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三十七)台宗左溪玄朗禅师 (三十八)天台法
门议(梁肃作) (三十九)鲁山元德秀卒(论)

(四十)肃宗(四十一)阆州斩画像(四十二)纳钱度
僧道始(四十三)新罗无漏凌空立化(四十四)
诏南阳惠忠禅师(四十五)诏置放生池碑
(颜真卿撰)(四十六)王摩诘卒(四十七)真如升天授
十三宝

第十四卷

(一)唐代宗 (二)良贲造新仁王经疏 (三)道义始
作盂兰盆会 (四) 杜鸿渐
问法于无住禅师
(论) (五)清凉澄观国师 (六)召忠国师试太白
山人 (七)诏径山国一禅师 (八) (第 0481a 页)
。三藏金刚智告其徒曰。白
月圆时吾逝矣。至时绕毗卢像顶梵夹退
归寝室跏趺而逝。赐谥灌顶国师。敕中书 杜鸿渐
撰纪德碑。智西域人。本王种。出家
从龙智阿阇黎传密教及来东土初达南
海。广州节度闻于朝。有旨驿驰赴阙 (第 0593a 页)
以为常癸未太庙二
宫生灵芝。帝赋诗美之。百僚皆属和。

(四 丁未) ○大教东被七百年矣。

七月。 宰相杜鸿渐。
出抚巴蜀。至益州遣
使诣白崖山请禅师无住入城问法曰。弟
子闻今和上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
未审此三 …… (第 0600b 页)
乱。不取不舍不沈不浮。无为无相活鱍
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无可知
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 鸿渐
由是栖心
禅悦。尝有诗云。长愿追禅理安能揖化源。
晚以疾辞宰相。释位三日而薨。临终沐浴
俨朝服加僧伽 …… (第 0600c 页)
遗命依沙
门法葬。

论曰。无住说法简当明妙。雅合首楞严所
谓闻无生灭之旨。宜乎闻者悟悦而信解
也。 鸿渐
灵武策立功臣。家世奉佛。其临
终剔发须服僧衣。遂与宋朝王文王公旦
肖焉。虽文正公巨德元勋完名高节卓冠 (第 0600c 页)
名臣之表非 鸿渐
所能彷佛。然暮年付嘱
诸子及其友杨文公大年。丁宁曲折。文公
谈苑著之甚详。兹可想见知佛之深而见
道之 …… (第 0600c 页)
臣承风旨言死生报应。故人事置而不修。
议者以缙与 杜鸿渐
泥佛太过云。

(戊午) ○米斗三文○猫鼠同乳。

(十七 己未) 三月上崩太子即位。

十四年。天 (第 0605c 页)
一。其年十一月七日。葬于龙门
南伊川之右建塔旌表。传教弟子不空奏举。
敕谥国师之号。灌顶弟子中书侍郎 杜鸿渐。
素所归奉。述碑纪德焉。

系曰。五部曼拿罗法。摄取鬼物必附丽童
男处女。去疾除祅也绝易。近世之人用 (第 0712a 页)
何海贼袁晁
窃据剡邑至于丹丘。义因与大禹寺迥律
师同诣左溪朗禅师所学止观。而多精达。
前后朝贵归心者 相国杜鸿渐。
尚书薛兼训
中丞独孤峻。洺州刺史徐峤次徐浩皆宗人
也。以大历已未岁五月终于本院。春秋八
十九。僧腊六 (第 0800b 页)
然而化。
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十一月七日葬龙门南
伊川之右。弟子不空奏。奉敕谥灌顶国师。敕
中书侍郎 杜鸿渐
撰纪德碑(唐旧史并赞宁僧统僧传)

不空三藏 籍京兆大兴善寺。梵名阿目祛
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北 …… (第 0826a 页)
容鱼朝恩。奏以先
所赐庄为章敬寺。以资太后冥福。

精进 法华辅行云。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
求曰进。 相国杜鸿渐
出抚巴蜀。是年至益州
(西川成都府也)。遣使诣白崖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
要曰。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 (第 0828c 页)

乃居南阳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渐
至勤请不已。自此垂诲。虽广演言教而唯以
无念为宗。唐相国 杜鸿渐
出抚坤维。闻师名
思一瞻礼。大历元年九月。遣使到山延请。
时节度使崔宁。亦命诸寺僧徒远出迎引。十
(第 0234b 页)
然将谓是实从实
而排之所谓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也嗟乎晦庵设个
关窍在此后人尚识不破争得如薛简张拙白居易 杜鸿渐
李习之韩昌黎陆亘陈操李附马杨大年富
郑公杨次公郭功甫赵清献公周濂溪张无尽马齐
川张九成吕居仁诸大儒等 (第 0461a 页)
。恒求往爱敬寺游玩。王纵
之。每见僧如旧识者。无何长大。乃多好弹射
之事。斯亦逐物则意移也。 杜鸿渐
发愿为僧

湘山野录云。唐相 (第 0245c 页)
杜鸿渐
初抚巴蜀。至益州
见白云山无住禅师。得佛法大意。自是栖心
禅悦。有诗曰。长愿栖禅理。安能揖化源。晚年 (第 0245c 页)
五祖旁出第四世

*** 益州无相禅师法嗣

**** 益州保唐无住禅师(凡二)

唐相国 杜鸿渐
问。弟子闻
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师云。然。公
云。此三句。是一是三。师云。无忆名 (第 0029b 页)
无起灭处。僧于言
下大悟。后破灶堕闻举。乃曰。此子会尽诸法无生。

**** 保唐无住禅师

唐相国 杜鸿渐
问曰。弟子闻金和尚
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是否师曰然。公曰。此三
句。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 (第 0389c 页)
向居士(问二祖)
* 崔赵公(问国一钦)
* 中使杨光庭(问本净禅师) 相国杜鸿渐(问无住禅师)
邺侯李泌(问懒残)
* 张濆行者(问忠国师)
* 鱼军容(问忠国师)
* 剌史 (第 0180a 页)
。佛亦不有。曰云何无
心是道。净曰。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
道。光庭作礼信受。 杜鸿渐

(第 0204a 页)
杜鸿渐。
字子巽。濮州濮阳人。家世奉佛。为灵武定策
功臣。后以宰相镇抚益州。遣使诣白崖山。请无住禅
师入城问法 (第 0204a 页)
全同故引释耳问净名杜默何成能遣如义言耶答
传灯云唐相国 杜鸿渐
问无住禅师曰庭树鸦鸣闻
否曰闻鸦去又问师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
言闻师乃普告大众佛世难值正法难闻各 (第 0127c 页)
。未摄
略机。遂锐意抄简。以为务使揽要知归。不在繁文也。
书成。目曰禅宗正脉。学者便之。阅览之次。至 杜鸿渐
谒无住禅师庭树鸦鸣处。似有省。曰果然是说不得
底。师素有琢磨静行。无浮滥之习。虽年老而进道益
力。不 (第 0533c 页)
上以北方习骑射。嗜杀戮。
刚犷之气。黩武玩兵。宜必以善导柔服之。诏才临坛
度人。以致其教诫。至德初。 宰臣杜鸿渐
奏。住龙兴寺。
诏加朔方管内教授大德。庶令猃狁之乡。粗识毗尼 (第 0191c 页)
薜怀义
参杂其间。则天又于洛京大内置内道场。中
宗睿宗此制无改。代宗初喜祠祀。未重释氏。
而宰臣元载 杜鸿渐
王缙皆归向佛僧(王缙造宝应寺)
代宗尝问福业报应事。元载因而启奏。由是
信之过甚。常令僧百馀人于宫中 (第 0247b 页)
对。十只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忠对定得作佛。佛
亦无相。无得乃为真得。

** (丙午)无住禅师为 杜鸿渐
说法 …… (第 0621a 页)
无住。法嗣无法。居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渐
至。勤请不巳。自此垂诲。 宰相杜鸿渐。
出抚巴蜀。至益
州。遣使延请至。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
三句法门。未审此三句是一是三。曰无忆 (第 0621b 页)
果曰
看脚下。五祖云灭吾宗者乃克勤尔。

* 无住庭鸦 神赞窗蜂

传灯录曰。保唐寺无住禅师。唐相国 杜鸿渐
致礼。于
时庭树鸦鸣。公问师闻否。曰闻。鸦去巳又问师闻否。
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何言闻。师乃普告大众 (第 0108b 页)
帝。以北方之人禀。气刚毅积成风俗。列
刹之中。多习骑射诏。才为教诫。临坛以调习
之。至德初肃宗即位。 宰臣杜鸿渐
等。奏住龙 (第 01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