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于彼。言讫若委蜕焉。

*** 五祖下三世(旁出)

**** 嵩山寂禅师法嗣

***** 终南山 惟政禅师

平原人也。姓周氏。受业于本州延
和寺诠澄法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即入太一山
中。学者盈室。唐文宗好 …… (第 0054b 页)
仪。梵相具足。帝遂贮以金粟
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
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 惟政禅师
深明佛法。博闻强
记。乞诏问之。帝即颁诏。师至。帝问其事。师曰。臣闻物
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 …… (第 0054b 页)
师之所撰也。
师未尝听习。一览而讲。自欣所遇。曰。向者诸师述作。
罕穷厥旨。未若此疏。辞源流畅。幽赜 焕然。
吾禅遇南
宗。教逢圆觉。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
耀。今复偶兹绝笔。罄竭于怀。暨讲终。思 (第 0062c 页)

机者执之即异。总从一性上起用。机见差别成三。迷
悟由人。不在教之同异也。

**** 洪州百丈山 惟政禅师

有老宿见日影透窗。问师。为
复窗就日。日就窗。师曰。长老房中有客。归去好。师问
南泉。诸方善知识。还 (第 0080b 页)
义者。乃师也。黄檗。古灵诸大士皆推尊之。唐文人黄武翊撰其碑甚
详。柳公权书。妙绝今古。而传灯所载百丈 惟政禅师。
又系于马祖法嗣之列。误矣。及观正宗记。则有 (第 0091b 页)
惟政
.法正。
然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皆见其名。不能辨而俱存也。今当以柳碑为正)


*** 南泉愿禅师法 (第 0091b 页)
如何是吹毛剑。师曰。
黑漆露柱。问。声色两字如何透得。师曰。一手吹。一手
拍。

**** 洪州百丈 惟政禅师

上堂。岩头和尚用三文钱索得
个妻。祇解捞虾摝蚬。要且不解生男育女。直至如今。 (第 0249a 页)
有蛤蜊劈
不张者。忽变菩萨像。帝惊异。有旨送兴
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侍臣。此何祥也。或
对。太一山有 惟政禅师。
深明佛法。诏问之。
帝召政而问焉。对曰。物无虚应。此殆启陛
下信心耳。经云。应以菩萨形得度者。即现 (第 0632c 页)
禅师。葬日河
东尹裴宽及其妻子并衰麻列于门徒之次。
士庶倾城哭送。市易几废。师嗣秀。秀嗣五祖。
嗣子 惟政
一行。 …… (第 0827a 页)
祝之。乃
张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贮以金粟檀香合。
赐兴善寺令众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
奏太乙山 惟政禅师
深明佛法博闻知见。乞
诏问之。即诏师至。帝问其说。政曰。物无虚
应。此乃启陛下信心耳。契经云应以此身 (第 0836c 页)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九
宋明白庵居沙门 惠洪 撰

* 馀杭政禅师 政黄牛
者。钱塘人。住馀杭功臣山。幼孤为童子。有卓
识。词语皆出人意表。其师称于人。有大檀越奇之。以
度牒施 …… (第 0529b 页)
。予窜海外三年而还。丛林顿衰。耆年物故无馀。
所至雏道人成阡陌。皆饱食游谈。无根而巳。喟然长
想。如 政黄牛
端师子辈。皆三十年前。少丛林者。然高
风逸韵。且尔。况其传法度生者乎。因载两士平生大
槩。使后之俊流 (第 0530c 页)
义者。乃师也。黄檗.古灵诸大士
皆推尊之。唐文人武翊黄撰其碑甚详。柳公权书妙
绝古今。而传灯所载百丈 惟政禅师。
又系于马祖法
嗣之列。误矣。及观正宗记。则有 (第 0273b 页)
惟政
.法正。然百丈第
代可数。明教但皆见其名。不能辨而俱存也。今当以
柳碑为正。

古佛偈曰。如人掘路土 (第 0273b 页)
终南山 惟政禅师(普寂禅师出二十四人一人见录)
广福慧空禅师
* 常越禅师
* 襄州夹石山思禅师
* 明瓒禅师
* 敬爱寺 …… (第 0224c 页)
第四世七人

*
前兴善 惟政禅师
法嗣二人

* 衡州定心禅师
*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 0225a 页)
(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嵩山普寂禅师法嗣四十六人(一人见录)

* 终南山 惟政禅师
广福慧空禅师
* 常越禅师
* 襄州夹石山思禅师
* 明瓒禅师
* 敬爱寺真 …… (第 0226b 页)
东都智深禅师(已上四十五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四世七人

*
前兴善 惟政禅师
法嗣

* 衡州定心禅师
*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益 …… (第 0226c 页)
言讫若委蜕焉。春秋七十三。门人建
塔焉。

***** 前嵩山普寂禅师法嗣忍大师(第三世)

终南山 惟政禅师
平原人也。姓周氏。受业于
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
师。既决了真诠。即入太一山中。学者 (第 0234a 页)
曰。若如是应毕竟无所有。师曰。毕
竟是大德。不是毕竟无所有。大德踊跃礼谢
而去(此下旧本有洪州百丈山 惟政禅师
传今移在第九卷百丈山海和尚下)

洪州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如何是西来祖
师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师 (第 0248a 页)
对。

镇州万岁和尚僧问。大众云集合谭何事。师
云。序品第一(归宗柔别云。礼拜了去)

洪州百丈山 惟政禅师(此传。旧在第六卷马祖法嗣中大珠和尚之次。今以机缘
推之。即移入此卷百丈海禅师法嗣中。作百丈涅槃和尚机缘也。按唐柳公权书。武翊黄所撰涅槃和尚碑云。师讳
法正。以其善讲涅槃经。故以涅槃为称。今师本章中有云。汝与我开田。吾为汝说大义。则知其为涅槃和尚明
矣。又称南泉为师伯。则知其嗣百丈海公亦明矣。虽然惟政法正二名不同。盖传写之讹耳。又觉范林间录亦谓旧
本之误。及观正宗记则有惟政法正之名。然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见其名不同。不能辨而俱存之。今当以碑为正

也。而又卿公事苑乃云。百丈涅槃和尚是沩山嗣子而海公之孙。此尤大谬也。不足取矣)
一日谓僧
曰。汝与我开田了。我为汝说大义。僧开田了。
归请师说大义。师乃展开两手。有老宿见日
影透窗 (第 0268b 页)
有云。汝与我开田。吾为汝说大义。则知其为涅槃和尚明
矣。又称南泉为师伯。则知其嗣百丈海公亦明矣。虽然 惟政
法正二名不同。盖传写之讹耳。又觉范林间录亦谓旧
本之误。及观正宗记则有 (第 0268b 页)
惟政
法正之名。然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见其名不同。不能辨而俱存之。今当以碑为正 (第 0268b 页)
中晒死经月馀暴
卒忽有万万虫咂噬其身而去。

唐文宗嗜蛤一日有蛤擘不开者帝自擘之中有观
音像帝惊异召 惟政禅师
问之对曰启陛下信心
耳经云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
法帝曰菩萨身见矣未闻说法师曰陛下信否帝 (第 0831c 页)
于今日。常被枷锁。汝将眼见。意识
分别。拟求佛道。即是背却本心。逐念流转。如
此之人。对面隔越。 惟政
和尚云。古圣今圣。其
理齐焉。昔日日。今日日。照不两鲜。昔日风。
今日风。鼓无二动。一滴之水润焉。大 (第 0945b 页)
见之闻之不
惊不疑。敬之读之以为宝玩。则真所谓千岁之下一
子云耳。

时万历己卯春 曹溪宗遂四溟隐峰 惟政
拜手
口诀因为谨跋 (第 0746a 页)
十。日日大吉利。信受奉行可
知礼。

师生平律身以严。其所说法。绝不许人记录。
见之必火。貌古形疏。 政黄牛
之类也。

**** 忠州聚云觉树灯世禅师

郡之丘氏子。少为书生。谒
万松于楞伽得度。命入侍寮。经 (第 0513a 页)
声嘹喨。风中箫管短长声。夜来月自凋。桐上 政黄牛。
橘皮汤止渴。懒残师芋香无恙。发长籍草坐南薰。白
眼视公侯卿相。愚庵老僧。船子和尚。堪笑个不唧𠺕 (第 0631c 页)
  (北宗秀法嗣)寿州道树禅师 嵩山普寂禅师(无机缘不录)
  (嵩岳安法嗣)嵩岳破灶堕和尚
 五祖旁出三世
  (嵩山寂法嗣)终南山 惟政禅师
  (破灶堕法嗣)
嵩山峻极禅师
 六祖旁出法嗣一世
  吉州志诚禅师 洪州法达禅师
  寿州智通禅师 江西志彻禅师
  (第 0159a 页)
问。如何是大阐提人。师曰。尊重礼拜。曰
如何是大精进人。师曰。毁辱嗔恚。其后莫知所终。

** 终南 惟政禅师(五祖下三世嵩山寂法嗣)
终南 (第 0188c 页)
惟政禅师。
平原人也。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
即入太一山中。学者盈室○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
官吏。先时递进。人亦 …… (第 0188c 页)
。梵相具足。
帝遂贮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
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 惟政禅师。

明佛法。乞诏问之。帝即颁诏。师至。帝问其事。师曰。臣
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 (第 0188c 页)
者。乃师也。黄檗古灵诸大士。皆推尊之。唐文人黄武翊。撰其碑甚
详。柳公权书。妙绝今古。而传灯所载百丈 惟政禅师。
又系于马祖法嗣之列误矣。及观正宗记。则有 (第 0213b 页)
惟政
法正。
然百丈第代可数。明教但皆见其名。不能辨而俱存也。今当以柳碑为正)


*** 赵州从谂禅师( (第 0213b 页)
 嵩岳慧安国师 寿州道树禅师(北宗秀嗣)
 嵩岳破灶堕和尚(安国师嗣) 嵩岳元圭禅师(二人)
 终南 惟政禅师(嵩山普寂嗣。寂北宗秀嗣)
 嵩山峻极和尚(破灶堕嗣) (第 039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