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左光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府桐城人
左光斗弟。
举人御史巡按浙江
镇压东阳许都起事。
福王时,反对起用阮大铖
大铖得志,欲捕光先,因缇骑追索不得而止。
柳根明 1549 — ?
惟我外曾王考西坰府君
自博士弟子时。
已负艺苑重望。
甫释褐。
即被湖堂之选。
逮夫中年以来。
主盟词坛。
再傧华使则平生所著述。
不啻累千篇。
而皆散佚不收。
今之所存。
才十之一二。
可胜惜哉。
公之没几四十年许。
所遗篇馀什。
将湮没无传。
幸而公之外孙吴留后挺纬甫。
先年按节湖西。
湖西即公再莅之地也。
毋论内外。
子孙之继先业已可贵。
而又能捐捧锓梓。
以寿其传。
使四十年未遑之役。
一朝办出于公所憩之处。
噫。
集之始行于今。
岂非有待而然欤。
但窃惟念诗集二卷。
虽已传布。
而伊时边当岁饥。
事力有不逮者。
馆阁应制文字及碑状疏劄。
皆未及焉。
不肖常欲得一弊县。
了是事者久矣。
岁癸卯冬
恭承朝命。
出宰陟州
州有若干匠手。
是亦一幸也。
遂取未及刊者。
付之剞劂氏。
才阅月。
工告讫工。
于是乎公之诗文并行于世。
而不肖之志愿毕于此矣。
然所本草中次序颠倒者有之。
鱼鲁相杂者亦多。
簿书之睱。
再三校正
而尚有讹谬处。
就其已甚者。
不得已或删全篇。
或阙一二字。
此乃不肖之罪也夫。
仍念不肖曾为湖岭二倅。
今又东来海邑。
前后刊行我两世家集。
是岂不肖之所能致。
秋毫莫非国恩。
祖孙幽明之间。
只自感涕而已云。
时乙巳孟夏下浣
外曾孙通政大夫行三陟府使金震标。
拜手识。
董其昌明 1555 — 1636
维基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直隶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人。
书画家。
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家。
嘉靖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董其昌生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早年在平湖城西门冯大参家坐馆当过塾师,爱好参禅曹洞宗,与新埭镇泖口陆兆芳友好。
隆庆五年(1571年),十七岁参加松江府会考,因松江知府衷贞吉认为董写字太差,只得第二名,从此发愤临池,从学于陆树声莫如忠等,得益不少。
万历七年(1579年)参加应天乡试,见王羲之《官奴帖》唐摹本,惊叹不已。
万历十六年(1588年)参加戊子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
万历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礼部左侍郎田一俊病故,护丧到田氏的家乡福建万历二十年(1592年)春,获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讲学,充任讲官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湖广按察司副使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出任湖广提学副使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即位,为太常寺少卿、掌国子司业事。
天启二年(1622年)参修《泰昌实录》。
天启五年(1625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天启六年(1626年)辞官。
崇祯四年(1631年)任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同阉党阮大铖过从甚密。
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年10月26日)戌时董其昌病逝于松江居所,享寿八十一岁。
身后谥文敏
史继偕明 1561 — 1635
维基
史继偕(1561年—1635年)字世程号联岳,一说莲岳福建晋江平易里(今泉州市鲤城区西街)人,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榜眼及第。
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举人
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会试同考官
奉诏出使粤西。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乞休,不准。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都察院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爆发萨尔浒之役,辽阳经略杨镐告急,明神宗不予临朝,继偕连同吏部尚书赵焕会同九卿科道请天子视朝,跪候皇宫文华门至晚,神宗仍不为所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天启元年(1621年)六月,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为吏部右给事中阮大铖所诬,致仕归里,家居六年。
崇祯二年(1629年)泉州知府蔡善继建溜石铳台。
崇祯八年(1635年)二月以奢安之乱荡平,加赠少师太子太师
卒谥文简,赐祭葬。
墓在晋江磁灶马四行山铺烛台山
易应昌明至南明 1566 — 1645
维基
易应昌(1566年—1645年)字瑞之一字瑞芝号白楼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易应昌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举人次年(1607年)联捷进士,授福建瓯宁知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河南道御史,理顺漕政;天启元年(1621年)改为巡按应天,很快改任督学,提拔为大理寺丞,进少卿大理寺卿,阉党弹劾他是东林党人,被革职。
崇祯二年(1629年)起用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和曹于汴扶持史𡎊高捷起用官务一事上甚为出力,不久因为以救刑部尚书乔允升而逆旨,遭下诏入狱论死。
崇祯帝采用大学士成基命言论,将易应昌送往三法司审讯,被谪罚戍边守卫。
弘光帝继位,将他官复原职,升任工部右侍郎,被阮大铖列入大悲案的十八罗汉之一,南京失守后去世,虚岁七十。
李鲁生明末清初 1572 — 1646
维基
李鲁生(1572年—1646年)字尊尼山东济南府滨州沾化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进士,历鱼台邯郸祥符仪封知县天启三年考选,六月兵科给事中,投靠魏忠贤,列“十孩儿”之一。
当时京城有“官要起,问三李”之说,“三李”即指李鲁生礼科给事中李恒茂御史李蕃
顾炎武在《圣安本纪》中也有“一周二李,其权莫比”的记载,其“一周二李”即指周昌晋李蕃李鲁生
四年弹劾应天巡抚周起元,致其削籍。
荐举阮大铖陈胤丛陈尔翼张素养李应荐马逢皋李嵩杨春茂高弘图王大年张捷十一人。
五年廷推,疏议大学士韩爌,削其籍。
十二月议改书院为忠臣祠,祀故辽阳死难文武诸臣。
六年二月吏科右给事中十一月升兵科左给事,疏请用蒙古攻东奴,以舒属国之困。
七年检讨李明睿典试湖广八月叙宁锦大捷功,升一级,赏银十五两,升太仆寺少卿
崇祯元年(1628年),以阉党被弹劾,削籍为民,遣戍山西平定州,遇李自成乱,逃回故里。
顺治元年,在乡杀李自成所置县官,受王鳌永招抚,授顺天府
二年七月,升顺天府
三年五月,以年已七十五告老。
七月由于受到顺天督学曹溶滥送贡监贪腐案牵连,被削籍为民,寻卒。
著有诗集《海月楼集》。
刘宗周明末 1578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8—1645 【介绍】: 浙江山阴人字起东号念台,晚改号克念子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
天启元年仪制主事,历右通政,以劾魏忠贤,削籍归。
崇祯元年召为顺天府,数上疏忤思宗意,遂谢病归。
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复以论救姜埰熊开元革职归。
福王监国时,起故官,劾马士英高杰刘泽清,争阮大铖不可用,不听,遂告归。
南都亡,绝食二十三日卒,门人私谥正义
治理学以慎独为宗,力倡诚敬之说。
曾筑證人书院,讲学于蕺山人称蕺山先生
有《周易古文钞》、《圣学宗要》、《刘蕺山》等。
维基
刘宗周(1578年—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因讲学于蕺山书院,后人称其为蕺山先生
浙江山阴县(今属绍兴市)人。
明末哲学家、文学家、政治人物。
“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其著作以古奥难解著称。
刘宗周为遗腹子,自幼随母养于外祖父章颖家。
章颖颇有学问却屡试不第,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人均出其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中式丁酉浙江乡试四十六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进士,不久因母丧,守孝三年。
师从湖州德清学者许孚远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封行人,为官刚正,敢于直谏,官太仆寺少卿,“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天启时,因得罪魏忠贤,削籍。
明思宗继位,替杨涟左光斗等平反,命宗周为顺天府(今北京)府尹
崇祯元年(1628年)刘宗周指出崇祯帝施政弊病,上疏言:“陛下救治之心,操之太急。
酝酿而为功利;功利不已,转为刑名;刑名不已,流为猜忌;猜忌不已,积为壅蔽”,崇祯帝以为他迂阔,但仍叹其忠。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起,京师被围,米价腾跃,刘宗周上疏请罢九门税,又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安定民心。
刘宗周在任京尹期间,政令一新,力挫豪强。
太监无理请求都不答应,而被指责攻击,宗周治事如常,武清伯手下殴国子监学生宗周捶之,枷武清门外,又持明法纪,周恤贫民,后谢病归,都人为之罢市。
崇祯九年下旨起用,授工部左侍郎,又上疏曰:“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严,布令太繁,进退天下士太轻。
诸臣罪饰非,不肯尽职业,故有人而无人之用,有饷而无饷之用,有将不能治兵,有兵不能杀贼。
流寇本朝廷赤子,抚之有道,则还为民”,屡次直言上疏,每受贬斥。
崇祯十四年九月吏部左侍郎崇祯帝上朝时叹气说「刘宗周清正敢言,可用也。
」,于是再次起用了他,后官至左都御史,常起常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北京明思宗自缢煤山,刘宗周徒步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又与故侍郎朱大典,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募义旅,以备勤王。
五月福王朱由崧登极于南京,以宗周左都御史
宗周自称草莽孤臣,屡次上书讨贼复仇,后因劾马士英阮大铖,被黜归里。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多铎军攻陷杭州刘宗周正在进餐,闻讯推食恸哭:“此余正命之时也”,决定绝食殉国。
其门人王毓蓍率先投水自尽,他说:“吾讲学十五年,仅得此人。
”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死之可也;死而无益于天下,奈何以有用之身轻弃之?
”答道:“吾固知图事贤于捐生,顾余老矣,力不能胜。
”遂绝食二十日,闰六月八日卒,享年六十八。
另一门生祝渊,在刘宗周卒前两日,亦自缢死。
张有誉
维基
张有誉(17世纪—17世纪),字难誉号静涵直隶江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张有誉万历二十年进士张履正的儿子,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为官清廉。
崇祯年间曾出任饶州知府江西督粮副使四川按察使,任内施行德政。
郑三俊举荐五名官员时将他排在首位,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总督仓场,到任时弘光帝已经即位,转为左侍郎
宦官张执中收取白粮超越旧制,打死解户,张有誉就将他的差役囚禁,并上奏朝廷,于是张执中行为收敛。
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任官,使朝臣不满,于是传旨任命张有誉户部尚书,不久加太子太保衔;当时四镇需要粮饷二十万,他无法拨出,致令他呕血,上书请求辞官,但不获允许。
南京被清军攻陷,他逃到武康削发为僧人,法号「大圆」,之后回到故乡,八十一岁时逝世。
钱元悫
维基
钱元悫(16世纪—1645年),字孺愿湖州府归安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钱元悫万历八年进士钱士完的儿子,于天启五年(1625年)进士,获授国子博士
当时魏忠贤势力嚣张,他却能阻止请立嗣太学,并改任武选主事
崇祯帝继位,他上疏请求诛杀魏忠贤,使其恐惧,党羽吴淳夫李夔龙田吉阮大铖田尔耕等人自陈去官,自此魏忠贤势力衰败。
次年(1629年)遵化士兵缺乏粮饷而哗变,抚臣无法制止,他奉命宣谕平定,很快改任文选,转为员外郎,请求辞官归乡;不久朝廷召任考功,掌管京察。
其时刑法日益严苛,政府以严酷得以亲近,厂卫恐吓人民获利。
钱元悫因此上疏朝廷应该拒绝私人情面、广阔搜求采集,杜绝匿名帖子,公正审察核实。
很快他因为京察得失朝廷,被下旨苛责,再升为文选郎中
适逢汝宁颍州陈州许州凤阳安庆被入侵缺官,崇祯帝每夜批文要求具疏推补,他能从容处理,再因事连坐降为行人司正,不久再召任尚宝丞。
弘光帝即位,升任他为尚宝卿太仆少卿,与张淳陈济生同时任命。
钱元悫深沉有智慧,可是性情孤僻,然而志节宏大不可抹杀;南京沦陷后去世,有儿子钱价人
钱谦益明末清初 1582年9月11日 — 1664
维基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初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绛云楼主人蒙叟东涧老人,又因其住址而称虞山、因其职位而称宗伯直隶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万历三十八年探花
作为明末清初时期文学领域的集大成者,钱谦益引领文坛长达五十年之久。
在政治上钱被视为东林党或复社人士钱谦益与东林党或复社皆有密切来往,但却遭周延儒排挤,入南明又依附马士英阮大铖。。
明朝时四次出仕,官至礼部尚书
后在南京降清,任礼部侍郎五个月,有“贰臣”之目。
辞官后投入反清复明运动,为遗民义士接纳,更成为联络东南与西南抗清复明势力的总枢纽。
钱谦益的诗文被乾隆帝下诏禁毁。
陈寅恪认为其是“复国之英雄”,“应恕其前此失节之愆,而嘉其后来赎罪之意,始可称为平心之论”,并称钱与其妻柳如是的诗文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徐复阳
维基
徐复阳字见初别号怀岵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初授莆田县知县四十六年丰城县
天启中,官南京江西道御史,党附魏忠贤,请毁讲学书院,以绝东林党根。
天启六年二月徐复阳疏参原任太仆寺少卿曾汝召、浙江参政魏士前、奉旨降调之郝土膏,得旨:曾汝召阿附邪党,羽翼移宫,希图定策;魏士前倚恃熊廷弼周嘉谟,恣肆贪婪,骤跻臬宪;郝土膏作令麾亲无父,典试讪上无君,并前降处的方逢年章允儒顾锡畴丁乾学熊奋渭李继贞,都著削了籍为民,仍追夺诰命。
董承业文气稍平,姑照前旨;郝土膏赃私狼籍,仍行抚按提追,从重拟罪。
崇祯元年七月,调南京四川道御史,为给事中黄绍杰劾罢,寻以魏忠贤逆党削籍。
福王时,阮大铖冒定策功,起用,其逆案始翻,复阳继起为官。
高弘图明末 1583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山东胶州人字研文一字子犹号硁斋
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御史
天启初巡按陕西,忤魏忠贤,罢归。
崇祯中,历迁工部右侍郎,耻与中官张彝宪共坐,削籍归。
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右侍郎,迁户部尚书
福王立,改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姜曰广协心辅政。
马士英阮大铖所忌,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
清兵下江南后,逃野寺中,绝食而卒。
赐谥忠直
有《太古堂集》。
维基
高弘图(1583年—1645年)字研文一字子犹号硁斋山东胶州(今胶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安宗时官至内阁首辅。
高弘图生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中书舍人
后来升任御史,为官正直,不附权贵。
天启初年陈时政八患,又推荐起用邹元标赵南星等东林党人,并转任巡按陕西御使
在任期间,捕诛奸民,澄清吏治,惟后来高弘图因「题荐属吏」的公事上与赵南星意见相左,于是便以疾辞职。
阉党以为高弘图赵南星等东林党人有隙,加上高弘图为人中立不依附东林党、三党等,于是魏忠贤便重新起用高弘图为原来的官职。
期间高弘图曾经上书要求加强京营训练,整顿戎政,但后来因忤魏忠贤而被罢职。
崇祯帝即位后,起用为太仆少卿,随后因病辞职,后来又历任左佥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工部右侍郎等,但后来因得罪太监张彝宪而激怒崇祯帝,因而被削籍罢官,此后家居十馀年不再当官。
在清兵入塞时期,曾经捐家产以助守胶州城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因守城之功而重新被崇祯帝起用为南京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
次年李自成北京威宗自缢殉国,期间高弘图曾积极协助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领兵北上勤王之事,但终不果。
安宗监国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期间曾经尝试调解马士英和东林党人的关系,但最终失败。
又曾经倡议迁都凤阳,北伐山东,但不为接纳。
后来为马士英阮大铖所排斥,是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获准。
流寓会稽(今浙江绍兴)
弘图内阁时,马士英尚畏之,不敢放肆,一旦去职,遂无忌惮。
清军攻陷山东弘图流寓吴门,渡江入浙东。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破杭州,携一幼孙逃入一野寺中,绝食九日,卒于会稽之竹园。
姜曰广史可法并称“南中三贤相”。
魏尚贤明末清初 1583 — 1642
维基
魏尚贤(1583年—1642年)字明宾河南开封府郑州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少年出语,往往惊其长老
年十七,补博士弟子员,次年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四川倪斯蕙拔为庚子科经魁,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进士
同年中与阮大铖不合,而于魏大中侯恂等东林为友。
中书舍人,旋恤刑北直,以守正不阿忤要人,出为保定府知府
天启中举卓异,授通政使
魏忠贤当国,以尚贤名与其若昆弟行,欲联为一谱。
不应,遂拂衣归。
崇祯二年闰四月,升魏尚贤通政使右参议
后家居者十余年,李自成郑州同州婴城固守,城破遇害,时崇祯十五年(1642年)五月初四日也。
子敛之,葬于祖茔之次。
孙魏绳祖、曾孙魏世盛世其学。
贺儒修明至南明
维基
贺儒修(?
—17世纪),本名儒珍字梧希号天游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12年)辛酉科应天乡试举人
崇祯四年(1631年)中式辛未进士 ,历任四川成都巴县知县崇祯七年(1634年)忤逆巡按刘宗祥革职罢官。
周延儒当政时,多次招揽不出。
弘光帝继位,他自上林苑监丞任礼部主事,曾弹劾管绍宁贪污,却得诏命他不要追究。
马士英阮大铖的门客用官位利诱他,他说:「黄道周张国维心系国家,我官位不够不能推荐他们,更不会诬陷他们。
这样就算无法成为三公,我亦不改节操。
」遭贬为国子监助教,很快认为时不可为,乞病告归。
汪文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府歙县人字士克
初为县吏,入京纳资为监生。
倾心结纳东宫伴读王安
光宗、熹宗之际,外廷倚刘一璟,而王安居中以次行诸善政,其交关之力为多。
天启初,为内阁中书,遭阮大铖诬,廷杖革职。
方震孺明至南明 1585 — 1645
维基
方震孺(1585年—1645年)字孩未直隶安庆府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四十二年二月沙县知县四十七年入觐,五月请假归里。
泰昌元年十一月考选,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天启初年巡视南城,他上疏议论魏忠贤,呈《拔本塞源论》说明梃击案、移宫案,正直言论震撼朝廷。
巡视南城宦官张晔等人被讼告,魏忠贤宦官疏通,他不允许,使魏忠贤更怨恨他。
清朝军队攻陷辽阳,他一日连上十三道奏疏,请求增加巡抚,贯通海运,调用边兵;罢免本兵崔景荣,以孙承宗代任。
五鼓时分,朝廷下令在门前鞭打公卿,他筹画痛哭。
自己请求出师,获诏发公帑二十万;出关后方震孺吊死扶伤,令军民大悦,又上言三岔河六不可依赖,得任命巡按辽东监督当地军事。
就任后他废寝忘餐地工作七个月,有人建议退守广宁,他则请求驻兵振武;又请求令宁前监军,专斩逃军逃将,都获准许。
辽东经抚不和,边疆事务日益败坏,他再上疏言山海地方没有外卫,应该驻兵作眼目,未获理会。
次年正月他任满代前候屯,清兵渡过三岔河巡抚王化贞逃走,使各城士兵溃散,只有前屯不动;参将祖大寿觉华岛有十多万兵马,方震儒怕他们投降清朝,就渡海和祖大寿见面,慷慨地说:「将军回来,一定相保障你富贵,不回来,我以颈血溅将军
祖大寿哭泣,他也哭泣,于是二人一同回来,带来无数军民物资。
魏忠贤制造冤狱,教唆给事中郭兴治诬陷他私藏赃物入狱,每天一杖,论行死刑。
狱卒可怜他忠心,给他饮食。
很快献怀太子朱慈炅出生,获得赦免,回归寿州
崇祯初年,朝廷打算重用方震孺刘鸿训当国索要贿赂,他断言拒绝,因此没有再仕途。
张献忠包围寿州长吏刚刚调职离开,他和弟弟方震仲鼓动士民守城,让史可法上奏他的功劳,起用为广西参议,不久再擢官佥都御史
弘光帝继位,朝臣忙于争夺拥戴之功,无意收复国土。
方震孺上疏言:「诸臣都高举夹日的功勋,我始终抱哀悼先帝的痛楚,愿意带著一旅与敌寇一决死战。
」又以狼兵擅长火器药箭,命副总兵朱之胤统率一千人入
遭到马士英阮大铖阻止,敕令还镇。
震孺抑郁呕血而卒。
雷演祚明末清初 ? — 1645
维基
雷演祚(?
—1645年),字介公
太湖(今属安徽)人。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举人
崇祯十三年(1640年),举试教职,授刑部主事,时号“庚辰特用”。
又拔擢为武德道兵备佥事
十五年,清军攻入山东演祚德州
是年五月雷演祚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审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
崇祯十七年(1644年)雷演祚吕大器姜曰广打算拥立潞王朱常汸
福王朱由崧立吕大器被逐,阮大铖把持朝政,借狂僧“大悲案”,罗列罪状,大兴党狱,搜捕东林党人,御史王懩因言:“斩百大悲,不如斩周镳雷演祚
”,最后雷演祚周镳被勒令自尽。
杨维垣明末清初 ?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山东文登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魏忠贤,官御史,首翻梃击案,力排东林党人。
崇祯即位,虑为忠贤所累,先攻崔呈秀以自脱,加太仆少卿
旋为御史毛羽健等交章力攻,削籍入逆案,遣戍淮安
弘光时阮大铖用事,以钱谦益荐,复官通政使,迁左副都御史
南京失守,自经死。
张捷明末清初 ? — 1645
维基
张捷(?
—1645年),字前之号赤函南直隶镇江府丹阳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联捷癸丑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泰昌元年十月考选,授河南道御史,疏参尚宝司司丞刘时俊阉媚无骨,奸秽多机,并及科臣刘文炳居家龌龊之状,时俊旋以病乞归。
天启元年,与兵科给事中萧基同日疏参阅科姚宗文,罪其排挤熊廷弼也。
六月以极论辅臣刘一燝,被夺俸一年
二年四月巡视光禄寺,三年九月吏部尚书赵南星将他外放为陕西按察司副使,他不赴任而告归,由此嫉恨东林党人。
五年以阉党给事中李鲁生举荐,三月起补为福建道御史,七月升补太仆寺少卿
七年二月,由于忤逆魏忠贤,在陪推宁夏巡抚时,以曾附党人,为李应升死友,被削籍为民。
崇祯三年(1630年),起大理寺右少卿,拜左副都御史
明年,迁吏部右侍郎
明年,进左侍郎
张捷仇视东林,而与首辅周延儒友善,由此引居吏部要地,延儒败,又附温体仁为羽翼。
曾被御史梁云构弹劾,但崇祯皇帝不听。
崇祯七年八月,皇帝召勋戚文武于平台,问堪冢宰吏部尚书)及总宪(都察院长官)者?
令各给笔札条对,吏部侍郎张捷大学士王应熊暗示,举荐原任兵部尚书吕纯如,诸臣以纯如名列阉党逆案,不可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张捷仍然喋喋不休举荐,刑科给事中姜应甲呵斥张捷巧辩,张捷失色而退。
此后科道交章弹劾王应熊张捷同谋党附,大肆欺擅,皇帝命张捷回奏,卒以温体仁王应熊力保,置不问。
崇祯八年正月张捷姻亲贺儒修成都知县张捷嘱托四川巡按御史刘宗祥令举儒修卓异,刘宗祥却以贺儒修贪墨上疏弹劾,贺被削籍逮治,张捷大为愤恨,以川中州县多陷于贼,诏议宗祥罪。
刘宗祥害怕被张捷报复,就将张捷嘱托私信上报,皇帝大怒,诏除名议罪,坐赎徒。
南明弘光时,虽为刘泽清马士英举荐,廷议多持不可。
魏国公徐弘特疏荐,乃以内传复故官,却被给事中章正宸以内批非制而罢。
不久吏部尚书徐石麒去职,阮大铖通过宫内太监取得中旨,以张捷任尚书,此后为崇祯初的逆案翻案,起用逆案中人。
清军破南京张捷逃到鸡鸣寺,以佛幢自缢而死。
周镳明末 ? — 164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5 【介绍】: 镇江府金坛人字仲驭
崇祯元年进士
南京礼部主事
以言事被斥为民。
伯父应秋、叔父维持阿附阉党,并列逆案,为之深感耻辱。
罢官后结交东林,参与《留都防乱公揭》讨阮大铖事。
弘光时阮大铖诬陷至死。
有《逊国忠记》。
维基
周镳(?
—1645年),字仲驭南直隶金坛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乡试第一名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因丁忧去职。
守丧结束,授南京礼部主事
上疏极论内臣、言官二事,言辞激烈,被崇祯帝怒斥为民,从此名闻天下。
崇祯十五年(1642年),起为礼部主事,进郎中,为吏部尚书郑三俊倚重所倚。
但其为人好名,文过饰非,被给事中韩如愈弹劾罢归。
福王南京即位,改元弘光
不久得罪马士英阮大铖,被下诏狱,勒令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