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自欺则狂。惜哉。穷性理之说。既至
于此而胸中犹有此物。真病至于膏肓者
也。夫吁。
(十二 丙寅) 哲宗煦(神宗第六子。初为延安郡王。神宗大渐。立为太子。尝羸疾。恶臣下仰视者。转
杀之。非仁君也。十岁即位。太后高氏临朝。九年后归政。二十五岁崩。葬永泰陵。在位十五年) 改年
元祐。
辽咸雍二十二年。 …… (第 0671c 页)
林。迁杭之
净慈。继圆照之后。食堂千馀口。仰给于檀
施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时号
大小本也。 哲宗 闻其名。诏住上都法云。赐
号大通。又继圆通之后。玉立孤峻俨临清
众。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然精粗与众 …… (第 0679c 页)
制法音集崇释氏
论。仁宗皇帝。躬览藏经撰写天竺字。日与
大觉师怀琏赓歌质问心法。英祖神考继
体守文。 哲宗皇帝。 在储宫日。神考不豫。
时读佛经祈圣躬永命。使吾佛之道有一
不出于正。则曷足以致历代帝王之崇奉
哉。虽 (第 0684a 页)
于此而胸中犹有此物。真病至于膏肓者
也。夫吁。
(十二 丙寅) 哲宗煦(神宗第六子。初为延安郡王。神宗大渐。立为太子。尝羸疾。恶臣下仰视者。转
杀之。非仁君也。十岁即位。太后高氏临朝。九年后归政。二十五岁崩。葬永泰陵。在位十五年) 改年
元祐。
辽咸雍二十二年。 …… (第 0671c 页)
林。迁杭之
净慈。继圆照之后。食堂千馀口。仰给于檀
施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时号
大小本也。 哲宗 闻其名。诏住上都法云。赐
号大通。又继圆通之后。玉立孤峻俨临清
众。如万山环天柱让其高寒。然精粗与众 …… (第 0679c 页)
制法音集崇释氏
论。仁宗皇帝。躬览藏经撰写天竺字。日与
大觉师怀琏赓歌质问心法。英祖神考继
体守文。 哲宗皇帝。 在储宫日。神考不豫。
时读佛经祈圣躬永命。使吾佛之道有一
不出于正。则曷足以致历代帝王之崇奉
哉。虽 (第 0684a 页)
。华复鲜丽。其
或不然。芽焦种败。且此莲华。人谁种植。现未互在。斯
言有归也。」
【越国夫人王氏。 宋哲宗 从父荆王之妻也。专修净
土。昼夜无间。导诸妾婢。并志西归。中有一婢。独懈
慢。夫人曰。不可以尔一人。 (第 0895c 页)
或不然。芽焦种败。且此莲华。人谁种植。现未互在。斯
言有归也。」
【越国夫人王氏。 宋哲宗 从父荆王之妻也。专修净
土。昼夜无间。导诸妾婢。并志西归。中有一婢。独懈
慢。夫人曰。不可以尔一人。 (第 0895c 页)
起拂子曰。
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巳到之者。顶戴奉行。未到
之者。应如是知。应如是信。击禅床下座 宋哲宗 元
祐壬申七月七日夜子时。为众曰。三处住持。不传一
法。火风聚散。物理常情。吾灭后。不得循世俗情。当 …… (第 0036c 页)
宋哲宗元祐庚午十二月十五日。谓左右曰。诸方尊
宿死。丛林必祭。吾以为徒虚设。吾若死。汝曹当先祭。
乃令从今办祭。众问。和尚几时迁化。师曰。汝辈祭绝
即行。于是帏寝堂坐师中。致祭读文。跪揖上食。师饫
餐自如。自门弟子下及庄力。日次为之。明年元日祭
绝。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时晴忽雪。雪止。师坐焚香而
化。阅世六十有七。坐四十九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 开封慧林佛陀德逊禅师
福州侯官杨氏子。依东京
天宁照出家。造黄龙。久为侍者。初出世汾阳之净土。
次迁太原之白云。常坐不卧。奉诏住慧林。开堂日。宋 哲宗。 遣中使降香。师升座。问答罢。乃曰。传持此事。岂
以摇唇鼓舌。驰骋言锋而可议。然于方便门中。事无 …… (第 0042b 页)
一法可得。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如是举唱。犹
是化门。且道。不落化门一句。作么生道。冬不寒腊下
看。 哲宗 升遐。百日入内。赐号佛陀禅师。未几。太后上
仙。师又被诏入内升座。举扬般若。赐赉甚厚。黄龙法
道。至 (第 0042c 页)
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巳到之者。顶戴奉行。未到
之者。应如是知。应如是信。击禅床下座 宋哲宗 元
祐壬申七月七日夜子时。为众曰。三处住持。不传一
法。火风聚散。物理常情。吾灭后。不得循世俗情。当 …… (第 0036c 页)
宋哲宗元祐庚午十二月十五日。谓左右曰。诸方尊
宿死。丛林必祭。吾以为徒虚设。吾若死。汝曹当先祭。
乃令从今办祭。众问。和尚几时迁化。师曰。汝辈祭绝
即行。于是帏寝堂坐师中。致祭读文。跪揖上食。师饫
餐自如。自门弟子下及庄力。日次为之。明年元日祭
绝。曰明日雪晴乃行。至时晴忽雪。雪止。师坐焚香而
化。阅世六十有七。坐四十九夏。全身塔于寺之左。
**** 开封慧林佛陀德逊禅师
福州侯官杨氏子。依东京
天宁照出家。造黄龙。久为侍者。初出世汾阳之净土。
次迁太原之白云。常坐不卧。奉诏住慧林。开堂日。宋 哲宗。 遣中使降香。师升座。问答罢。乃曰。传持此事。岂
以摇唇鼓舌。驰骋言锋而可议。然于方便门中。事无 …… (第 0042b 页)
一法可得。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如是举唱。犹
是化门。且道。不落化门一句。作么生道。冬不寒腊下
看。 哲宗 升遐。百日入内。赐号佛陀禅师。未几。太后上
仙。师又被诏入内升座。举扬般若。赐赉甚厚。黄龙法
道。至 (第 0042c 页)
付。遂打一拂子。师
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龙即器之。后依照觉。深悟元
奥。出世安州太平。被诏住褒亲。 宋哲宗。 赐名大觉号
佛海 上堂。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
一法者。而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 …… (第 0046c 页)
袈裟。御笔题金环
绦𨨠曰。赐真觉道者。当来同成佛果。诸宫。屡赐紫衣。
四十馀道回奏。遍赐诸方禅律。 哲宗 上仙。复于福宁
殿升座。
****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
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
情话。有省。 (第 0047c 页)
曰。和尚也不得恼乱人。龙即器之。后依照觉。深悟元
奥。出世安州太平。被诏住褒亲。 宋哲宗。 赐名大觉号
佛海 上堂。有佛世界。以一尘一毛。而作佛事。令见
一法者。而具足一切法故。权为架阁。有佛 …… (第 0046c 页)
袈裟。御笔题金环
绦𨨠曰。赐真觉道者。当来同成佛果。诸宫。屡赐紫衣。
四十馀道回奏。遍赐诸方禅律。 哲宗 上仙。复于福宁
殿升座。
**** 内翰东坡居士苏轼
字子瞻。因宿东林。与照觉论无
情话。有省。 (第 0047c 页)
禅师
泉州同安叶氏子。依鹿苑
惠儒出家。遍参至沩山。始明心地。初出世五祖。嗣奉
诏住智海。开堂日。 宋哲宗。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
罢。乃拈拂子。召众曰。还见么。层层。为诸人放百种宝
光。复击禅床曰。还闻么。 …… (第 0054a 页)
门。念
念一时具足。诸仁者。有能便恁么搆去者么。良久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元符庚辰。 哲宗
上仙。百日宣师入内。赐佛印禅师号。明年二月。太后
上仙。五七被旨。演法于慈德殿。
**** 安庆白 (第 0054b 页)
泉州同安叶氏子。依鹿苑
惠儒出家。遍参至沩山。始明心地。初出世五祖。嗣奉
诏住智海。开堂日。 宋哲宗。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
罢。乃拈拂子。召众曰。还见么。层层。为诸人放百种宝
光。复击禅床曰。还闻么。 …… (第 0054a 页)
门。念
念一时具足。诸仁者。有能便恁么搆去者么。良久曰。
一气不言含有象。万灵何处谢无私。元符庚辰。 哲宗
上仙。百日宣师入内。赐佛印禅师号。明年二月。太后
上仙。五七被旨。演法于慈德殿。
**** 安庆白 (第 0054b 页)
照禅师。因侍立次闻举劫火洞然因缘。豁
然有省。给侍久之出世常州承天。迁东京华
严。复迁净因。开堂日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
香。师登座问答罢。乃曰。此个法门不在筌蹄。
岂干问答。直饶尽十方刹土抹为微尘。一一
微尘尽 (第 0559b 页)
然有省。给侍久之出世常州承天。迁东京华
严。复迁净因。开堂日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
香。师登座问答罢。乃曰。此个法门不在筌蹄。
岂干问答。直饶尽十方刹土抹为微尘。一一
微尘尽 (第 0559b 页)
闻举庭前柏树因缘言下契悟。出
世磁州惠果。未几白奉诏住东京法云。与师
俱行遂充首坐。元符三年春。 哲宗皇帝 上仙。五七入内。相国曾公布闻师
道风奏以师名。浙漕程公之元。润州守大监
傅公燮。请住金山。师于建中靖 (第 0595b 页)
世磁州惠果。未几白奉诏住东京法云。与师
俱行遂充首坐。元符三年春。 哲宗皇帝 上仙。五七入内。相国曾公布闻师
道风奏以师名。浙漕程公之元。润州守大监
傅公燮。请住金山。师于建中靖 (第 0595b 页)
公器之。然师终未彻。后依泐潭
总禅师始悟玄奥。给侍久之众推上首。出世
安州太平旌德。被诏住东京褒亲。 哲宗皇帝
五七入内。赐大觉师名。百日入内。又赐佛海
禅师号。开堂问答罢。师曰问得亦好不问亦
强。一问若不达翻成 (第 0599a 页)
总禅师始悟玄奥。给侍久之众推上首。出世
安州太平旌德。被诏住东京褒亲。 哲宗皇帝
五七入内。赐大觉师名。百日入内。又赐佛海
禅师号。开堂问答罢。师曰问得亦好不问亦
强。一问若不达翻成 (第 0599a 页)
。
若道是一。语言参差。若道是二。佛法岂有两般。毕竟
如何。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
佛日岳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罢。
乃曰。此个法门。不在筌蹄。岂干问答。直饶尽十方刹
土。抹为微尘。一一微 …… (第 0013b 页)
地久。海晏河清。且道。
共乐升平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罗浮打鼓韶州舞。
久立珍重。
佛陀逊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升座。问答罢。
乃曰。传持此事。岂以摇唇鼓舌驰骋言锋而可议。然
于方便门中。事无一向。 …… (第 0013b 页)
日齐明。尧风与祖风并扇。万邦无事。
时当熙盛之年。四海晏清。人乐升平之化。久立珍重。
佛印清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罢。
乃拈拂子。召大众曰。还见么。手中拂子。层层为诸人
放百种宝光。复击禅床 (第 0013c 页)
若道是一。语言参差。若道是二。佛法岂有两般。毕竟
如何。大海若知足。百川应倒流。
佛日岳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罢。
乃曰。此个法门。不在筌蹄。岂干问答。直饶尽十方刹
土。抹为微尘。一一微 …… (第 0013b 页)
地久。海晏河清。且道。
共乐升平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罗浮打鼓韶州舞。
久立珍重。
佛陀逊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升座。问答罢。
乃曰。传持此事。岂以摇唇鼓舌驰骋言锋而可议。然
于方便门中。事无一向。 …… (第 0013b 页)
日齐明。尧风与祖风并扇。万邦无事。
时当熙盛之年。四海晏清。人乐升平之化。久立珍重。
佛印清禅师。 哲宗皇帝 遣中使降香。师登座。问答罢。
乃拈拂子。召大众曰。还见么。手中拂子。层层为诸人
放百种宝光。复击禅床 (第 0013c 页)
上堂。四年居此日波波。累及禅和不柰何。今感圣恩
林下去。一轮秋月照天河。
圆照本禅师以年老求归。 哲宗帝 从其请。敕任便云
游。所至不得抑令住持。因欣然退相国院升座。本是
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棹。船 (第 0231a 页)
林下去。一轮秋月照天河。
圆照本禅师以年老求归。 哲宗帝 从其请。敕任便云
游。所至不得抑令住持。因欣然退相国院升座。本是
无家客。那堪任意游。顺风加橹棹。船 (第 0231a 页)
朴事略(泰州)陈 第
周贻朴。官两淮盐大使。性笃雅。深明佛意。蓄内典千
卷。日以净业为事。尝与龚舫 赵煦 诸居士相往还。栖
心净土。临终安详。亲见三圣而逝(同治年中)。
** 序龚令事(泰州)程宇光
近 (第 0400a 页)
周贻朴。官两淮盐大使。性笃雅。深明佛意。蓄内典千
卷。日以净业为事。尝与龚舫 赵煦 诸居士相往还。栖
心净土。临终安详。亲见三圣而逝(同治年中)。
** 序龚令事(泰州)程宇光
近 (第 0400a 页)
空中。
旁侍慧岸木叉。一白衣跪于前。既而水退
○一行。玄宗开元三年九年○万山李长者。
玄宗开元七年○ 宋哲宗。 张商英至万山昭
化院。得华严决疑论○无畏。玄宗开元四年
○宋真宗。瞻无畏塔制赞○金刚智。玄宗开
元七 …… (第 0462b 页)
峨眉
山妆饰佛像○真宗封泰山。诏修众像三
十二身。御制修像记○敕沙门栖演修龙门
山石龛佛一万七千身○ 哲宗。 敕往东林
妆神运五殿佛像○苏轼绘水陆像。作赞
十六篇○苏轼得张氏画十八罗汉为赞。
以授弟辙○高宗。给 …… (第 0463b 页)
。诏琏禅师居之。
英宗。敕天下私造寺院。并赐寿圣之额○神
宗。敕开宝寺灵感塔。御篆鸿福圆成之塔○ 哲宗。 四明延庆沙门介然创十六观堂。陈瓘
为记○徽宗。云居祐禅师作三塔。白云端禅
师建祖堂。洪觉范论之曰。云 …… (第 0464b 页)
山。建宸奎阁。
奉先朝圣制。苏轼作记○神宗。诏革庐山
东林为禅席。命总禅师居之。应远公七百
年之谶○ 哲宗。 韶阳南华重辩。请苏轼书
柳宗元六祖碑(云云)○四明大梅山英禅师
称。照律师分慈悯三藏集谤禅宗为异见 …… (第 0467a 页)
不断○神宗。雷峰才法师为灵芝元照等
授菩萨戒。见观音像放光○朱寿昌刺血
书经。求母五十年。得于同州○ 哲宗。 张商
英游五台。见文殊在金光中○杨杰诣双
林礼大士。轮藏自转○登封令楼异修少林
道场。产芝草十二本。 …… (第 0468c 页)
禅师居永明。日
暮往别峰念佛。后焚香告众加趺而化○
仁宗。文彦博在京师。与严禅师结僧俗十
万人念佛○ 哲宗。 杨杰绘丈六阿弥陀佛随
身观念。感佛来迎○苏轼尝携阿弥陀佛一 (第 0469b 页)
旁侍慧岸木叉。一白衣跪于前。既而水退
○一行。玄宗开元三年九年○万山李长者。
玄宗开元七年○ 宋哲宗。 张商英至万山昭
化院。得华严决疑论○无畏。玄宗开元四年
○宋真宗。瞻无畏塔制赞○金刚智。玄宗开
元七 …… (第 0462b 页)
峨眉
山妆饰佛像○真宗封泰山。诏修众像三
十二身。御制修像记○敕沙门栖演修龙门
山石龛佛一万七千身○ 哲宗。 敕往东林
妆神运五殿佛像○苏轼绘水陆像。作赞
十六篇○苏轼得张氏画十八罗汉为赞。
以授弟辙○高宗。给 …… (第 0463b 页)
。诏琏禅师居之。
英宗。敕天下私造寺院。并赐寿圣之额○神
宗。敕开宝寺灵感塔。御篆鸿福圆成之塔○ 哲宗。 四明延庆沙门介然创十六观堂。陈瓘
为记○徽宗。云居祐禅师作三塔。白云端禅
师建祖堂。洪觉范论之曰。云 …… (第 0464b 页)
山。建宸奎阁。
奉先朝圣制。苏轼作记○神宗。诏革庐山
东林为禅席。命总禅师居之。应远公七百
年之谶○ 哲宗。 韶阳南华重辩。请苏轼书
柳宗元六祖碑(云云)○四明大梅山英禅师
称。照律师分慈悯三藏集谤禅宗为异见 …… (第 0467a 页)
不断○神宗。雷峰才法师为灵芝元照等
授菩萨戒。见观音像放光○朱寿昌刺血
书经。求母五十年。得于同州○ 哲宗。 张商
英游五台。见文殊在金光中○杨杰诣双
林礼大士。轮藏自转○登封令楼异修少林
道场。产芝草十二本。 …… (第 0468c 页)
禅师居永明。日
暮往别峰念佛。后焚香告众加趺而化○
仁宗。文彦博在京师。与严禅师结僧俗十
万人念佛○ 哲宗。 杨杰绘丈六阿弥陀佛随
身观念。感佛来迎○苏轼尝携阿弥陀佛一 (第 0469b 页)
敢当。预具白文。冀垂鉴察也。
张无尽
丞相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十九登第。后
深信佛乘。留心祖道。 宋哲宗。 元祐六年。为江西漕
运使。后得法于兜率。从悦禅师。
屡致
上频数也。下请举也。
可
许也。肯也。 (第 0452b 页)
张无尽
丞相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十九登第。后
深信佛乘。留心祖道。 宋哲宗。 元祐六年。为江西漕
运使。后得法于兜率。从悦禅师。
屡致
上频数也。下请举也。
可
许也。肯也。 (第 0452b 页)
代圆
照禅师别录(并)灵岩偈颂
苏州灵岩山秀峰寺住持
嗣法无际大师 慧辩录
元丰八年四月初十日。 哲宗皇帝 宣师入内。
福宁殿。为
神宗皇帝。灵驾前升座。
师谢恩罢。乃升座。拈香。示众
云。福宁殿上祝名香。 …… (第 0085b 页)
月。得请罢慧林。 哲宗皇帝。 敕诸处不得抑令住持。任便云游。师归
休灵嵓山。一十二年。闲暇之日。或因请求。遂有歌
颂之作。此是我师 …… (第 0090b 页)
弥月还然 敕全身塔于寺之
上方。阅世八十。坐夏五十二 谥法空。塔曰瑞光(续灯
曰坐亡以上普灯)。 哲宗 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敕授之。
僧宝传赞曰。富郑公居洛中。见颙华严。诵本之语。作
偈寄之曰。因见颙 (第 0091c 页)
照禅师别录(并)灵岩偈颂
苏州灵岩山秀峰寺住持
嗣法无际大师 慧辩录
元丰八年四月初十日。 哲宗皇帝 宣师入内。
福宁殿。为
神宗皇帝。灵驾前升座。
师谢恩罢。乃升座。拈香。示众
云。福宁殿上祝名香。 …… (第 0085b 页)
月。得请罢慧林。 哲宗皇帝。 敕诸处不得抑令住持。任便云游。师归
休灵嵓山。一十二年。闲暇之日。或因请求。遂有歌
颂之作。此是我师 …… (第 0090b 页)
弥月还然 敕全身塔于寺之
上方。阅世八十。坐夏五十二 谥法空。塔曰瑞光(续灯
曰坐亡以上普灯)。 哲宗 加号禅师 皇叔荆王亲赍敕授之。
僧宝传赞曰。富郑公居洛中。见颙华严。诵本之语。作
偈寄之曰。因见颙 (第 0091c 页)
史.道乡集.渔隐丛话)。
** 江民表
名公望。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
拜左司谏。极论 哲宗 朝朋党之祸。为将来戒。时内苑
稍畜珍禽奇兽。民表以为言。徽宗立。纵之。既出知淮
阳军。蔡京为政。嫉诸 (第 0232c 页)
** 江民表
名公望。严州人也。登进士第。建中靖国元年
拜左司谏。极论 哲宗 朝朋党之祸。为将来戒。时内苑
稍畜珍禽奇兽。民表以为言。徽宗立。纵之。既出知淮
阳军。蔡京为政。嫉诸 (第 023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