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十二)大达法师碑(裴休作) (十三)清凉国师碑铭
(御赞附) (十四)圭峰宗密禅师

(十五)武宗(十六)潭州云岩晟禅师(十七)帝锐
意永仙诏(僧道论议)(十八)作望仙台于禁中(十九)
敕并省天下佛寺(二十)诏下废释(史赞)

(二十一)宣宗 (二十二)诏复释氏 (二十三)香山居
士白居易 (二十四) 李德裕
诏 (二十五)华林
善觉禅师 (二十六)黄檗希运禅师 (二十七)
弘辩问南北宗旨 (二十八)复庐山 (第 0481c 页)
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
却回烟棹上瞿塘。遂隐不见。源复归惠林。
至长庆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 李德裕

荐曰。源天与至孝绝心禄仕。五十馀年常
守沈默理契深要。一辞开析百虑洗然。抱
此真节弃于清世。臣窃 (第 0605a 页)
止纪于刻石。
故不及讲贯其义云。中书令王智兴。请
于四洲置僧尼方等戒坛于诞圣节度僧。
制可。既而浙西 观察使李德裕
奏曰。智兴
为戒坛泗州募愿度者。每名输钱二千。则
不复勘诘。普皆剃落。自淮而右。户三男则
一男剃发规 (第 0628b 页)
弟子僧尼四
众凡数千人。

(十五 庚申) ○(正月上疾。命太子监国。上崩。仇士良立颖王为太弟即位。 李德裕
相)

(辛酉) 武帝炎改会昌(穆宗第五子。母韦太后。仇士良临死谓同类曰。天子奢泆
不道。勿令读书 ……
(第 0636a 页)
宠。谏官数
上疏论之。帝谓宰相曰。谏官论赵归真。此
意要卿等知。朕宫中无事。屏去声色要此
人道话耳。 李德裕
对曰。臣不敢言前代得
失。第归真曾在敬宗朝出入掖庭。以此群
情不愿陛下复亲近之。帝曰。朕于彼时已
识 …… (第 0636c 页)
蔽矣(巳上
并见旧史)


论曰。旧史武宗纪。著除罢释氏始末甚
详。当时黄冠乘宠倾害吾教。然亦大臣 李德裕
辅成其事也。新史曰。武宗毅然
除去浮屠之法甚锐。而躬受道家法箓。 …… (第 0637b 页)
长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
惑者。特好恶不同耳。噫嘻。武宗非明智
不惑。岂特于释老好恶不同哉。其偏信 李德裕
专权用事。朋党相倾。虽仅有伐
叛之劳。未见成功而朝野积怨已甚。使
更久权。则与李林甫又何异乎○(古曰 …… (第 0637c 页)
自东来。俱寻不见。是年武宗果卒。并录之)

(廿一 丙寅) ○(三月上崩。子幼。皇太叔即位。四月出 李德裕荆南节度使)


(丁卯) 宣宗忱(宪宗第十三子。始封光王。让位与侄文宗武宗后武宗不道捶亡沈于宫厕。宦者仇
公武 ……
(第 0637c 页)
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
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廿四 戊辰) 九月诏曰。潮州 司马李德裕。
早籍门第
幼践清华。累居将相之荣。唯以奸倾为业。
当会昌之际极公台之崇。骋谀佞以得君。
遂恣横而持政 …… (第 0638b 页)
久为含容。虽黜降其
官荣。尚盖藏其丑状。而睥睨未已。兢惕无
闻。积恶既张公议难抑。可崖州司户。未
德裕
惭忿而卒。乃见梦哀诉于宰相令
狐绹。乞归葬其尸。识者谓之强魂虽死亦
不哀云。 …… (第 0638b 页)
论曰。唐李习之曰。史官纪事不得实。乃
取行状谥牒。凡为状者。皆门生故吏。苟
言虚美。尤不足信。予观 李德裕
故吏郑
亚所为会昌一品制集序。铺张 (第 0638c 页)
德裕

业。与新史本传无异。而旧史武宗纪。则
(第 0638c 页)
德裕
之恶。与诏词皆合。然则新史取
信故吏之说。宁不误后来者乎。

(廿五) 湖南观察使裴休。躬谒华林善觉 (第 0638c 页)
业蔚通得度。俄有
云水之兴游南岳。栖息数龄起回乐南徐
茅山。乃依栖霞寺。圭已登径门道声洋溢。
会赞皇 李公德裕
廉问是邦。延诸慈和寺。一
交雅谈如游形器之外。曰吾有幽忧之疾。
非是居侯藩聚落之人也。明岁遂行重抵 (第 0765c 页)
形。梵相克全仪容
可爱遂致于金粟檀香合。以玉绵锦覆之。
赐兴善寺令致礼之。始宣问群臣斯何瑞
也。相国 李公德裕
奏曰。臣不足知。唯知圣
德昭应其诸佛理。闻终南山有恒政禅师大
明佛法博闻强识。诏入宣问。政曰贫道闻物 (第 0777a 页)
授先生。时谏官抗疏 宰臣李德裕
屡言。归真
惧其动摇。奏迎罗浮邓元起南岳刘玄靖
入。帝谓神仙坐致由是共为椅角同毁释
门。意报僧讥诮之 (第 0820a 页)
。常依慧林
寺寓一室。随僧斋食。先命穴其野以备终
制。时时往眠其间。至于荣辱是非一皆均
等也。时相国 李公德裕
表荐之。遂授谏议大
夫。于时源已年八十馀矣。抗表不起。二年
而卒。长庆二年也。

系曰。圆观未死。先 (第 0840a 页)
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却
回烟棹上瞿塘。遂隐不见。源复归慧林。至穆
宗长庆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 李德裕
表荐
之。穆宗下诏以源守谏议大夫。源不赴(唐书旧史)

戊午大历十三年。诏两京律师详定新旧律
条。 (第 0829b 页)
法。不五六年崔浩赤族。文成帝大兴
之。周武信卫元嵩灭佛法。不六七年元嵩贬
死。隋文帝继兴之。唐武宗信 李德裕
李归真
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诛。 (第 0885a 页)
德裕
窜死朱崖。宣
宗盛兴之。我国家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列圣
相承译经试僧流通佛法。自有成宪万世可
守也。上震 (第 0885a 页)
曰。三十棒。一棒少不得。
裕曰。这老汉教坏人家男女。师随声一掌。裕曰。未得
早行。更有先到。便打(容 德裕
嗣)

*** 扬州东陵明彻沈道婆

参建隆𣽘。看本来面目话。入
堂打七。一日𣽘落堂。婆问。如 (第 0660a 页)
嘅然行求出
家。年十八。以试经得度。无何游南岳。栖息者数年。又
依南徐茆山之栖霞寺。声誉益起。会赞皇 李公德裕。
廉问是邦。延见于慈和寺。与语意相得。圭曰。吾有幽
忧之疾。城隍聚落。可久处耶。

明年抵嵩少挂锡岳 …… (第 0128b 页)
比世所塑𦘕者。尤可爱。
上命盛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玉绵锦帕。赐兴善寺供
养。因集群臣宣问。以何祥瑞。 宰相李公德裕
进曰。此
非臣所能知。惟知陛下圣德所昭感尔。若其他佛法
大意。则有终南山恒政禅师在。于是诏问政。政对 (第 0129a 页)
摄山。师事涉公。薙
䰂具戒。后即究毗尼事相之学。罕得其俦。俄复顿领
禅要。不由师教。长庆初。工部尚书 李德裕。
镇浙西。延
居京口。咨扣心法。雅契夙心。及李公去郡。反锡西霞。
终于寺。

**** 唐道标

出富 (第 0247a 页)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长庆
四年。正月癸酉。皇太子即位。十二月乙未。徐泗王智

兴请置僧尼戒坛。浙西 观察使李德裕
奏状。论其奸
幸时自宪宗朝。有敕禁私度戒坛。智兴冒禁陈请。盖
缘久不兴置。由是天下沙门。奔走如不及。 (第 0020b 页)
。未三四年。浩竟赤
族。文成大兴之。周武卫元嵩灭佛法。不五六年元嵩
贬死。随文帝大兴之。唐武宗赵归真 李德裕
灭佛法。
不一年。归真诛。 (第 0036b 页)
德裕
窜死。宣宗大兴之。我国家太祖
太宗。列圣相承。译经试僧。大兴佛法。成宪具在。虽万
世可守也。陛下何忍 (第 0036b 页)
。于是四方辐凑。江淮
尤甚。智兴家赀累钜万。由是也。又诒言。天子诞月。请
筑坛度人以资福。诏可。浙西 观察使李德裕。
劾奏不
纳。智兴为坛。泗州愿募度者输钱二千。则不勘诰。自
淮而右户三丁男。必一男为僧。规影猺赋。所度 …… (第 0206c 页)
贺。又诏。东都只留僧二
十人。诸道留二十者减其半。留十人者减三人。留五
人者更不留。五台僧多奔幽州。 李德裕
召进奏官谓
曰。汝趣白本使五台为将何必不如幽州。将为卒必 …… (第 0208c 页)
无算。闲人竟有何益。张仲武乃封
二刀。付居庸关曰。有游僧入境则斩之。主客郎中韦
博以为事。不宜大过。 李德裕
恶之。出为灵武节度副
使○是年十月。上受三洞法[竺-二+禄]于衡山道士刘玄静(通鉴)

丙寅 六年 …… (第 0209a 页)
像。燔弃胡书结怨于膜拜之
流。犯怒于匹夫之口。帝称其明断。然听斯蔽矣。

宣宗。是年三月即位。五月。 宰相李德裕。
以专权罢○
敕道士赵归真刘玄静邓元超等十二人。蛊惑先朝。
排毁释氏。赐朝堂杖。杀馀配岭表。流罗浮山。 (第 0209a 页)
寂灭彰乎两奇。则莲花翠树明矣(续庐山记)○十
二月中书令王智兴请于泗州置戒坛。于诞圣月度
僧。制可。 李德裕
奏禁罢。帝不纳(旧唐史)

** 敬宗

乙巳(宝历元年)

尚书李翱。字习之。尝剌朗州。慕药山之 (第 0113a 页)
不妨留发候传灯。形容虽变道常存。混俗
心源亦不昏。试读善才巡礼偈。当年岂例是沙门(传灯)
○七月诏列 李德裕
罪恶。流潮崖而卒○是年尚书
白居易卒。年七十五。历尚书左仆射。初居易被遇宪
宗。为当路所忌。遂遭摈斥 (第 0116c 页)
隳残燔弃。结怨于膜拜之流。犯怒于鄙夫之口。
哲王之举。不骇物情。前代存而勿论。实为中道矣。七
月诏列 李德裕
罪恶。流潮州。再贬崖州而卒。五年敕
天下州县国忌行香。

朱梁开平三年。制圣节。百官入寺行香祝寿。周 (第 0313a 页)
不敢。师云。秖有过泥分
○中书令王智兴。请于泗州建方等戒坛。
遇圣诞之日许以度僧。制可。浙西观察使 李德裕
上书。以为所度无算。江淮失丁男
数十万。帝不纳。

*** 敬宗(湛穆宗长子)

宝历元年。敕两街建 …… (第 0384c 页)
以铸钱。收良田数千万
顷奴婢十五万人。僧尼归俗者二十六万五
百人。穆护火祓并勒还俗凡二千馀人。宰
李德裕。
率百官上表称贺○五台诸僧多
亡奔。幽州 (第 0386a 页)
李德裕
谓进奏官曰。归白本使
毋听游僧入境。节度使张仲武奉其命。主
客郎中韦博谓 (第 0386a 页)
德裕
曰。沙汰之法不宜太
过。 (第 0386a 页)
德裕
怒出博武陵判官。

六年。长安有人夜行。经周穆王陵。见人
从空中下。朱衣执版。宣言冢尉何在。二吏
从 …… (第 0386a 页)
大中元年三月。敕会昌季年并省寺院。釐革
过当。其灵山圣境。如有宿旧名僧能修创者。
所司不得禁止○ 李德裕
专权日久。帝恶
之贬潮州司马。顷之再贬崖州司户。恶疾
而卒。初是有僧通宿世事。谓 (第 0386b 页)
德裕
曰。公当
万里南行平生食万羊。今九千五百矣。羊未
尽犹有还日。 (第 0386b 页)
德裕
曰。吾尝梦行晋山。见山
上尽目皆羊。牧人曰。此公平生所食也。后
旬日振武节度使李暨馈羊四百。僧曰。万 …… (第 0386b 页)
卒于朱崖。

述曰。自古人君之毁佛者。必有臣佐以
济其事。故魏太武以崔浩。周武以张宾
卫元嵩。唐武以 李德裕
赵归真。卒使大法
被辱君臣俱蒙恶报。何彼此之不幸欤。至
若举行沙汰。如桓玄之在晋世。傅奕之 …… (第 0386b 页)
世宗得崔浩。则
案诛沙门当有甚于太武之虐。使韩欧
逢三武。则毁像灭僧。当不减于崔李之
酷。崔浩腰斩。 德裕
窜死。不令之终亦足为
报。鲁直谓。退之见大颠排佛为沮。祖
秀谓。永叔见圆通排斥内销。维韩与欧
获善于 (第 0386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