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2—1295
【介绍】:
元蒙古人,阿儿剌氏,世祖赐号月吕鲁那演(能员)。博尔术孙。袭爵统按台山部众。世祖闻其贤,驿召赴阙。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遇事廷辩,吐辞鲠直,世祖每为之霁威。宗王乃颜叛,世祖亲征,玉昔帖木儿获乃颜以献。加录军国重事、知枢密院事,位在宗王帅臣之上。世祖死,决策立成宗,进秩太师。既卒,追封广平王,谥贞宪。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妙文。蔚州孙氏子。九岁为僧。十有八畦服游学。跋涉云朔燕赵之墟。具戒。抵京师。依大德明公。学圆顿之道。尽得其旨。陆沉于众中。积年三十有二。以众劝请之殷。乃始赤服升猊。就传弘之列。其涵养冲挹。无欲速成名。不躁进求达类。如此。住持蓟之云泉。勤俭节用。老者怀其德。少者严其教。故众睦而寺治。比再稔廪有馀粟。岁荒以赈饥民。蓟人称焉。世祖闻其道。召见之。顾谓侍臣曰。福德僧也。诏居宝集。时禅学寖微。教乘益盛。性相二宗。皆以大乘并驱。海内相学之流。囿于名数。滞于殊途。蔽情执之见。惑圆顿之旨。师独大弘方等。振起圆机。使守株于文字者。有以荡涤情尘。融通寂炤。是以龙象蹴踏。竞附一乘之驾。年逾八十。倦于勤。以院事任诸弟子。退居逸老。一专念佛三昧。延祐六年坐脱。年八十三。告终之日。诫众高唱佛名。遽起加趺。结三昧印。泊然寂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洛阳人。性俶傥,有大志。世祖闻其名,征至京师,为宿卫。时阿合马专政,长卿上书发其奸,遭忌恨。除兴和宣德同知铁冶事,被诬折阅课额数万缗,下狱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怯烈氏。忽兰子。颖悟过人,世祖闻其贤,令袭父爵。养母以孝闻。卒年三十九。追封云阳公,谥显毅。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平阳人,字则诚,一说永嘉人,名明,以字行,号菜根道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授处州录事,辟行省掾。方国珍据浙东,欲留置幕下,不就,旅寓鄞县栎社。明初,太祖闻其名,徵召之,以老疾辞。作《琵琶记》,为南曲名著。有《柔克斋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河南永宁人。元顺帝至正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仕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至,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授以官,不受。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问其故,曰:“思旧君耳。”帝知其不可夺,命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中立。博学,工诗文。元顺帝至正举人。洪武初征修《元史》,授翰林应奉,洪武三年任礼部尚书。酌定诸礼仪,定科举式。四年,充首次会试主考官。五年,请依唐宋会要记载时政。后出为湖广参政,官至晋王府右相。尝自号耐久道人,太祖闻而恶之,坐事杀之。有《昭鉴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广东增城人,字景仪。元季举茂才,为高要县学教谕。世乱归里。洪武五年举人,至京师,擢监察御史。苏州知府魏观治张士诚故宫为府署。太祖闻之,使度往侦。度变姓名装束,得其实,还奏称旨。官至吏部尚书。后获微谴,愤惋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