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诗经春秋 前1100 — 前600
夫《》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
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
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剌形于咏歌。
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
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
此乃《》之为用,其利大矣。
若夫哀乐之起,冥于自然,喜怒之端,非由人事。
故燕雀表啁噍之感,鸾凤有歌舞之容。
然则《》理之先,同夫开辟,《》迹所用,随运而移。
上皇道质,故讽谕之情寡。
中古政繁,亦讴歌之理切。
唐、虞乃见其初,牺、轩莫测其始。
于后时经五代,篇有三千,成、康没而颂声寝,陈灵兴而变风息。
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褫其烦重,上从周始,下暨鲁僖,四百年閒,六诗备矣。
卜商阐其业,雅颂与金石同和;秦正燎其书,简牍与烟尘共尽。
汉氏之初,《》分为四:申公腾芳于鄢郢,毛氏光价于河閒贯长卿传之于前,郑康成笺之于后。
晋、宋、二萧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閒,兹风不坠。
其近代为义疏者,有全缓、何胤、舒瑗、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等。
然焯、炫并聪颖特达,文而又儒,擢秀干于一时,骋绝辔于千里,固诸儒之所揖让,日下之无双,于其所作疏内特为殊绝。
今奉敕删定,故据以为本。
然焯、炫等负恃才气,轻鄙先达,同其所异,异其所同,或应略而反详,或宜详而更略,准其绳墨,差忒未免,勘其会同,时有颠踬。
今则削其所烦,增其所简,唯意存于曲直,非有心于爱憎。
谨与朝散大夫太学博士臣王德韶、徵事郎四门博士臣齐威等对共讨论,辨详得失。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脩疏人及给事郎太学助教云骑尉臣赵乾叶、登仕郎四门助教云骑尉臣贾普曜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正,凡为四十卷,庶以对扬圣范,垂训幼蒙,故序其所见,载之于卷首云尔。
陈相公西周 ? — 前93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相公 姓名:皋羊。
简介
陈相公(?
-前939年),妫姓,名皋羊,为西周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申公胞弟,承袭陈申公担任该国君主,他是陈国第三位君主
陈孝公西周 ? — 前90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孝公 姓名:突。
简介
陈孝公(?
-前905年),妫姓,名突,为西周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他为陈申公儿子,陈申公犀侯去世后,其胞弟相公皋羊继位。
子元春秋楚国 ? — 前6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65 【介绍】: 春秋时楚国人名善字子元
令尹
楚武王之子,文王之弟。
楚成王六年,率军车六百乘伐郑。
回国后,居王宫为乱。
八年秋,被楚申公斗班杀死。
刘郢西汉 ? — 前175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刘郢 楚夷王 前178年—前175年 刘交之子。本上邳侯,文帝二年(前178年)晋封楚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75 【介绍】: 名一作郢客
西汉楚元王刘交子。
申公共向浮丘伯学《》。
文帝二年楚王
申公傅太子戊。
卒谥夷
浮丘伯西汉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初齐人。
秦末儒生,荀况门人。
汉楚元王刘交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从之学《》。
吕后时浮丘伯长安元王遣子刘郢客受业。
王臧西汉 ? — 前1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39 【介绍】: 西汉东海兰陵人
申公学《》。
景帝时,为太子少傅
武帝建元初,以文学累迁至郎中令,推崇儒学,贬斥,与御史大夫赵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未就。
窦太后不悦儒术,得过,乃下之于狱,自杀。
赵绾西汉 ? — 前13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39 【介绍】: 西汉代郡人
申公学《》。
武帝时,为御史大夫
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后又请毋事东宫
触怒窦太后,下狱自杀。
徐偃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祝兹侯徐厉孙。
申公学《》,为博士
景帝中元六年嗣侯,为胶西中尉
曾奉命循行郡国,举兼并之徒为利者以治罪。
武帝时议封禅,不合帝意,被绌。
建元六年,国除。
夏宽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
受《》于申公
武帝时,为城阳内史,以廉节称。
孔安国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鲁人字子国
孔子后裔孔忠子。
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
以治尚书》,武帝时博士,官至谏大夫临淮太守
相传得孔子旧宅壁中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
作《尚书孔氏传》。
为“尚书古文学”开创者。
今本《尚书孔氏传》,明清学者考定为伪托。
张长安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山阳人字幼君
王式申公》,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论,官至淮阳中尉
由是《鲁诗》有张氏之学。
白生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鲁国奄里人
秦时尝与刘交申公等从浮丘伯学《》。
入汉,楚王,以白生申公等为中大夫,使傅其孙戊。
戊即位,稍淫暴,与吴通欲谋反。
白生申公谏不听,戊罚之,使穿褐色囚衣,杵臼碓舂于市。
缪生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东海兰陵人
申公学《》。
博士
官至长沙内史,治官民有廉节称。
鲁赐西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梁国砀人
申公受《鲁诗》。
官至东海太守,有廉节称。
张陵东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蜀郡成都人字处冲
张霸孙。
桓帝时尚书
元嘉中朝贺,大将军梁冀带剑入省,敕羽林、虎贲剑,即劾奏,请廷尉论罪,百僚肃然。
弟不疑所举孝廉,谓不疑曰:“今申公宪,以报私恩。
不疑有愧色。
释义庄唐末宋初 901 — 978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姓张氏
滑台人。
童子从乡州开元寺
习经业。
逮登戒。
即负笈听法华义于洛邑
操履厌物。
识见过人。
众请居九曜寺
建隆初
左散常侍申公为奏。
赐紫衣。
太平兴国三年
八月终世。
寿七十八。
僧腊五十九。
明年二月
迁灵舆塔于龙门菩提寺西。
释义庄
姓张氏
滑台人也。
当免怀之日及就傅之秋。
神彩克明尘机顿去。
乃于本府开元寺归善财之列。
从升戒德因乐游方。
始于洛邑采听法华。
见识过人阐扬训物。
众请居九曜院焉。
匪亏法食用济往来。
慈以利生始末无间。
建隆初左散骑常侍申公赐紫衣。
禀学僧尼三十馀员。
性敦勤。
进讲外兢兢五十年间二时礼忏。
至老不替。
太平兴国戊寅年八月奄终。
俗寿七十八。
僧腊五十九。
明年二月迁塔于龙门菩提寺西焉。
释赞元北宋 ? — 1086
禅师名赞元
字万宗
婺州义乌人
双林傅大士之远孙也。
三岁出家。
七岁为大僧。
性重迟。
闲靖寡言。
视之如鄙朴人。
然于传记。
无所不窥。
吐为词语。
多绝尘之韵。
特罕作耳。
年十五游方。
石霜
慈明禅师
助舂破薪。
泯泯混十年。
慈明南岳
又与俱。
及殁葬骨石于石霜
植种八年乃去。
兄事蒋山心禅师
殁。
元继其席。
王初丁太夫人忧。
读经山中。
与元游如昆弟。
问祖师意旨。
不答。
王益扣之。
曰。
公般若有障三。
有近道之质一。
更一两生来。
恐纯熟。
王曰。
愿闻其说。
曰。
公受气刚大。
世缘深。
以刚大气。
遭深世缘。
必以身任天下之重。
怀经济之志。
用舍不能必。
未平。
以未平之
持经世之志。
何时能一念万年哉。
又多怒。
而学问尚理。
于道为所知愚。
此其三也。
特视名利如脱发。
甘澹泊如头陀。
此为近道。
且当以教乘滋茂之。
可也。
王再拜受教。
熙宁之初
王入对。
遂大用至真拜。
贵震天下。
无月无耗。
未尝发视。
客来无贵贱。
寒温外无别语。
即敛目如入定。
客即去。
尝馔僧。
俄报火厨库。
且及潮音堂。
众吐饭苍黄。
蚁窘蜂闹。
啜啖自若。
高视屋梁。
食毕无所问。
又尝出郭。
有狂人入寺。
手刃一僧。
即自杀尸相枕。
左右走报。
交武于道。
白下门
群从而归。
过尸处。
未尝视。
登寝堂危坐。
职事者侧立。
有以处之。
而敛目如平日。
于是稍稍隐去。
卒不问。
王弟平甫
豪纵于人物。
慎许可。
即悚然加敬。
问佛法大意。
元复有难色。
平甫固请为说。
曰。
佛祖无所异于人。
所以异者。
能自护念耳。
岑楼之木。
必有本。
本于毫末。
滔天之水。
必有原。
原于滥觞。
清净心中。
无故动念。
危乎岌哉。
甚于岑楼。
浩然横肆。
甚于滔天。
其可动耶。
佛祖更相付授。
必丁宁之曰。
善自护持。
平甫曰。
佛法止于此乎。
曰。
至美不华。
至言不烦。
夫华与烦。
去道远甚。
而流俗以之。
申公论治世之法。
犹谓为治者。
不至多言。
顾力行如何耳。
况出世间法乎。
元丰之初
王罢政府
舟至石头。
夜造山拜坟。
士大夫车骑。
填山谷。
王入寺。
已二鼓。
出迎。
一揖而退。
王坐东偏。
从官宾客满坐。
王环视。
所在。
侍者对曰。
已寝久矣。
王笑之王。
结屋定林。
往来山中。
又十年。
稍觉烦动。
即造相向。
默坐终日而去。
有诗赠之。
其略曰。
不与物违真道广。
每随缘起自禅深。
舌根已净谁能坏。
足迹如空我得寻。
人以为实录。
元祐之初
曰吾欲还东吴。
促办严俄化。
王哭之恸。
塔于蒋陵之东。
平甫状其行碑山中。
赞曰。
舒王尝手题其像曰。
贤哉人也。
行厉而容寂。
知言而能默。
誉荣弗喜。
辱毁弗戚。
弗矜弗克。
人自称德。
有缁有白。
来自南北。
弗顺弗逆。
弗抗弗抑。
弗观汝华。
唯食己实。
孰其嗣之。
我有遗则
予读此词。
知其为本色住山人也。
吕大鹏
大鹏字鹏举密县人
自言宋名相申公之裔。
宣宗频岁南伐,鹏举作诗,欲以撼主兵者,云:缝掖无由挂铁衣,剑花生涩马空肥。
灯前草就平南策,一夜江神泣涕归。
其以气岸自许,皆此类也。
崔恒明 1409 — 1474
公讳
字贞父
宁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
生户曹典书讳润文
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勋。
追赠署丞兵曹判书
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
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
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
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聪明智识。
绝世离伦。
学业日进。
华闻益播。
词源逸发。
大为侪辈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临雍策士。
善公对策。
擢公为第一名。
特授宣务郎。
集贤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经筵司经
参修思政殿训义。
止斋权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见公著述叹曰。
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
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
参撰高丽史。
戊午。
文宗在东宫
学问大成。
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
公首应选。
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经。
癸亥。
校理兼艺文应教。
世宗创制谚文。
开局禁中。
亲简名儒八员。
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
领相高灵申公暨公实禀睿旨。
多所赞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数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试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学兼世子辅德。
时文宗监抚庶事。
书筵官掌机密
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
庚午
文宗即位
累迁至司谏左司谏
通政
辛未
集贤殿副提学
公居侍从十有八年。
而凡讲说词命。
编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国翕然称为大手。
壬申。
承政院同副承旨
转左副。
文宗宾天。
国势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几靖难。
公适宿禁内。
协赞实多。
特升为都承旨
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
甲戌
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封宁城君
乙亥
司宪府大司宪
世祖摄政。
逆党馀孽。
尚未尽除。
公条陈数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赐佐翼功臣号。
丁内艰
丁丑服阕。
拜嘉靖户曹参判
寻移吏曹
戊寅
资宪仁顺府尹
历工,刑两曹判书
睿宗东宫
世祖教曰。
辅养储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为宾客
是年冬
丁外忧。
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复。
公三上书固辞。
御书批其尾曰。
事之重。
国所共称。
卿之才。
予所独知。
不合专为一身。
正宜广利万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成均大司成
阶加正宪
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
又制兵将说教诸将。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论断词旨曲畅方通
而尽合先儒之说。
上甚嘉悦。
辛巳
吏曹判书
阶加崇政。
寻移判中枢院事。
癸未
拜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
左赞成
世祖分命宿儒
讲论四书五经。
考古證今。
参定句诀。
又召会文儒辨同异。
上亲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顾问。
毫分缕析。
应对如响。
上听之亹亹不厌。
目左右曰。
宁城真天才也。
丙戌
阶崇禄兼判兵曹事。
公辞曰。
兵官机务。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寻加辅国崇禄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辅国政府右议政
五月
左议政
九月
升领议政。
屡以盛满辞。
十二月
封宁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领经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经筵
命公为领经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
世祖睿宗两朝实录。
上嘉其功。
赐鞍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阴阳失节。
责在三公
上书辞职。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时方恭惠王后初丧。
襄事甚严。
壬午
公力疾命驾将出。
遇暴甚剧。
上连遣内医胗视。
百药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内臣往吊。
又命内官慰之。
礼官奠赙如例。
加赐米豆纸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谦恭简静。
端介无华。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挠。
平居虽隆冬盛暑
终日整冠危坐。
略无惰容。
至于奉公。
忧国如家。
再入相府。
政务宽大。
不喜更张。
与人言。
常先示退损。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异。
至如朝廷论议。
临决大事。
确不可犯。
居家清白。
关节不行。
不迩声色。
不事产业。
家务一委之夫人。
无毫发干虑。
待亲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弹劾。
自登第至台辅
未尝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为已任。
奖进后学。
为文章。
自出机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赡。
如长江大河。
势不能止。
尤工于骈俪。
凡朝廷事大表笺。
高文大册。
皆出其手。
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图治。
天不憖遗。
可胜痛哉。
公娵达川府院君弥性之女。
封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长曰永潾。
中壬午司马试。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为刑曹参议
次永灏。
御侮将军
行司果。
女长适御侮将军行司郑涵
次适保功将军行司文简
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
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参奉申铢。
参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书孝常之女。
生一男。
郑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议生一女。
参奉生一男。
幼。
将葬之月。
参议余志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顾之恩。
凡雠校文墨。
操秉史笔。
未尝不与之偕。
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
优蒙肯可。
相从近三十载。
虽谓之知已。
可也。
公捐馆之前一夕。
谒公于第。
公谈话自若。
噫。
晨夜之顷。
岂意便隔幽明。
公之丰功伟绩。
有国乘在。
奚庸赘说。
略叙世系游宦之次。
子孙男女之数。
瘗于墓道。
兼抒悲怀云尔。
(私淑斋姜希孟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