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殊。但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
以为同异者何也。至如刘子翚之洞达。张
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 张敬夫 之醇
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
方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
其知见只以梦幻死 (第 0699a 页)
以为同异者何也。至如刘子翚之洞达。张
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 张敬夫 之醇
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
方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
其知见只以梦幻死 (第 0699a 页)
者复
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北固
竹林寺寿涯禅师而为首倡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
公文公复得 张敬夫 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处乃云昔
日所闻竹林遗语未之契者皆不我欺元来此事与
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 …… (第 0460c 页)
急须对治莫狐疑」
#+END_VERSE
* 劝行忍辱撮要 八八
论语云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一朝之
忿亡其身以及其亲是惑欤小不忍则乱大谋景行
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忍一时之气免
百日之忧待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忍是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当在口齿折只为刚
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
愚浊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𦦨只作耳边风
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总成空 张敬夫 曰小勇者血气之勇也大勇者礼义之勇也
血气之勇不可有礼义之勇不可无知此则可以见
情性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 (第 0482c 页)
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北固
竹林寺寿涯禅师而为首倡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
公文公复得 张敬夫 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处乃云昔
日所闻竹林遗语未之契者皆不我欺元来此事与
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 …… (第 0460c 页)
急须对治莫狐疑」
#+END_VERSE
* 劝行忍辱撮要 八八
论语云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一朝之
忿亡其身以及其亲是惑欤小不忍则乱大谋景行
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忍一时之气免
百日之忧待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忍是快活路世上少人行
忍是心之宝不忍身之殃舌柔当在口齿折只为刚
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
愚浊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𦦨只作耳边风
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究竟总成空 张敬夫 曰小勇者血气之勇也大勇者礼义之勇也
血气之勇不可有礼义之勇不可无知此则可以见
情性之正而识天理人欲之 (第 0482c 页)
也。谁敢正眼觑著。且道。放行为人好。把住为人
好。复曰。等闲一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张栻 字敬夫
累官吏部侍郎。尝问道于道颜曰。见即
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曰。政 (第 0157c 页)
好。复曰。等闲一似秋风至。无意凉人人自凉。 张栻 字敬夫
累官吏部侍郎。尝问道于道颜曰。见即
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曰。政 (第 0157c 页)
大鉴下第十八世
(东林颜法嗣)报恩演禅师(有录) 元庵慈禅师(有录)
昭觉𣶒禅师(有录) 敬夫张居士(有录)
(西禅需法嗣) 剑门分庵主(有录)
(大沩行法嗣)德山涓禅师(有录) (第 0111b 页)
(东林颜法嗣)报恩演禅师(有录) 元庵慈禅师(有录)
昭觉𣶒禅师(有录) 敬夫张居士(有录)
(西禅需法嗣) 剑门分庵主(有录)
(大沩行法嗣)德山涓禅师(有录) (第 0111b 页)
鼻孔里。一人病在舌头上。
只消南堂一味药。管取两个面目如旧。不见道此药
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张栻(道颜禅师法嗣) (第 0608c 页)
张栻。 字敬夫。累官吏部侍郎。尝问道于道颜曰。见即
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曰。政
当 (第 0608c 页)
只消南堂一味药。管取两个面目如旧。不见道此药
亦能杀人。亦能活人。 张栻(道颜禅师法嗣) (第 0608c 页)
张栻。 字敬夫。累官吏部侍郎。尝问道于道颜曰。见即
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曰。政
当 (第 0608c 页)
颜补其处。诏杲住阿育王山。十一
月。杲至明州。开堂说法。裹粮问道者。万二千指。百废
具举。冠于今昔○ 张栻。 字敬夫。浚之子。尝问道颜曰。
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
曰。知有时如何。颜 (第 0768a 页)
月。杲至明州。开堂说法。裹粮问道者。万二千指。百废
具举。冠于今昔○ 张栻。 字敬夫。浚之子。尝问道颜曰。
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又作么生。颜曰。还问不知有。栻
曰。知有时如何。颜 (第 0768a 页)
去非。
见大圆智禅师。相与讲道。忽省。呈偈云。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柰菊花枝。 南轩张公 拭。见万庵颜禅师曰。道之所在。可以心寓。
不可以力求。师谓如何。师曰。会医少病。公曰。见即便
见。拟 (第 0246c 页)
见大圆智禅师。相与讲道。忽省。呈偈云。自得安心法。
悠然不赋诗。忽逢重九日。无柰菊花枝。 南轩张公 拭。见万庵颜禅师曰。道之所在。可以心寓。
不可以力求。师谓如何。师曰。会医少病。公曰。见即便
见。拟 (第 0246c 页)
。何与
官府罢僧道官 御书秋谷二字以赐。建崇
文阁于国子监。以宋儒周敦颐程灏程颐张
载邵雍司马光朱熹 张栻 吕祖谦及故中书许
衡。从祀孔子庙庭。
甲寅改元延祐元年诏科场。以经义取士。庶
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 (第 0910c 页)
官府罢僧道官 御书秋谷二字以赐。建崇
文阁于国子监。以宋儒周敦颐程灏程颐张
载邵雍司马光朱熹 张栻 吕祖谦及故中书许
衡。从祀孔子庙庭。
甲寅改元延祐元年诏科场。以经义取士。庶
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 (第 0910c 页)
光,绝者复续。程氏二子得周子传,周子之传,
出于北固竹林寺寿涯禅师。程子四传,而得朱文公,文公
后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处,前日所闻于竹林而
未契者,皆不我欺矣!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
禅,禅不 (第 0465c 页)
出于北固竹林寺寿涯禅师。程子四传,而得朱文公,文公
后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处,前日所闻于竹林而
未契者,皆不我欺矣!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
禅,禅不 (第 0465c 页)
幽潜。草深窗外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尝曰。吾此妙心。非东林启迪。
无由表里洞然)南轩栻之于卐庵颜。 (张南轩栻 字敬夫。问道于卐庵道颜。豁然
有省。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 (第 0097c 页)
无由表里洞然)南轩栻之于卐庵颜。 (张南轩栻 字敬夫。问道于卐庵道颜。豁然
有省。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 (第 0097c 页)
。参万松秀祖有得。因取迂叟司马光。横渠张子厚。程明道颢。伊川颐。谢上蔡良佐。刘元城安世。杨
龟山时。 张南轩栻。 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屏山曰。儒佛之道。原本 …… (第 0249a 页)
殊。或出或
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以为同异者。何也。如刘子
翚之洞达。张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 张敬夫
之醇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方
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但其知见。
只以 (第 0249a 页)
龟山时。 张南轩栻。 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屏山曰。儒佛之道。原本 …… (第 0249a 页)
殊。或出或
处。或默或语。便生分别。以为同异者。何也。如刘子
翚之洞达。张九成之精深。吕伯恭之通融。 张敬夫
之醇正。朱元晦之峻洁。皆近代之伟人也。想见方
寸之地。既虚而明。四通六辟。千变万化。但其知见。
只以 (第 0249a 页)
大同论
曰。孟子没一千四百年。而周子出。周子之传。出于
此固寿涯禅师。程子朱子皆得之周子。朱子后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元来此事与禅学十
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劄
著病处。真可笑 (第 0263b 页)
曰。孟子没一千四百年。而周子出。周子之传。出于
此固寿涯禅师。程子朱子皆得之周子。朱子后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元来此事与禅学十
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劄
著病处。真可笑 (第 0263b 页)
面目奕奕有光。见者知为有道之士。有净士文行
于世。凡修持法门。感验彰著。具有颠未。
* 张南轩 张栻。 字敬夫。尝问万庵颜禅师曰。见即便见。拟思即
差又作么生。师曰。还问不知有。公曰。政当知有时如
何。师 …… (第 0349a 页)
之。公僭心经史。动以古圣贤
自期。孝宗朝直秘阁。累官吏部侍郎。谥曰宣。所著有
论孟大极诸书。学者称为 南轩先生公 疾革。定叟求
教。公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而逝。
* 尤遂初
尤袤。字延之。梁溪人 (第 0349a 页)
于世。凡修持法门。感验彰著。具有颠未。
* 张南轩 张栻。 字敬夫。尝问万庵颜禅师曰。见即便见。拟思即
差又作么生。师曰。还问不知有。公曰。政当知有时如
何。师 …… (第 0349a 页)
之。公僭心经史。动以古圣贤
自期。孝宗朝直秘阁。累官吏部侍郎。谥曰宣。所著有
论孟大极诸书。学者称为 南轩先生公 疾革。定叟求
教。公曰。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语讫而逝。
* 尤遂初
尤袤。字延之。梁溪人 (第 0349a 页)
者复
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壮固
竹林寺寿涯禅师。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公。文公后
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处。曰。前日所闻于竹
林而未之契者。皆不我欺矣。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
相似。学不知禅 (第 0446c 页)
续。河南程氏二子得周子之传。周子之传出于壮固
竹林寺寿涯禅师。程子四传而得朱氏文公。文公后
得 张钦夫 讲究此道。方觉脱然处。曰。前日所闻于竹
林而未之契者。皆不我欺矣。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
相似。学不知禅 (第 0446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