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又申明适化所及不及。为无缘有缘之义。即承
上高会二字而来。既以法华为高会矣。云何而有
退席之流。是知 高会之
中。虽有五千退席之众。无
非为增上慢者。作进趋之缘也。既退者。尚可为进
者之缘。则五百得授记人。愈见 (第 0575b 页)
演法
乘时者众生随类而得解无足未堪也覈谓研穷
开阐也高会盖指今经之座席也超八教外越四
时表岂不高哉矧 高会之
未阐者由机宜之未堪
也杲日丽天如盲者何文虽不显意实该含推过
在机信不诬矣。
△六言退席当益。】

「 …… (第 0637a 页)
四轮皆同是
因由中而生故从天而雨由是因位故以华表之
但因有趣果之义故散佛上也如此因果谁当感
尅秪是此 会之
时众耳故言及诸大众也。
△四地
动。】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今释地六种动此表圆家六番破无明 …… (第 0653c 页)
行中经家述自疑他疑如
文可见。
△二述他疑。】

「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
神等众 会之
心。」

【△二发问二初问此土。】

「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
大光明。」

【△ …… (第 0655c 页)
殊即以第二偈断云今相如本瑞
是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此是断其
疑体之问弥勒因此又疑实相无相何人 会之

殊即以第三偈断云诸人今当知合掌一心待佛
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此断其疑宗之问。
△三颂
佛所护念。】 (第 0666a 页)
会权归实。】

「复见诸菩萨摩诃萨(至)种种相貌行菩萨道。」

【见之再四。故云复也。诸菩萨。指法华 高会之
机。既
经方等弹斥。般若淘汰。皆上上机。故云摩诃萨也。
因缘。指所秉教理。以所秉教理。为生信发解之因 …… (第 0497c 页)
。尚不能知。况馀众乍入高会。故
依次而遍目之。是谓及也。疑存乎内。形现于外。观
其外而知其内。故曰众 会之
心。谓上所云观者。观
众会疑念之心也。
而问下。正问之语。必问文殊者。
欲资大智。以决根心之疑故。此 …… (第 0499a 页)
前云。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诸修行得道者。今则机教双陈。三乘各别言之。益
知其为转照三 会之
事矣。从实施权竟。
△二会权
归实二。一结前起后。二正陈机宜。初。】

「文殊师利我住于此(至)如是 …… (第 0501a 页)
陈信解相貌。初。】

「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

【首句。重举前境。恒沙菩萨者。即法华 高会之
机。恒
即恒河。亦云殑伽河。此翻天堂来。以此河自雪山 …… (第 0501a 页)
也。依教受化。故云无数。此菩
萨以文字般若。起利他行。敷演法性也。
或见下。观
照般若。观者。离言默 会之
义。诸法。即俗谛相也。俗
谛差别。故以诸法名之。不云相而云性者。既入观
境。即属性分故。既属性分。惟 …… (第 0504b 页)
。以能具大道心。超世间
士故。准叙分数有八万。故云诸也。善男子等。呼菩
萨。等大众。欲酬前请。以决法 会之
疑故。如我惟忖
者。文殊自谓。如我所见。思惟忖度也。今佛世尊等。
正所惟所忖之事。法而言大者。教大。 (第 050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