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涅槃部類
前一枝松。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
一失。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
声色。不是好手 (第 0073b 页)
一失。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
声色。不是好手 (第 0073b 页)
讲堂前棕榈树焉。相终弟子收文集三
十馀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
欤。
*** 唐越州妙喜寺 僧达 传
释 (第 0889b 页)
僧达。 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
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
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 (第 0889b 页)
十馀卷。寺中石像碑相作辞龚灵旷同撰是
欤。
*** 唐越州妙喜寺 僧达 传
释 (第 0889b 页)
僧达。 姓王氏。会稽人也。稚齿英奇不参
戏弄。于龟山妙喜道场出俗。其寺南梁初
建。后乐游方见黄梅忍禅师。若枯 (第 0889b 页)
人
醒。大势频催莲萼芳。自在閒云三昧得。清幽甘露一
心凉。果然业障全消尽。必定香林姓字扬。吾财神庙 僧达 源是也。
动念我皆知。尘缘总是痴。千层登宝阁。五色踏莲池。
乐奏清音妙。功成寂灭迟。袈裟常挂体。春 (第 0696c 页)
醒。大势频催莲萼芳。自在閒云三昧得。清幽甘露一
心凉。果然业障全消尽。必定香林姓字扬。吾财神庙 僧达 源是也。
动念我皆知。尘缘总是痴。千层登宝阁。五色踏莲池。
乐奏清音妙。功成寂灭迟。袈裟常挂体。春 (第 0696c 页)
舒州法照禅师
* 越州义方禅师
* 枝江道俊禅师
* 常州玄赜禅师
* 越州 僧达 禅师
*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二世三十七人 …… (第 0224a 页)
舒州法照禅师
* 越州义方禅师
* 枝江道俊禅师
* 常州玄赜禅师
* 越州 僧达 禅师
*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二世三十七人 (第 0225c 页)
* 越州义方禅师
* 枝江道俊禅师
* 常州玄赜禅师
* 越州 僧达 禅师
*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二世三十七人 …… (第 0224a 页)
舒州法照禅师
* 越州义方禅师
* 枝江道俊禅师
* 常州玄赜禅师
* 越州 僧达 禅师
* 白松山刘主簿(已上一十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第二世三十七人 (第 0225c 页)
菜也。经云:「尚无不杀不盗不淫,何况更有
杀盗淫事。」岂有闻人呵沈水香,便谓应住坑
厕者也!昔五天有 僧达 磨达者,有辩慧,师事
师子尊者;尊者知其悟解,对众称之。至传法
嗣祖,则以授婆舍斯多。磨达心恨之曰: (第 0410c 页)
杀盗淫事。」岂有闻人呵沈水香,便谓应住坑
厕者也!昔五天有 僧达 磨达者,有辩慧,师事
师子尊者;尊者知其悟解,对众称之。至传法
嗣祖,则以授婆舍斯多。磨达心恨之曰: (第 0410c 页)
灵隐岳云。王老师。倾肠倒腹则不无。未见移风易俗在。山僧只养得一头驴。一向东倒西擂。顺时一日。何啻
千里万里。拗时直是一步不移。且道与王老师水牯牛。相去多少。良久云。渔人舞棹。野老讴歌 金粟悟云。南
泉希图本分。不知翻成分外) ○师问僧曰。夜来好风。曰夜来好风。
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次问一
僧曰。夜来好风。曰是甚么风。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一失(翠岩真云。众中商量甚多。有云。前来据实祇对。
所以云得。后来不合云是什么风。所以云失。然只知车书混同。泥玉一所。何哉。不知道之根源。理之深浅。要会
么。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
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茱萸。
如何是宽廓非外。茱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
是寂寥非内。茱萸曰。睹对声色。不是 (第 0198a 页)
千里万里。拗时直是一步不移。且道与王老师水牯牛。相去多少。良久云。渔人舞棹。野老讴歌 金粟悟云。南
泉希图本分。不知翻成分外)
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曰吹折门前一枝松。次问一
僧曰。夜来好风。曰是甚么风。师曰。吹折门前一枝松。
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一失(翠岩真云。众中商量甚多。有云。前来据实祇对。
所以云得。后来不合云是什么风。所以云失。然只知车书混同。泥玉一所。何哉。不知道之根源。理之深浅。要会
么。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
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茱萸。
如何是宽廓非外。茱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
是寂寥非内。茱萸曰。睹对声色。不是 (第 0198a 页)
门前一
枝松。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一失 师有书与茱萸
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
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
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 (第 0449b 页)
枝松。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一失 师有书与茱萸
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
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
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 (第 0449b 页)
随州禅慥禅师 金州法持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 舒州法照禅师
枝江道俊禅师 常州玄赜禅师
越州 僧达 禅师 主簿刘白松
五祖下第二世
玉泉秀禅师法嗣
五台巨方禅师 中条智封禅师
充州藏禅师 寿 (第 0333b 页)
资州智侁禅师 舒州法照禅师
枝江道俊禅师 常州玄赜禅师
越州 僧达 禅师 主簿刘白松
五祖下第二世
玉泉秀禅师法嗣
五台巨方禅师 中条智封禅师
充州藏禅师 寿 (第 0333b 页)
门前一枝松。曰是甚么松。师曰。一得
一失。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
声色。不是好手 (第 0626b 页)
一失。师有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
声色。不是好手 (第 0626b 页)
王
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师有书与茱萸
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
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
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 (第 0397b 页)
水草。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
○师有书与茱萸
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
了。便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萸曰。问一答百也无妨。
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萸曰。睹对声色。不是好手。 (第 0397b 页)
供养益十
* 妙华天十一
* 宝璎天十二
* 老女十三
* 优婆塞十四
* 释 僧达 十五
* 法供养十六
* 无行比丘十七
** 宋临川招提寺释慧绍一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 …… (第 0093a 页)
更发心倾家业。造金字经。修如法供
养。时人皆谓。造金字经。必生金色世界矣。
** 隋天台山瀑布寺释 僧达 十五
释 (第 0096b 页)
僧达。 姓羌台州人也。小出家断食。节苦
读诵法华经。隋义宁中。发愿写法华经。未供
养之。宿病忽发暴死。作宿作 (第 0096b 页)
业。至炎魔厅。王
见 僧达 来。从座而起。前来迎之。共入厅正殿。
坐竟方语。阿师依宿作业。来至吾所。然写法
华经。犹未供养。早还 (第 0096b 页)
* 妙华天十一
* 宝璎天十二
* 老女十三
* 优婆塞十四
* 释 僧达 十五
* 法供养十六
* 无行比丘十七
** 宋临川招提寺释慧绍一
释慧绍。不知氏族。小 …… (第 0093a 页)
更发心倾家业。造金字经。修如法供
养。时人皆谓。造金字经。必生金色世界矣。
** 隋天台山瀑布寺释 僧达 十五
释 (第 0096b 页)
僧达。 姓羌台州人也。小出家断食。节苦
读诵法华经。隋义宁中。发愿写法华经。未供
养之。宿病忽发暴死。作宿作 (第 0096b 页)
业。至炎魔厅。王
见 僧达 来。从座而起。前来迎之。共入厅正殿。
坐竟方语。阿师依宿作业。来至吾所。然写法
华经。犹未供养。早还 (第 0096b 页)
唐法持 唐破灶堕 唐道俊
唐法藏
卷第五
传宗科
唐文纲 唐道岸 唐玄觉
唐元圭 唐印宗 唐神英 唐僧达 唐智威 唐巨方
唐义福 唐跋日罗菩提唐普寂
唐一行 唐戍婆揭罗僧诃
唐行思 唐圆寂 唐思睿
(第 0066b 页)
唐法藏
卷第五
传宗科
唐文纲 唐道岸 唐玄觉
唐元圭 唐印宗 唐神英 唐僧达 唐智威 唐巨方
唐义福 唐跋日罗菩提唐普寂
唐一行 唐戍婆揭罗僧诃
唐行思 唐圆寂 唐思睿
(第 0066b 页)
成绪。使吴
道子图所见于墙堵间。仍扁法华。匡徒说法。气象冠
诸方。久之告灭。寿七十五。 唐僧达
姓王氏。会稽人。稚齿即于龟山妙喜寺出家。
其寺建于梁时。故所居者。皆耆宿。达独年少。寻游方
至黄梅见 (第 0104c 页)
道子图所见于墙堵间。仍扁法华。匡徒说法。气象冠
诸方。久之告灭。寿七十五。 唐僧达
姓王氏。会稽人。稚齿即于龟山妙喜寺出家。
其寺建于梁时。故所居者。皆耆宿。达独年少。寻游方
至黄梅见 (第 0104c 页)
值其乱。及宋云之还则孝庄去世亦五六年。
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旧
唐史云。后魏末有 僧达 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
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
巳。此乃实录也。又谓光统律师.菩 (第 0145c 页)
其国至于分割久矣。乌有孝庄令启圹之说乎。旧
唐史云。后魏末有 僧达 磨航海而来。既卒。其年魏
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只履而
巳。此乃实录也。又谓光统律师.菩 (第 0145c 页)
有相率而物色追之者。师既
付法巳。复经四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帝谥大满禅
师。
旧唐史云。后魏末有 僧达 磨者。本天竺王子。以让国
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
记。世相传受。达磨将衣钵航 (第 0177a 页)
付法巳。复经四载而寂。塔于东山。代宗帝谥大满禅
师。
旧唐史云。后魏末有 僧达 磨者。本天竺王子。以让国
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
记。世相传受。达磨将衣钵航 (第 0177a 页)
三尺
布。几乎羞杀负心郎。(白岩符)
南泉遣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乃问如何是宽廓非外。茱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茱曰睹
对声色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 (第 0352c 页)
布。几乎羞杀负心郎。(白岩符)
南泉遣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
融。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乃问如何是宽廓非外。茱
曰问一答百也无妨。曰如何是寂寥非内。茱曰睹
对声色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 (第 0352c 页)
枕席。但只呵呵大笑。
管取疑杀这汉。
南泉遣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
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乃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茱曰
问一答百也无妨。如何是寂寥非内。茱曰睹对声色
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 (第 0054b 页)
管取疑杀这汉。
南泉遣书与茱萸曰。理随事变。宽廓非外。事得理融。
寂寥非内。 僧达 书了乃问萸。如何是宽廓非外。茱曰
问一答百也无妨。如何是寂寥非内。茱曰睹对声色
不是好手。僧又问长沙 (第 0054b 页)
而梁萧统复分第
为三十二故今特盛行于世其二十一分增多六十
二字即非什本而后人据五译以钞入之尔世之名 僧达 贤铨释此经殆且百家独无著天亲二论师配
一十八住断二十七疑允合先佛微妙第一真实了
义濂欲据之作集解一部 (第 0685a 页)
为三十二故今特盛行于世其二十一分增多六十
二字即非什本而后人据五译以钞入之尔世之名 僧达 贤铨释此经殆且百家独无著天亲二论师配
一十八住断二十七疑允合先佛微妙第一真实了
义濂欲据之作集解一部 (第 068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