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曰。学人到这里。直得东西不辨。南北不分去
也。师曰。未为分外。上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挑华红。 李华
白。谁道融融只一色。燕子语。黄莺鸣。谁道关关
祇一声。不透祖师关捩子。空认山河作眼睛。上堂。日
日日 (第 0398a 页)

李华
制碑。其略曰。呜呼菩提位中六十一
夏。父母之生八十五年。赴哀泣者可思量
否。至有浮江而奠望寺而哭。十 (第 0596c 页)
历元年思往清凉山。未达庐陵。见
颜鲁公。一言相契胶漆如也。二年春宜春太
守俾僧正驰疏请召。四年春洪州 刺史李华
员外延入大明寺住止。三月中俄命沐浴
换衣。举望空虚合掌而逝春秋五十九。迁
塔弟子圆约等于寺前大泉池立 (第 0798a 页)
。建塔于山西原。缞
麻之徒泣血千计。高行弟子清浩择言等。请
益弟子御史中丞洪府观察使韦儇。吏部员
李华。
润州刺史韩贲。湖州刺史韦损。御史
大夫刘暹。润州刺史樊冕。皆归心奉信。屯田
员外郎柳识为碑颂焉。 (第 0800a 页)
蔚成
解判。惠立斥吕奉御图注免横窥𨵦。两面
俱通。玄嶷造乎甄正。一场贾勇。法明定其
化胡。答孔老于 李华。
名儒慑伏。挫是非于
韦氏。辩势酋强。邕也掩徐独记于天台。俨
也令李成书于复性。其或角史华之术。因
(第 0819c 页)
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
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
平吴季德 李萼
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
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
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 (第 0892b 页)
拈拄杖曰看看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
道不能见如来复卓一下。

春日上堂无限春光才见来桃华开亦 李华
开忽然
又见春光去枝头枝底都狼藉始信光阴不待人劝
君不可无本据有本据黄鸟声声陌上啼明明都是
西来意。 (第 0248b 页)
和尚忌上堂子规啼血染华枝记得去年此
日时流水白云常在望恩光何处不逢伊。

上堂无限春光才见来桃华开亦 李华
开忽然又见
春光去枝头枝底都狼藉始信光阴不待人劝君不
可无本据有本据黄鸟声声陌上啼明明都是西来
意。 (第 0289b 页)
一夕有神人。谓悟曰。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职
典斯地。今师至止。愿以永奉行道。言讫而隐。吏部员
李华。
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从容问及三教优
劣。悟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
犹朽壤滋 (第 0212b 页)
欲塔其舍利。被神物潜瘗之说。金
华仲远云屏石挂秋云。即葬巳。神运石。屏障卯位风
之说也。是三者。质诸 李华
碑铭。有不合焉。岂世尊其
道因神其事耶。铭云。磁石凑金。澄流见月。法与心起。
缘随定没。众生未度。我 …… (第 0273b 页)

徵过焉。以为宜居京师。强以行。不可。将以闻。曰。愿间
岁乃往。明年杨玄相位窜谪南海上。终如其志。 李萼
为岳州。恃辨盛气。欲屈其道。闻一言。服为弟子。河东
裴藏之举族受教。京兆尹杨严以其隐地为道场奉
和。 (第 0277b 页)
徵过焉。以为宜居京师强以行。不可。将以
闻曰。愿閒岁乃往。明年杨去相位窜谪南
海上。终如其志。赵郡 李萼
辨博人也。为岳
州盛气欲屈其道。闻一言服为弟子。河东
裴藏之举族受教。京兆尹弘农杨公某。以其
隐地为 (第 0441a 页)
徵过焉。以为宜居京师。强以行不可。将以闻曰。愿间
岁乃往。明年杨去相位。窜谪南海上。终如其志。赵郡 李萼
辩博人也。为岳州。盛气欲屈其道。闻一言。服为
弟子。河东裴藏之举族受教。京兆尹宏农杨公某以
其隐地为 (第 0219b 页)
学士梁肃。学天台教
于荆溪禅师。深得心要。以止观文义弘博。览者费日。
乃删定为六卷。行于世。吏部郎中 李华。
尝从荆溪学
止观。荆溪为述止观大意一篇。包括大部。若指诸掌。
时士夫同学者。散骑常侍崔恭。谏议大夫田 (第 0493b 页)
以小鲤与之。夫人嫌小。更
来索之。遂将大鱼奉之。夫人对镜梳妆。袒褊一膊。
嘱付庖人作鲙。以待张纵友人 御史李萼。
庖人持 (第 065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