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礼寿。寿遂化。王因是建寺。留师肉身。
至今存焉。王有感。以二师事。并奏闻请谥。赐永明宗
照大师。师曰 宗慧大师。 呜呼。佛说法时。往往以后五
百年。像法巳坏。众生浊恶。最难教化。且曰。我遣变化
人。处处为诸众生开示 (第 0638a 页)
至今存焉。王有感。以二师事。并奏闻请谥。赐永明宗
照大师。师曰 宗慧大师。 呜呼。佛说法时。往往以后五
百年。像法巳坏。众生浊恶。最难教化。且曰。我遣变化
人。处处为诸众生开示 (第 0638a 页)
。师曰。
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
铁船。岳顶浪滔天。
**** 袁州南源 行修 慧观禅师(亦曰光睦)
僧问。如何是南源境。
师曰。几处峰峦猿鸟叫。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
南源 (第 0132b 页)
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虚空驾
铁船。岳顶浪滔天。
**** 袁州南源 行修 慧观禅师(亦曰光睦)
僧问。如何是南源境。
师曰。几处峰峦猿鸟叫。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
南源 (第 0132b 页)
像灼肌然指。庸表克诚。刺血书经。以彰
重法。遂隐于台山不踰阃者六载。读藏教
五千卷者三番。是以业进 行修。 身藏名著。
帝师亦怜。命公讲说般若。指授因明之要。
因顾谓其徒曰。孰谓汉地乃有此僧耶。三
辅之人劝辉 (第 0731c 页)
重法。遂隐于台山不踰阃者六载。读藏教
五千卷者三番。是以业进 行修。 身藏名著。
帝师亦怜。命公讲说般若。指授因明之要。
因顾谓其徒曰。孰谓汉地乃有此僧耶。三
辅之人劝辉 (第 0731c 页)
道域延居京口。咨禀禅要
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
住寺。
*** 唐京师保寿寺法真传 释法真。 不知何许人也。器识悠深学问宏
博。研穷梵典旁赜儒书。讲导之馀吟咏情
性。公卿贵士无不宗奉。洎长庆中帝 (第 0894a 页)
雅契夙心。及赞皇去郡。返锡栖霞终于
住寺。
*** 唐京师保寿寺法真传 释法真。 不知何许人也。器识悠深学问宏
博。研穷梵典旁赜儒书。讲导之馀吟咏情
性。公卿贵士无不宗奉。洎长庆中帝 (第 0894a 页)
。岂非悟境。以要言之。体究
念佛。皆悟境也。观云栖疏钞理一心文中自明。不过
净土法门。以信愿往生。而 行修 念佛。是紧要正旨。悟
不悟。不计也。所以永明禅师有但得见弥陀。何愁不
开悟之料简。当知非因无能悟而言 (第 0358b 页)
念佛。皆悟境也。观云栖疏钞理一心文中自明。不过
净土法门。以信愿往生。而 行修 念佛。是紧要正旨。悟
不悟。不计也。所以永明禅师有但得见弥陀。何愁不
开悟之料简。当知非因无能悟而言 (第 0358b 页)
筠州九峰道虔禅师法嗣一十人
* 新罗清院和尚
* 洪州泐潭神党禅师
* 吉州南源山 行修禅师
洪州泐潭明禅师
* 吉州秋山和尚
*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
*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 (第 0334b 页)
仪中如
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
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吉州南源山 行修 号慧观禅师。亦云光睦和
尚。僧问。如何是南源境致。师曰。几处峰峦猿
鸟啸。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南 (第 0342b 页)
* 新罗清院和尚
* 洪州泐潭神党禅师
* 吉州南源山 行修禅师
洪州泐潭明禅师
* 吉州秋山和尚
* 洪州泐潭延茂禅师
* 洪州同安常察禅师 …… (第 0334b 页)
仪中如
何辨主。师曰。正遇宝峰不脱鞋。问如何是佛
法大意。师曰。虚空驾铁船岳顶浪滔天。
吉州南源山 行修 号慧观禅师。亦云光睦和
尚。僧问。如何是南源境致。师曰。几处峰峦猿
鸟啸。一带平川游子迷。问如何是南 (第 0342b 页)
永安雪峰和尚
* 卢仙德明禅师
* 抚州明水怀忠禅师
* 益州怀果禅师
* 杭州耳相 行修禅师
嵩山安德禅师(已上一十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青原山行思禅师第六世之三 (第 0353b 页)
* 卢仙德明禅师
* 抚州明水怀忠禅师
* 益州怀果禅师
* 杭州耳相 行修禅师
嵩山安德禅师(已上一十一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青原山行思禅师第六世之三 (第 0353b 页)
圆照本禅师慈受
深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
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 法真禅师 姑苏守纳禅师北涧简禅师天目礼禅师
等诸大老皆是禅门宗匠究其密修显化发扬净土
之旨则不约而同广如彼文不 (第 0792b 页)
深禅师南岳思禅师法照禅师净霭禅师净慈大通
禅师天台怀玉禅师梁道珍禅师唐道绰禅师毗陵 法真禅师 姑苏守纳禅师北涧简禅师天目礼禅师
等诸大老皆是禅门宗匠究其密修显化发扬净土
之旨则不约而同广如彼文不 (第 0792b 页)
无菩提可求。人
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
汝今巳得。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法真禅师 曰。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
二缘而有差别。故诸佛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
凡夫迷之。一向染 (第 0618a 页)
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
汝今巳得。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法真禅师 曰。此性本来清净。具足万德。但以染净
二缘而有差别。故诸佛悟之。一向净用而成觉道。
凡夫迷之。一向染 (第 0618a 页)
泰伯文身荆轲殒命比干剖腹介予焚躯尽是毁之
甚也而圣贤皆称至忠至德岂可以不全形体而见
责耶况我沙门持戒 行修 佛道度迷情超苦海方于
焚身之类亦以远矣奚在须发之小事哉彼曰佛氏
之徒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何也余曰未及佛者 …… (第 0441b 页)
如一子教令改恶从善离苦得乐成一切种智况佛
之化导于人而无所求也既舍王位出家非为求富
贵也日餐马麦苦 行修 證非为求利养也既无所求
于人其法唯以化人为善宁中国之患害乎汝之无
知之言何其甚欤使世间圣人如孔子若见 (第 0443c 页)
甚也而圣贤皆称至忠至德岂可以不全形体而见
责耶况我沙门持戒 行修 佛道度迷情超苦海方于
焚身之类亦以远矣奚在须发之小事哉彼曰佛氏
之徒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何也余曰未及佛者 …… (第 0441b 页)
如一子教令改恶从善离苦得乐成一切种智况佛
之化导于人而无所求也既舍王位出家非为求富
贵也日餐马麦苦 行修 證非为求利养也既无所求
于人其法唯以化人为善宁中国之患害乎汝之无
知之言何其甚欤使世间圣人如孔子若见 (第 0443c 页)
愿
往生。永劫沉沦。何由出离。欲超生死。速登不退者。当
于此四种择善行之。
** 法离四执
净慈 法真禅师 曰。净土之说。经论尚矣。诸师训辨亦
巳详矣。报应间发。不吾欺也。世或有疑者。盖以无明
自障。理事不融 (第 0379c 页)
往生。永劫沉沦。何由出离。欲超生死。速登不退者。当
于此四种择善行之。
** 法离四执
净慈 法真禅师 曰。净土之说。经论尚矣。诸师训辨亦
巳详矣。报应间发。不吾欺也。世或有疑者。盖以无明
自障。理事不融 (第 0379c 页)
同体之悲。无缘之化。如起信钞云。若信一味
空理。则欣厌都绝。若信一向法相。则圣凡悬
隔。斯皆不能起 行修 进。今令信一心是凡圣
之原。但由迷悟使之有异。是则必能起 (第 0528b 页)
行修
进。望佛果故。是知真心不守自性。随缘升降。
果报历然。又随缘不失自性。缘假无实。境智
冥寂。所以起信 (第 0528b 页)
空理。则欣厌都绝。若信一向法相。则圣凡悬
隔。斯皆不能起 行修 进。今令信一心是凡圣
之原。但由迷悟使之有异。是则必能起 (第 0528b 页)
行修
进。望佛果故。是知真心不守自性。随缘升降。
果报历然。又随缘不失自性。缘假无实。境智
冥寂。所以起信 (第 0528b 页)
渐舍门。止。恶行善。二舍相门。善恶俱离。三随
相利益门。染净俱行。此第三门。更有三意。一
约行。自 行修 净。化他随染。二约人。化凡同
染。化圣同净。三约法。随世间法。必须现染。
修菩萨法。必须修净。
又 …… (第 0902a 页)
。如实
观察自心分别之相。不见分别。不堕二边。
依如实修行。转身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
自身内證圣 行修 行。是菩萨般若波罗蜜。还
原观云。智身影现众缘观者。谓智体唯一能
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寂照。诸缘相 (第 0902a 页)
相利益门。染净俱行。此第三门。更有三意。一
约行。自 行修 净。化他随染。二约人。化凡同
染。化圣同净。三约法。随世间法。必须现染。
修菩萨法。必须修净。
又 …… (第 0902a 页)
。如实
观察自心分别之相。不见分别。不堕二边。
依如实修行。转身不见一法生。不见一法灭。
自身内證圣 行修 行。是菩萨般若波罗蜜。还
原观云。智身影现众缘观者。谓智体唯一能
鉴众缘。缘相本空。智体寂照。诸缘相 (第 0902a 页)
顶谒。或请入州中。公既通彻祖意。复博
综教相。诸方禅学。咸谓。裴相不浪出黄檗之门也。
*** 大随 法真禅师(长庆安法嗣) 益州大随 (第 0223b 页)
法真禅师。 梓州王氏子。南游。初见药山道
吾云岩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
不求暖。清苦鍊行。操 (第 0223b 页)
综教相。诸方禅学。咸谓。裴相不浪出黄檗之门也。
*** 大随 法真禅师(长庆安法嗣) 益州大随 (第 0223b 页)
法真禅师。 梓州王氏子。南游。初见药山道
吾云岩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下。数载。食不至充。卧
不求暖。清苦鍊行。操 (第 0223b 页)
迄今宝之。公笃志内典。深入
法会。有发愿文。传于世。
*** 长庆安禅师法嗣
**** 益州大随 法真禅师
梓州王氏子。妙龄夙悟。决志寻
师。于慧义寺。出家圆具。后南游。初见药山道吾云岩
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 (第 0480b 页)
法会。有发愿文。传于世。
*** 长庆安禅师法嗣
**** 益州大随 法真禅师
梓州王氏子。妙龄夙悟。决志寻
师。于慧义寺。出家圆具。后南游。初见药山道吾云岩
洞山。次至岭外大沩会 (第 0480b 页)
土门赞禅师
襄州政禅师 吴门弘宣禅师
幽州超禅师 苏州宪禅师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饶州峣山和尚 崇福慧日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潞州 …… (第 0338b 页)
潞州玄晖禅师 湖州清净和尚
永安雪峰禅师 卢仙德明禅师
明水怀忠禅师 益州怀果禅师
耳相 行修禅师 嵩山安德禅师
感潭国禅师法嗣
白兆显教禅师
卷十五 (第 0342a 页)
襄州政禅师 吴门弘宣禅师
幽州超禅师 苏州宪禅师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饶州峣山和尚 崇福慧日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潞州 …… (第 0338b 页)
潞州玄晖禅师 湖州清净和尚
永安雪峰禅师 卢仙德明禅师
明水怀忠禅师 益州怀果禅师
耳相 行修禅师 嵩山安德禅师
感潭国禅师法嗣
白兆显教禅师
卷十五 (第 0342a 页)
杜诗。红稻啄残鹦鹉颗。碧梧栖老凤凰枝。
*** 光孝碧落慧兰禅师法嗣
**** 庆元府芦山无相 法真禅师
江南后主之裔也。于和
之东城广圣圆具。饫游丛社。即光孝之室。遂举临济
参黄檗因缘问之。师拟对。孝震声 (第 0366b 页)
*** 光孝碧落慧兰禅师法嗣
**** 庆元府芦山无相 法真禅师
江南后主之裔也。于和
之东城广圣圆具。饫游丛社。即光孝之室。遂举临济
参黄檗因缘问之。师拟对。孝震声 (第 0366b 页)
临济义玄禅师(语具别卷) 睦州陈尊宿
千顷楚南禅师 乌石灵观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相国裴休居士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 (第 0005a 页)
伏龙三世禅师 潭州藤霞禅师(不列章次)
九峰虔禅师法嗣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南源 行修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吉州禾山禅师 泐潭延茂禅师
同安常察禅师 泐潭匡悟禅师
禾山无殷禅师 泐 (第 0006c 页)
千顷楚南禅师 乌石灵观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相国裴休居士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 (第 0005a 页)
伏龙三世禅师 潭州藤霞禅师(不列章次)
九峰虔禅师法嗣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南源 行修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吉州禾山禅师 泐潭延茂禅师
同安常察禅师 泐潭匡悟禅师
禾山无殷禅师 泐 (第 0006c 页)
临济义玄禅师(语具别卷) 睦州陈尊宿
千顷楚南禅师 乌石灵观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相国裴休居士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饶州峣山和尚 国欢文矩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潞州 …… (第 0551c 页)
伏龙三世禅师 潭州藤霞禅师(不列章次)
九峰虔禅师法嗣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南源 行修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吉州禾山禅师 泐潭延茂禅师
同安常察禅师 泐潭匡悟禅师
禾山无殷禅师 泐潭 (第 0553b 页)
千顷楚南禅师 乌石灵观禅师
罗汉宗彻禅师 相国裴休居士
长庆安禅师法嗣
大随 法真禅师 灵树如敏禅师
灵云志勤禅师 寿山师解禅师
饶州峣山和尚 国欢文矩禅师
台州浮江和尚 潞州 …… (第 0551c 页)
伏龙三世禅师 潭州藤霞禅师(不列章次)
九峰虔禅师法嗣
新罗清院禅师 泐潭神党禅师
南源 行修禅师 泐潭山明禅师
吉州禾山禅师 泐潭延茂禅师
同安常察禅师 泐潭匡悟禅师
禾山无殷禅师 泐潭 (第 055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