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父炷赠徵仕郎翰林院检讨
敕曰士终身晦迹陇亩而躬服礼法施于后昆
其诚心朴学有久而弥光者焉夫教始于家而
礼求诸野是岂特家门之范而巳哉缪某乃具
官某之父含章可贞介圭不饰少无子弟之过
长多长者之言家有严君凛然取法于俯梓克
念天显终焉啜泣乎分荆其言行规矩古先有
坊而有表其动履支柱末俗不径而不游秉四
礼以御家鼛鼓唯肃躬四教而迪后槚楚有严
念彼先民嗟虎贲之不作识其遗训用鸿羽以
为仪是用特赠具阶官稽古表宅之风漆书何
愧附于一行之传青史可徵
母夏氏赠孺人
敕曰古之女子言动有史自箴图之教废而令
德懿 行秀 于闺门者独赖子孙之贤以发闻于
后国有宠章其亦以佐彤管之不逮与某氏乃
具官某之母出于冠族少有令仪事严重 (第 20a 页)
敕曰士终身晦迹陇亩而躬服礼法施于后昆
其诚心朴学有久而弥光者焉夫教始于家而
礼求诸野是岂特家门之范而巳哉缪某乃具
官某之父含章可贞介圭不饰少无子弟之过
长多长者之言家有严君凛然取法于俯梓克
念天显终焉啜泣乎分荆其言行规矩古先有
坊而有表其动履支柱末俗不径而不游秉四
礼以御家鼛鼓唯肃躬四教而迪后槚楚有严
念彼先民嗟虎贲之不作识其遗训用鸿羽以
为仪是用特赠具阶官稽古表宅之风漆书何
愧附于一行之传青史可徵
母夏氏赠孺人
敕曰古之女子言动有史自箴图之教废而令
德懿 行秀 于闺门者独赖子孙之贤以发闻于
后国有宠章其亦以佐彤管之不逮与某氏乃
具官某之母出于冠族少有令仪事严重 (第 20a 页)
之与此亦诚可谓荣乎然必有以副之为贵君以
春秋领南畿乡荐甚高又魁礼部其为名进士也
固宜况乎平直之 行秀 敏之资同年誉之无间言
则他日出色于是榜者将有望焉予与君同邑人
赞其上以勖之
其气飘逸如云鹄之 (第 4b 页)
春秋领南畿乡荐甚高又魁礼部其为名进士也
固宜况乎平直之 行秀 敏之资同年誉之无间言
则他日出色于是榜者将有望焉予与君同邑人
赞其上以勖之
其气飘逸如云鹄之 (第 4b 页)
皓和尚颂序
岁甲寅秋七月余自清凉还太原会乾明志公出其法
兄弟万寿皓和尚颂古百则语委余题端余往在南都
侍闲闲赵公礼部杨公屏山李先生燕谈每及青州以
来诸禅老皆为 万松老人 号称辨才无碍当世无有能
当之者承平时已有染衣学亡 (第 18a 页)
岁甲寅秋七月余自清凉还太原会乾明志公出其法
兄弟万寿皓和尚颂古百则语委余题端余往在南都
侍闲闲赵公礼部杨公屏山李先生燕谈每及青州以
来诸禅老皆为 万松老人 号称辨才无碍当世无有能
当之者承平时已有染衣学
明湖广按察司佥事丹山翁大夫墓志铭
丹山翁大夫之寝瘵也召其子谓曰即不讳能志我俾
不湮灭者其皇甫郡公乎亡何竟卒孤遴具状来乞铭
从治命也余兄司直君与大夫盖同榜雅知素履尝窃
闻之云按状公讳学渊字道原别号丹山世为栝州遂
昌人九世祖 行秀 者丁元末造隐居岱原中五世祖文
一避寇复家城南胡巷岱原地寖为里豪所并祖守宁
尚德不仕父奎即奉政公早笃学 (第 1b 页)
丹山翁大夫之寝瘵也召其子谓曰即不讳能志我俾
不湮灭者其皇甫郡公乎亡何竟卒孤遴具状来乞铭
从治命也余兄司直君与大夫盖同榜雅知素履尝窃
闻之云按状公讳学渊字道原别号丹山世为栝州遂
昌人九世祖 行秀 者丁元末造隐居岱原中五世祖文
一避寇复家城南胡巷岱原地寖为里豪所并祖守宁
尚德不仕父奎即奉政公早笃学 (第 1b 页)
王笔寄平阳闲老和陈秀玉韵赠富察元帅
河中游西园壬午元日诸诗以为颇有风味
而称其集多禅悦之语考 僧行秀 所作集序
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于万松尽弃宿学
其耽玩佛经盖亦出于素习平水王邻则曰
(第 2a 页)
河中游西园壬午元日诸诗以为颇有风味
而称其集多禅悦之语考 僧行秀 所作集序
称楚材年二十七受显诀于万松尽弃宿学
其耽玩佛经盖亦出于素习平水王邻则曰
(第 2a 页)
为庆寿寺化万僧疏
隐迹林泉置死生于度外随身瓶钵寄口腹于人间欲
隆三宝之风强遣万僧之化何须异味唯求野菜淡黄
齑不用多般只求山田脱粟饭谨疏
请亨公庵主开堂疏
亨公庵主久参 万松老人 因缘不契再谒玉山大
愚和尚不期月罢参予过大原玉山寺僧请予作
疏
万松三顿不回头玉山一钓便吞钩 …… (第 8b 页)
未当则请于兹绝交夏暑
比平安好更宜以远业自重区区不宣
万松老人 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昔余在京师时禅伯甚多惟圣安澄公和尚神气严明
言辞磊落予独重之故尝访以祖 (第 20b 页)
道屡以古昔尊宿语
录中所得者叩之澄公间有许可者予亦自以为得及
遭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求祖道愈亟遂冉以
前事访诸圣安圣安翻案不然所见予甚惑焉圣安从
容谓余曰昔公位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
摘语录以资谈柄故余不敢苦加钳锤耳今揣君之心
果为本分事以问予予岂得犹袭前愆不为苦口乎予
老矣素不通儒不能教子有 万松老人 者儒释兼备宗
说精通辨才无碍君可见之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 …… (第 21a 页)
猛祖师之證无乃持诵之验与噫圣人岂
欺我哉岂欺我哉 万松老人
为宗门之大匠四海之所
式范素慎许可尝赞师之真曰德誉燔沉灵骨铿金讷
于言而敏于行璞其貌而玉其心敕选提封 …… (第 25b 页)
脩葺宣圣之庙貌者曾未卒功已
为有司纠劾矣且以擅兴之罪罪之噫吾道衰而不振
者良以此夫昔雪岩示寂于玉山时 万松老人 方应诏 (第 30a 页)
隐迹林泉置死生于度外随身瓶钵寄口腹于人间欲
隆三宝之风强遣万僧之化何须异味
齑不用多般只求山田脱粟饭谨疏
请亨公庵主开堂疏
亨公庵主久参 万松老人 因缘不契再谒玉山大
愚和尚不期月罢参予过大原玉山寺僧请予作
疏
万松三顿不回头玉山一钓便吞钩 …… (第 8b 页)
未当则请于兹绝交夏暑
比平安好更宜以远业自重区区不宣
万松老人 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昔余在京师时禅伯甚多惟圣安澄公和尚神气严明
言辞磊落予独重之故尝访以祖 (第 20b 页)
道屡以古昔尊宿语
录中所得者叩之澄公间有许可者予亦自以为得及
遭忧患以来功名之心束之高阁求祖道愈亟遂冉以
前事访诸圣安圣安翻案不然所见予甚惑焉圣安从
容谓余曰昔公位居要地又儒者多不谛信佛书惟搜
摘语录以资谈柄故余不敢苦加
果为本分事以问予予岂得犹袭前愆不为苦口乎予
老矣素不通儒不能教子有 万松老人 者儒释兼备宗
说精通辨才无碍君可见之予既谒万松杜绝人迹屏 …… (第 21a 页)
猛祖师之證无乃持诵之验与噫圣人岂
欺我哉
式范素慎许可尝赞师之真曰德誉燔沉灵骨铿金讷
于言而敏于行璞其貌而玉其心敕选提封 …… (第 25b 页)
脩葺宣圣之庙貌者曾未卒功已
为有司纠劾矣且以擅兴之罪罪之噫吾道衰而不振
者良以此夫昔雪岩示寂于玉山时 万松老人 方应诏 (第 30a 页)
肃州鄯善城
释氏新闻序
昔仰峤丛林为燕然之最主事僧辈历久不更执权附
势动摇住持人泰和中本寺奏请 万松老人 住持上许 …… (第 6a 页)
和公大禅师塔记
师本平水人俗姓段氏幼习儒业甫冠应经义举因阅
春秋左氏传悟兴衰之不常慨然投笔退居山林年二
十弃俗出家礼平阳大慈云寺僧宗言为师受戒披剃
颇习经论后闻教外别传之旨乃倾心焉遍谒诸方因
缘不契师知 万松老人 之声价照映南北直抵燕然而
见之居数载师资道契始获密许人颇知之丙戌夏六
月故劝农使王公为功德主作大斋又 …… (第 17b 页)
寄 万松老人 书
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承手教谕及弟子
有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语近乎破二作三屈佛道以
徇儒情者 …… (第 22b 页)
尚以参禅
卜之立见其效师尝有颂试招本分钳锤一下便知真
假正谓此耳呵呵春深万冀为道珍重区区不备
万松老人 万寿语录序余忝侍万松老师谬承子印因遍阅诸𣲖宗旨 (第 23b 页)
各有所
长利出害随法当尔耳云门之宗悟者得之于𦂳俏迷
者失之于识情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迷者失之
于莽卤曹洞之宗智者得之于绵密愚者失之于廉纤
独 万松老人 得大自在三昧决泽玄微全曹洞之血𣲖
判断语录具云门之善巧拈提公案备临济之机锋为
仰法眼之炉鞴兼而有之 (第 24a 页)
释氏新闻序
昔仰峤丛林为燕然之最主事僧辈历久不更执权附
势动摇住持人泰和中本寺奏请 万松老人 住持上许 …… (第 6a 页)
和公大禅师塔记
师本平水人俗姓段氏幼习儒业甫冠应经义举因阅
春秋左氏传悟兴衰之不常慨然投笔
十弃俗出家礼平阳大慈云寺僧宗言为师受戒披剃
颇习经论后闻教外别传之旨乃倾心焉遍谒诸方因
缘不契师知 万松老人 之声价照映南北直抵燕然而
见之居数载师资道契始获密许人颇知之丙戌夏六
月故劝农使王公为功德主作大斋又 …… (第 17b 页)
寄 万松老人 书
嗣法弟子从源顿首再拜师父丈室承手教谕及弟子
有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之语近乎破二作三屈佛道以
徇儒情者 …… (第 22b 页)
尚以参禅
卜之立见其效师尝有颂试招本分钳锤一下便知真
假正谓此耳呵呵春深万冀为道珍重区区不备
万松老人 万寿语录序
各有所
长利出害随法当尔耳云门之宗悟者得之于𦂳俏迷
者失之于识情临济之宗明者得之于峻拔迷者失之
于莽卤曹洞之宗智者得之于绵密愚者失之于廉纤
独 万松老人 得大自在三昧决泽玄微全曹洞之血𣲖
判断语录具云门之善巧拈提公案备临济之机锋为
仰法眼之炉鞴兼而有之 (第 24a 页)
(道号重/阳子)
谭处瑞(一名玉号长真子东牟人/从重阳子游学道终南山)
秦彦容(略子为/黄冠师)
离峰老人(羽士失其名/姓有集二卷)
可道(见中州集称/香严上人)
莹(隩州人白君举之/弟号火山禅师)
箕和尚(尝住/岘山) 行秀(自号万松野老居仰山章宗临/幸赐之以诗所著有从容庵录) 圆基(字子初姓田氏北人/尝住南京静安寺)
闺秀
冯氏妇(武安县农家/太和时人)
女冠元氏(好问 (第 25a 页)
谭处瑞(一名玉号长真子东牟人/从重阳子游学道终南山)
秦彦容(略子为/黄冠师)
离峰老人(羽士失其名/姓有集二卷)
可道(见中州集称/香严上人)
莹(隩州人白君举之/弟号火山禅师)
箕和尚(尝住/岘山) 行秀(自号万松野老居仰山章宗临/幸赐之以诗所著有从容庵录) 圆基(字子初姓田氏北人/尝住南京静安寺)
闺秀
冯氏妇(武安县农家/太和时人)
女冠元氏(好问 (第 25a 页)
笺幅充箧橐。祭酒尚书具状志。千里缠脚游京师。肯逐世俗干名利。间关旅食无戚容。计日求诗踵吾门。可但前辈 行秀
异。感玆承家有贤孙。
草书屏风行
昔有石峰韩道人。平生草书擅海东。时当 穆陵龙飞日。作成人材际会隆。 (第 26L 页)
草书屏风行
昔有石峰韩道人。平生草书擅海东。时当 穆陵龙飞日。作成人材际会隆。 (第 26L 页)
臣。官三道统制使。于公为五代。大父讳翊周。通政海州牧使。以孝行 赠大司宪。文学才器。为时贤所重。父讳 行秀。
妣商山金氏。典簿夏锡之女。以 肃庙乙亥三月生公。幼聪颖绝人。有奇童称。辛丑。升上庠。丁巳。以明经赐第 (第 150H 页)
语一叹息。虽然唯唯还否否。翰墨小技犹雕虫。富贵过境如刍狗。功名不足动其心。惟有道德资博厚。人生禀得五 行秀。
赋与洪匀从气母。性灵固有仁义端。理数可参天地剖。孔门四教先孝悌。曾舆三省及朋友。日用常行斯道在。能于 (第 267H 页)
和朴子善(熙元)见寄(三首)
相思天一涯。君亦冠山秀。玆凭二月音。顿忘三冬欶。
人生异羽毛。赢得五 行秀。 青春慎莫疏。时运方阳九。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持赠鹿门人。聊当木瓜词。
李生汝直(养浩。)悲洪闻 (第 459H 页)
相思天一涯。君亦冠山秀。玆凭二月音。顿忘三冬欶。
人生异羽毛。赢得五 行秀。 青春慎莫疏。时运方阳九。
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持赠鹿门人。聊当木瓜词。
李生汝直(养浩。)悲洪闻 (第 459H 页)
女。二男宗王,宗璧。女黄柱河,郑锡范,南克宽进士。一女幼。金氏妇男振远。女李闻政,辛义明,李雨彬,李 行秀。
洪氏妇男远度进士。女沈汉纬,尹东鲁参奉。韩氏妇男宗岱进士。女朴庆裕,李弘模。朴氏妇三男。鹤龄进士直长 (第 341L 页)
枕甲原。初娶咸阳朴氏。再娶温阳郑氏。俱未育。三娶善山金氏。生四男四女。男衡秀生员。今汉城参军。德秀, 行秀,
徵秀。女朴弼商。次进士具鼎三,赵重泰,尹东辂。先德后承。详载一退柳相公尚运所撰志铭。今举其略。公推其 (第 359L 页)
戊寅八月十一日。宴境下老人于芙蓉堂。两班十人。常汉六十七人。女人而年九十以上。二十一人。年八十以上。七十五人也。于时牧使李君翊周。其兄翊夏若弟翊明。礼川府使李斗望。瓮津县令朴俊蕃。青丹察访朴庆应。汉坤,明坤,润坤及牧使之子衡秀,德秀, 行秀。
并与焉。
金陵映水楼。次南御史伯珍韵。
[诗]
在骑省。次徐君望韵。
次金生韵
金陵映水楼。次南御史伯珍韵。
[诗]
在骑省。次徐君望韵。
次金生韵
翊夏若弟翊明。礼川府使李斗望。瓮津县令朴俊蕃。青丹察访朴庆应。汉坤,明坤,润坤及牧使之子衡秀,德秀, 行秀。
并与焉。
南极星光耀一轩。韶颜华发醉金樽。香山九老风流在。洛社群英齿德尊。众乐沸空云海动。欢声匝地士 (第 35H 页)
南极星光耀一轩。韶颜华发醉金樽。香山九老风流在。洛社群英齿德尊。众乐沸空云海动。欢声匝地士 (第 35H 页)
李雨彬,李 行秀。
洪九龄男远度。进士。女沈汉纬,尹东鲁。参奉。韩柱相男宗岱。进士。女朴庆裕,李弘模。朴成翼男鹤龄。进士 …… (第 359L 页)
冕三男。宗镇子命畴。馀子女。幼。宗逊,宗宾,宗峻。俱有子。金振远一男二女。李闻政八男一女。李雨彬,李 行秀。 俱有子。洪远度有子女。沈汉纬二男。尹东鲁三男。韩宗岱一男二女。朴庆裕二男二女。李弘模有男女。朴鹤龄二 (第 359L 页)
冕三男。宗镇子命畴。馀子女。幼。宗逊,宗宾,宗峻。俱有子。金振远一男二女。李闻政八男一女。李雨彬,李 行秀。 俱有子。洪远度有子女。沈汉纬二男。尹东鲁三男。韩宗岱一男二女。朴庆裕二男二女。李弘模有男女。朴鹤龄二 (第 359L 页)
七。将以是年七月某日。返葬于广州新院内谷坐丁之原。礼也。举一男一女。女夭而男幼。呜呼。孺人性端而静。 行秀
而庄。志高而洁。言语动作。自有规度。与人处。务圆逊。不设圭棱。妯娌娣姒之间。咸无间然。凡遇可怒可喜者 (第 67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