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釋家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散空濛而沾众草。斯之功利不可胜
言。大矣哉。觉皇之为教也。若乃书之贝叶编
诸海藏。结集由饮光之心。文 义宣 庆喜之口。
流传此土七百馀年。至于文字或难偏傍有
误。书籍之所不载。声韵之所未闻。或俗体无
凭。或梵 (第 0311b 页)
言。大矣哉。觉皇之为教也。若乃书之贝叶编
诸海藏。结集由饮光之心。文 义宣 庆喜之口。
流传此土七百馀年。至于文字或难偏傍有
误。书籍之所不载。声韵之所未闻。或俗体无
凭。或梵 (第 0311b 页)
文帝遣使郊
迎。跋陀神情爽迈。帝见之大悦。命居祇桓
寺。屡延入内供养。仆射何尚之彭城王义
康。南谯王 义宣。 并师事之。请讲华严。跋陀
以未通华言。乞观音为增智力。夜梦神力
士易其头。旦起犹觉痛甚。遂遍晓华言。 (第 0535b 页)
迎。跋陀神情爽迈。帝见之大悦。命居祇桓
寺。屡延入内供养。仆射何尚之彭城王义
康。南谯王 义宣。 并师事之。请讲华严。跋陀
以未通华言。乞观音为增智力。夜梦神力
士易其头。旦起犹觉痛甚。遂遍晓华言。 (第 0535b 页)
玉华宫译大般若
经终笔。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
奉表奏闻。请御制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
舍人冯 义宣。 由此云。灵基开元录为窥基。
或言乘基非也。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悰。
不全斥故云大乘基。如言不听泰耳。 (第 0726b 页)
经终笔。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令大乘基
奉表奏闻。请御制序。至十二月七日。通事
舍人冯 义宣。 由此云。灵基开元录为窥基。
或言乘基非也。彼曰大乘基。盖慧立彦悰。
不全斥故云大乘基。如言不听泰耳。 (第 0726b 页)
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
岭徼。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其上首曰会
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 义宣 钱塘谭
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
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罔不成乐说辩
才入法华三昧。众所 (第 0796c 页)
岭徼。望哭者千族。会葬者万人。其上首曰会
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 义宣 钱塘谭
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
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罔不成乐说辩
才入法华三昧。众所 (第 0796c 页)
弟。所取者惟纳衣锡杖。自尔叩维扬法慎
师学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极。友善者慧
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 义宣 同门三益作
者七人也。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宴坐必
择山椒树下。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接
禅者隐空乾靖 …… (第 0799b 页)
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以为口业德
行非归兜率。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
也。
*** 唐常州兴宁寺 义宣 传 (第 0800b 页)
释义宣 者。晋陵人也。宿植利根翛然出俗。
不烦师训砥砺厥心。纳法后孜孜律科时
无虚度。玄儒旁综长在篇章。卒问 …… (第 0800b 页)
同号也。或曰。滕齐不敌俱书侯。乃曰。不
嫌同号。号与名岂得例诸。通曰。号大不
嫌。名小岂嫌乎。矧以 义宣 始为名者。安知
弟子成事于南山之门邪。然出家者必也无
妨。一则姓既以华从梵。咸称释氏。一则西
域无讳 (第 0800c 页)
师学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极。友善者慧
凝明幽灵祐会稽昙一晋陵 义宣 同门三益作
者七人也。一咳唾尘境继日经行。宴坐必
择山椒树下。初舍于会稽山南悬溜寺。接
禅者隐空乾靖 …… (第 0799b 页)
法华经大涅槃经小大乘戒本。以为口业德
行非归兜率。不往净土未可议其生处
也。
*** 唐常州兴宁寺 义宣 传 (第 0800b 页)
释义宣 者。晋陵人也。宿植利根翛然出俗。
不烦师训砥砺厥心。纳法后孜孜律科时
无虚度。玄儒旁综长在篇章。卒问 …… (第 0800b 页)
同号也。或曰。滕齐不敌俱书侯。乃曰。不
嫌同号。号与名岂得例诸。通曰。号大不
嫌。名小岂嫌乎。矧以 义宣 始为名者。安知
弟子成事于南山之门邪。然出家者必也无
妨。一则姓既以华从梵。咸称释氏。一则西
域无讳 (第 0800c 页)
殊特非殊特」
#+END_VERSE
论曰。彼诸功德。若所对治。若能对治。皆应思
惟。云何思惟。所谓若义若乐若苦若作意若
安住若艰难若相貌若殊特非殊特。
此中思惟义者。谓慧到彼岸义所摄诸句有
五种所为义。一为于说者起恭敬义。二为摄
众义。三为于言教起尊重义。四为叙述事义。
五为于真实义教起多所作义。
又一切法有三种义。谓能增益义。所增益义。
及法性义。如色有三种能增益色所增益色
及色法性。如是一切处应知。
复有三轮理趣 义宣 说诸法。谓依世俗谛理
趣。宣说作者。宣说作具。宣说作业。如施者施
行受施物者。谓能行施者由此行施及施 (第 0579b 页)
#+END_VERSE
论曰。彼诸功德。若所对治。若能对治。皆应思
惟。云何思惟。所谓若义若乐若苦若作意若
安住若艰难若相貌若殊特非殊特。
此中思惟义者。谓慧到彼岸义所摄诸句有
五种所为义。一为于说者起恭敬义。二为摄
众义。三为于言教起尊重义。四为叙述事义。
五为于真实义教起多所作义。
又一切法有三种义。谓能增益义。所增益义。
及法性义。如色有三种能增益色所增益色
及色法性。如是一切处应知。
复有三轮理趣 义宣 说诸法。谓依世俗谛理
趣。宣说作者。宣说作具。宣说作业。如施者施
行受施物者。谓能行施者由此行施及施 (第 0579b 页)
述曰。解相应
故成有义文。相应者和合义。无间断者是相
续不断义。次第宣唱者。谓非前后颠倒。宣唱 义宣。 是显义唱是说义文是字也。或宣唱言
通无间断。谓于诸文一无间断宣唱。世亲摄
论第八卷云。谓别别字展转相 (第 0033c 页)
故成有义文。相应者和合义。无间断者是相
续不断义。次第宣唱者。谓非前后颠倒。宣唱 义宣。 是显义唱是说义文是字也。或宣唱言
通无间断。谓于诸文一无间断宣唱。世亲摄
论第八卷云。谓别别字展转相 (第 0033c 页)
为无馀涅槃
者说荅佛依示现无馀涅槃者说若据实论唯住有
馀依涅槃界中能趣菩提但是经依示现论据实论
各逐 义宣 亦无违也第二问荅中言物类者谓回向
菩提声闻是大乘器物流类名为物类。】
「
论问若阿
罗至无上菩提。」 (第 0021a 页)
者说荅佛依示现无馀涅槃者说若据实论唯住有
馀依涅槃界中能趣菩提但是经依示现论据实论
各逐 义宣 亦无违也第二问荅中言物类者谓回向
菩提声闻是大乘器物流类名为物类。】
「
论问若阿
罗至无上菩提。」 (第 0021a 页)
十一云一观待道理谓诸行生时要待水土等缘二
作用道理如眼等为眼识等所依作用三證成道理
谓为證成所应成 义宣 说诸量不相违语如以比量
立声无常等宗义成立四法尔道理谓无始来法相
法尔成就火能烧水能润风能动地能持等 (第 0824b 页)
作用道理如眼等为眼识等所依作用三證成道理
谓为證成所应成 义宣 说诸量不相违语如以比量
立声无常等宗义成立四法尔道理谓无始来法相
法尔成就火能烧水能润风能动地能持等 (第 0824b 页)
诸方。
归杭隐径山。绝迹于城府。师持身约。守律严。素通三
藏。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善于开诱。析 义宣
旨。如慈父母之训其子。必至领解而后巳。道日益崇。
修日益起。而四方从学者。日益以众。嘉靖丁巳。忽谓 (第 0398a 页)
归杭隐径山。绝迹于城府。师持身约。守律严。素通三
藏。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善于开诱。析 义宣
旨。如慈父母之训其子。必至领解而后巳。道日益崇。
修日益起。而四方从学者。日益以众。嘉靖丁巳。忽谓 (第 0398a 页)
唐慧明 唐道兴
唐法朗 唐僧瑗 唐道英
唐慧警 唐玄奘 唐真法师
唐待驾 唐法炯 唐继陀
唐义宣 唐含光 唐朗然
唐圆观 唐如净 唐惟忠
唐辨秀 唐无侧 唐皎然
唐玄晏 唐难陀 唐云邃
唐真 (第 0069c 页)
唐法朗 唐僧瑗 唐道英
唐慧警 唐玄奘 唐真法师
唐待驾 唐法炯 唐继陀
唐义宣 唐含光 唐朗然
唐圆观 唐如净 唐惟忠
唐辨秀 唐无侧 唐皎然
唐玄晏 唐难陀 唐云邃
唐真 (第 0069c 页)
住祗洹寺。巳而诏入内供养。
琅琅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
盖相望彭城王义康。南谯主 义宣。 皆师事之。译杂阿
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共百馀卷。谯王请讲华严经。
而贤独恨未善华言。祷观世音以求感应 (第 0168a 页)
琅琅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
盖相望彭城王义康。南谯主 义宣。 皆师事之。译杂阿
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共百馀卷。谯王请讲华严经。
而贤独恨未善华言。祷观世音以求感应 (第 0168a 页)
尽。于间又翻成唯识论辩中边论唯识二十
论品类足论等。至十一月表上此经。请制
经序。于蓬莱宫通事舍人冯 义宣 敕许之。
奘生常以来愿生弥勒。及游西域。又闻无
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显證。怀
此专至益增翘励 (第 0458a 页)
论品类足论等。至十一月表上此经。请制
经序。于蓬莱宫通事舍人冯 义宣 敕许之。
奘生常以来愿生弥勒。及游西域。又闻无
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显證。怀
此专至益增翘励 (第 0458a 页)
论等。至十一月二十三日。命
窥基赍表。请圣上制大般若经序。至十二月
七日。于蓬莱宫美进。时通事舍人凭 义宣
口敕许。法师从少以来。常愿生弥勒佛所。及
游西方。又闻无著菩萨兄弟。亦愿生睹史
多天宫。奉事弥勒。 (第 0219a 页)
窥基赍表。请圣上制大般若经序。至十二月
七日。于蓬莱宫美进。时通事舍人凭 义宣
口敕许。法师从少以来。常愿生弥勒佛所。及
游西方。又闻无著菩萨兄弟。亦愿生睹史
多天宫。奉事弥勒。 (第 0219a 页)
请。
深加崇重。琅耶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
康丞相南谯王 义宣。 并师事焉。须之众僧共
请出经。于祇洹寺东安寺丹阳郡等诸处。集
义学沙门七百馀人。前后所出凡百馀卷。谯 (第 0158b 页)
深加崇重。琅耶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
于是京师远近。冠盖相望。大将军彭城王义
康丞相南谯王 义宣。 并师事焉。须之众僧共
请出经。于祇洹寺东安寺丹阳郡等诸处。集
义学沙门七百馀人。前后所出凡百馀卷。谯 (第 0158b 页)
级
大寺。为太祖巳下五帝。铸释迦像五尊。各长丈六。用
金二十五万斤(魏史通鉴)。
求那跋陀罗。谯王 义宣。 请讲华严。未通华言。求观音。
梦神易其头。遂通称大乘宗旨。谯王阴谋逆前。陀罗
谏不从。及梁山之败。孝 (第 0159c 页)
大寺。为太祖巳下五帝。铸释迦像五尊。各长丈六。用
金二十五万斤(魏史通鉴)。
求那跋陀罗。谯王 义宣。 请讲华严。未通华言。求观音。
梦神易其头。遂通称大乘宗旨。谯王阴谋逆前。陀罗
谏不从。及梁山之败。孝 (第 0159c 页)
迥无文志。何耶。最曰。孔
子三备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
弘远。何能自达。中书令元 义宣 敕道士姜斌论无宗
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
等。就观取经。太傅萧综李寔等。一百 (第 0165a 页)
子三备经。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识同管窥。览不
弘远。何能自达。中书令元 义宣 敕道士姜斌论无宗
旨。宜令下席。又议开天经是谁所说。中书侍郎魏收
等。就观取经。太傅萧综李寔等。一百 (第 016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