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羊士谔” 相关资源
人物库
窦叔向中唐 ? — 7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80
【介绍】: 京兆金城人字遗直
代宗大历初,登进士第
累辟使府,授江阴县
常衮善。
十二年为相,用为左拾遗内供奉
十四年败,亦出为溧水,卒。
善五言诗,名冠流辈。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9?
字遗直排行十九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郡望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
代宗大历初进士第历官国子博士转运判官江阴
十二年(777)征为左拾遗十四年溧水,未几卒。
事迹散见羊士谔窦叔向碑》残文,褚藏言窦常传》,《新唐书·艺文志四》,新、旧《唐书·窦群》,《唐诗纪事》卷三一。
叔向有诗名,褚藏言称其“当代宗皇帝朝,善五言诗,名冠流辈”(《窦常传》)。
五子、牟、、庠、巩亦皆有诗名。
全唐诗》存诗10首。
《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窦叔向(?
—约780),字遗直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
至德初,游江西,受知于连帅皇甫侁
后曾为租庸使从事、州防御判官
历官太子通事舍人国子博士
大历中,自江阴召为左拾遗内供奉
常衮友善;十四年常衮贬官,叔向亦出为溧水,卒。
叔向工五言诗,大历中,名冠流辈。
有《窦叔向集》七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九首,残句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诗法谨严,又非常格。一流才子,多仰飙尘。
《窦氏联珠集序》
五窦之父叔向,当代宗朝,善五言诗,名冠流辈。
时属贞懿皇后山陵、上注意哀挽,即时进三章、内考首出,传诸人口,有“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禁兵环素帟,宫女哭寒云”之句,可谓传唱。
而略无一首传于今,荆公《百家诗选》亦无之,是可惜也。
予尝得故吴良嗣家所抄唐诗,仅有叔向六篇,皆奇作,念其不传于世,今悉录之。
严武唐 726 — 76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6—765
【介绍】: 华州华阴人字季鹰
严挺之子。
以荫调太原府参军,累迁殿中侍御史
肃宗至德中,拜京兆少尹
后迁成都尹剑南节度使
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众,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威震一方,吐蕃不敢犯境。
旧相房琯有荐导之恩,骄倨,见略无朝礼。
最厚杜甫,然数次欲杀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6—765
字季鹰排行八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以门荫为太原府参军事
玄宗天宝六载(747),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判官,累迁至侍御史
安史乱起,随玄宗幸蜀,擢谏议大夫给事中
两京收复,授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
肃宗乾元元年(758),坐房琯事贬巴州刺史,后移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改剑南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尹
代宗践阼,以兵部侍郎召入,迁京兆尹御史大夫封郑国公
广德二年(764),再镇,任剑南节度使成都尹,大破吐蕃
永泰元年(765),卒于任所,赠尚书左仆射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严武善诗,笔力雄健,诗有奇趣,与杜甫岑参羊士谔等人友善,多所赠答。
蜀时,善遇杜甫杜甫称他“笔落惊四座”(《八哀诗》)、“诗清立意新”(《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
死后,杜甫有诗哀悼之。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
严挺之之子,以门调补太原府参军
天宝末,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判官,累迁殿中侍御史
安史乱起,从玄宗
肃宗即位灵武房琯荐为给事中
两京收复,为京也少尹河南尹
乾元元年,坐房琯党贬巴州刺史,迁东川节度使
上元二年,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宝应元年入朝,历京兆尹户部侍郎黄门侍郎,复拜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卒于镇。
杜甫交谊颇厚,流寓成都,得其照拂。
全唐诗》存诗六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唐诗品》
季鹰最善少陵,笃于推信,故附离声诗,若有合辙。
然有收入杜集者,如“莫倚善题鹦鹉赋,何须不著鵔鸃冠”,又“江头枫叶红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又“郡邑地卑饶雾雨,江河天阔足风涛”,兹皆善于拟近,谓优孟为真叔敖,可尔。
此人妙绝,交有奇情,诗有奇趣,想老杜不错。
窦群中唐 760 — 8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14
【介绍】: 扶风平陵人字丹列
窦牟弟。
进士第,以处士客隐毗陵
德宗擢为左拾遗
王叔文不合。
宪宗即位,出为唐州刺史
李吉甫善,召为吏部郎中
及用人论不合,乃怨吉甫
坐事将诛,赖吉甫救得免。
出为黔中观察使
容管经略使。
召还道卒。
与兄窦常窦牟、弟窦庠窦巩合著《窦氏联珠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5—814
字丹列排行三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郡望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
叔向,有诗名。
隐居常州,从啖助门人卢庇习《春秋》。
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征为左拾遗,迁侍御史膳部员外郎
宪宗元和元年(806)出为唐州刺史,改山南东道节度副使
二年召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
三年出为黔中观察使六年开州刺史八年容管经略使。
九年召还朝,卒于路。
生平事迹见褚藏言窦群传》,新、旧《唐书》本传。
今存《窦氏联珠集》5卷,收及兄常、牟,弟庠、巩诗各1卷。
全唐诗》收入。
唐诗汇评
窦群760-814),字丹列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郡望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
初,隐居毗陵
贞元十年,诏征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郡守韦夏卿表荐之,不报。
十八年夏卿京兆尹,复荐之,授左拾遗,迁侍御史知杂
永贞中,自驾部员外郎出为唐州刺史
元和初,入为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
三年,与吕温羊士谔摭拾宰相李吉甫阴事告之,辞多不实,贬黔中观察使
坐十洞蛮反,贬开州刺史,移容管经略使。
诏还朝,道卒。
大中中褚藏言兄弟五人诗为《窦氏联珠集》,今存。
全唐诗》存诗二十三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与兄常、牟、弟庠、巩,皆为郎,工词章,为《联珠集》行于时,义取昆弟若五星然。
唐窦常、牟、、庠、巩兄弟五人,四人擢进士,独客隐毗陵,因韦夏卿屡荐始入仕,皆诗人也。
……兄弟中独诗稍低,又不得举进士,而位反居上。
巩诗有《放鱼诗》云“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岂非为而言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独孤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寔。
生卒年不详。
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德宗贞元七年(791)进士第
贞元中,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书记
宪宗元和七、八年(812、813)间以殿中侍御史西川节度使从事
生平事迹散见柳宗元《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蒋之翘注(见《柳河东》卷二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等。
柳宗元羊士谔相交往。
全唐诗》存诗1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元稹中唐 779 — 83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9—831
【介绍】: 河南人字微之
历举明经、书判拔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诸科,宪宗元和初左拾遗
论事为执政者所忌,出为河南,复迁监察御史
内官争厅,贬江陵士曹参军
元和末召拜膳部员外郎
穆宗长庆中荆南监军宦官崔潭峻进其歌词于帝,擢知制诰,进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度弹劾而罢相,出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文宗大和中,官武昌节度使,卒。
诗风平易,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号“元和体”。
宫中呼为“元才子”。
越州窦巩唱和,号“兰亭绝唱”。
所作传奇《会真记》为后来《西厢记》所本。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9—831
字微之别字威明排行九洛阳(今属河南)人。
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
八岁丧父,受异母兄排挤,随生母郑氏远赴凤翔,依倚舅族。
贞元九年(793)以明经擢第。
十九年,登书判拔萃科。
元和元年(806),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元稹受知于宰相裴垍,任监察御史,勇于弹劾,得罪宦官权贵,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通州司马虢州长史
裴垍去世,元稹政治上失去倚靠,转而依附宦官崔潭峻。
元和十四年,回朝任膳部员外郎
次年,得崔潭峻援引,擢祠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充翰林学士承旨
长庆二年(822),以工部侍郎同平章事
居相位三月,为李逢吉所倾,出为同州刺史,历浙东观察使尚书左丞武昌军节度使,卒于镇。
其生平见白居易所撰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及今人卞孝所著《元稹年谱》。
元稹为著名之传奇作家和诗人。
其诗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风格相近,合称“元白体”。
元稹诗歌创作中,乐府诗占重要地位。
素推崇杜甫之创作,继承其“即事名篇”之精神,与李绅白居易等一同创作新乐府。
其后,又与刘猛李馀一同创作“虽用古题,全无古义”、“颇同古义,全创新词”之古乐府。
元稹诗中,艳体诗与悼亡诗最具特色。
前者大多是追念少时情人之作,后者则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
在诗歌形式方面,“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元稹李绅合撰《莺莺传》及《歌》,是贞元元和间新兴之传奇体裁(参阅今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證稿》第一章)。
评者认为:“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
……此元、白较胜于韩、孟。
”(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元稹诗文合集,名《元氏长庆集》,《四部丛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钞本较通行,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本《元稹集》较完备。
注本有今人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
全唐诗》编其诗为28卷。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0首,断句53。
唐诗汇评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贞元九年(793),以明经登第,十八年,举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复登制举甲科,授左拾遗,贬河南
四年,拜监察御史奉使东川,又分司东台,以执法不回触怒权贵,贬江陵士曹参军
九年,移唐邓从事,历通州司马虢州长史
十四年,征为膳部员外郎,累迁祠部郎中知制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二月,拜相,六月,出为同州刺史
次年,授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入为尚书左丞,寻出为武昌节度使,卒于镇。
白居易为至交,同倡新乐府,唱和极多,世称“元白”,诗称“元白体”。
有《元氏长庆集》一百卷,又《小集》十卷,均佚。
宋人辑有《元氏长庆集》六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十八卷。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文学家
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
少时即有才名,贞元十九年(803)以明经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曾任江陵府士曹参军翰林承旨学士等职,官至宰相同平章事)。
卒于江夏武昌武昌军节度使任所,追赠尚书右仆射
与挚友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有《元氏长庆集》。
曾数次在黄鹤楼宴游,其副手窦巩诗云:“时奉登楼宴,闲休上水船。
皇甫枚元稹烹鲤得镜》云:“丞相元稹镇江也,尝秋夕黄鹤楼
”《太平广记》中亦载有元稹黄鹤楼“烹鲤得镜”的轶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白居易《河南元公墓志铭》
)尤工诗,在翰林时,穆宗前后索诗数百篇,命左右讽咏,宫中呼为“元才子”,自六宫两都八方至南蛮东夷国,皆写传之。
每一章一句出,无胫而走,疾下珠玉。
顾陶《唐诗类选沿序》
元相国白尚书居易,擅名一时,天下称为“元白”、学者翕然,号“元和诗”。
杜牧《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
李戡语:自元和己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
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吾无位,不得用法以治之。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
……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
黄滔《答陈磻隐论诗书》
大唐前有李、杜,后有元、白,信若沧溟无际,平岳干天,
韦毂《才调集序》
暇日因阅李、杜集,元、白诗,其间天海混茫,风流挺特。
《旧唐书•元稹传》
聪警绝人,年少有才名,与太原白居易友善。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苏轼《祭柳子玉文》
元轻白俗。
谢迈《书元稹遗事》
白居易同时,俱以诗名天下,然多纤艳无实之语,其不足论明矣。
元、内、张籍诗,皆自陶、阮中出,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本不应格卑。
但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皂陋尔。
比之吴融韩偓俳优之词,号为格卑,则有间矣。
若收敛其词,而少加含蓄,其意味岂复可及也!
《臞翁诗评》
元微之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
高秀实云:元微之诗,艳丽而有骨。
元、白皆唐大诗人。余观古作者必以艰深文浅近,必以尖新革尘腐,二公独不然。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赋玞。
诗变体,往往宫中东色皆诵之,呼为才子。
然缀属虽广,乐府专其警策也。
白诗祖乐府,务欲为风俗之用。元与白同志。白意古词俗,元词古意俗。
元、白潦倒成家,意必尽言,言必尽兴,然其力足以达之。
微之多深着色,乐天多浅着趣;趣近自然,而色亦非貌取也。
总皆降格为。
凡意欲其近,体欲其轻,色欲其妍,声欲其脆:此数者,格之所由降也。
元、白偷快意,则纵肆为之矣。
钟云:元、白浅俚处,皆不足为病,正恶其太直耳。诗贵言其所欲言,非直之谓也;直则不必为诗矣。又二人酬唱,似惟恐一语或异,是其大病。所谓同调,亦不在语语同也。
唐七言歌行……太白少陵,化而大矣,能事毕矣。
降时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
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馀,步骤不足。
元微之以杜之铺陈终始,排比故实,大或千言,小犹数百,为非李所及。
白乐天亦云:杜诗贯穿古今,诊缕格律,尽善尽美,过于李。
二公盖专以排律及五言大篇定李、杜优劣,不知杜句律之高,自在才具兼该,笔力变化,亦不专在排比铺陈,贯穿诊缕也。
深于杜者,要自得之。
《诗源辨体》
元微之少年与白乐天角靡骋博,故称“元白”,然元实不如白。
白五言古入录者,虽长篇而体自匀称,意白联络;元体多冗漫,意多散缓,而语更轻率,可采者不能十一。
……故知微之本非乐天俦耳。
《诗源辨体》
东坡言“元轻白俗”,昔人谓为定论。
尝读微之《连昌宫词》及七言律一二入选者,声气似胜,乌得为轻?
既而读其集,惟五言排律长篇及窄韵者稍工,馀不免太轻率耳。
《诗源辨体》
元不如白,乃是功有疏密,非才有大小也,观张文潜乐天,及微之《酬乐天诗序》,便可知矣。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诗至元白,实又一大变。
两人虽并称,亦各有不同。
选语之工,白不如元;波澜之阔,元不如白。
白苍莽中间存古调,元精工处亦杂新声。
既由风气转移,亦自材质有限。
《唐音审体》
元、白号称大家,皆以长篇擅胜,其于七肓八句,竟似无意求工。
《唐音审体》
元相用笔专以段落曲折见奇,亦前古所未有。其大篇多冗长,《才调集》所载多靡艳。
《唐音审体》
元相诗以风致宕逸自喜,世因有“元轻”之目……元白绝唱,乐府歌行第一,长韵律诗次之,七言四韵又其次也。
李长吉诗云:“骨重神寒天庙器。
”“骨赏神寒”四字,可喻诗品。
……元、白正坐少此四字,故其品不贵。
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内舂容暇豫。
白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终非庸近可拟。
二人同时得盛名,必有其实,俱未可轻议也。
《唐诗别裁》
白乐天同对策,同倡和,诗称“元白体”,其实远不逮白。
白修直中皆雅音,元意拙语纤,又流于涩。
东坡品为“元轻白俗”,非定论了。
元、白诗,言浅而思深,意微而词显,风人之能事也。
至于属对精警,使事严切,章法变化,条理井然,其俚俗处,而雅亦在其中,杜浣花之后不可多得者也。
盖因元和长庆间,与开元天宝时,诗之运会,又当一变,故知之者少。
而其即用现前俚语,如“矮张”、“短李”之类,断不可学。
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竖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张、王已不规规于格律声音之似古矣,至元、白乃又伸缩柚换,至于不可思议,一层之外,又有一层,古人必无依样临摹以为近者也。
诗至元、白,针线钩贯,无乎不到:所以不及前人者,太露太尽耳。
《读雪山房唐诗钞•七律凡例》
元微之太近甜俗,一篇而外,不可强登也。
其源与香山同出一科,而气格就衰,神情又减,《遣兴》诸章,情然苕秀,知非刻意之作;惟其璆然天籁,乃偶得之。
江陵三梦》,则潘岳悼亡,江淹清减,情至文生,古今一致,《曲江》百韵,与乐天讽喻同规。
《连昌》一篇,足媲华清《长恨》。
《元白诗笺证稿》
微之自编诗集,以悼亡诗与艳情分归两类……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别悲欢之情感,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可多见,而影响于后来之文学者尤臣。
《元白诗笺证稿》
微之打题乐府,殊觉其旨趣丰富,文采艳发,似胜于其新题乐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祜唐 791 — 85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误作祐。
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
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
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
遂至淮南
会昌中杜牧游。
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
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
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年约六十余。
以宫词著名。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张祐
桂苑丛谈》言子为冬瓜堰官,张曰:“冬瓜合出子(瓠子)。
”知作“”字为是。
字承吉
排行三
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
以布衣终身。
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
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
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
自云“颠狂遍九州”。
陆龟蒙“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
唐诗纪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误。
下引同)。
故一生蹭蹬。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
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
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
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
”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
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
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
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张承吉文集》10卷,最称完备。
全唐诗》存诗2卷,遗漏甚多。
《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题1则。
唐诗汇评
张祜(约791-约852),字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清河(今属河北)人。
初寓居苏州
元和长庆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
尝以诗投谒节帅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韩愈裴度等,求汲引。
长庆末,赴杭州取解,受抑。
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荐之,至京献诗三百首,无成而归。
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
会昌末大中初,经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
丹阳,卒。
工诗,元和中,即以宫体小诗得名。
同辈及后辈诗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均极钦重。
有《张承吉文集》十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二卷,遗佚甚多。
词学图录
张祜(约785-849?
),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
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集十卷,其《题金陵渡》、《宫词二首》颇传诵。
有《胡渭州》等词。
全唐诗补逸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
元和中宫体小诗,情词艳发,稍流轻薄。
晚岁乃窥建安风格,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颇深寄意,为时所称,皮日休陆龟蒙尤重之。
大中中卒于丹阳
补诗四卷。
(按《全唐诗》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编张祜诗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谐谑诗二首,其中《戏颜郎中骑猎诗》一首已见正卷,盖复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补遗卷有诗五首。
本编所辑四卷,均所未及。
今从北京图书馆藏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永乐大典》、韦庄《又玄集》、《太平广记》引唐康骈剧谈录》、冯翊子《桂苑丛谈》等书录出之。
,诸书或有作佑者,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元和中宫体诗,词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誉。
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此为才之最也。
……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
杜牧之池州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
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
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
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
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清宣付中书门下
京师,方属元江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张祜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
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
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
张祜诗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扬州”及“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冈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断桥荒藓”、“空院落花”之语,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张祜乐府,时有美丽。
《唐诗品》
处士诗长干模写,不离本色,故览物品游,往往超绝,可谓五言之匠也。
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
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
龟蒙序略,谓之稍窥建安风格,则泯乎未之有见。
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
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
《诗源辨体》
张祜元和中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
其外数篇,声调亦高。
张祜绝句,每如鲜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国三千里”一章见称于小杜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祜喜咏天宝遗事,合者亦自婉绝可思。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吉作宫词绝句,韵味风情不下王仲初;乐府长歌,亦各成格调。
独五言近体,刻入处太通阆仙,或亦私淑贾氏者也。
断为及门一人。
《唐七律隽》
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
不详其源所出。
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
《诗学渊源》
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
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
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多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