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杨腾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恒农华阴人西魏文帝之舅。
宣武帝景明时袭父爵华阴男,为襄城太守
文帝即位,位开府仪同三司,出镇河东
菩提流支北魏
菩提流支
魏言道希
天竺人也。
遍通三藏
妙入总持。
志在弘法广流视听。
遂挟道宵征远莅左。
魏永平之初
来游东夏
宣武皇帝
下敕。
引劳。
供拟殷华。
处之永宁大寺
四事将给七百梵僧。
敕以留支为译经之元匠也。
其寺本孝明皇帝熙平元年
灵太后胡氏所立。
在宫前阊阖门南御道之东。
中有九层浮图。
架木为之。
举高九十馀丈。
上有金刹复高十丈。
出地千尺。
去台百里已遥见之。
初营基日掘至黄泉。
获金像三十二躯。
太后以为嘉瑞。
奉信法之徵也。
是以饰制瑰奇穷世华美。
刹表置金宝瓶。
容二十五斛。
承露金盘一十一重。
铁锁角张。
盘及锁上皆有金铎。
如一石瓮。
九级诸角皆悬大铎。
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
其塔四面九间。
六窗三户。
皆朱漆扉扇。
垂诸金铃。
层有五千四百枚。
复施金铎铺首。
佛事精妙。
殚土木之工。
绣柱金铺惊骇心目。
高风永夜铃铎和鸣。
铿锵之音闻十馀里。
北有正殿。
形拟太极。
中诸像设金玉珠绣。
作工巧奇冠绝当世。
僧房周接千有馀间。
台观星罗参差间出。
彫饰朱紫缋以丹青。
栝柏桢异草丛集。
院墙周匝皆施椽瓦。
正南三门楼开三道三重。
去地二百馀尺状若天门
赫奕华丽。
夹门列四力士四师子。
饰以金玉庄严焕烂。
东西两门例皆如此。
所可异者。
唯楼两重北门通道但路而置。
其四门外树以青槐
亘以渌水
京师行旅多庇其下。
路断飞尘不由渰云之润。
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乃诏中书舍人常景制寺碑。
河内人
敏学博通知名海内。
太和十九年
高祖擢为修律博士
有诏令刊定条格。
永成通式。
乃商攉今古。
条贯科猷。
即魏律二十篇是也。
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史
居室贫俭事若农家。
唯有经史盈车。
所著文集百馀篇。
给事中封炜伯
作序世。
寺既初成。
明帝太后共登浮图。
视宫中如掌内。
下临云雨上天清朗。
以见宫内事故。
禁人不听登之。
西夏东华游历诸国者。
皆曰。
如此塔庙阎浮所无孝昌二年
大风拨屋拔树。
刹上宝瓶随风而堕入地丈馀。
复命工人更安新者。
至永熙三年二月
为天所震。
帝登淩云台望火。
南阳王宝炬录尚书长孙稚
将羽林一千来救。
于斯时也。
雷雨晦冥霰雪交注。
第八级中平旦火起。
有二道人不忍焚烬投火而死。
其焰相续经馀三月
入地刹柱乃至周年。
犹有烟气。
其年五月
有人从东莱郡至云。
见浮图在于海中光明俨然。
同睹非一。
俄而云雾乱起失其所在。
至七月
平阳王侍中斛斯椿所挟。
西奔长安
至十月
洛京迁于漳邺。
先时流支奉敕。
创翻十地。
宣武皇帝命章一日亲对笔受
然后方付沙门僧辩等。
讫尽论文。
佛法隆盛英俊蔚然。
相从传授孜孜如也。
帝又敕清信士李廓。
撰众经录。
廓学通玄素条贯经论。
雅有标拟。
故其录云。
三藏流支自洛及邺。
爰至天平二十馀年。
凡所出经。
三十九部。
一百二十七卷。
即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
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是也。
沙门僧朗道湛。
侍中崔光笔受
具列唐贞观内典录。
廓又云。
三藏法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
可有万甲。
所翻新文笔受藁本。
满一间屋。
然其慧解与勒那相亚。
而神悟聪敏。
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无抗衡矣。
尝坐井口。
澡罐内空。
弟子未来无人汲水。
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
密加诵咒才始数遍。
泉水上涌平及井栏。
即以钵酌用之盥洗。
傍僧具见莫测其神。
咸共嘉叹大圣人也。
流支曰。
勿妄褒赏。
斯乃术法。
外国共行此方不习。
谓为圣耳。
惧惑世网遂秘不宣。
于时又有中天竺僧勒那摩提
魏云宝意
博瞻之富理事兼通。
诵一亿偈。
偈有三十二字。
尤明禅法意存游化。
正始五年初届洛邑
译十地宝积论等大部二十四卷。
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
魏言觉定
正光元年
至元象二年
洛阳白马寺邺都金华寺
译出金刚上味等经十部。
当翻经日。
洛阳内殿。
流支传本。
馀僧参助。
其后三德乃徇流言。
各传师习不相询访。
帝以弘法之盛。
略叙曲烦。
敕三处各翻讫乃参校。
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有文旨。
时兼异缀。
后人合之共成通部。
宝唱等录。
宝意沙门神理标异。
领牒魏词偏尽隅隩。
帝每令讲华严经。
披释开悟精义每发。
一日正处高座。
忽有持笏执名者。
形如大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师讲华严经曰。
今此法席尚未停止。
待讫经文当从来命。
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
都讲香火维那梵呗咸亦须之。
使者即如所见讲诸僧。
既而法事将了。
又见前使。
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
含笑熙怡告众辞诀。
奄然卒于法座。
都讲等僧亦同时殒。
魏境闻见无不嗟美。
时又有沙门法场于洛阳译辩长者问经一卷。
虽阙传对而是正文。
法上录。
熙平元年
有南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
姓瞿昙氏
名般若流支。
魏言智希。
元年兴和末
邺城
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
凡一十四部。
八十五卷。
沙门昙僧昉笔受
当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
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
各去字但云流支。
而不知是何流支。
迄今群录译目相涉难得详定。
期城郡守杨衒之
撰洛阳伽蓝记五卷。
故其序略云。
三坟五典之说。
九流百氏之言。
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
至如一乘二谛之言。
六通三达之旨。
西域备详东土靡记。
若夫顷日感梦满月流光。
阳门饰毫眉之象。
夜台图绀发之形。
尔来奔竞其风遂广。
至如晋室永嘉寺。
惟有四十二。
皇魏受图嵩洛京寺出馀千数。
帝王士庶笃信经营。
名僧异瑞纷纶间起。
今采摘祥异者。
具以注之。
文多不载。
时西魏文帝大统中
丞相宇文黑泰。
兴隆释教崇重大乘。
虽摄总万机而恒扬三宝。
第内常供百法师
寻讨经论讲摩诃衍
又令沙门昙显等。
依大乘经。
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
始从佛性终尽融门。
每日开讲。
即恒宣述以代先旧。
五时教迹迄今流行。
香火梵音礼拜唱导。
咸承其则。
山东江表乃称学海。
仪表有归未能逾矣。
至周文帝二年
有波头摩国律师那跋陀罗
周言智贤
共耶舍崛多等。
译五明论。
谓声医工术及符印等。
沙门智仙笔受
武帝天和年。
有摩勒国沙门达摩流支。
周言法希。
奉敕为大蒙宰晋阳公宇文护
译婆罗门天文二十卷。
又令伽陀国禅师阇那耶舍。
周言藏称。
共弟子阇那崛多等。
于长安故域四天王寺。
译定意天子问经六部
沙门圆明道辩
城阳公萧吉笔受
阿那瑰北魏末 ? — 5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 【介绍】: 北魏末柔然可汗
姓郁久闾
孝明帝正光初,继可汗位。
未久,为族兄示发败,南奔北魏封朔方郡公
求助兵马,北归复国。
会其国主婆罗门来降,乃诏置阿那瑰于西吐若奚泉。
正光末破六韩拔陵起事于沃野镇,奉诏攻之,自号敕连头兵豆伐可汗。
孝庄帝时命镇守北藩。
孝武帝末要求通婚,未果。
西魏文帝允其通婚。
高欢遣张徽纂使柔然离间西魏,乃归诚东魏,通婚姻,且屡朝贡。
突厥兴起,战败自杀。
僧道臻西魏
释道臻
姓牛氏
长安城南人。
出家清贞不郡非类。
谦虚寡交。
顾唯读经博闻为业。
诸法师于经义有所迷忘者。
皆往问之。
西魏文帝闻而敬重尊为师傅。
遂于京师立大中兴寺
尊为魏国大统
于时东西初乱。
宇文太祖始纂帝图。
挟魏西奔万途草创。
僧徒相聚缀旒而已。
既位僧统大立科条。
佛法载兴诚其人矣。
尔后大乘陟岵相次而立。
并由淘渐德化所流。
又于昆池之南置中兴寺
庄池之内外稻田百顷。
并以给之。
杂果望若云合。
及卒帝哀之废朝。
丧事所资并归天府
送于园南为立高坟。
茔封之地一顷。
今所谓统师墓是也。
贞观中犹存古树。
赵贵北周 ? — 55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 【介绍】: 北周天水南安人字元贵
北魏末,从尔朱荣元颢有功,封燕乐县
贺拔岳平关中,累迁大都督
岳为侯莫陈悦所杀,诈降悦,收岳尸,奔平凉,首议迎宇文泰
宇文泰大都督
后以预立西魏文帝勋,进爵为公。
后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氏
北周孝闵帝时迁大冢宰进封楚国公
以谋杀宇文护,事觉被诛。
僧猛南北朝末隋初 507 — 58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京兆泾阳段氏。
童孺出家。
遣缘进业。
素负重望。
数十年间。
即事讲说。
魏文帝
迁都长安
常居寝殿。
阐扬般若。
一时勋戚。
皆味道腴。
及周受禅。
诏住天宫寺
敷畅十地。
听众奔萃。
又诏于紫极文昌二殿。
往来说法。
当是时帝或有所顾问。
必拔古据今。
对奏详敏。
往往称旨。
黄巾之徒。
或相构聚。
妄加诘难。
则徐握谈尘。
一一穷破。
宣政间
将废释而存道。
知不可谏。
乃南渡而屏处。
焉反建德并废二教。
无复闻于世。
大象二年隋祖方龙潜。
大冢宰辅魏。
政追访至
令兴梵宇。
仍诏住大兴善寺
即故陟岵寺也。
十地之学。
于是乎在。
隋受禅。
遂升国大统三藏法师
且委以弘护佛法。
后徙寺于遵善里。
则每居云化。
开皇八年二月四日卒。
寿八十二。
葬之城东马头穴。
刻石立铭于云化寺。
宇文泰西魏 507 — 55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7—556 【介绍】: 西魏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黑獭
初随父肱从鲜于修礼起事,后降尔朱荣
转以别将,从贺拔岳北海王元颢
随岳入关,镇万俟丑奴起事。
岳死,继统岳军,据有关中
高欢入,逼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
拥帝拒高欢,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进位丞相
旋废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建立西魏
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大行台,专西魏朝政二十余年。
苏绰卢辩等,颁布六条诏书,整顿吏治,改革官制,行均田制,创府兵制,定计帐与户籍制。
死后,子觉代西魏称帝,国号周。
追尊为文帝
乙弗后西魏 510 — 5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0—540 【介绍】: 西魏文帝之后。
河南洛阳人,乙弗瑗女。
美容仪,少言笑。
年十六,西魏文帝纳为妃,大统元年册为后。
性节俭,蔬食故衣,待人仁恕,无嫉妒心。
帝欲结好柔然,乃纳可汗女郁久闾氏为后,而逼乙弗后出家为尼,后又逼令自尽。
檀特师北魏末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一名慧丰
所为趺踢。
不循戒检。
饮啖一同流俗。
然语嘿无常。
论未来事。
辄验。
武威
尤狂逸肆意。
刺史宇文仲和迎至府中。
历观库厩。
谓曰何意公畜他官物耶。
仲和怒斥去。
禁不许复入城。
未几仲和拒朝命不受。
代者诏独孤信以所部擒之。
悉没入其资。
时周文方以冢宰辅政。
闻其异。
驰书召之。
至岐会高欢𡨥玉壁。
檀特曰。
狗岂能过龙门哉。
果不至龙门而还。
侯景将叛东魏
先是檀特忽刻其杖首。
为猕猴形。
常令西面日夜捉之以游。
又索角弓。
牵挽之。
俄而降。
寻叛归
大统十七年。
春忽著布帽。
出入冢宰府
左右惊问之。
檀特曰。
汝亦著。
王亦著也。
三月
魏文帝崩。
后复著白绢帽。
左右问如前对。
而夫人薨。
后复著。
而次子武邑公薨。
事之先验类此。
顷之病卒。
檀特师者。
一名慧丰
不知何许人也。
身虽剃染率略无检制。
饮酒啖肉语默无常。
逆论来事后必如言。
居于武威肆意狂逸。
时宇文仲和刺史
请之入州。
历观厩库乃云。
何意畜他官物邪。
仲和不谕其旨。
怒之不令在城。
未几仲和拒不受代。
独孤信擒之。
仲和身死资财没官。
周文闻之降书召之。
檀特至岐州
会齐神武来寇玉壁。
檀特曰。
狗岂能到龙门邪。
神武果不至龙门而还。
侯景未叛。
东魏之前忽捉一杖。
杖头刻为猕猴形。
令其面常向西日夜弄旃。
又索一角弓牵挽之。
俄而侯景启降。
寻复背叛归
皆可徵验。
至大统十七年春初
忽著一布帽。
周文左右惊问之。
檀特曰。
汝亦著王亦著也。
至三月魏文帝崩。
复取一白绢帽戴之。
左右复问之。
檀特曰。
汝亦著王亦著也未畿丞相夫人薨。
后复戴问对同前。
丞相第二子武邑公薨。
其事验多如此也。
俄而病卒。
周文命葬之。
檀特师
一名惠丰
身为比丘
不知何处人也。
饮酒啖肉语默无常。
逆论来事后皆如言。
居于凉州
宇文仲和刺史
请之至州内。
历观厩库。
乃云。
何意畜他官马官物。
仲和不喻其旨。
怒不令在凉州
未几仲和拒不受代。
朝廷令独孤信禽之。
仲和身死资财没官。
周文遣书召之。
檀特发至岐州
会齐神武来寇玉壁。
檀特曰。
狗岂能至龙门也。
神武果不至龙门而返。
侯景未叛东魏之前。
忽捉一杖。
杖头刻为猕猴形。
令其面常向西。
日夜弄之。
又索一角弓牵挽之。
俄而启降。
寻复背叛。
人皆以为验。
至大统十七年春初忽著一布帽。
周文左右惊问之。
檀特曰。
汝亦著王亦著也。
至三月魏文帝崩。
复取一白绢帽著之。
左右复问之。
檀特曰。
汝亦著王亦著也。
未几丞相夫人薨。
复又著白绢帽。
左右复问之云。
汝亦著王亦著也。
寻而丞相第二儿武邑公薨。
其事验多知此也。
俄而疾卒。
周文命葬之。
尉迟迥北周 ? — 58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0 【介绍】: 北周代人,字薄居罗,鲜卑族。
宇文泰甥。
西魏文帝金明公主
初为宇文泰帐内都督,从弘农,破沙苑,累迁尚书左仆射大将军
西魏废帝二年,率军入,平萧纪,以功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
北周初,进位柱国大将军
宣帝即位,出为相州总管
宣帝死,杨坚专政,独揽中外兵马事。
静帝大象二年起兵反杨坚,兵败自杀。
全后周文·卷十九
字薄居罗,代人,文帝姊子,为大丞相帐内都督,尚魏文帝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
累迁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拜大将军封魏安公
废帝时以平蜀功拜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征还。
孝闵受禅,进柱国大将军封宁蜀公,及受禅,以为小宗伯,督陇右十二州,进封蜀国公,后为都督、文、康等十四州军事,累迁大司马,拜太师,加上柱国
宣帝即位,拜大右弼,又拜大前疑,出为相州总管
静帝初,隋将革命,征还会葬,举兵不受代,为韦孝宽所败自杀,至唐武德中,诏改葬,开元中建庙立碑。
郁欠闾皇后西魏 525 — 5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5—540 【介绍】: 西魏文帝后。
柔然阿那瑰长女。
容貌端庄,夙有成智。
大统四年,纳为后以结好柔然主。
六年,以难产死。
拓跋廓西魏 537 — 557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拓跋廓 恭帝 554年—556年
维基
魏恭帝(537年—557年),原姓元,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魏文帝元宝炬四子,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皇帝。
554年即位,去年号称元年,并且复姓拓跋。
557年被迫禅位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恭帝封为宋公,住在宇文觉的堂兄大司马宇文护府上,不久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