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之事又四。初明妙行能转。二明
妙行能得。三明释迦所得。四明释迦所说。
△今
初。
【解】劫浊者。浊 法聚 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
必不能度(突围而出)。 …… (第 0880a 页)
【钞】此五浊法。事在同居。理通上三。且约同居。浊法
聚会者。五浊 法聚 会。减劫末法之时也。非一句阿
弥陀佛。带业横出。必不能度此劫浊也。
【解】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 …… (第 0880b 页)
常真实。此竖穷三际。无量寿也。今信愿力。庄严此
法身阿弥陀佛也。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者。劫浊为
浊 法聚 会。今往生净土。成净 (第 0881a 页)
法聚 会。若观行转。成
同居净会。相似转。方便净会。分證转。实报净会。究
竟转。寂光净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者 …… (第 0881a 页)
命浊
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钞】此明处于娑婆。五浊决定难逃也。谓我等处于
浊 法聚 会之时。决定为时所囿。囿。谓苑囿。如囚在
狱难逃四种决定之苦所偪也。处见浊中。自已正
眼未开。定是邪 (第 0881c 页)
妙行能得。三明释迦所得。四明释迦所说。
△今
初。
【解】劫浊者。浊 法聚 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
必不能度(突围而出)。 …… (第 0880a 页)
【钞】此五浊法。事在同居。理通上三。且约同居。浊法
聚会者。五浊 法聚 会。减劫末法之时也。非一句阿
弥陀佛。带业横出。必不能度此劫浊也。
【解】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 …… (第 0880b 页)
常真实。此竖穷三际。无量寿也。今信愿力。庄严此
法身阿弥陀佛也。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者。劫浊为
浊 法聚 会。今往生净土。成净 (第 0881a 页)
法聚 会。若观行转。成
同居净会。相似转。方便净会。分證转。实报净会。究
竟转。寂光净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者 …… (第 0881a 页)
命浊
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钞】此明处于娑婆。五浊决定难逃也。谓我等处于
浊 法聚 会之时。决定为时所囿。囿。谓苑囿。如囚在
狱难逃四种决定之苦所偪也。处见浊中。自已正
眼未开。定是邪 (第 0881c 页)
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
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
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劫浊者。浊 法聚 会之
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
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 (第 0658a 页)
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
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劫浊者。浊 法聚 会之
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见浊者。五
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 (第 0658a 页)
之
谓也。或偏耽卷帙。不复禅思。佔𠌫终身。空数他
宝。是故善星比丘。诵十二部经。提菩达多。诵六
万 法聚。 而此二人。不修方便道中真佛性。观四
念处等。起大逆罪。俱入地狱。此又读诵者所当
知也○六祖曰。口诵心 (第 0566b 页)
谓也。或偏耽卷帙。不复禅思。佔𠌫终身。空数他
宝。是故善星比丘。诵十二部经。提菩达多。诵六
万 法聚。 而此二人。不修方便道中真佛性。观四
念处等。起大逆罪。俱入地狱。此又读诵者所当
知也○六祖曰。口诵心 (第 0566b 页)
者也。是所谓清
规者。法也。略释法竟。广见下大众章。护戒条说)。
** 二。权实相须为体者
(天池 法聚 云。道本乎实际。而礼乐法制者。摄化之权也。非
权。则教无以立。而道不行矣。是故孔子作春秋。述礼记。备 (第 0380a 页)
规者。法也。略释法竟。广见下大众章。护戒条说)。
** 二。权实相须为体者
(天池 法聚 云。道本乎实际。而礼乐法制者。摄化之权也。非
权。则教无以立。而道不行矣。是故孔子作春秋。述礼记。备 (第 0380a 页)
拜)。」
**** 第十劝诫回向
「
(和尚鸣尺云)。
汝沙弥。今得𩯭发落地。袈裟著身。入于善 法聚 中。出
其尘嚣境内。日新道业。永舍攀缘。我今示汝五德十
数。壮悦道志。依而奉行。所言五德者。福田经云 (第 0468b 页)
**** 第十劝诫回向
「
(和尚鸣尺云)。
汝沙弥。今得𩯭发落地。袈裟著身。入于善 法聚 中。出
其尘嚣境内。日新道业。永舍攀缘。我今示汝五德十
数。壮悦道志。依而奉行。所言五德者。福田经云 (第 0468b 页)
于山寺。至今梁益三辅间。止呼为兴
元上座。奇踪异迹。未及详也。
** 法江
江东人。游岷蜀。居于 法聚 寺。即隋蜀王秀所造
也。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利塔。师以慈悯为怀。多逆
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 …… (第 0204c 页)
皇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
住 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
开大乘。师止法筵三年。后还本住。常弘此经。又二年
许。寺有 (第 0208b 页)
元上座。奇踪异迹。未及详也。
** 法江
江东人。游岷蜀。居于 法聚 寺。即隋蜀王秀所造
也。内有仁寿中文帝树舍利塔。师以慈悯为怀。多逆
知其来。言无少误。尝在房中谓门人 …… (第 0204c 页)
皇之始。高丽印公。入蜀讲三论。又为印之弟子。
常业大乘。后随入京。流听诸法。大业之末。又返蜀部。
住 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上蜀。在大建昌寺讲
开大乘。师止法筵三年。后还本住。常弘此经。又二年
许。寺有 (第 0208b 页)
。光
启正法。招贲硕德。率先僧首。即于长安敷扬律藏。时
益州蜀王秀。请师还蜀。及至之日。王自出迎。住 法聚
寺。道俗归崇。寺设大斋。遐迩俱赴。师屏气寂然。性不
受施。不妄干物。后以人事甚繁。不时諠扰。乃辞入龙 (第 0211a 页)
启正法。招贲硕德。率先僧首。即于长安敷扬律藏。时
益州蜀王秀。请师还蜀。及至之日。王自出迎。住 法聚
寺。道俗归崇。寺设大斋。遐迩俱赴。师屏气寂然。性不
受施。不妄干物。后以人事甚繁。不时諠扰。乃辞入龙 (第 0211a 页)
若论。
明其窟穴。解兼伦例。众举绍隆。下敕补充讲论。于经
藏寺。仍扬前部。微恙而终。敕送舍利于益州之 法聚
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道贯西蜀。开化弥昌。倾其金
贝。无不兴从。不接旬而塔成就矣。及将下瘗。天雨银 (第 0215c 页)
明其窟穴。解兼伦例。众举绍隆。下敕补充讲论。于经
藏寺。仍扬前部。微恙而终。敕送舍利于益州之 法聚
寺。即蜀王秀之所造也。道贯西蜀。开化弥昌。倾其金
贝。无不兴从。不接旬而塔成就矣。及将下瘗。天雨银 (第 0215c 页)
资州兰若院处寂 汉州栖贤寺大川
唐西域难陀 徐州安丰山怀空
成都福感寺定光 雅州开元寺智广
成都 法聚 寺圆相 阆州常乐寺法融
成都东禅院贯休
卷十七
唐成都府永安 兴元渠山亡名
唐 (第 0116c 页)
法聚 寺法江 彭州茶笼山罗僧
阆州光国院行遵 周净众寺僧缄
邛州灵鹫山点点师 成都福感寺定兰
成都兰 (第 0116c 页)
唐西域难陀 徐州安丰山怀空
成都福感寺定光 雅州开元寺智广
成都 法聚 寺圆相 阆州常乐寺法融
成都东禅院贯休
卷十七
唐成都府永安 兴元渠山亡名
唐 (第 0116c 页)
法聚 寺法江 彭州茶笼山罗僧
阆州光国院行遵 周净众寺僧缄
邛州灵鹫山点点师 成都福感寺定兰
成都兰 (第 0116c 页)
手摇曳而逝。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二。茶毗塔
于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母冯。生
于弘治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儿时每藉地趺坐折 …… (第 0764b 页)
师举前话。松曰不是不是。师
曰。天宁道是。和尚如何道不是。松曰。天宁则是。我则
不是。师疑不决。后参 玉芝。 复举前话。芝曰。是与不是
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师曰如何是出常情句。芝
与一掌。师当下豁然。平昔碍 (第 0767c 页)
于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母冯。生
于弘治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儿时每藉地趺坐折 …… (第 0764b 页)
师举前话。松曰不是不是。师
曰。天宁道是。和尚如何道不是。松曰。天宁则是。我则
不是。师疑不决。后参 玉芝。 复举前话。芝曰。是与不是
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师曰如何是出常情句。芝
与一掌。师当下豁然。平昔碍 (第 0767c 页)
野翁晓禅师
突空升禅师法嗣
无尽海禅师(不列章次)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 法聚禅师
寿堂松禅师法嗣
古音净琴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万松林禅师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天琦瑞禅师法嗣 (第 0659a 页)
突空升禅师法嗣
无尽海禅师(不列章次)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 法聚禅师
寿堂松禅师法嗣
古音净琴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万松林禅师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天琦瑞禅师法嗣 (第 0659a 页)
靖庚申
秋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塔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府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母冯。
生弘治壬子子月晦日。儿时每藉地趺坐。折草念佛。
母曰。此儿佛弟子也。稍长 (第 0572a 页)
秋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二。茶毗塔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府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母冯。
生弘治壬子子月晦日。儿时每藉地趺坐。折草念佛。
母曰。此儿佛弟子也。稍长 (第 0572a 页)
铁壁通禅师 慧空谦禅师
无相空禅师法嗣
宝心镜禅师(无传)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 法聚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径山慧林禅师 振宗琏禅师(无传)
天目进禅师法嗣
东塔晓禅师 …… (第 0399b 页)
吉州青原玺禅师(此后无传) 碛砂觉禅师
因圣炫禅师 行才禅师
鄱阳谥庵宁禅师 广福礼禅师
方崖龙景义禅师 吴松大觉量禅师
松江宝 月泉 圆禅师 隆庆静禅师
沙县正禅师 荆溪实禅师
峨眉星禅师 昶上座
天庆让禅师法嗣
熊耳子定禅师 (第 0404a 页)
无相空禅师法嗣
宝心镜禅师(无传)
吉庵祚禅师法嗣
天宁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天池 法聚禅师
金台觉禅师法嗣
径山慧林禅师 振宗琏禅师(无传)
天目进禅师法嗣
东塔晓禅师 …… (第 0399b 页)
吉州青原玺禅师(此后无传) 碛砂觉禅师
因圣炫禅师 行才禅师
鄱阳谥庵宁禅师 广福礼禅师
方崖龙景义禅师 吴松大觉量禅师
松江宝 月泉 圆禅师 隆庆静禅师
沙县正禅师 荆溪实禅师
峨眉星禅师 昶上座
天庆让禅师法嗣
熊耳子定禅师 (第 0404a 页)
后迁弁
山。晚年复退归天宁。庚申秋示疾。或请说偈。师举手
摇曳而逝(吉庵祚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儿时每
藉地趺坐。折草念佛。人皆为其亲曰。此儿他日必为
佛弟子。稍长。淹通经史。 (第 0113b 页)
山。晚年复退归天宁。庚申秋示疾。或请说偈。师举手
摇曳而逝(吉庵祚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儿时每
藉地趺坐。折草念佛。人皆为其亲曰。此儿他日必为
佛弟子。稍长。淹通经史。 (第 0113b 页)
秋示寂。世寿七十四。僧腊五十二。茶毗。塔于
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儿时每
藉地趺坐。折草念佛。母曰。此儿他日必为佛弟子。稍
长。淹通经史。年十四。 …… (第 0245c 页)
我则不是。师疑不决。后参 玉芝。 复举前话。芝曰。是与
不是。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师曰。如何是出常情
句。芝与一掌。师当下豁然。平 (第 0249b 页)
禅悦堂。
*** 天通显禅师法嗣
**** 湖州天池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嘉禾富氏子。儿时每
藉地趺坐。折草念佛。母曰。此儿他日必为佛弟子。稍
长。淹通经史。年十四。 …… (第 0245c 页)
我则不是。师疑不决。后参 玉芝。 复举前话。芝曰。是与
不是。未出常情。二俱吃棒有分。师曰。如何是出常情
句。芝与一掌。师当下豁然。平 (第 0249b 页)
廊庑无拘无束。无
宾无主。一任诸人。安閒步武。切莫触犯。当头石虎(三宜
盂嗣)。
*** 东关天华 法聚 净理禅师
投东藏落发受具。戒于弁
山音。历见二十馀员宗匠。末上参云门。十馀载始获
印證 住后上堂。 (第 0686a 页)
宾无主。一任诸人。安閒步武。切莫触犯。当头石虎(三宜
盂嗣)。
*** 东关天华 法聚 净理禅师
投东藏落发受具。戒于弁
山音。历见二十馀员宗匠。末上参云门。十馀载始获
印證 住后上堂。 (第 0686a 页)
林隐静庵智素禅师
宝芳进禅师法嗣
东塔野翁晓禅师
吉庵祚禅师法嗣
法舟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陆五台居士
寿堂松禅师法嗣
斗峰古音净琴禅师
南岳下第三十世
天奇瑞禅师法嗣
无闻 (第 0381c 页)
宝芳进禅师法嗣
东塔野翁晓禅师
吉庵祚禅师法嗣
法舟道济禅师
天通显禅师法嗣
月泉玉芝法聚 禅师 陆五台居士
寿堂松禅师法嗣
斗峰古音净琴禅师
南岳下第三十世
天奇瑞禅师法嗣
无闻 (第 0381c 页)
水月庵法纯净慎禅师 龙田拍子净地禅师
天宁休山净炬禅师 清凉三疾净甫禅师
龙山介眉净传禅师 天华 法聚 净理禅师
津梁庵詹明净纯禅师
卷一百十二
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蜀阜东星净鉴禅师 普明石照净 (第 0401a 页)
天宁休山净炬禅师 清凉三疾净甫禅师
龙山介眉净传禅师 天华 法聚 净理禅师
津梁庵詹明净纯禅师
卷一百十二
青原下第三十七世随录
蜀阜东星净鉴禅师 普明石照净 (第 040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