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佛部
真言异鍱腹」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四验)
* 秦太守赵正
* 晋沙门释僧睿
* 晋沙门支孝龙
* 晋沙门 康僧渊
秦符坚臣武威太守赵正。立志忠政大弘佛
法。符坚初败群锋互起。戎妖纵暴民流四出。
而得传译大部盖由赵正 …… (第 0684b 页)
桓桓孝龙
剋迈高广
物竞宗归
人思效仰
云泉弥漫
兰风旴响」 晋康僧渊。 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胡人 (第 0684c 页)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四验)
* 秦太守赵正
* 晋沙门释僧睿
* 晋沙门支孝龙
* 晋沙门 康僧渊
秦符坚臣武威太守赵正。立志忠政大弘佛
法。符坚初败群锋互起。戎妖纵暴民流四出。
而得传译大部盖由赵正 …… (第 0684b 页)
桓桓孝龙
剋迈高广
物竞宗归
人思效仰
云泉弥漫
兰风旴响」 晋康僧渊。 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胡人 (第 0684c 页)
唐可周 唐辩光 晋自新
汉洪真 汉若虚 宋师律
宋守真 宋岩俊
卷第十九
忍辱学
持志科
晋支孝龙 晋康僧渊 晋竺法乘
晋竺僧度 晋慧持 晋慧永
宋道渊 宋道温 宋道亮
宋智一 齐昙迁 齐法慧
梁僧乔 (第 0069b 页)
汉洪真 汉若虚 宋师律
宋守真 宋岩俊
卷第十九
忍辱学
持志科
晋支孝龙 晋康僧渊 晋竺法乘
晋竺僧度 晋慧持 晋慧永
宋道渊 宋道温 宋道亮
宋智一 齐昙迁 齐法慧
梁僧乔 (第 0069b 页)
**** 晋康僧渊
西域人。生关中。梵相而汉语。有志操。诵放
光道行。为心要。成帝时。与康法畅支敏度俱渡江。有
才思。名 …… (第 0231b 页)
魏道登
生东莞芮氏。聪警有信力。闻徐州僧药明经
论。挟策从之。悉究涅槃法华胜鬘。后从 僧渊 究成论。
誉动魏都。屡见徵聘。同学法度曰。盍行乎随方适化。
为物津梁。彼慧远拂衣庐阜。昙谛灭迹昆山。 …… (第 0233b 页)
者。春秋六
十七。终于等界寺。寺西望沙州。即处士刘虬注法华
经之地。今经台馀址尚存。
**** 隋 僧渊
李氏。蜀之广汉郪人也。家饶财。及渊之生。天
雨钱而禀涌粟。盖其福报然欤。年十八。投乡之康兴
寺薙落。 (第 0236a 页)
传卷第四(义解一)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朱士行一
* 支孝龙二 康僧渊 三
* 竺法雅四
* 康法朗五
* 竺法乘六
* 竺潜深七
* 支道林八 …… (第 0346b 页)
拟。大器难像。桓桓孝龙。剋迈高广。物
竞宗归。人思效仰。云泉弥漫。兰风[月*(夸-大+八)]向。 康僧渊。 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
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 (第 0346c 页)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朱士行一
* 支孝龙二 康僧渊 三
* 竺法雅四
* 康法朗五
* 竺法乘六
* 竺潜深七
* 支道林八 …… (第 0346b 页)
拟。大器难像。桓桓孝龙。剋迈高广。物
竞宗归。人思效仰。云泉弥漫。兰风[月*(夸-大+八)]向。 康僧渊。 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
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 (第 0346c 页)
婆罗)
高僧传第四卷(义解一十四人)
晋洛阳朱士行(竺叔兰 无罗叉)
晋淮阳支孝龙
晋豫章山 康僧渊(康法畅 支敏度) 晋高邑竺法雅(毗浮 昙相 昙习)
晋中山康法朗(令韶)
晋燉煌竺法乘(竺法行 竺法存)
晋 …… (第 0419c 页)
齐伪魏济州释 僧渊(慧记 道登) 齐伪魏释昙度
齐京师庄严寺释道慧(玄趣 僧达)
齐京师中兴寺释僧钟(昙纤 昙迁 僧表 僧最 (第 0420c 页)
高僧传第四卷(义解一十四人)
晋洛阳朱士行(竺叔兰 无罗叉)
晋淮阳支孝龙
晋豫章山 康僧渊(康法畅 支敏度) 晋高邑竺法雅(毗浮 昙相 昙习)
晋中山康法朗(令韶)
晋燉煌竺法乘(竺法行 竺法存)
晋 …… (第 0419c 页)
齐伪魏济州释 僧渊(慧记 道登) 齐伪魏释昙度
齐京师庄严寺释道慧(玄趣 僧达)
齐京师中兴寺释僧钟(昙纤 昙迁 僧表 僧最 (第 0420c 页)
多在。澄寺中养之。
| 壬辰(七) |(三) | | | | |
沙门 康僧渊。 康法畅支敏度等。俱过江。渊通内外典
畅。兼善义论。度聪哲有誉。著译经录。渊虽德逾畅度。
而以清约自处 (第 0023a 页)
| 壬辰(七) |(三) | | | | |
沙门 康僧渊。 康法畅支敏度等。俱过江。渊通内外典
畅。兼善义论。度聪哲有誉。著译经录。渊虽德逾畅度。
而以清约自处 (第 0023a 页)
色伐性不疑厚味腊
毒难治如何贪人不思。
陆士衡诗云澄神玄漠流栖心太素域弭节欣高视
俟我大梦觉。 庾僧渊 诗云胡不绝我欲反宗归无生达观均有无
蝉蜕豁朗明。
陶渊明神释诗有云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
大化中 (第 0021c 页)
毒难治如何贪人不思。
陆士衡诗云澄神玄漠流栖心太素域弭节欣高视
俟我大梦觉。 庾僧渊 诗云胡不绝我欲反宗归无生达观均有无
蝉蜕豁朗明。
陶渊明神释诗有云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
大化中 (第 0021c 页)
昔人。若能仁更兴大
晋者。必取汝为五百之一人矣(法友年二十四。便能讲说。后立剡县
城南台寺焉)晋成世 康僧渊 .康法畅.支敏度俱过江 (第 0595b 页)
(僧渊。 本西国人。生长安为僧。常乞食自资。德逾畅度。与殷浩对问内外典籍。浩词屈不能对)畅常执
麾尾行。每值名 (第 0595b 页)
晋者。必取汝为五百之一人矣(法友年二十四。便能讲说。后立剡县
城南台寺焉)晋成世 康僧渊 .康法畅.支敏度俱过江 (第 0595b 页)
(僧渊。 本西国人。生长安为僧。常乞食自资。德逾畅度。与殷浩对问内外典籍。浩词屈不能对)畅常执
麾尾行。每值名 (第 0595b 页)
言笑滑稽相谑。时晋镇北将军
司马恬恶其不节。招而鸩之。频倾三大钟。相饮之。神
色无易。因兹礼重。 康僧渊。 来于长安。貌杂胡人。语变中国。时遇殷浩。浩
问渊佛经深远之理。 (第 0244b 页)
僧渊 却辨俗书性情之义。自昼
至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观。琅琊王茂弘以渊鼻高眼
深之言戏之。渊复以言谑于王曰。 (第 0244b 页)
司马恬恶其不节。招而鸩之。频倾三大钟。相饮之。神
色无易。因兹礼重。 康僧渊。 来于长安。貌杂胡人。语变中国。时遇殷浩。浩
问渊佛经深远之理。 (第 0244b 页)
僧渊 却辨俗书性情之义。自昼
至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观。琅琊王茂弘以渊鼻高眼
深之言戏之。渊复以言谑于王曰。 (第 02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