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智慧院
宝称。二十二。试所习落发。肆讲十二年。宿学敬慕。尝
欲会通诸宗。正一代时教。有禅者问曰。杜顺 乃贤 首
宗祖师也。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
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师无对。即出游方。晚至洞山谒 (第 0184b 页)
宝称。二十二。试所习落发。肆讲十二年。宿学敬慕。尝
欲会通诸宗。正一代时教。有禅者问曰。杜顺 乃贤 首
宗祖师也。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
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师无对。即出游方。晚至洞山谒 (第 0184b 页)
所以一丛林之耳目定日用之
准绳准绳定故日用清耳目一故丛林法昭昭乎炳
若日星凛凛乎肃于律令弗可犯而误也 乃贤 智者
率而循之不厌其繁遵而守之不眤为细日熟一日
时精一时是以节度无乖铿锵有韵性情之和平以
寓志气之中 …… (第 0704c 页)
负从前志气者禅人
勉之。
示垣侍者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若非踏定脚跟
立就志向有顺逆不移之节有死生不 易之 操鲜不
见物而迁随流而合紫垣侍者参随山僧十有馀载
清操洁志凛于冰霜白意直衷皎如星月且沉潜厚
重伏爪藏 (第 0706a 页)
准绳准绳定故日用清耳目一故丛林法昭昭乎炳
若日星凛凛乎肃于律令弗可犯而误也 乃贤 智者
率而循之不厌其繁遵而守之不眤为细日熟一日
时精一时是以节度无乖铿锵有韵性情之和平以
寓志气之中 …… (第 0704c 页)
负从前志气者禅人
勉之。
示垣侍者佛法无多子久长难得人若非踏定脚跟
立就志向有顺逆不移之节有死生不 易之 操鲜不
见物而迁随流而合紫垣侍者参随山僧十有馀载
清操洁志凛于冰霜白意直衷皎如星月且沉潜厚
重伏爪藏 (第 0706a 页)
法不受一尘即
且置敢问现前大众不舍底是那一法这里菽麦得
出非但知此位尊灵安身立命处便知诸佛诸祖乃
圣 乃贤 安身立命处乃知自己本命元辰落处无不
了了还委悉么弥陀非外得遍界是西方击拂子下 (第 0787c 页)
且置敢问现前大众不舍底是那一法这里菽麦得
出非但知此位尊灵安身立命处便知诸佛诸祖乃
圣 乃贤 安身立命处乃知自己本命元辰落处无不
了了还委悉么弥陀非外得遍界是西方击拂子下 (第 0787c 页)
。金华
吴氏子。出家预讲肆。十二年。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
书传世。以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曰。杜顺 乃贤
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
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至洞山。参
克 (第 0726c 页)
吴氏子。出家预讲肆。十二年。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
书传世。以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曰。杜顺 乃贤
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
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至洞山。参
克 (第 0726c 页)
誵讹处么有僧才
出拟举老僧便喝云瞎瞎。】
「举古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且置
之勿论即如古今乃圣 乃贤 及尔我一切高
低人物在这个眼里不在这个眼里汝等各
各为我一检点看若有人检点得谛当了我
许汝更具一只眼 (第 0582a 页)
出拟举老僧便喝云瞎瞎。】
「举古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一只眼且置
之勿论即如古今乃圣 乃贤 及尔我一切高
低人物在这个眼里不在这个眼里汝等各
各为我一检点看若有人检点得谛当了我
许汝更具一只眼 (第 0582a 页)
「 脚跟历落眉毛拄天为人提掇棒扫廉纤孤巍峭壁铁面无言素无有德名动九天帘前赐紫对御谈玄尔绘吾像乃修 乃贤
持去供养广福流传」
#+END_VERSE
#+BEGIN_VERSE
「 出家无正因自不识好恶 (第 0291a 页)
#+END_VERSE
#+BEGIN_VERSE
「 出家无正因自不识好恶 (第 0291a 页)
曰六十四卦卦卦是一大公案爻爻是一小公案能
用于未发而神纯者乃大圣大贤为元亨利亨也用
于方发而中节者 乃贤 人君子之吉利贞无咎也用
于巳发而迁改者乃善人平人可悔吝之灾不害也
不能用者则无忌惮行险小人小则为悔为 …… (第 0789b 页)
修焉有善人君子之慎修焉有大圣大贤为君为师
之慎修焉有一世君师之慎修焉有为天下万世君
师之慎修焉此作 易之 诸大圣盖与天地古今而无
息者也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
中条理历然寂然谁是静正而神明其故者 …… (第 0789b 页)
犹今日吾师
之明大易也吾师开佛祖之面目儒者未见为奇惟
吾师开周孔之面目儒者乃见为奇幸勿吝慈悲再
示大 易之 道了此身心性命之法师曰诸公知大易
之道本末不异体用一如乎体中有用人不能见其
用感而后见其用用中有体人 …… (第 0790a 页)
逢之尝试揽其
篇章以循其经纬本末虽使九变复贯毕竟语忌十
成洞上流风于斯固为增华加厉焉耳且如洁净精
微 易之 教也先儒第谓之能不犯手安在其有喙三
尺而必为前朝断舌之才也乎若夫宋人立尊尧之
题晋代高注庄之作则杖人 …… (第 0791c 页)
画象。字其卦爻而曲尽其奉天时义乎。亦惟文王自
信其寂感秩序之故。始悟伏羲与天地人物。同此先
天不变 易之 体。而后因之为后天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正以尽
后天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而后不违其先天不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体也。周
公孔子。自悟皆然。故曰先须知自心之易。始知天地
之易。伏羲文王周孔之易。即如村民之出私意非 …… (第 0796b 页)
至情以人物后天之易。推其情伪相感。故有喜怒哀
乐吉凶悔吝之交易。移易。翻易。变易。转易。与决不可 易之 道。此虽全体居于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其全用之道亦实
无生死也周孔述而不作。显微阐幽。使民生日用身
心性命。知先后天之体用。有原始反终 …… (第 0796b 页)
即心之则。四圣原不求无为于恍惚也。
**** 因举五位纲宗而论及象数端几
古人之立法立言。正如大 易之 立象立辞也。使无大 (第 0796c 页)
易之 象辞。则天下万世。何从而得天地造化之几微 …… (第 0796c 页)
得中
守约则施博。知节则得中。浮奢作俑。是教法总弊。既
不慎独。即无忌惮。务为太过不及。以乱勤俭简 易之
道。使民不知率从。若图渐次禁制。必自主治政者始。
佛教之制。以身心性命为务。能就禅经律论观净诸
宗而 (第 0800a 页)
用于未发而神纯者乃大圣大贤为元亨利亨也用
于方发而中节者 乃贤 人君子之吉利贞无咎也用
于巳发而迁改者乃善人平人可悔吝之灾不害也
不能用者则无忌惮行险小人小则为悔为 …… (第 0789b 页)
修焉有善人君子之慎修焉有大圣大贤为君为师
之慎修焉有一世君师之慎修焉有为天下万世君
师之慎修焉此作 易之 诸大圣盖与天地古今而无
息者也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
中条理历然寂然谁是静正而神明其故者 …… (第 0789b 页)
犹今日吾师
之明大易也吾师开佛祖之面目儒者未见为奇惟
吾师开周孔之面目儒者乃见为奇幸勿吝慈悲再
示大 易之 道了此身心性命之法师曰诸公知大易
之道本末不异体用一如乎体中有用人不能见其
用感而后见其用用中有体人 …… (第 0790a 页)
逢之尝试揽其
篇章以循其经纬本末虽使九变复贯毕竟语忌十
成洞上流风于斯固为增华加厉焉耳且如洁净精
微 易之 教也先儒第谓之能不犯手安在其有喙三
尺而必为前朝断舌之才也乎若夫宋人立尊尧之
题晋代高注庄之作则杖人 …… (第 0791c 页)
画象。字其卦爻而曲尽其奉天时义乎。亦惟文王自
信其寂感秩序之故。始悟伏羲与天地人物。同此先
天不变 易之 体。而后因之为后天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正以尽
后天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而后不违其先天不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体也。周
公孔子。自悟皆然。故曰先须知自心之易。始知天地
之易。伏羲文王周孔之易。即如村民之出私意非 …… (第 0796b 页)
至情以人物后天之易。推其情伪相感。故有喜怒哀
乐吉凶悔吝之交易。移易。翻易。变易。转易。与决不可 易之 道。此虽全体居于变 (第 0796b 页)
易之 用。其全用之道亦实
无生死也周孔述而不作。显微阐幽。使民生日用身
心性命。知先后天之体用。有原始反终 …… (第 0796b 页)
即心之则。四圣原不求无为于恍惚也。
**** 因举五位纲宗而论及象数端几
古人之立法立言。正如大 易之 立象立辞也。使无大 (第 0796c 页)
易之 象辞。则天下万世。何从而得天地造化之几微 …… (第 0796c 页)
得中
守约则施博。知节则得中。浮奢作俑。是教法总弊。既
不慎独。即无忌惮。务为太过不及。以乱勤俭简 易之
道。使民不知率从。若图渐次禁制。必自主治政者始。
佛教之制。以身心性命为务。能就禅经律论观净诸
宗而 (第 0800a 页)
。米中有粥。张石巩弓。
牧懒安牛。一回入草。牵转鼻头。遵如来言。信狮子吼。
偏众一汤。烊铜灌口。乃圣 乃贤。 多务斯役。踢倒净瓶。
横趋而出。
* 净土偈(有序)
曩云栖师翁。将一句弥陀。簧鼓天下。人竞谓古 (第 0313b 页)
牧懒安牛。一回入草。牵转鼻头。遵如来言。信狮子吼。
偏众一汤。烊铜灌口。乃圣 乃贤。 多务斯役。踢倒净瓶。
横趋而出。
* 净土偈(有序)
曩云栖师翁。将一句弥陀。簧鼓天下。人竞谓古 (第 0313b 页)
毗舍离者。国名也。黎奢者。是其种姓也。如初篇中
释。
庵婆罗婆利
亦云庵婆罗婆提(按婆利。婆提。 乃贤 女之称。梵言窒利。此云女)或云庵
没罗。此是果名。如上释。此女生其华中。因以为名
四生中。此属湿生也 (第 0606b 页)
释。
庵婆罗婆利
亦云庵婆罗婆提(按婆利。婆提。 乃贤 女之称。梵言窒利。此云女)或云庵
没罗。此是果名。如上释。此女生其华中。因以为名
四生中。此属湿生也 (第 0606b 页)
痴心也。故萨婆
多云。为五意故。障寒热。除无惭愧。入聚落。在道行。
生善威仪。清净。又律云。此三衣。 乃贤 圣沙门之幖
帜。若怀抱于结使。不应披袈裟。既云沙门幖帜。则
知定非在家人著也。故法华偈云。剃除须发。 …… (第 0930c 页)
【释。六物者。三衣钵囊具也。三衣 乃贤 圣沙门之幖
帜。具登圣地。钵断邪妄利生之器。囊表慈悲护生
之具。兹寔助道之要缘。可得少乎。谓比丘不具 (第 0938a 页)
多云。为五意故。障寒热。除无惭愧。入聚落。在道行。
生善威仪。清净。又律云。此三衣。 乃贤 圣沙门之幖
帜。若怀抱于结使。不应披袈裟。既云沙门幖帜。则
知定非在家人著也。故法华偈云。剃除须发。 …… (第 0930c 页)
【释。六物者。三衣钵囊具也。三衣 乃贤 圣沙门之幖
帜。具登圣地。钵断邪妄利生之器。囊表慈悲护生
之具。兹寔助道之要缘。可得少乎。谓比丘不具 (第 0938a 页)
趣。因失戒善贪欲而堕。是故五阴魔罗。唯欲非毁
戒律。疑误众生。专谤持戒清净比丘。为小乘道。是
知赞 乃贤 圣。谤即妖魔。故凡欲修性定妙慧者。必
先持此。皎若冰霜。并诵心咒。以建根基。则入三摩
地。方无委曲。 (第 0429c 页)
戒律。疑误众生。专谤持戒清净比丘。为小乘道。是
知赞 乃贤 圣。谤即妖魔。故凡欲修性定妙慧者。必
先持此。皎若冰霜。并诵心咒。以建根基。则入三摩
地。方无委曲。 (第 0429c 页)
他年谁是出蓝青」
#+END_VERSE
** 策门三道沙门净源 述
*** 贤首判论
问华严一真法界即起信一心源也然心融万有便
成四种法界故圭峰以溥该诸教迥异诸教唯就一
心而谈圆矣然则起信以一心为本源贤首判之则
曰心于终而兼于顿且不该乎圆矣与其圭峰之辞
何其异也今诸生心愤口悱其来久矣讵可默无言
乎。
*** 判教有差
问圭峰之论原人也始人天而终显性五教在焉贤
首之疏华严也先小乘而后圆教五章备矣夫贤首
即圭峰之祖也圭峰 乃贤 首之裔也何裔之迹同而
判教之效异耶然二师为道义必有在宜摭嘉言以
㭊两端。
*** 儒释言性
问专 (第 0558c 页)
#+END_VERSE
** 策门三道沙门净源 述
*** 贤首判论
问华严一真法界即起信一心源也然心融万有便
成四种法界故圭峰以溥该诸教迥异诸教唯就一
心而谈圆矣然则起信以一心为本源贤首判之则
曰心于终而兼于顿且不该乎圆矣与其圭峰之辞
何其异也今诸生心愤口悱其来久矣讵可默无言
乎。
*** 判教有差
问圭峰之论原人也始人天而终显性五教在焉贤
首之疏华严也先小乘而后圆教五章备矣夫贤首
即圭峰之祖也圭峰 乃贤 首之裔也何裔之迹同而
判教之效异耶然二师为道义必有在宜摭嘉言以
㭊两端。
*** 儒释言性
问专 (第 055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