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广大。而观
此现在身心世界。皆是幻化不实。如梦中事。如太虚
浮云。倏起倏灭。起灭自彼。而吾心体寂灭。 湛然 不动。
虽有种种分别计较之心。总是妄想。以清净心中本
无此事。由其心本无生。所以山僧说无念耳。是则所 (第 0562a 页)
此现在身心世界。皆是幻化不实。如梦中事。如太虚
浮云。倏起倏灭。起灭自彼。而吾心体寂灭。 湛然 不动。
虽有种种分别计较之心。总是妄想。以清净心中本
无此事。由其心本无生。所以山僧说无念耳。是则所 (第 0562a 页)
(十四)史华与僧崇惠角法 (十五)李源访圆
泽 (十六)诏耽源问无缝塔话 (十七)天柱山
崇惠禅师
(十八)德宗 (十九)千臂千钵文殊经序 (二十)南
岳明瓒禅师 (二十一)荆溪 湛然禅师 (二十二) 止观统例(梁肃作) (二十三)御制大乘六波罗
蜜经序 (二十四)马祖道一禅师 (二十五)大珠
惠海 (第 0481a 页)
泽 (十六)诏耽源问无缝塔话 (十七)天柱山
崇惠禅师
(十八)德宗 (十九)千臂千钵文殊经序 (二十)南
岳明瓒禅师 (二十一)荆溪 湛然禅师 (二十二) 止观统例(梁肃作) (二十三)御制大乘六波罗
蜜经序 (二十四)马祖道一禅师 (二十五)大珠
惠海 (第 0481a 页)
与夫众魔外道为害一揆。由是观之。此宗
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于天下为不侔矣。
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
道。为予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三十九) 是岁鲁山令元德秀卒。德秀字紫芝。
河南人。 …… (第 0597c 页)
得不动转。四曰。临终时作么生得清
凉自在无疑。忠以努力自信道为对。五曰。
烦恼起时将何止息。忠以本心 湛然 烦恼 (第 0598c 页)
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于天下为不侔矣。
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
道。为予言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三十九) 是岁鲁山令元德秀卒。德秀字紫芝。
河南人。 …… (第 0597c 页)
得不动转。四曰。临终时作么生得清
凉自在无疑。忠以努力自信道为对。五曰。
烦恼起时将何止息。忠以本心 湛然 烦恼 (第 0598c 页)
侍郎河东薛公道衡唐相国河
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
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丘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
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
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 …… (第 0603b 页)
死无虑更复何忧。水月无
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
事坐。春来草自青。
(二十一) 荆溪 湛然禅师。 临终告其徒曰。大道
无方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
山。报尽今夕。聊与汝等谈道而决。夫一念 …… (第 0606c 页)
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
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
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 湛然 圆满凡 …… (第 0609a 页)
向无为
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
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
去。清净真如海。 湛然 体常住。智者善思惟。
更勿生疑虑。帝又问曰。佛向王宫生。灭向
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及 (第 0613c 页)
南房公琯继论撰之。而尊道之典易名之
礼。则朝廷方以多故而未遑也。长老比丘 释湛然。 诵经于灵塔之下。与涧松俱老。痛
先师名氏未经邦国焉。与禅众寺大律师
澄俊。同寅叶恭亟以为请。会是岁嵩 …… (第 0603b 页)
死无虑更复何忧。水月无
形我常只宁。万法皆尔本自无生。兀然无
事坐。春来草自青。
(二十一) 荆溪 湛然禅师。 临终告其徒曰。大道
无方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
山。报尽今夕。聊与汝等谈道而决。夫一念 …… (第 0606c 页)
论禅定精进。唯达佛之知见。即心即佛心
佛众生菩提烦恼名异体一。汝等当知自
己心灵。体离断常性非垢净。 湛然 圆满凡 …… (第 0609a 页)
向无为
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
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
去。清净真如海。 湛然 体常住。智者善思惟。
更勿生疑虑。帝又问曰。佛向王宫生。灭向
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及 (第 0613c 页)
匪弃光阴。说与行而并驰。语将
默而齐贯。落落然汪汪然。人无得名焉。
***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 释湛然。 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
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
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 …… (第 0739b 页)
释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
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
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 湛然禅师 嘱累弟子。
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
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宴居三
昧常随佛后。希夷自 (第 0740a 页)
默而齐贯。落落然汪汪然。人无得名焉。
*** 唐台州国清寺湛然传 释湛然。 俗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
人也。昔佛灭度后。十有三世至龙树。始用文
字广第一义谛。嗣其学者号 …… (第 0739b 页)
释元浩。姓秦氏。字广成。吴门人也。绮岁依
晋陵灵山寺慧日禅师出家。具满律戒。配
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 湛然禅师 嘱累弟子。
初受法华止观已得醍醐。唯以裂大网感
大果成大行归大处以为大愿。宴居三
昧常随佛后。希夷自 (第 0740a 页)
师将异连座
一推几倒异徵师所自师述见寿昌因缘异曰一个
棺材两个死汉师乞指示异教看话头随至博山未
几谒 湛然禅师 于云门湛曰汝那里来师竖扇湛曰
德山因甚不会末后句师便喝湛曰莫掠虚好师曰
今日亲见和尚于是往来云门多历 (第 0277a 页)
一推几倒异徵师所自师述见寿昌因缘异曰一个
棺材两个死汉师乞指示异教看话头随至博山未
几谒 湛然禅师 于云门湛曰汝那里来师竖扇湛曰
德山因甚不会末后句师便喝湛曰莫掠虚好师曰
今日亲见和尚于是往来云门多历 (第 0277a 页)
异连座
一推几乎倒地异徵师所自师述见寿昌因缘异曰
一个棺材两个死汉师乞指决异教参话头随至博
山未几谒 湛然禅师 于云门湛问汝那里来师竖扇
湛曰德山因甚不会末后句师一喝湛曰莫掠虚好
师曰今日亲见和尚至匡庐见憨山大师 (第 0313c 页)
一推几乎倒地异徵师所自师述见寿昌因缘异曰
一个棺材两个死汉师乞指决异教参话头随至博
山未几谒 湛然禅师 于云门湛问汝那里来师竖扇
湛曰德山因甚不会末后句师一喝湛曰莫掠虚好
师曰今日亲见和尚至匡庐见憨山大师 (第 0313c 页)
。不是神通不是玄。指掌元
来一只手。
上堂。举仰山钦徵高峰曰。汝正睡著时无梦无想谁
是汝底主人公。 湛然禅师 颂云。四大无我心如风。个
中谁是主人公。廓然扑落元无物。始觉从前错用功。
天童禅师颂云。白汗出身念无 (第 0480c 页)
起。个中无二主人公。
廓然扑落非他物。十方世界现全容。师云 湛然 落于
断见。天童落于常见。老僧不免颂出。一任诸方检点。
一梦浑忘六处灰。谁是主人无二来。乾坤了尽鼾无 (第 0480c 页)
来一只手。
上堂。举仰山钦徵高峰曰。汝正睡著时无梦无想谁
是汝底主人公。 湛然禅师 颂云。四大无我心如风。个
中谁是主人公。廓然扑落元无物。始觉从前错用功。
天童禅师颂云。白汗出身念无 (第 0480c 页)
起。个中无二主人公。
廓然扑落非他物。十方世界现全容。师云 湛然 落于
断见。天童落于常见。老僧不免颂出。一任诸方检点。
一梦浑忘六处灰。谁是主人无二来。乾坤了尽鼾无 (第 0480c 页)
。与夫众魔外道为害一揆。由是
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于天下为不侔也。
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子言
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昔吾祖云没。章安尊者痛诀慈诲。永怀玄风。既听解
行之旨 (第 0676a 页)
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济。其于天下为不侔也。
自智者传法五世。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子言
之如此。故录之以系于篇。
昔吾祖云没。章安尊者痛诀慈诲。永怀玄风。既听解
行之旨 (第 0676a 页)
院中。四方学者袂相属。建中元年。示微疾而
化。寿七十九。建塔而葬。则其年三月十二日也。 唐湛然
毗陵之荆溪戚氏子也。家世儒素。年二十。以
处士。事左溪玄朗师。而受经焉。异日朗谓之曰。汝何
梦矣。曰 …… (第 0112a 页)
三年。树塔以葬。右拾遗费冠卿。制文勒
碑。
**** 唐道邃
幼专天台智者三观之学。大历中。荆溪 湛然
师。悉以止观辅行记。托以敷扬。而同门有浩然者。名
尤重。不听与较。则为流辈所畏服可知。贞元二十一
年 (第 0115b 页)
化。寿七十九。建塔而葬。则其年三月十二日也。 唐湛然
毗陵之荆溪戚氏子也。家世儒素。年二十。以
处士。事左溪玄朗师。而受经焉。异日朗谓之曰。汝何
梦矣。曰 …… (第 0112a 页)
三年。树塔以葬。右拾遗费冠卿。制文勒
碑。
**** 唐道邃
幼专天台智者三观之学。大历中。荆溪 湛然
师。悉以止观辅行记。托以敷扬。而同门有浩然者。名
尤重。不听与较。则为流辈所畏服可知。贞元二十一
年 (第 0115b 页)
唐元浩
字广成。姓奏氏。吴人。蚤岁依晋陵灵山寺惠
日禅师出家。具满分律。配居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 湛然禅师 得法弟子。尝叙其所注涅槃经曰。予闻先
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而
归境曰行。交感人 (第 0118c 页)
字广成。姓奏氏。吴人。蚤岁依晋陵灵山寺惠
日禅师出家。具满分律。配居本州龙兴寺。寻为荆溪 湛然禅师 得法弟子。尝叙其所注涅槃经曰。予闻先
觉之大宝曰常。在宥布和之盛典曰教。率土知化而
归境曰行。交感人 (第 0118c 页)
唐释法彻
* 唐释法达
* 唐释法璿
* 唐释无畏
* 唐释玄朗 唐释湛然
唐释神邕
* 唐释道暹
* 唐释道遵
* 唐释神悟
* 唐释志邻
* 唐 …… (第 0064a 页)
念。感五色神光。辉映一室。道俗俱瞻。叹未曾有。天
宝十三年示寂。时号左溪尊者。
** 唐台山国清寺 释湛然
荆溪戚氏。年二十。受经于左
溪朗禅师。溪大惊异。尝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中。
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 (第 0076c 页)
* 唐释法达
* 唐释法璿
* 唐释无畏
* 唐释玄朗 唐释湛然
唐释神邕
* 唐释道暹
* 唐释道遵
* 唐释神悟
* 唐释志邻
* 唐 …… (第 0064a 页)
念。感五色神光。辉映一室。道俗俱瞻。叹未曾有。天
宝十三年示寂。时号左溪尊者。
** 唐台山国清寺 释湛然
荆溪戚氏。年二十。受经于左
溪朗禅师。溪大惊异。尝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中。
左溪曰。嘻。汝当以止观 (第 0076c 页)
声闻菩萨也。自迦叶至于达磨。凡二十
八祖。达磨传之又至于能为六祖矣。昔李华
吏部尝习知乎天台止观。及 湛然禅师 与诸
僧命李为左溪朗师之碑。而其文首引菩提
达磨。谓二十九世相承。大迦叶传佛心法。未
闻有非之者。而 (第 0783a 页)
八祖。达磨传之又至于能为六祖矣。昔李华
吏部尝习知乎天台止观。及 湛然禅师 与诸
僧命李为左溪朗师之碑。而其文首引菩提
达磨。谓二十九世相承。大迦叶传佛心法。未
闻有非之者。而 (第 0783a 页)
四不巳。
瓒尝著歌。略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
枕头。生死无虑。更复何忧(五灯)○荆溪 湛然禅师 示寂。
翰林梁肃。题其碑阴曰。圣人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付灌顶。再世而至左溪。明道若昧。 (第 0103c 页)
瓒尝著歌。略曰。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
枕头。生死无虑。更复何忧(五灯)○荆溪 湛然禅师 示寂。
翰林梁肃。题其碑阴曰。圣人不兴。必有命世者出焉。
自智者以法付灌顶。再世而至左溪。明道若昧。 (第 0103c 页)
。与夫众魔外道为
害一揆。由是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
济。其于天下为不侔矣。自智者传法五世
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予言之如此。
故录之以系于篇(一名天台法门议)。
** 圣安寺无姓和尚碑
唐礼部员外郎 (第 0440c 页)
害一揆。由是观之。此宗之大训。此教之旁
济。其于天下为不侔矣。自智者传法五世
至今 湛然大师。 中兴其道。为予言之如此。
故录之以系于篇(一名天台法门议)。
** 圣安寺无姓和尚碑
唐礼部员外郎 (第 0440c 页)
况乃
见者乎。今足下未读佛之书而遽议佛之
道。何怪乎言之谆谆。而仆邈然不听也。
** 始终心要荆溪 大师 湛然
始终心要(永嘉沙门从义注)。
(在因名始。至果为终。因果虽殊谛德无别。圆顿上乘旨归于此。所以荆溪立 (第 0446a 页)
见者乎。今足下未读佛之书而遽议佛之
道。何怪乎言之谆谆。而仆邈然不听也。
** 始终心要荆溪 大师 湛然
始终心要(永嘉沙门从义注)。
(在因名始。至果为终。因果虽殊谛德无别。圆顿上乘旨归于此。所以荆溪立 (第 0446a 页)
启元年二月。日傍有耳如月状。倏如
玉环。其大竟天 十二月。日上恍有一物。如
日大。伏压日上磨荡。 湛然 和尚 住云门。传曹洞宗。兴古刹筑海
塘。有语录行世。
鹅湖禅师 讳广心。号养庵。礼翠峰参辨融。
得 (第 0953b 页)
玉环。其大竟天 十二月。日上恍有一物。如
日大。伏压日上磨荡。 湛然 和尚 住云门。传曹洞宗。兴古刹筑海
塘。有语录行世。
鹅湖禅师 讳广心。号养庵。礼翠峰参辨融。
得 (第 095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