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易類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鹪鹩巢木。水
生陆产羽族毛群。锦质紫鳞丹鳃赪尾。如此
之流。悉皆代为忏悔。当令信根清净。舍此恶
形。 慧命 庄严。复兹天报。无复驱驰之苦。永离
屠割之悲。纵意逍遥。随心放荡。饮啄自在。呜
啸无为。出彼樊笼。免 (第 0317a 页)
生陆产羽族毛群。锦质紫鳞丹鳃赪尾。如此
之流。悉皆代为忏悔。当令信根清净。舍此恶
形。 慧命 庄严。复兹天报。无复驱驰之苦。永离
屠割之悲。纵意逍遥。随心放荡。饮啄自在。呜
啸无为。出彼樊笼。免 (第 0317a 页)
言。多恶不如少善。于今取验。悔往
而返。
隋襄州景空寺释慧意。俗姓李。临原人。南投
于梁兴仙城山。 慧命 同师。寻讨心要。专习
定业。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业。常住不事
灯烛昼夜常明。有乡人不信。乃请别院百日 (第 0420a 页)
而返。
隋襄州景空寺释慧意。俗姓李。临原人。南投
于梁兴仙城山。 慧命 同师。寻讨心要。专习
定业。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业。常住不事
灯烛昼夜常明。有乡人不信。乃请别院百日 (第 0420a 页)
善法之财。故知我见生恶灭善
之原也。又大宝积经云。如咽塞病即能断命。
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 慧命 也。
第二边见者。夫世间因果生灭相续。非定断
常。是中道理。不解偏执。故名边见。如中论
说。因果常 (第 0834b 页)
之原也。又大宝积经云。如咽塞病即能断命。
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 慧命 也。
第二边见者。夫世间因果生灭相续。非定断
常。是中道理。不解偏执。故名边见。如中论
说。因果常 (第 0834b 页)
我等不敢越
我等虽护命
会归于磨灭
愿以持戒死
终不犯戒生
有德及无德
俱共舍寿命
有德 慧命 存
并复有名称
无德丧 (第 0893a 页)
慧命
亦复失名誉
我等诸沙门
以持戒为力
于戒为良田
能生诸功德
生天之梯隥
名称之种子
(第 0893a 页)
我等虽护命
会归于磨灭
愿以持戒死
终不犯戒生
有德及无德
俱共舍寿命
有德 慧命 存
并复有名称
无德丧 (第 0893a 页)
慧命
亦复失名誉
我等诸沙门
以持戒为力
于戒为良田
能生诸功德
生天之梯隥
名称之种子
(第 0893a 页)
下音乎正体字)。
属有(钟辱反杜注左传属会也又云托也说文属联也序经者自庆奉三藏法会预此译经可以托兹 慧命 联嗣法
灯照明未悟)。
学架(瓨角反考声云放习也识也孔注尚书云学教也顾野王云受人之教也说文云上所施 (第 0416b 页)
属有(钟辱反杜注左传属会也又云托也说文属联也序经者自庆奉三藏法会预此译经可以托兹 慧命 联嗣法
灯照明未悟)。
学架(瓨角反考声云放习也识也孔注尚书云学教也顾野王云受人之教也说文云上所施 (第 0416b 页)
亲也说文友同志也)。
绍隆(市绕反尔雅绍继也隆盛也多也)。
魔怨(𢞀者是位处第六天主也论中释断 慧命 故名为魔又常行放逸而自容身故名魔言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
夜是其名也此云恶者常有恶意成就恶法成就恶惠故名 (第 0496b 页)
绍隆(市绕反尔雅绍继也隆盛也多也)。
魔怨(𢞀者是位处第六天主也论中释断 慧命 故名为魔又常行放逸而自容身故名魔言波旬者讹也正言波卑
夜是其名也此云恶者常有恶意成就恶法成就恶惠故名 (第 0496b 页)
理曰诠淮南子云诠言者谓譬人事相解喻也)。
天魔梵(梵言魔罗此译云障能为修道作障碍也亦名煞者论中释断 慧命 故名为魔常行放逸而自害身
故名魔魔是位处即第六天主也名曰波旬此名恶爱即释迦牟尼佛出世时魔王名也诸佛出 (第 0640a 页)
天魔梵(梵言魔罗此译云障能为修道作障碍也亦名煞者论中释断 慧命 故名为魔常行放逸而自害身
故名魔魔是位处即第六天主也名曰波旬此名恶爱即释迦牟尼佛出世时魔王名也诸佛出 (第 0640a 页)
而就中不同如霄壤。故菩
萨利生之门。有其多种。佛呵声闻为名字罗汉。斥非
真也。佛所最重者。唯末世中护 慧命 者。为极难其人。
以处刚强浊世。自救不暇。安能为法门乎。周身不给
安肯爱护众生乎。诸大乘教中。皆称能 (第 0506c 页)
护法者为真
佛弟子。以能克荷其家业耳。佛忧灭度之后。求持经
者为难。然经即佛之法身 慧命。 非纸墨文字也。且法
身流转五道而为众生。是知能护众生。即护佛慧命。
故般若教菩萨法。以度众生为第一。 …… (第 0506c 页)
今一念返醒于
无常生死法中。发心愿求佛性种子。则能舍不坚之
财。易坚固之法财。舍不坚之身命。求坚固之 慧命。 此
乃出世之福。福之大者。是故就汝归依之信心。詺其
名曰福坚。只欲发其坚固之心。所谓自求多福耳。岂 (第 0508c 页)
萨利生之门。有其多种。佛呵声闻为名字罗汉。斥非
真也。佛所最重者。唯末世中护 慧命 者。为极难其人。
以处刚强浊世。自救不暇。安能为法门乎。周身不给
安肯爱护众生乎。诸大乘教中。皆称能 (第 0506c 页)
护法者为真
佛弟子。以能克荷其家业耳。佛忧灭度之后。求持经
者为难。然经即佛之法身 慧命。 非纸墨文字也。且法
身流转五道而为众生。是知能护众生。即护佛慧命。
故般若教菩萨法。以度众生为第一。 …… (第 0506c 页)
今一念返醒于
无常生死法中。发心愿求佛性种子。则能舍不坚之
财。易坚固之法财。舍不坚之身命。求坚固之 慧命。 此
乃出世之福。福之大者。是故就汝归依之信心。詺其
名曰福坚。只欲发其坚固之心。所谓自求多福耳。岂 (第 0508c 页)
不从行门。建立
世閒福田功德也。禅人能以此心。放舍身命。荷负丛
林。即是建立三宝。三宝常住。即是续佛 慧命。 (第 0511a 页)
慧命 不
断。即是报佛深恩。知恩报恩。即是慈父之孝子矣。既
秉如是行愿。二六时中。念念谛思。我自无始生死以 …… (第 0511a 页)
乃出尘之人。亲近佛法。乃出情之法。实破
我之具。方今学者广学多闻。但增我见。少能餐釆法
味。滋养法身 慧命 者。岂非颠倒之甚也。易禅人以多
闻无益。志在清修。固巳远矣。然徒以清修为行。而不
刻意究竟生死根株。 …… (第 0513c 页)
子。蹈生死之场。遇五欲诸魔
之大敌。非忍力坚固。不足以胜之。故曰忍色。忍欲。难
忍能忍。方能保全法身 慧命。 以臻极乐之场。即吾佛
亦曰种种诸难。皆当能忍。况末法险道。多诸患难。苟
无坚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业 (第 0517b 页)
世閒福田功德也。禅人能以此心。放舍身命。荷负丛
林。即是建立三宝。三宝常住。即是续佛 慧命。 (第 0511a 页)
慧命 不
断。即是报佛深恩。知恩报恩。即是慈父之孝子矣。既
秉如是行愿。二六时中。念念谛思。我自无始生死以 …… (第 0511a 页)
乃出尘之人。亲近佛法。乃出情之法。实破
我之具。方今学者广学多闻。但增我见。少能餐釆法
味。滋养法身 慧命 者。岂非颠倒之甚也。易禅人以多
闻无益。志在清修。固巳远矣。然徒以清修为行。而不
刻意究竟生死根株。 …… (第 0513c 页)
子。蹈生死之场。遇五欲诸魔
之大敌。非忍力坚固。不足以胜之。故曰忍色。忍欲。难
忍能忍。方能保全法身 慧命。 以臻极乐之场。即吾佛
亦曰种种诸难。皆当能忍。况末法险道。多诸患难。苟
无坚忍之力又何以克全出世之业 (第 0517b 页)
教持经。功德不可思议。由是观之。转教
之功。不论解义不解义。离息不离息。伹能一念信心。
自知本有。则 慧命 不断。由是老人。最赞青莲法社。以
持法华为妙行也。以一闻此经。便下成佛真种。仁天 (第 0523c 页)
之功。不论解义不解义。离息不离息。伹能一念信心。
自知本有。则 慧命 不断。由是老人。最赞青莲法社。以
持法华为妙行也。以一闻此经。便下成佛真种。仁天 (第 0523c 页)
种苦事。皆
欢喜忍之。无一念懈退。此正教菩萨法。末世持经之
最胜行。吾徒为佛子。苟无忍行。又何以持佛 慧命。 使
不断哉。及授付嘱持。经之菩萨。则誓之曰。种种苦事。
皆当能忍。是以佛说观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 …… (第 0524c 页)
又何能护佛法。续 慧命 乎。老人每每以忍行开示禅
人。禅人能笃信老人。亦能以忍力自持。今不但卒保
道场。亦且成就巳行。切不可 …… (第 0525a 页)
死则同归。尔当放下诸缘。一心寂静。于
此集二三同志。老者专心念佛。精修净业。誓死为期。
则法道常存。 慧命 不断。是不负归依之念也。应念尔 (第 0527b 页)
欢喜忍之。无一念懈退。此正教菩萨法。末世持经之
最胜行。吾徒为佛子。苟无忍行。又何以持佛 慧命。 使
不断哉。及授付嘱持。经之菩萨。则誓之曰。种种苦事。
皆当能忍。是以佛说观三千大千世界。无有如芥子 …… (第 0524c 页)
又何能护佛法。续 慧命 乎。老人每每以忍行开示禅
人。禅人能笃信老人。亦能以忍力自持。今不但卒保
道场。亦且成就巳行。切不可 …… (第 0525a 页)
死则同归。尔当放下诸缘。一心寂静。于
此集二三同志。老者专心念佛。精修净业。誓死为期。
则法道常存。 慧命 不断。是不负归依之念也。应念尔 (第 0527b 页)
。以同具平等法身故。以佛性而观众生。则凡起
一念杀盗淫妄。乃至说四众过。自赞毁他。谤三宝者。
即断佛 慧命。 与杀佛无异矣。故列十重之科。若以平
等法身而观众生。则无可杀盗淫妄。乃至毁谤者。以
乃圆满顿戒。然所 (第 0536a 页)
重者。独在佛性种子。即佛之 慧命
故。不独上根利智能受。即黄门二根。淫男淫女。乃至
鬼神。但解法师语者。皆堪受之。只要信一切众生佛
性 (第 0536a 页)
一念杀盗淫妄。乃至说四众过。自赞毁他。谤三宝者。
即断佛 慧命。 与杀佛无异矣。故列十重之科。若以平
等法身而观众生。则无可杀盗淫妄。乃至毁谤者。以
乃圆满顿戒。然所 (第 0536a 页)
重者。独在佛性种子。即佛之 慧命
故。不独上根利智能受。即黄门二根。淫男淫女。乃至
鬼神。但解法师语者。皆堪受之。只要信一切众生佛
性 (第 0536a 页)
耶。若以不偏众
平等。至若供养我者。不名福田。此又何谓也。永嘉谓
幻化空身即法身。座下今自损法身。亏 慧命。 可称知
法者乎。不知法而说法。将何以模范人天。用规来学
乎。有意不偏者。谓曹山之不受食耳。若以座下而 (第 0551a 页)
平等。至若供养我者。不名福田。此又何谓也。永嘉谓
幻化空身即法身。座下今自损法身。亏 慧命。 可称知
法者乎。不知法而说法。将何以模范人天。用规来学
乎。有意不偏者。谓曹山之不受食耳。若以座下而 (第 0551a 页)
去粤。赖足下居然
为法门长也。惟足下护法精心。如金刚幢。但以护念
付嘱为怀。种种方便。引摄有缘。直使 慧命 不断。为第
一义。妙在离言之指。自有撩天鼻孔。岂为老人一茎
眉穿却耶。昔世尊不许阿难以缘心听法。宗门 (第 0583a 页)
为法门长也。惟足下护法精心。如金刚幢。但以护念
付嘱为怀。种种方便。引摄有缘。直使 慧命 不断。为第
一义。妙在离言之指。自有撩天鼻孔。岂为老人一茎
眉穿却耶。昔世尊不许阿难以缘心听法。宗门 (第 0583a 页)
众
生乃死。此无忧者七也。闻之忠者以身殉国。若死于
封疆。则死且不朽。今山僧愿为法王之忠臣。以佛祖 慧命 为重。若在匡山。真非逸老之地。即守定业。亦死
之无益。若于曹溪。以一日之暇。开导来学。以续 (第 0592c 页)
慧命。 使佛法不断。山僧于此。纵遇大乱。即定业难逃。死且
不朽。政若以身殉国者。死于封疆。则死亦得其所矣。 (第 0592c 页)
生乃死。此无忧者七也。闻之忠者以身殉国。若死于
封疆。则死且不朽。今山僧愿为法王之忠臣。以佛祖 慧命 为重。若在匡山。真非逸老之地。即守定业。亦死
之无益。若于曹溪。以一日之暇。开导来学。以续 (第 0592c 页)
慧命。 使佛法不断。山僧于此。纵遇大乱。即定业难逃。死且
不朽。政若以身殉国者。死于封疆。则死亦得其所矣。 (第 0592c 页)
。其于应
病施药。如扁鹊之医。洞见肺腑。而调剂之方。不特砭
膏肓起废疾而巳。以此传家。子孙宝之。当为 慧命。 非
独墨宝手泽巳也。
** 云栖大师了义语序
了义语者。乃直指一心。究竟显了之说也。吾佛出世。 (第 0602b 页)
病施药。如扁鹊之医。洞见肺腑。而调剂之方。不特砭
膏肓起废疾而巳。以此传家。子孙宝之。当为 慧命。 非
独墨宝手泽巳也。
** 云栖大师了义语序
了义语者。乃直指一心。究竟显了之说也。吾佛出世。 (第 0602b 页)
。欢喜赞
叹。而作是言曰。夫世人之寿。不出我人众生。所谓寿
者相也。吾佛不取。而僧亦不住。然佛所取者 慧命。 所
住者法腊。故古之高僧。曰世寿。又曰法腊。盖不拘岁
年。而以初入受持戒品。三月安居。戒体无亏为一腊 …… (第 0612a 页)
者。凡重腊。是以戒为本也。以戒为本。即佛之 慧命 所
系矣。是故戒根净。则 (第 0612b 页)
慧命 朗。戒本固。则 (第 0612b 页)
慧命 长。经云。
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数。且佛寿无量。而曰。才登戒
品。即顿获之。岂不以自性清净而为佛。达 (第 0612b 页)
自性清净
而为僧耶。所谓续佛 慧命。 以是故耳。惟吾佛说法四
十九年。末后拈花。以正法眼藏。付大迦叶。二十八传。
至菩提达摩。达摩航海而来 …… (第 0612b 页)
符节。迄
今宗分五派。道被寰中。皆以此寺为初地。即达摩之
道法不泯。六祖之真身犹存。岂非以戒根坚固。 慧命
延长。由古及今。以至永永无穷耶。故经云。佛子住此
地。即是佛受用。今上人住此地。统此僧。见六祖如生。 …… (第 0612b 页)
源不竭。万一有六祖者出。翻然如昔之盛时。则此法
中兴之机。又在今日。上人功德无量。即上人之 慧命
无穷矣。又岂以区区世寿为匹哉。乃命弟子通岸居
士欧起鸿辈。各持香花。重宣此义。为上人寿。
** 送 …… (第 0612c 页)
俱夺。理事双忘。此又岂可以王城精舍。圆觉伽蓝。而
拟议其精粗优劣耶。上人果以此法住持。是将可以
续佛 慧命。 上报 国恩。诚所谓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也。耆年闻说。皆大欢喜。即持此一叶。以问讯上人。上
人其无谓我 (第 0617c 页)
叹。而作是言曰。夫世人之寿。不出我人众生。所谓寿
者相也。吾佛不取。而僧亦不住。然佛所取者 慧命。 所
住者法腊。故古之高僧。曰世寿。又曰法腊。盖不拘岁
年。而以初入受持戒品。三月安居。戒体无亏为一腊 …… (第 0612a 页)
者。凡重腊。是以戒为本也。以戒为本。即佛之 慧命 所
系矣。是故戒根净。则 (第 0612b 页)
慧命 朗。戒本固。则 (第 0612b 页)
慧命 长。经云。
若人受佛戒。即入诸佛数。且佛寿无量。而曰。才登戒
品。即顿获之。岂不以自性清净而为佛。达 (第 0612b 页)
自性清净
而为僧耶。所谓续佛 慧命。 以是故耳。惟吾佛说法四
十九年。末后拈花。以正法眼藏。付大迦叶。二十八传。
至菩提达摩。达摩航海而来 …… (第 0612b 页)
符节。迄
今宗分五派。道被寰中。皆以此寺为初地。即达摩之
道法不泯。六祖之真身犹存。岂非以戒根坚固。 慧命
延长。由古及今。以至永永无穷耶。故经云。佛子住此
地。即是佛受用。今上人住此地。统此僧。见六祖如生。 …… (第 0612b 页)
源不竭。万一有六祖者出。翻然如昔之盛时。则此法
中兴之机。又在今日。上人功德无量。即上人之 慧命
无穷矣。又岂以区区世寿为匹哉。乃命弟子通岸居
士欧起鸿辈。各持香花。重宣此义。为上人寿。
** 送 …… (第 0612c 页)
俱夺。理事双忘。此又岂可以王城精舍。圆觉伽蓝。而
拟议其精粗优劣耶。上人果以此法住持。是将可以
续佛 慧命。 上报 国恩。诚所谓佛子住持。善超诸有
也。耆年闻说。皆大欢喜。即持此一叶。以问讯上人。上
人其无谓我 (第 0617c 页)
宗社。福庇苍生。永永无穷。使正法流通。佛种不断
故耶。抑考琬公所刻石经。由隋及元。六百馀年。甫成
其半。洎及我 明。则[门@(自/大)]然无闻。岂我世尊示此少分。
如华一叶。见无边春。欲令众生。从此经藏。远续如来
法身 慧命 于穷劫者耶。不然。何其出现易易之如此
也。故清得以详记始末。以昭后世。使见闻者。知圣不
虚应。应必有 …… (第 0620a 页)
。将以上祝 圣寿无疆。保 皇图亿载。固
皆我 圣母慈恩旷大。实师有以感之也。今斯地。为
众僧资色身与 慧命 坚牢。其功德福利。岂可以数量
计哉。惟我 圣母慈恩。与天地同其博厚。而此功德。
亦将共其悠久。必有鬼 …… (第 0621b 页)
处丛林。惟我 圣母。育成 帝德。凡所
施为。无非为国。建此名蓝。以延梵侣。从十方来。如云
若堵。思修 慧命。 必藉色身。不劳持钵。香积盈盈。有土
如膏。有众如云。 圣母圣心。以土为金。此地常住。惟
功不朽。祝我 (第 0621c 页)
故耶。抑考琬公所刻石经。由隋及元。六百馀年。甫成
其半。洎及我 明。则[门@(自/大)]然无闻。岂我世尊示此少分。
如华一叶。见无边春。欲令众生。从此经藏。远续如来
法身 慧命 于穷劫者耶。不然。何其出现易易之如此
也。故清得以详记始末。以昭后世。使见闻者。知圣不
虚应。应必有 …… (第 0620a 页)
。将以上祝 圣寿无疆。保 皇图亿载。固
皆我 圣母慈恩旷大。实师有以感之也。今斯地。为
众僧资色身与 慧命 坚牢。其功德福利。岂可以数量
计哉。惟我 圣母慈恩。与天地同其博厚。而此功德。
亦将共其悠久。必有鬼 …… (第 0621b 页)
处丛林。惟我 圣母。育成 帝德。凡所
施为。无非为国。建此名蓝。以延梵侣。从十方来。如云
若堵。思修 慧命。 必藉色身。不劳持钵。香积盈盈。有土
如膏。有众如云。 圣母圣心。以土为金。此地常住。惟
功不朽。祝我 (第 0621c 页)
三者具。而世出世命。实所系焉。后之守此三
田。而不力耕。有所荒秽者。失敬则逆。失悲则盗。无福
则佛之 慧命。 斯断绝矣。其有不及念及此者。不为非
人。亦非佛弟子矣。然而食此田者。亦当知推此心。则
智种灵苗。日夜 …… (第 0646c 页)
慈悲威神摄受之力也哉。予故委
记之。以示永久。使观者因三像因缘。知大士感应之
妙。庶有以发信心。而续 慧命 也。
** 广东光孝禅寺重兴六祖戒坛碑铭(并序)
佛法入中国。教自白马西来。从陆而至雒阳。禅泛重 (第 0648c 页)
田。而不力耕。有所荒秽者。失敬则逆。失悲则盗。无福
则佛之 慧命。 斯断绝矣。其有不及念及此者。不为非
人。亦非佛弟子矣。然而食此田者。亦当知推此心。则
智种灵苗。日夜 …… (第 0646c 页)
慈悲威神摄受之力也哉。予故委
记之。以示永久。使观者因三像因缘。知大士感应之
妙。庶有以发信心。而续 慧命 也。
** 广东光孝禅寺重兴六祖戒坛碑铭(并序)
佛法入中国。教自白马西来。从陆而至雒阳。禅泛重 (第 064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