾言"我决不逃难。
"平津继陷,日军欲招致三立,不应,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持帚驱逐,自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
1948年迁葬杭州牌坊山。
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奥衍"一派。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
"有《散原精舍诗》及《散原精舍诗续集》、《散原精舍别集》,又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
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诸宗元清末至民国 1875 — 1932
大至阁诗·序(叶恭绰)
余年十二,随先君至,先君为妙选师友,故一时贤俊,多得从之游。
厥后聚散不常,遭遇复各异,曩者晨夕谈艺之乐,一逝不可复得。
日月易迈,往昔盛年各随尘浪以俱去,三十年中,哭桂伯华刘玉珩、沈筱宜矣,继又哭陈师曾斐漪,最近复哭诸贞长刘未林文公达
余幸稍识生死无常之理,不至以此伤性,然情怀则可知也。
又念诸君以特异之姿,阅世数十寒暑,所得者惟忧苦疾患,此固人类所同,然第求稍获世间名利恭敬,以窃自慰其非虚生浪死,其事亦至复不易。
呜呼!
人生之多艰,文人之无命,殆不信耶?
殆不信耶?
贞长长于余数岁,少好为诗,屡相唱和,惊其骨格腾健,望之莫及。
中岁偶读所作,则益转为苍浑,骎骎与散原吷庵诸公并驰。
没后,觅所为诗,固裒然成集,梁子众异因独任剞劂之役,刊成此帙焉。
贞长平生知友甚黟,今独得此于众异,于死友可云不负。
贞长异时屡助节使幕府,嶷然将有以自见,固非欲以诗人终者。
顷岁胥疏无俚,买地西湖红桕山庄,葺屋数椽,期将隐居以老,复遇焚如,燬藏书,万数千卷都尽,意气乃顿衰。
谋食来海上,所为诗始率易。
及病以死,几无赀为殓。
综其身世,颇类子美樊川玉溪剑南,然敛华就实,能用于世,复似过之。
至于诗之与古人絜长较短,则未易以一二言尽也。
余往者曾属友人吴眉孙师曾遗诗;伯华以学佛弃其文字;玉珩早死,无遗稿;筱宜、斐漪所作散佚;余比搜辑公达之作,尚未成编;未林遗稿则贫不能刊。
呜呼!
当今之世,贞长之犹得流传此帙,得不谓之厚幸欤?
抑文字与世谛牵缠至固,贞长曾从伯华学佛,今兹摆脱落尘鞅,将舍其所执而企其所未至,区区一诗集之刊布,其未必为贞长之意乎?
第朋辈之所得而助于贞长者,则固止如是也。
噫!
民国二十二年十二月番禺叶恭绰
姚华清末 1876 — 1930
词学图录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
贵州贵筑(今贵阳)人。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
善于诗词曲、书画、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最善。
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
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马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
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
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诗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
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
维基
姚华(1876年4月26日—1930年5月8日)字重光又字一鄂号茫父,以号行而多称姚茫父;寓居北平莲花寺,因别署莲花盦主,又署弗堂,寓半佛之意。
晚年因重五代杨凝式杨风子)书法又号倚风
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代末科进士晚清中华民国戏曲理论家、书画家、诗人、学者、政治人物、教育家,精通于诗文词曲、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
陈师曾同为民国刻铜艺术的倡导者,合称“姚陈”。
顾琅清末 1880 — ?
维基
顾琅(1880年—?
),原名芮体乾,字石臣号硕臣江苏南京人
中国矿业工程师。
1902年3月南京路学堂总办俞明震带6名该学堂学生日本留学,其中有5名官费生:周树人(即鲁迅)、张邦华、芮体乾、伍仲文刘乃弼,以及1名自费生陈衡恪
顾琅原名“芮体乾”,初到日本时便改名“顾琅”。
他们这批学生同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
弘文学院期间,他曾和鲁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
后来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
回国后,他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游学毕业进士
此后他曾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长、奉天本溪湖煤矿公司技师、农商部第二区矿务监督、实业部参事、专门委员等。
吴镜汀现当代 1902 — 1972
词学图录
吴镜汀(1902-1972) 别名熙曾字镜汀号镜湖
绍兴人,居北京
1918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国画研究所学习,曾任国立艺专讲师, 17岁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从金城研习临摹古画,随金城及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展。
1936年升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三十年代初,任教于京华美术学院。
1954年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1958年参加筹备成立北京画院,任副院长、美术编委。
先后任美协北京分会书记书记、《美术》编委、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理事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书记书记等。
能诗词。
有《吴镜汀作品选》。
陈少梅现当代 1909 — 1954
词学图录
陈少梅(1909-1954) 名云彰又名云鹑号升湖字少梅,以字行。
湖南衡山人,自幼随父习书画诗文。
15岁加入金北楼陈师曾等发起之“中国画学研究会”,17岁为“湖社画会”之骨干,22岁主持“湖社天津分会”,为津门画坛领袖
建国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