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阳礼教让赋        (宋/)范仲淹
圣王制阳礼于百姓兴民让于九州睹射饮之斯在知
政教之所由我弓既 张观
德之风遐被朋酒斯享序宾
之义咸修观其司徒之职既扬王者之教云下使穆穆 (第 8b 页)
   张 瑰      毕 田

   穆 脩       张 观
   
薛 田      王 随
   掌禹锡      王 洙
   吕夷简      范 雍
   王  (第 10b 页)
  辨宋祁汉书校本
景文汉书校本今不得见其全监本引入寥寥杭堇浦
从励文恭家见宋椠汉书则其中引之甚备喜而钞之
予亦以得所未见及细阅之乃知非景文之书南渡末
年麻沙坊中不学之徒依托为之何以知其然也崇文
总目景祐二年秘书丞余靖上书国子监所收史汉本
讹误极多请行校正诏翰林学士 张观知制诰
李淑宋
祁与靖洎直讲王洙雠对靖等悉取三馆诸本及先儒
注解训传说文字林之类数百家之书以相参校凡所 (第 5b 页)
   河内太守孙兆议
秦罢侯置守汉氏因循郡守丧官有斩缞负土成坟此
可谓窃礼之中过犹不及者也至于奔赴吊祭故将非
礼典所载是末代流俗相习委巷之所行耳非圣轨之
明式也今之郡守内史一时临宰转移无常君迁于上
臣易于下犹都官假合从事耳又当故将未殡之前已

任天子肃命之任王事敦我密勿所职诗不云乎王事
靡盐不遑将父夫系之情犹不得将养父母而况远赴
吊祭故将乎其议贬者可谓行人失辞仲尼所以非子
路由尔责于人终无已也
   张观
   告太常论刘亶留颂(元康中南阳张观告太常/斥父故臣亶颂等不临父)
    (丧亶颂亦告太常自理 (第 50a 页)
    同赵汝存宿大关山洞借食僧家

    登金山寺三首
    定海招宝山同王将军 张宪长观
水陆大操
     二首
    游灵谷寺
    王阳德大参伯仲邀饮墨池园池即右军洗
     砚 (第 29a 页)
祷雨白/崖山雨遂沾足)粟赈饥于上廪(宋张傅知楚州岁饥便宜发上/仓粟赈贷事讫奏所活万计)
捍水于浮堤 (宋张观
知相州河决浮梁武请避北/原观不从躬率卒徒筑堤民遂无患)兖州政化食虎
六駮(周隋时兖州境有虎害及张华原 (第 12a 页)
何如而吾可用此
进耶乃上书愿易所得官从左选仁宗嘉其意且以其
文忠后从之初调河阳节度推官事四守梁适李淑
苏绅皆当时显人其趣操不必同而君介然若一四
人者皆贤之再调宁国军节度推官窜卒诱耕民剽里
中卒杀人民从旁 (第 25a 页)
 高文庄碑 思贤李相沆碑 褒贤范文正公碑

 旌忠元勋狄忠襄碑 褒忠陈恭公碑 清忠王武
 恭碑 纯孝 张文孝
碑 忠规德范宋元宪碑 淳
 德守正吕文穆碑 大儒元老贾公碑
 
 
 
 
  (第 13a 页)
  杜祁公
石林诗话云杜正献公自少清羸若不胜衣年过四十
鬓发即尽白虽立朝孤峻凛然不可屈而不为奇节危
行雍容持守不以有所不为为贤而以得其所为为幸

欧公素出其门公谢事居宋欧适来为守相与甚欢公
不甚饮酒惟赋诗唱酬是时年八十然忧国之意犹慷
慨不已每见于色欧公尝和诗有猊先年老因忧国事
与心违始乞身公得之大喜常自讽诵当时以谓不惟
曲尽公志虽其形猊亦在模写中也
蔡宽夫诗话云 张文孝公观
性端谨一生未尝作草字
故其诗有保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之句世多以谓人
之所为可于书体见之此殆不然亦适然耳 (第 5a 页)
 
(宋文)世祖太武帝。(名焘明。元帝太子。晋安帝戊申生。癸亥。嗣位。甲子。改元始光。○戊辰。改元神麚。○壬申。改元延和。○乙亥。改元太延。○庚辰。改元太平真君。○壬辰。为宦者宗爱所弑。在位二十九年。年四十五。○辛未。灭西秦。○丙子。灭北燕。○己卯。降北凉。○丙戌。大诛沙门。○庚寅。大破宋师。)
  (宋文孝
武废明)高宗文成帝。(名浚。太武之孙。宋文帝庚辰生。壬辰。讨宗爱诛之。自立为帝。改元兴安。○甲午。改 (第 408L 页)
头用力处也。非推极之言也。退溪推衍太过。以颜子为尚未离求放心地位。栗谷所谓终是未安者。恐是的论也。 张观
曰。世间甚事有不因忙后错了。此言于涵养最有力。
寒暄金先生读小学时。人或问及时事。则以小学童子。何知 (第 526H 页)
,侍讲院说书。以贲泉涂。 异恩也。鱼氏贯咸从。在丽圭组相袭。十世联延。至我 朝有集贤殿直提学变甲,判 中枢文孝公
孝瞻,判书襄肃公世恭暨其伯文贞公世谦。有文有功。赫业大显。为国名臣。今鱼氏之仕于朝者皆其后也。高祖讳 (第 27L 页)
 刘器之待制初登科。与二同年谒张观参政。干按名臣言行录曰安世初登第。与二同年谒李若谷参政云云。(以下与小学同)此与小学谒张观参政不同。夫小学与名臣录。元非两人所撰。皆是朱子编次。而两处采录若是不同。则所谓谒李谒张。何者为是。而果何所适从欤。伏乞批诲。
张观之为李若谷。曾未细考。考自警编。亦与言行录同。又按纲目宋仁宗至和元年。李若谷拜参知政事。 张观
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康定元年。李张皆罢。厥后累朝。张公更无进拜参政之文。而至神宗熙宁元年元城始登第。时 (第 379H 页)
  兴平尉元公神道碑铭(并序)
陶谷集卷之十
 神道碑铭
   领议政洪公神道碑铭(并序)
   判 中枢文孝
鱼公神道碑铭(并序)
   知中枢许公神道碑铭(并序)
   赠礼曹参判宋公神道碑铭(并序)
  
。臣何敢猥有摸画。谨稽行录。 后姓鱼氏。系出咸从。远祖化仁始显丽朝。国初。直提学变甲有恬退节。传至判 中枢文孝公
孝瞻,户曹判书襄肃公世恭。仍父子以勋德显。三世而左参赞季瑄。又显于 明宣朝。高祖汉明。水运判官。赠左 (第 496L 页)
曰逆。宁容汩混。斤斤章辨。恳恳筵论。荃虽莫谅。我诚则献。斯为立名。可质百代。爰最休迹。永贲牲系。
中枢文孝
鱼公神道碑铭(并序)
国朝人才之盛。莫尚于 英陵,光陵,宣陵之世。髦彦盈庭。左右治理。风流文采。至今 (第 27H 页)
照映方策。乃若直提学鱼公变甲与其子 文孝公。
(第 27H 页)
文孝
子文贞,襄肃二公。蝉连登簉。历 三朝弥显。大为一时之壮。人之称艳。久而不衰。 (第 27H 页)
文孝公
卒于 宣陵之六年。墓在广州龟川里。螭首之刻。尚未有竖。公十代孙有凤兄弟要不佞文之。芜陋寡识。安敢形容 (第 27H 页)
生讲授为乐。亦尝论著其所自得。作易学通义一篇。藏于家。公系出咸从。入我 朝。有集贤殿直提学讳变甲。判 中枢文孝公
讳孝瞻。判书牙城君襄肃公讳世恭。皆以文学 …… (第 270H 页)
墓志
公讳震陟。字伯升。鱼氏籍咸从。上祖曰化仁。显于丽代。入我 朝。有集贤殿直提学讳变甲。判中枢府事 文孝公
讳孝瞻。户曹判书牙城君襄肃公讳世恭。皆以文学勋德。为世名臣。高祖讳季瑄。左参赞牙善君。曾祖讳云海。平 …… (第 271H 页)
尹 赠领议政府君墓志
府君讳史衡。字子平。系出咸从。上祖化仁。显于丽代。入我 朝。有直提学讳变甲。判 中枢文孝公
讳孝瞻。判书牙城君襄肃公讳世恭。皆以文章勋业。名于世。高祖讳云海。平昌郡守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梦麟。 (第 284L 页)
谨识。
堂叔通德公墓表
公讳史纲。字大叔。其先咸从人。上祖化仁。显于丽代。入我朝。有直提学讳变甲。判 中枢文孝公
讳孝瞻。户曹判书牙城君襄肃公讳世恭。皆以德业勋阀。为世名臣。高祖讳云海。平昌郡守 赠吏曹参判。以德行 (第 307H 页)
 范文正公少有大节。其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尝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趍舍。其有所为。必尽其方

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司马温公尝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康节这人极知处置事。被他神闲气定。不动声气。须处置得精明。 刘元城待制初登科。与二同年谒 张观
参政。三人同起身请教。张曰某自守官以来。常持四字。勤谨和缓。中间一后生应声曰勤谨和。既闻命矣。缓之一 (第 319L 页)
 批曰省览尔疏。继观箴规。忧爱之诚。溢于辞表。予甚嘉尚。可不留心而体念焉。其赐虎皮一领。以表予嘉尚之意。
癸酉疏
伏以臣于顷岁。伏奉 罪己求言之教。冒贡一疏。兼之箴规。不意 圣明不加妄言之罪。乃恢非分之 宠。尺纸恩光。天容地载。 筵中一语。生死肉骨。雾雨一班之 赐。留作传家之宝。又有优老之 恩典。湔薄如臣。何以得此于

圣世。欲谢则不敢自列。欲嘿而如无所容者。积有年所矣。今则犬马之齿。乃至八十有三。谢尽众缘。块然寄世。自度此生。无由仰答 恩遇。恐一朝奄忽。永抱无穷之恨。肆将将死之善言。少效尚恋终南之微悃。伏惟 圣慈概之于心。毋以人废焉。臣闻宋臣 张观
之设教。以勤谨和缓四字为目。人疑缓字之义。张正色曰世间甚事不因忙后错了。盖缓者不忙不错之名。中庸之不 (第 20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