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涅槃部類
总相大识。义如前说。二者。名为根本
无明。别立以为阿赖耶识。故十种妄想。契经
中作如是说。刹阇只多提 王识。 直是妄法。不
能了达一法界体。一切染法。阿赖耶识。以为
根本。出生增长。无断绝时。若无 (第 0716c 页)
王识。 黑品
眷属。永无所依。不能生长故。此阿赖耶识。当
何决择摄。于本论中。作如是说。所言不觉义
者。谓不 …… (第 0716c 页)
说。尔时光严童子。即白佛言。尊者。以何因故。
难入未曾有会中。作如是说。随他缘起陀罗
尼智。名为楞伽 王识。 云何名为楞伽王。以之
为喻。示彼缘起陀罗尼智。于是尊者告光严
言。童子。此楞伽王。常在大海摩罗山中。 …… (第 0716c 页)
无边烦
恼染法。鬼神众熏。不相舍离。而俱转故。以此
因缘故。我难入中。作如是说。随转觉智。名为
楞伽 王识。 故此阿赖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
论中。作如是说。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
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 (第 0717a 页)
无明。别立以为阿赖耶识。故十种妄想。契经
中作如是说。刹阇只多提 王识。 直是妄法。不
能了达一法界体。一切染法。阿赖耶识。以为
根本。出生增长。无断绝时。若无 (第 0716c 页)
王识。 黑品
眷属。永无所依。不能生长故。此阿赖耶识。当
何决择摄。于本论中。作如是说。所言不觉义
者。谓不 …… (第 0716c 页)
说。尔时光严童子。即白佛言。尊者。以何因故。
难入未曾有会中。作如是说。随他缘起陀罗
尼智。名为楞伽 王识。 云何名为楞伽王。以之
为喻。示彼缘起陀罗尼智。于是尊者告光严
言。童子。此楞伽王。常在大海摩罗山中。 …… (第 0716c 页)
无边烦
恼染法。鬼神众熏。不相舍离。而俱转故。以此
因缘故。我难入中。作如是说。随转觉智。名为
楞伽 王识。 故此阿赖耶识。当何决择摄。于本
论中。作如是说。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
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 (第 0717a 页)
。喻。或馀实
法所不摄故。因。如馀假法。喻。许蕴摄者。颂曰。色摄
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谓
五根六尘。皆属色蕴。故云色摄十一全。遍行中受
自当受蕴。想当想蕴。故曰受想各当一。五十一心 …… (第 0851c 页)
受想二。有七
十三。此等皆是迁流造作。故行蕴摄。故曰七十三
行蕴。八识心王皆是识故。皆识蕴摄。故曰八 王识
蕴收。是故五蕴摄前九十四法。唯除无为。今得等
法既许行蕴所摄。则安得异色心等有实体用哉。 (第 0851c 页)
法所不摄故。因。如馀假法。喻。许蕴摄者。颂曰。色摄
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谓
五根六尘。皆属色蕴。故云色摄十一全。遍行中受
自当受蕴。想当想蕴。故曰受想各当一。五十一心 …… (第 0851c 页)
受想二。有七
十三。此等皆是迁流造作。故行蕴摄。故曰七十三
行蕴。八识心王皆是识故。皆识蕴摄。故曰八 王识
蕴收。是故五蕴摄前九十四法。唯除无为。今得等
法既许行蕴所摄。则安得异色心等有实体用哉。 (第 0851c 页)
本觉即下所引楞伽 王识
或可即是大摄主识于
有为无为遍转随顺故。】
「六者(至)作如是唱故。」
【释曰六六识佛为小根说前 …… (第 0869b 页)
】
「四者(至)广说故。」
【释曰四染净本觉喻况甚显当此论说自性清净
心因无明风动等即摄彼经楞伽 王识。 】
「五者(至)不离因故。」
【释曰五业相识以生相位根本业相若以无明而
为根本根本之业相若对转等 (第 0870a 页)
有为无为遍转随顺故。】
「六者(至)作如是唱故。」
【释曰六六识佛为小根说前 …… (第 0869b 页)
】
「四者(至)广说故。」
【释曰四染净本觉喻况甚显当此论说自性清净
心因无明风动等即摄彼经楞伽 王识。 】
「五者(至)不离因故。」
【释曰五业相识以生相位根本业相若以无明而
为根本根本之业相若对转等 (第 0870a 页)
百法
问。如前五位百法。于五蕴中。何蕴摄何。
答。颂曰。色摄
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无为
无积聚。不向蕴门摄。
问。色摄十一全。
答。五根六尘。皆
属色蕴。故云色摄十一全。 …… (第 0364a 页)
相
应。总有七十五法。除受想二。有七十三。此等皆是迁
流造作。故行蕴摄。行者迁流造作之义。
问。八 王识 蕴
收。
答。八识心王皆是识故。皆识蕴收也。
问。无为非积
聚。不向蕴门摄。
答。蕴积聚义。有 …… (第 0364a 页)
。异物志云。身
倍数牛。目不踰豕。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后
言则跪。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 致远。 问。傍生因果。 (第 0373c 页)
问。如前五位百法。于五蕴中。何蕴摄何。
答。颂曰。色摄
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无为
无积聚。不向蕴门摄。
问。色摄十一全。
答。五根六尘。皆
属色蕴。故云色摄十一全。 …… (第 0364a 页)
相
应。总有七十五法。除受想二。有七十三。此等皆是迁
流造作。故行蕴摄。行者迁流造作之义。
问。八 王识 蕴
收。
答。八识心王皆是识故。皆识蕴收也。
问。无为非积
聚。不向蕴门摄。
答。蕴积聚义。有 …… (第 0364a 页)
。异物志云。身
倍数牛。目不踰豕。鼻为口役。望头若尾。驯良承教。后
言则跪。素牙玉洁。载籍所美。服重 致远。 问。傍生因果。 (第 0373c 页)
灭谢。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
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
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大 王识 为其主。业为
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
生琰摩罗界及阿苏啰若人若天。初识生名。
各受 (第 0124c 页)
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
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大 王识 为其主。业为
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
生琰摩罗界及阿苏啰若人若天。初识生名。
各受 (第 0124c 页)
者元无生灭。释迦老子。向千圣顶𩕳万
仞峰头。指出金刚性不变不易。湛寂凝然。堂堂显露。
由是。波斯匿 王识 其本心。敢问大众。只如今一切人。
皆见山僧升堂。且道。此见从何而得。与威音巳前空
劫那畔。是同是别。 (第 0017c 页)
仞峰头。指出金刚性不变不易。湛寂凝然。堂堂显露。
由是。波斯匿 王识 其本心。敢问大众。只如今一切人。
皆见山僧升堂。且道。此见从何而得。与威音巳前空
劫那畔。是同是别。 (第 0017c 页)
【门庭施设入理深谈孤雁群飞缺一不可一句则
玄景未移而天机独运一句则神柯未伐而灵树
绝依二大士气宇如 王识 得渠语者便好作罢参
斋。】
「南泉示众云三世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郤知有。」
【手托地尾连天王老师异 (第 0417c 页)
玄景未移而天机独运一句则神柯未伐而灵树
绝依二大士气宇如 王识 得渠语者便好作罢参
斋。】
「南泉示众云三世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郤知有。」
【手托地尾连天王老师异 (第 0417c 页)
识病不答话。时有僧出。便归方丈。石火
电光钝。雪窦识病不答话。或有僧出。劈脊便打。壁
立万仞𡽗。育 王识 病不答话。若有僧出。即下禅床
立。还有辨得失者么。
举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关却方丈。州云。救火救 (第 0129b 页)
电光钝。雪窦识病不答话。或有僧出。劈脊便打。壁
立万仞𡽗。育 王识 病不答话。若有僧出。即下禅床
立。还有辨得失者么。
举赵州到黄檗。檗见来。便关却方丈。州云。救火救 (第 0129b 页)
即五蕴之中三
谓色心分位也心分五蕴摄九十四法唯不摄六无
为慈恩颂云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摄
八 王识 蕴收无为非积聚故非蕴门摄华严盘节具
释。】
「
〔疏故少诤论〕」
【
明二空之理决释分明故少诤论
虽 (第 0064c 页)
谓色心分位也心分五蕴摄九十四法唯不摄六无
为慈恩颂云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摄
八 王识 蕴收无为非积聚故非蕴门摄华严盘节具
释。】
「
〔疏故少诤论〕」
【
明二空之理决释分明故少诤论
虽 (第 0064c 页)
内以如如智称如如境故不觉
义者谓不如实知即根本不觉亦名大力无明亦名
不思议熏当根本无明阿梨耶识亦名提 王识 等觉
巳前众生不了此故谓不了真如之理一味故云不
如实知真如法一以不知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 (第 0079a 页)
义者谓不如实知即根本不觉亦名大力无明亦名
不思议熏当根本无明阿梨耶识亦名提 王识 等觉
巳前众生不了此故谓不了真如之理一味故云不
如实知真如法一以不知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 (第 0079a 页)
。若是比丘。便当谢
众。如菩萨戒本前后同。迎请侍座坐。举赞)。
禅宗正法。非戒无防。坚持洁白。保心 王识。 相行温良。
仪表堂堂。利济戒生香。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稽首礼诸佛。引请击鱼同阇黎梵举)。 (第 0446c 页)
众。如菩萨戒本前后同。迎请侍座坐。举赞)。
禅宗正法。非戒无防。坚持洁白。保心 王识。 相行温良。
仪表堂堂。利济戒生香。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稽首礼诸佛。引请击鱼同阇黎梵举)。 (第 0446c 页)
潮者海有八德潮不过限此
其一焉。
▲总有五法下一百法也具如彼论今文所
列少不次第节疏云八识心王识心 王识 自相故五
十一心所识相应故十一种色识所变故二十四不
应识分位故六无为识自性故摄所归能摄相归性
故言唯 (第 0720c 页)
其一焉。
▲总有五法下一百法也具如彼论今文所
列少不次第节疏云八识心王识心 王识 自相故五
十一心所识相应故十一种色识所变故二十四不
应识分位故六无为识自性故摄所归能摄相归性
故言唯 (第 0720c 页)
。一色法。二心法。三心所有法。四不相应行法。五
无为法。此五皆依真心所现。如镜中像。
真际云。八识心 王识 自相故。五十一
心所识相应故。十一种色识所变故。二十四不相应识分位故。六无为识自性
故。摄所归能。摄 …… (第 0248a 页)
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云五蕴摄有为
尽。
谷响云。然此五中。一色。四心。三数一 (第 0291a 页)
无为法。此五皆依真心所现。如镜中像。
真际云。八识心 王识 自相故。五十一
心所识相应故。十一种色识所变故。二十四不相应识分位故。六无为识自性
故。摄所归能。摄 …… (第 0248a 页)
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云五蕴摄有为
尽。
谷响云。然此五中。一色。四心。三数一 (第 0291a 页)
也斯乃真如是识边际也。
△何所不该者以五阴摄于百法但除六无为馀皆
摄尽故颂云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
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知五阴摄
有为尽。
△论即起信论也文意可见。
二藏乘分摄初 (第 0086a 页)
△何所不该者以五阴摄于百法但除六无为馀皆
摄尽故颂云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
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知五阴摄
有为尽。
△论即起信论也文意可见。
二藏乘分摄初 (第 0086a 页)
是极果之名理本具足故名曰藏。
初破五阴二初总徵。
△摄有为尽者色摄十一全受
想各当一七十三行法八 王识 蕴收无为非积聚不
在蕴门摄一百法中但除六无为不是积聚法故蕴
不摄也。
▲一色阴中初寄喻总标。
△ (第 0122c 页)
初破五阴二初总徵。
△摄有为尽者色摄十一全受
想各当一七十三行法八 王识 蕴收无为非积聚不
在蕴门摄一百法中但除六无为不是积聚法故蕴
不摄也。
▲一色阴中初寄喻总标。
△ (第 0122c 页)
自心。造善不善等故。
即是业行。而于百法之中。摄法最多。故言色摄十
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无为
无积聚。不向蕴门摄者。是也。虽八识皆有迁流。而
末那迁流最胜。以念念不断故。虽八识俱有思 (第 0483a 页)
即是业行。而于百法之中。摄法最多。故言色摄十
一全。受想各当一。七十三行蕴。八 王识 蕴收。无为
无积聚。不向蕴门摄者。是也。虽八识皆有迁流。而
末那迁流最胜。以念念不断故。虽八识俱有思 (第 0483a 页)
。不摄无为。义不相应故。何所不该者。以五阴摄于百法。但除
六无为故。颂曰。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曰五蕴
摄有为尽)前文总标。乃至五阴等。皆如来藏。今此别 (第 0587b 页)
六无为故。颂曰。色摄十一全。受想各当一。八 王识 蕴收。七十三行摄。无为非积聚。不在蕴门摄。故曰五蕴
摄有为尽)前文总标。乃至五阴等。皆如来藏。今此别 (第 0587b 页)
佛能到若人解了法身现前法华经云此法华经藏幽固深
远无人能到)。】
#+BEGIN_VERSE
「 心 王识 自圆」
#+END_VERSE
【(八识心王因中名也果中则转第八识为大圆
照智等楞严经云宝觉真心各 (第 0906c 页)
远无人能到)。】
#+BEGIN_VERSE
「 心 王识 自圆」
#+END_VERSE
【(八识心王因中名也果中则转第八识为大圆
照智等楞严经云宝觉真心各 (第 0906c 页)
梵师言。则山以宝名。经以处名。深有意焉。缘起经
云。难入未曾有会中。说随他缘起陀罗尼智。名为
楞伽 王识。 盖约处表法。又见深玄。然教称智海。性
海。觉海。心海。至若宝明空海。此经云藏识海。且又
以生死喻海。 (第 0327b 页)
云。难入未曾有会中。说随他缘起陀罗尼智。名为
楞伽 王识。 盖约处表法。又见深玄。然教称智海。性
海。觉海。心海。至若宝明空海。此经云藏识海。且又
以生死喻海。 (第 03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