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光”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元妙南宋 1111 — 1164
全宋诗
释元妙(一一一一~一一六四)号痴禅俗姓王双溪东阳(今属浙江)人。
年十二出家,依寂室于国清。
辞谒西禅净禅师,诏补灵隐,擢为第一座。
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足疾退居槜李李氏庵,二年卒,年五十四。
为青原下十五世,瑞岩寂室慧光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今录诗四首。
释智策南宋 1117 — 1192
全宋诗
释智策(一一一七~一一九二)号涂毒俗姓陈天台(今属浙江)人。
年十六,依护国楚光落发。
后谒国清寂室光、万寿大圆、云岩天游
历住黄岩天台太平吉州祥符越州等慈及大能仁。
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诏居临安径山
光宗绍熙三年七月卒,年七十六。
南岳下十五世,泐潭典牛天游禅师法嗣。
事见《攻愧集》卷一一○《径山涂毒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今录诗二首。
释智策号涂毒
天台陈氏子也。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
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
授以僧仪。
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万寿大圆禅师
问甚处来。
天台
圆曰。
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圆曰。
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
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
宝所在近。
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和尚
道由云居。
风因雪塞路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
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曰。
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曰。
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斯骂。
曰。
崭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奉旨住双径。
大弘典牛之道。
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
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
四大既分飞。
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
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
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智策
天台陈氏子。
自号涂毒岩主
英敏颖异。
风骨巉巉。
有出尘之姿。
年十六祝发。
习经律。
理诣昭彻。
迥出流辈。
十九造国清。
寂室光
洒然有省。
寂室许之。
谓老于丛林者。
不能过也。
育王无示
万寿大圆。
皆一时大名德。
无不肯可。
大圆曰。
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
不扶而直者。
辞去大圆。
门送之拊师背曰。
宝所在近。
此城非实。
师颔之。
豫章典牛
道由云居。
风雪塞路。
坐阅四十二日。
午初板声铿然。
豁尔大悟
典牛印之曰。
崭然超出佛祖。
他日起家。
一麟足矣。
使真净而在。
见子亦当下拜。
典牛
机辩峻峭。
莫有婴其锋者。
师与之平章今古。
泉涌风驶。
闻者为之齰愕。
典牛
淮西乌崖之下。
及大圆移大沩。
请居第一座。
尝上方丈问讯。
见大圆俛首不语。
师问曰。
何瞀闷乃尔。
大圆曰。
期子济济多众。
雪峰沩山之流。
谈天者
谓子无后。
子意如何。
师曰。
参学唯恐无本。
苟有本。
对泥像说法。
亦高出诸方。
大圆叹曰。
吾子器识过人。
玄酒太羹。
非常流所能知味也。
东归。
又分座于国清。
此庵元方住护国
谓师曰。
公来归。
三峰景元
即收卷波澜矣。
出世住黄岩普泽。
典牛烧香。
历应台之太平。
吉之祥苻。
越之等慈。
及大能仁。
所至道价兴行。
旋自护国华藏。
来住径山
而师已老矣。
力行祖道。
众至千馀。
将化。
召门人嘱后事。
仍曰。
尔辈。
盍以文祭我。
师整襟危坐而听。
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
越二日。
泊然而逝。
世寿七十六。
坐六十夏。
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
师性刚简
居处语嘿肃如也。
尤不喜泛交。
善则慕之。
否则虽亲䁥。
亦绝不与通。
说法度人。
光明俊伟。
倾动一时。
望师而归者。
云涌涛奔。
希获一亲謦欬。
以为至幸。
诚末世津梁。
不可多得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字涂毒天台陈氏子。
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
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
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
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
”曰:“天台
”圆曰:“曾见智者么?
”曰:“即今亦不少。
”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
”曰:“当面蹉过。
”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
”一日,辞圆出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
敬诺。
欲往豫章典牛游,道由云居,因风雪塞涂,无客进履。
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
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曰:“何处见神见鬼来?
曰:“云居闻板声来。
曰:“是甚么?
”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曰:“向上事未在。
”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
曰:“崭然起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后住双径,大宏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
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
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