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道琛” 相关资源
人物库
释智连南宋 ? — 1163年11月18日
智连
字文秀
四明人
年十八受具戒。
古貌修干。
有长松野鹤之态。
后智涌顿悟圆旨。
出世历住五刹。
皆兵燬之馀。
化瓦砾为金碧。
出于顾指。
圆辩
重兴延庆
未就而逝。
师适访宏智
同登千佛阁
曰。
四明谈空中有相。
是否。
师曰。
然。
智以手指云。
太虚本无一物。
师指山川楼阁曰。
此诸物象。
复是何物。
智大服其言。
即荐于郡。
领事十年。
讲无虚日。
而众宇毕成。
太师史真隐
佚老于乡。
每过从问法要。
真隐曰。
师于禅律。
亦贯通耶。
师曰。
冰泮雪消。
固一水耳。
又问。
华严般若。
似太支离。
师曰。
支离。
所以为简易也。
真隐肃然服。
郡帅丞相沈公。
屈居僧职。
以老病辞。
公手札劝之曰。
师行业清修。
宗教
自宜表正。
一方纪纲诸刹。
幸勿固辞。
自洁其志。
师即领命。
诸方服其清整。
一日感疾。
谓侍人曰。
一切无碍人。
一道出生死。
复抚掌大笑曰。
我自幸生此。
钟鸣吾逝矣。
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火浴得舍利葬焉。
论者谓师亡日。
如知所归。
遂儗史弥远
为师后身云。
释慧询南宋 ? — 1179
慧询
字谋道
号月堂
其先永嘉陈氏。
寓居四明昌国之胊山。
母梦异僧而娠。
八岁出家祖印院。
初授法华。
数遍即能成诵。
尝归省。
祖母谕之曰。
汝已去家。
当学吾州忠佛子。
初谒南湖澄炤
以卓立称至东掖。
有忌之者群噪之。
师曰。
佛法大义。
有疑即问。
何必见嫉。
即往依圆辩
闻性恶即具之旨。
名体不转之妙。
一家圆顿。
深有悟入。
绍兴末
出主法昌。
迁净名普和。
尝持钵海岸遇盗。
师正色曰。
汝辈。
所欲者财耳。
尽与之。
因谕以善恶业报。
盗为感动。
归物悔过而去。
净名无徒。
每对海山
为鬼神讲维摩经。
屡感神应。
乾道五年
迁主南湖
负笈之士。
自远而至。
几莫能容。
丞相魏𣏌。
与师为道契
尝问世间相常住之旨。
师曰。
得非以四时代谢为疑乎。
曰然。
师曰。
穷过去。
极未来。
虽有代谢。
而此理常住。
淳熙六年冬
忽告众示疾。
慰问者群至。
见门学则勉其进德。
士官则嘱其护法。
闻者悚然。
趺坐泊然而化。
众以历代窆全身。
唯剃发以酬师志。
逾月视其发。
舍利可掬。
师坐必端直。
行不傍视。
虽静处密室。
必披袈裟讲说。
不事著述。
学者。
多于听次笔记之。
禅课有常。
未尝以事废制。
学者未二十
不许出世。
躁进之风。
为之一戢。
系曰。
月堂传道。
直欲追配古人。
非徒塞责。
每曰。
以语之相似而證其言。
以资之善记而驾其说。
皆非所以说法也。
惟自悟心宗。
而宣演之。
庶得祖师之传。
吾求悟门切。
勿自画。
习台人大病处。
数语道尽。
月堂知本矣。
释戒应南宋
全宋文·卷六三五○
戒应号雪堂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绍兴中学于南湖,后听道琛圆辩讲学,言下有省,至是机辩奋发,莫有敌者。
淳熙中出主白莲寺,学徒云会。
见《佛祖统纪》卷一七。
释明本元 1263 — 1323
中峰普应国师者。
讳明本
其先临济玄
七传杨岐会
八传无准范
雪岩钦
高峰妙
之嗣四人。
师居其首。
师自临济其世十八。
临济自少林其世十一。
是师为少林二十九世之正胤也。
师出钱塘孙姓。
母李氏梦。
无门开道者
持灯至其家而生。
师生之时。
内室五色光明者三昼夜。
襁褓即具大人相。
坐则跏趺。
嬉戏则为佛事。
既冠。
阅传灯录。
至明知生是不生之理。
为甚却被生死之所流转。
大疑。
乃求依狮子院高峰妙禅师
妙公喜度之。
三载观流泉有省。
妙公印證。
被打趁出。
自此日作夜侍。
常至晨钟鸣不去。
妙公不顾。
久而洞彻旨。
妙公大悦。
书自相赞与曰。
我相不思议。
佛祖莫能视。
独许不肖儿。
得见半边鼻。
十载
妙公告寂时。
大觉寺属师。
师推首座祖雍主之。
遂一笠吴楚。
西至皖山匡庐
乃东还。
幻住庵于吴雁荡。
遂成丛席。
霆发瞿公请主大觉。
不就。
定叟泰应之。
泰尝受职于一山万矣。
乃欲改嗣于师。
师大不然。
以书却之曰。
昨者坐语。
未及它论。
而首以住院承嗣扣之者。
惟恐足下苟循世谛故也。
与足下。
纳交十六年。
彼此心怀。
洞然明白。
岂意足下不谅愚情。
反欲相及。
何临事反覆若此耶。
古人于法嗣嫡传。
所以深明宗系者。
大法源委。
不可诬也。
世漓俗薄。
奉金请拂。
以院易嗣者有之。
尝痛心于此。
夫大觉虽先师开山。
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
舍彼不取。
而必欲尸。
何识量之不广也。
非畏住持。
实畏嗣法于开山也。
故退避力辞。
而举足下为之主政
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
岂可苟循世俗而易其所师哉。
繇此言之。
犹不欲以先师座下人。
迭尸大觉。
而况牵枝引蔓。
欲为本之嗣乎。
闻命骇然。
专浼逆流。
塔主预此拜闻。
望以玉峡之音。
直与拈出。
或欲循俗易嗣。
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
至扣至扣。
师还天目庐高峰塔。
至大戊申
仁宗在青宫。
聘之不就。
赐金纹衣。
加号法慧禅师
师隐去仪真
己酉
即船以居。
乃吟曰。
懒将前后论三三。
端的船居胜住庵。
为不定方真丈室。
是无住相活伽蓝。
烟村水国晨供。
月浦花汀放晚参。
有客扣舷。
来问道。
头陀不用口。
喃喃庚戌
又还天目。
辛亥
复船居。
吴江陈子聪为师建幻住庵。
师又去之。
北隐汴梁
吟曰。
廛市安居尽自繇。
百般成现绝驰求。
绿菘紫芥拦街卖。
白米青柴倚户收。
十二时中生计足。
数千年外道缘周。
苟于心外存诸见。
敢保驴年合头。
明年又结幻住庵于六安山。
吟曰。
胸中何爱复何憎。
自愧人前百不能。
旋拾断云修破衲。
高攀危磴阁枯藤
千峰环绕半间屋。
境空閒一个僧。
除此现成公案外。
且无佛法继传灯。
丞相脱驩公望风访师。
师又弃庵
去之东海州
吟曰。
道人孤寂任栖迟。
迹寄湖村白水西。
四壁烟昏茅屋窄。
一天霜重板桥低惊涛拍岸明生灭。
止水涵空示悟迷。
象平沉心自照。
波光常与月轮齐。
驩公戒邑吏强师至私第。
乃与中书平章并诸山。
必致师于灵隐
师固辞曰。
夫住持者。
须具三种力。
庶不败事。
一道力。
二缘力。
三智力。
道体也。
智用也。
有其体而缺其用。
尚可为之。
但化权不周。
事仪不备耳。
使道体既亏。
便神异无算。
虽缘与。
智亦奚为哉。
或体用并缺。
冒然居之。
曰因曰果。
宁无慊于中乎。
贫道无其实。
故不敢尸其名。
竟称病还天目。
延祐丙辰
上谕宣政院
简釆名山宿德。
以闻。
承旨者期入天目。
师闻遁去。
南徐丹阳蒋均为建幻住庵。
戊午
又还天目。
明年九月
朝旨褒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狮子院
为正宗禅寺。
驸马沈王王璋
又赍御香紫衣。
即所居而修敬慕焉。
宣政又以径山请师。
师不就。
乃结幻住庵于中隹山。
中隹去西峰三十里。
岩磴险绝。
缁素跋涉甚难。
求师归院。
至治癸亥
西峰冻涸。
大木摧折。
师自叙曰。
余初心出家。
志在草衣。
垢面习头陀行。
以冒服田衣。
抱愧没齿。
平昔懒退。
非矫世绝俗。
盖以文字则失于学问。
参究则缺于悟明。
寻常为好事者之所称道。
亦报缘之偶然耳。
示微疾。
有省候者。
师皆曰。
幻住庵漏且朽矣。
不可久住也。
有僧告归吴门
曰。
何不过了。
中秋十三日
手书属弟子曰。
幻者朝死夕化。
骨便送归三塔。
依清规仪式。
不许循世礼也。
次日白虹贯山。
巅师跏趺。
书偈而化。
停龛三日
颜益和悦。
道俗奔集踰
奉全身塔于寺西望江石。
阅世六十一。
坐夏三十七。
明宗己巳赐谥。
智觉禅师
塔曰法云。
元统甲戌
追尊为普应国师
乃以广录三十卷。
颁入大藏。
更命重臣。
国师道行于碑南诏五比丘。
绘师顶相还国
四众迎相。
中庆城相。
放五色异光。
繇是倾信禅宗。
奉师为南诏第一祖。
时皆曰。
本公圆辩不閟。
针砭多方。
哀讲士之趋岐。
伤禅流之混继。
乃推大觉以嗣开先。
玄鉴而化南诏。
𠃔有大愚龙潭信之高风。
至于大功不宰。
至让无名。
杖履萧然。
云行鹤举视声名。
而若浼甘。
肥遁以如饴。
楷芙蓉讷圆通不足过之。
以其瀚海馀波。
烟屯雨骤。
凤阁之儒臣。
醒天潢之贵戚。
永明寿明教嵩
庶可并驾云。
赞曰。
人人抱荆山之璧。
个个得赤水之珠。
何难兄释迦
而弟弥勒。
及读本祖自叙之语。
愧汗横流。
俯仰无地矣。
嗟乎非真祖师心语不吐。
非正嫡裔背汗不流。
心语不吐者昧后也。
背汗不流者欺先也。
昧后欺先。
互相啖啖。
祖隐现。
堪忍世界。
何日而休哉。
释智顺明初 ? — 1380
智顺
字逆川
永嘉陈氏子。
其母奉佛甚谨。
梦一僧佩圆光。
如满月形。
溯江流而上。
谓吾当为尔子。
寤而有娠。
既生。
美质夙成。
自少不喜畜发。
随长随剪。
父母了其宿因。
听出家。
受具戒于天宁院。
诵法华经。
与按句以讲。
深得经旨。
既而曰。
学尚多闻。
焉了生死。
遂更衣入禅。
走闽之天宝山
参铁关枢公。
欲依公而住。
公叱曰。
丈夫于世。
不于大丛林
与人相颉颃。
局此蠡壳中耶。
拂袖而入。
师下旦过寮。
潸然而泣。
公闻之欢曰。
吾知其为法器。
姑相试耳。
乃延入僧堂中。
师壁立万仞。
无所回挠。
虽昼夜明暗。
亦不能辩。
踰月。
因如厕旋睹中园瓠瓜。
触发妙机。
四体轻清。
知新浴出室。
一一毛孔。
皆出光明。
目前大地。
倏尔平沉。
喜幸之极。
亟上方丈求證。
适公入府城
师不往见。
水滨林下。
放旷自如。
已而历抵诸师。
皆不合。
又谒千岩长禅师
见其所应酬者。
皆涉理路。
飘然东归。
然指作发愿文。
必欲见道。
乃已复自念。
非公不足依。
荐走闽中见焉。
值公出游。
遥见师喜曰。
吾子今来也。
勉师弃前解务寔参。
厉精五月大悟
公始与印可。
掌藏室。
寻命分座说法。
及公去世。
师嗣主院事。
师握祖佛心印。
既已升座说法度人。
而往往出馀力。
庄严塔庙。
使人为远罪迁善之归。
浙福二地。
师所兴建大道场。
凡十馀处。
其馀葺宗补旧。
盖不可枚举。
师有才。
为一事则挥金如土。
竟不知其所从来。
其为温城净光塔也。
方参政初尝戍其地。
欲赋民钱葺之。
命师莅其事。
曰。
民力凋弊。
火𦦨炎炎。
而复加薪。
吾安忍为之。
必欲见用。
官中勿扰吾事。
若无所闻之可也。
方诺之。
师乃定计城中之户。
馀二万户。
捐米月一升。
月获米二百石。
陶甓抡材。
若神运鬼输。
纷然四集。
镇心之木。
以尺计者。
一百五十。
最难致之。
师谈笑趣办。
七成既粗完。
其下仍筑塔殿。
宏敞壮丽。
九斗之势益雄。
一旦飓风作其上。
一成挟之。
以入海涛。
众咸伤之。
曰。
塔终不可以就乎。
持心益固。
遣其徒如闽。
铸露盘轮相。
及𦦨珠之类。
未几。
一一就绪。
金碧鲜明。
犹天降而地涌。
辨章燕只不花镇闽。
欲阅大藏尊经于家。
或以几席什器难具为辞。
师令浮屠一百七十人为什。
分办于各刹。
表以题号。
一时毕集。
仍画为图。
使按图序次列之。
给役于饮馔间者。
亦更番而进。
每以钟鼓为节。
后先不紊。
辨章悦曰。
使吾师总戎。
则无败北之患矣。
东海有警。
元帅忠介公
帅师镇台。
遣使聘师入行府
师以达公方有事干戈。
绝之弗见。
达公慕咏弗置。
逆川二字遗之。
师因饭囚。
戒其勿萌遁逃心。
即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
周吴二囚。
以师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
所经之处焚毁。
欲尽归原报恩二刹。
以师故独存。
朝廷为降院额。
赐师号佛性圆辩
及金襕法衣。
师曾不以为悦。
悉散其衣盂所畜。
退居一室。
掘地为炉。
折竹为箸。
意淡如也。
后与钟山之选。
大驾临幸。
慰问备至。
竣事还钱塘
清远渭公
方主净慈。
举师以为代。
净慈当兵后。
凋落殊甚。
师召匠计佣。
竭其筐箧。
欲大有设施。
而诸僧负官逋者。
系累满庭。
师为之出涕。
悉代偿之。
会中朝徵有道浮屠。
以备顾问。
众咸推师。
师至南京
仅四阅月。
沐浴书偈而逝。
阇维于聚宝山
获舍利无算。
师有五会语。
及善财五十三参偈。
皆传于世。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三
释智顺字逆川姓陈氏瑞安人也。
父道羡,母娄氏。
生子辄殇,屡哭失明。
其情不胜哀,乃塑智者大师像事之。
一夕梦僧,顶有圆光,逆江流而上,谓之曰:“吾当为汝子。
”寤而有娠。
既生,美质夙成。
年五岁从季父学,季父引生徒渡溪,抵萃野,欲相随,季父麾之还。
俄而溪暴涨,季父生徒皆溺。
然自少不喜蓄发,翛然有麈外趣。
七岁依仲父慧光于崇兴精舍,稍长,受具戒于天宁禅院
习《法华经》,三月通其文。
出游永嘉无相院,觉源璿喜其俊朗,引为己徒。
会横云岳大宏三观十乘之旨于水心法明寺,往而受其说,众推为上首。
居亡何,走雁山双峰,未契所言。
更走千佛,毒海清举为纲维,轨范肃然。
毒海入寂,感世无常,叹曰: “义学虽益多闻,难禦生死,即禦生死,舍自性将奚明哉。
”遂更衣入禅,走闽之天宝山参铁关枢,授以心要,遵而行之,似有阶渐。
一日因触瓠瓜之机,地倏平沈,毛孔发光,举以求證。
枢曰:“此第入门耳,最上一乘则邈在万里之外也,汝可悉弃前解,专于参提上致力,庶乎自入阃奥矣。
”由是精求,将踰半载,忽焉有省,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
厉声告枢,曰:“南泉败阙,今已见矣。
”枢复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语相诘难,迎机契合,遂鸣钟集众,再行勘验宗门元旨,应答如响。
寻请分座说法,嗣主院事。
寺制未备,多所规画,择地构亭,以增胜槩。
众方赖之,忽尔弃去。
过杉关,抵百丈,上迦叶峰,渡江入淮,礼诸祖塔,经建业回浙中,超然如野鹤孤云,无所留碍。
及反永嘉,会王槐卿造报恩院于瑞安大龙山,首延主之。
参徒寖盛,至八百指,为建僧堂居之。
石室岩主江心,仰其高风,以首座招之,翩然而往。
未几,又以何山精舍,栋宇湫隘,不足以容,众拓之为大伽蓝,殿堂院庑之制,灿然毕具,像塑壁绘,次第告完。
平阳吴德大创归源寺,亦请开山。
至则为造钟鼓法器,授职分班,动合规则。
东海有警,元帅忠介公,帅师镇台,遣使邀行府辞不见,达慕咏弗置,篆“逆川”二字遗之。
尝因饭囚,戒其“勿萌遁逃心,当重见日月”。
不久而赦书至,周吴二囚以为神。
其后山寇窃发,二囚实为渠魁,所经之地,焚毁略尽,而报恩归源以故独存。
朝廷闻之,为降寺额,赐以“佛性圆辩禅师”之号,及金襕法衣。
顺曾不为意,悉散其衣盂所蓄。
退居一室,掘地为炉,折竹为箸,怡然自适。
温城净光塔雄镇一方,年久将坏,修葺粗完,忽飓风大作,其上一乘挟之入海。
精诚宏愿,誓成此塔,遣其徒如闽,铸露盘轮相及燄珠之类,终遂所志。
九斗七成,鬼输神运,涌峙海隅
辨章燕只不花出镇闽彊,道过东瓯,夜观塔镫荧煌,知顺所造,命驾造访,与谈《般若经》,心相悦怿,呼舟同载入
宣政分院请居东禅废刹。
不一载,殿宇庑库,森如煜如,梵容穆冲,随相变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补刊“开元藏经”,仍印施之。
先是,净业、庆城、东报国、舶塔、宝月、峰诸寺,兵燹之馀,鞠为荒榛。
福建行中书省将籍其产于官,言于辨章,得仍其旧,已而思还温方,参政具船迎之。
千佛院灾,无有起其废者,为剔除荒莽,一弹指顷,高阁立成。
俄而东瓯内附,潜居林泉,若将终焉。
有明初造,尊尚佛乘,召江南高行僧十人,于钟山建无遮法会。
与其列,升座演讲,听者数千人。
事已还钱塘,复振钖往净慈,以兵燹凋残,欲大有设施,会中朝徵有道浮屠,以备顾问,聚咸推
南京仅四阅月,超然善逝,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也。
阇维得舍利无算,其徒文显兴富持灵骨归,建塔藏焉。
著有《五会语》若干卷,《善财五十三参偈》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