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釋家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步莲花。和帝刺于制州。举萧衍伐之。遂废为东
昏侯。寿十九而终。在位二年)。
(庚辰) 元魏宣武恪改 景明(孝文第五子。即位深好佛法。百二十三。葬景平陵。
在位十六年) 。
(四十七) 道士陈显明。妄造道真步虚品经六十
四篇(出珠林)。
(辛巳) 和帝宝融改中兴(字 (第 0543c 页)
智昭。 明帝 第八子萧衍迎立于江陵。明年三月禅位于
梁。梁武奉帝为巴陵王。年十五崩。在位一年)。
齐高帝萧道成。 (第 0543c 页)
昏侯。寿十九而终。在位二年)。
(庚辰) 元魏宣武恪改 景明(孝文第五子。即位深好佛法。百二十三。葬景平陵。
在位十六年) 。
(四十七) 道士陈显明。妄造道真步虚品经六十
四篇(出珠林)。
(辛巳) 和帝宝融改中兴(字 (第 0543c 页)
智昭。 明帝 第八子萧衍迎立于江陵。明年三月禅位于
梁。梁武奉帝为巴陵王。年十五崩。在位一年)。
齐高帝萧道成。 (第 0543c 页)
肃宗熙平中于城内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
百僚。表基立刹。塔有九层。高四十馀丈。费用
不可胜计。 景明 寺塔亦其亚也。尔后官私寺
塔其数甚众。神龟元年司空尚书令任城王
澄。奏寺塔渐多坊民居事。略云。如来阐 (第 0104c 页)
百僚。表基立刹。塔有九层。高四十馀丈。费用
不可胜计。 景明 寺塔亦其亚也。尔后官私寺
塔其数甚众。神龟元年司空尚书令任城王
澄。奏寺塔渐多坊民居事。略云。如来阐 (第 0104c 页)
除之。壬子年正月健
即皇帝位。甲寅年东海王雄卒。雄子坚袭
爵。坚至孝博学多能。乙卯年六月健卒。谥
曰 景明皇帝。 庙号高祖。太子生即位。改
元寿光。生暴虐饮酒无昼夜。乘醉视事多
所杀戮。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丁巳年 …… (第 0784c 页)
高祖武皇帝
* 少帝
* 太祖文帝
* 武帝
* 废帝
* 太祖 明帝
废帝
* 顺帝
* 八主禅于齐
*** 高祖武帝
讳裕。字德舆。彭城人(徐州也)汉 (第 0788c 页)
即皇帝位。甲寅年东海王雄卒。雄子坚袭
爵。坚至孝博学多能。乙卯年六月健卒。谥
曰 景明皇帝。 庙号高祖。太子生即位。改
元寿光。生暴虐饮酒无昼夜。乘醉视事多
所杀戮。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丁巳年 …… (第 0784c 页)
高祖武皇帝
* 少帝
* 太祖文帝
* 武帝
* 废帝
* 太祖 明帝
废帝
* 顺帝
* 八主禅于齐
*** 高祖武帝
讳裕。字德舆。彭城人(徐州也)汉 (第 0788c 页)
本朝真宗皇帝祥符中。始封崇五岳。
乃命工部侍郎薛公映.给事中钱公惟。仍赍
玉册。加号司天昭圣帝。其妃 景明皇 后。今玉
简尺有五。文以金字。联以金绳。覆以锦囊。
绛服衮冕。剑佩掖卫。皆法宸居。
* 玉册文礼部 …… (第 1063c 页)
真九位醮牌。西奉安 皇帝寿星位。殿东
西列待读四学士。东西庙设诸星宿醮牌。蕃
禧殿以尊奉 司天昭圣帝 景明 圣后。皆御
服幞头冠帔。殿内两侧设东西寝帐。妆奁梳
洗之属。外东太子殿。建炎中。并封侯爵。曰世
德侯 …… (第 1063c 页)
虎遽去。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塘人。隐南岳瀑布山。
妙该术解。深览图秘。采鍊纳御。靡不必为。齐 高祖 诏吴会一郡以礼资遣。又辞以疾。俄而
高逝。人主追恨。乃诏于瀑布山下立太平观。
以伯玉好读太平经兼修其 (第 1067a 页)
乃命工部侍郎薛公映.给事中钱公惟。仍赍
玉册。加号司天昭圣帝。其妃 景明皇 后。今玉
简尺有五。文以金字。联以金绳。覆以锦囊。
绛服衮冕。剑佩掖卫。皆法宸居。
* 玉册文礼部 …… (第 1063c 页)
真九位醮牌。西奉安 皇帝寿星位。殿东
西列待读四学士。东西庙设诸星宿醮牌。蕃
禧殿以尊奉 司天昭圣帝 景明 圣后。皆御
服幞头冠帔。殿内两侧设东西寝帐。妆奁梳
洗之属。外东太子殿。建炎中。并封侯爵。曰世
德侯 …… (第 1063c 页)
虎遽去。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塘人。隐南岳瀑布山。
妙该术解。深览图秘。采鍊纳御。靡不必为。齐 高祖 诏吴会一郡以礼资遣。又辞以疾。俄而
高逝。人主追恨。乃诏于瀑布山下立太平观。
以伯玉好读太平经兼修其 (第 1067a 页)
合。密雨交零。瑜乃誓曰。
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
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 景明
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药药王
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
弥山。并稽首作礼。 (第 0094b 页)
若我所志克明。天当清朗。如其无感。便当滂
注使此四辈知神应之无昧也。言已云 景明
霁。至初夜竟便入薪龛中。合掌平坐药药王
品。火焰交至。犹合掌不散。道俗知者。奔赴
弥山。并稽首作礼。 (第 0094b 页)
乏。诏取
像殿宝帐。珩佩珠玉。以充给之有司部集人力将事
屏撤。而云气滃郁。拥殿内外交暗。其馀方所。霁 景明
朗。观者四合。竞骇其异。而雨注电射。烟焰歘涨。众见
殿像腾举。高薄霄汉。渐远渐微。焂然而没。顷之云敛 (第 0153c 页)
像殿宝帐。珩佩珠玉。以充给之有司部集人力将事
屏撤。而云气滃郁。拥殿内外交暗。其馀方所。霁 景明
朗。观者四合。竞骇其异。而雨注电射。烟焰歘涨。众见
殿像腾举。高薄霄汉。渐远渐微。焂然而没。顷之云敛 (第 0153c 页)
廮陶。性孝
信。该综经史。时论归之。徵为太学博士。然厌世烦辱。
乍览佛经。涣乎神解。年二十八。事里之 景明 寺僧寔
法师。为薙落师。且发五愿。以敬三宝。以福四恩。初从
跋陀弟子房禅师受行止观。北游定州之嘉鱼山 …… (第 0311c 页)
向。开皇初卒。是日谓
弟子慧兴曰。客至可多辨斋馔。及中而慰吊者填门
矣。
永禅师南乡人。梁有国日。 明帝 尝供养之。开皇初。
坐逝。众闻音乐香气者七日夜。方露尸伞盖山上。未 (第 0314a 页)
信。该综经史。时论归之。徵为太学博士。然厌世烦辱。
乍览佛经。涣乎神解。年二十八。事里之 景明 寺僧寔
法师。为薙落师。且发五愿。以敬三宝。以福四恩。初从
跋陀弟子房禅师受行止观。北游定州之嘉鱼山 …… (第 0311c 页)
向。开皇初卒。是日谓
弟子慧兴曰。客至可多辨斋馔。及中而慰吊者填门
矣。
永禅师南乡人。梁有国日。 明帝 尝供养之。开皇初。
坐逝。众闻音乐香气者七日夜。方露尸伞盖山上。未 (第 0314a 页)
法律亦异。道教
彰于互显。禁劝各有所宜。其僧犯杀人。以上
罪依俗格断。馀犯悉付昭玄。以内律僧制判
之 (景明 年中帝新撰之)时魏与梁通和。要贵多遣人。随使
交易。唯崔暹(字季伦)寄求佛经。梁祖缮写并幡花
赞呗送 …… (第 0241b 页)
因礼奘三藏。又中宗设无遮斋。
诏五品以上行香。或用然香薰手。或将香粖
遍行。谓之行香。后不空三藏奏为 高祖 太宗
七圣忌辰设斋行香。敕旨宜依。寻因多故不
斋但行香而已。文宗朝中书崔蠡上疏云。国
忌设斋。百官行 (第 0241c 页)
彰于互显。禁劝各有所宜。其僧犯杀人。以上
罪依俗格断。馀犯悉付昭玄。以内律僧制判
之 (景明 年中帝新撰之)时魏与梁通和。要贵多遣人。随使
交易。唯崔暹(字季伦)寄求佛经。梁祖缮写并幡花
赞呗送 …… (第 0241b 页)
因礼奘三藏。又中宗设无遮斋。
诏五品以上行香。或用然香薰手。或将香粖
遍行。谓之行香。后不空三藏奏为 高祖 太宗
七圣忌辰设斋行香。敕旨宜依。寻因多故不
斋但行香而已。文宗朝中书崔蠡上疏云。国
忌设斋。百官行 (第 0241c 页)
八。投钜鏕 景明
寺僧寔法师而出家。落发
甫尔便寻经论。悲庆交并识神厉勇。因发五
愿。所谓财法通辩。及以四大常敬三宝普 …… (第 0553c 页)
网。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
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
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 高祖 遣庐陵王迎出都。有事不遂。及湘东王作牧荆峡于江陵造天宫寺迎以处之。遂终此寺即梁太清年也。其寺见有碑记 …… (第 0556a 页)
沙门之弟子也。卓然独立靖记玄心。至于
戒年清洁逾厉而慧业未深。遥想扬辇遂
负[袌-包+矢]沿波达于 建业。 龙光僧绰一代英雄。
乃肆心仰旨专门受教。学逾一纪。解通三
藏。梁建安侯萧正立。务兼内外兼弘孔释。
造 …… (第 0556a 页)
诵法
华维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进具后。
为荆南佛法希鲜承都下大弘法席。有
心远慕。遂因商舡往造 建业。 正值成实
云讲。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将
施本邑。至匡山寺顗师相见。承南岳
思禅师匡化山中引众 (第 0557a 页)
甫尔便寻经论。悲庆交并识神厉勇。因发五
愿。所谓财法通辩。及以四大常敬三宝普 …… (第 0553c 页)
网。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
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
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 高祖 遣庐陵王迎出都。有事不遂。及湘东王作牧荆峡于江陵造天宫寺迎以处之。遂终此寺即梁太清年也。其寺见有碑记 …… (第 0556a 页)
沙门之弟子也。卓然独立靖记玄心。至于
戒年清洁逾厉而慧业未深。遥想扬辇遂
负[袌-包+矢]沿波达于 建业。 龙光僧绰一代英雄。
乃肆心仰旨专门受教。学逾一纪。解通三
藏。梁建安侯萧正立。务兼内外兼弘孔释。
造 …… (第 0556a 页)
诵法
华维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进具后。
为荆南佛法希鲜承都下大弘法席。有
心远慕。遂因商舡往造 建业。 正值成实
云讲。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将
施本邑。至匡山寺顗师相见。承南岳
思禅师匡化山中引众 (第 0557a 页)
按魏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释老志。肃宗熙平中。于
城内大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寮。表基立刹。
佛图九层。高四十馀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 景明 寺
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
神龟元年夏。诏为胡国珍设斋。令人出家。冬以尼礼。
葬 (第 0013a 页)
皇太后于北邙。任城王澄。奏请禁城内建寺。僧不
满五十。不得别造 按魏书肃宗本纪。神龟元年秋
九月戊申。皇太后高氏。崩于瑶光等。冬十月丁卯。以
尼礼葬于北邙 按释老志。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
任城王澄。奏曰。仰惟 高祖。 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
终始。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故都城制云。城
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 …… (第 0013b 页)
以道俗殊归。理无相乱故也。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
虽有显禁。犹自冒营。至正始三年。沙门统慧深。有违 景明 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巳后更
不听。立先旨舍宽抑典。从请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
来私谒 …… (第 0013b 页)
百。空地表
刹。未立塔宇。不在其数。民不畏法。乃至于斯。自迁都
巳来。年踰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 高祖 立制。非徒
欲使缁素殊途。抑亦防微深虑。世宗述之。亦不锢禁
营福。当在杜塞未萌。今之僧寺。无处不有。 …… (第 0013c 页)
秀之谋。近日冀州。遭大乘之变。皆初假
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奸诳。用逞私悖。太和之制。因法
秀而杜远。 景明 之禁。虑大乘之将乱。始知祖宗睿圣。
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昔如来阐教。多依山
林。今此僧徒。 (第 0013c 页)
城内大社西。起永宁寺。灵太后亲率百寮。表基立刹。
佛图九层。高四十馀丈。其诸费用。不可胜计。 景明 寺
佛图。亦其亚也。至于官私寺塔。其数甚众。
神龟元年夏。诏为胡国珍设斋。令人出家。冬以尼礼。
葬 (第 0013a 页)
皇太后于北邙。任城王澄。奏请禁城内建寺。僧不
满五十。不得别造 按魏书肃宗本纪。神龟元年秋
九月戊申。皇太后高氏。崩于瑶光等。冬十月丁卯。以
尼礼葬于北邙 按释老志。元年冬。司空公尚书令
任城王澄。奏曰。仰惟 高祖。 定鼎嵩瀍。卜世悠远。虑括
终始。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故都城制云。城
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 …… (第 0013b 页)
以道俗殊归。理无相乱故也。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
虽有显禁。犹自冒营。至正始三年。沙门统慧深。有违 景明 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巳后更
不听。立先旨舍宽抑典。从请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
来私谒 …… (第 0013b 页)
百。空地表
刹。未立塔宇。不在其数。民不畏法。乃至于斯。自迁都
巳来。年踰二纪。寺夺民居。三分且一。 高祖 立制。非徒
欲使缁素殊途。抑亦防微深虑。世宗述之。亦不锢禁
营福。当在杜塞未萌。今之僧寺。无处不有。 …… (第 0013c 页)
秀之谋。近日冀州。遭大乘之变。皆初假
神教。以惑众心。终设奸诳。用逞私悖。太和之制。因法
秀而杜远。 景明 之禁。虑大乘之将乱。始知祖宗睿圣。
防遏处深。履霜坚冰。不可不慎。昔如来阐教。多依山
林。今此僧徒。 (第 0013c 页)
之中。寺踰
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往者
代北有法秀之谋。冀州有大乘之变。太和 景明 之制
非图。使缁素殊途。盖亦以防微杜渐。昔如来阐教。多
依山林。今此僧徒恋着城邑。正以诱于利欲。不能 …… (第 0165b 页)
。便同本有。乃往禹门山千圣寺。至十月
初五日。端坐而逝。世寿一百五十。门人奉全身。葬熊
耳山定林寺○ 明帝 魏使宋云西域回。遇师于葱岭。
手携只履。翩翩独往。云问师何往。曰西天去。语云曰。
汝主巳厌世矣。速归 (第 0166a 页)
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往者
代北有法秀之谋。冀州有大乘之变。太和 景明 之制
非图。使缁素殊途。盖亦以防微杜渐。昔如来阐教。多
依山林。今此僧徒恋着城邑。正以诱于利欲。不能 …… (第 0165b 页)
。便同本有。乃往禹门山千圣寺。至十月
初五日。端坐而逝。世寿一百五十。门人奉全身。葬熊
耳山定林寺○ 明帝 魏使宋云西域回。遇师于葱岭。
手携只履。翩翩独往。云问师何往。曰西天去。语云曰。
汝主巳厌世矣。速归 (第 0166a 页)
。及讲经旨趣。甚详何
独讲般若时挥案一下。俾帝罔措耶。
** 僧稠
钜鹿孙氏。年二十八依实法师于 景明 寺。从道
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得定。又修涅槃圣行。四
念处法。观身不净。寐梦寤见都无欲想。安居 (第 0351a 页)
独讲般若时挥案一下。俾帝罔措耶。
** 僧稠
钜鹿孙氏。年二十八依实法师于 景明 寺。从道
房禅师。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得定。又修涅槃圣行。四
念处法。观身不净。寐梦寤见都无欲想。安居 (第 0351a 页)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未详承嗣传第八
* 东阳善慧大士(斋梁之间) 景明 道房禅师(稠师传)
* 北齐僧稠禅师
* 北齐李奖侍郎(稠师传)
* 天台智琰法师(唐) …… (第 0244a 页)
五台元堪法师(远师传)
* 天台道暹法师
* 国清清观法师
* 国清文举法师 建业 敬云法师
* 泰山妙行法师
* 四明子麟法师(五代唐)
* 十祖玄烛法师
* 嘉禾皓 …… (第 0244a 页)
文禅师
同时。旁赞其道者。曰傅大士。以大士无
授受之迹。今但附见于传首云。
禅师僧稠。钜鹿孙氏。从 景明 寺道房禅师
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即得入定。复修涅槃
圣行四念处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尝九日
修死想观。 (第 0245a 页)
* 未详承嗣传第八
* 东阳善慧大士(斋梁之间) 景明 道房禅师(稠师传)
* 北齐僧稠禅师
* 北齐李奖侍郎(稠师传)
* 天台智琰法师(唐) …… (第 0244a 页)
五台元堪法师(远师传)
* 天台道暹法师
* 国清清观法师
* 国清文举法师 建业 敬云法师
* 泰山妙行法师
* 四明子麟法师(五代唐)
* 十祖玄烛法师
* 嘉禾皓 …… (第 0244a 页)
文禅师
同时。旁赞其道者。曰傅大士。以大士无
授受之迹。今但附见于传首云。
禅师僧稠。钜鹿孙氏。从 景明 寺道房禅师
受行止观摄心旬日即得入定。复修涅槃
圣行四念处法。安居五夏。日唯一食。尝九日
修死想观。 (第 0245a 页)
未详承嗣四十一人
* 东阳善慧大士(梁) 景明 道房禅师
* 北齐僧稠禅师
* 北齐李奖侍郎
* 天台智琰禅师(唐)
* 金华方岩禅 …… (第 0257c 页)
师
* 天台道暹法师
* 国清清观法师
* 国清文举法师
* 泰山妙行法师 建业 敬云法师 (第 0257d 页)
* 东阳善慧大士(梁) 景明 道房禅师
* 北齐僧稠禅师
* 北齐李奖侍郎
* 天台智琰禅师(唐)
* 金华方岩禅 …… (第 0257c 页)
师
* 天台道暹法师
* 国清清观法师
* 国清文举法师
* 泰山妙行法师 建业 敬云法师 (第 0257d 页)
山庚寅安 | |
| 龙德(辛巳)二
后唐 同光(癸未)三 |
| 第五十五景哀王 朴氏名魏膺 景明 之母弟也母资成甲申立理三年 | | |
| 明宗 天成(丙戌)四 |
| 第五十六敬顺王 金氏傅 …… (第 0961b 页)
高丽全盛之日。二十一万五百八户。珠琳
传第二十一卷载。昔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
者占之曰。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也。当杀
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谓
为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
卒为扶馀之王(即东 明帝 为卒本扶馀王之谓也。此卒本扶馀。亦是北扶馀。之别都。故云扶
馀王也。宁禀离乃夫娄王之异称也)。 (第 0964a 页)
| 龙德(辛巳)二
后唐 同光(癸未)三 |
| 第五十五景哀王 朴氏名魏膺 景明 之母弟也母资成甲申立理三年 | | |
| 明宗 天成(丙戌)四 |
| 第五十六敬顺王 金氏傅 …… (第 0961b 页)
高丽全盛之日。二十一万五百八户。珠琳
传第二十一卷载。昔宁禀离王侍婢有娠。相
者占之曰。贵而当王。王曰。非我之胤也。当杀
之。婢曰气从天来。故我有娠。及子之产。谓
为不祥。捐圈则猪嘘。弃栏则马乳。而得不死。
卒为扶馀之王(即东 明帝 为卒本扶馀王之谓也。此卒本扶馀。亦是北扶馀。之别都。故云扶
馀王也。宁禀离乃夫娄王之异称也)。 (第 0964a 页)
元年)孝恭王内行廊
鹊巢三十四。乌巢四十。又三月。再降霜。六
月。斩浦水与海水波相斗三日。 景明 王
第五十四景明王代。贞明五年戊寅。四天王
寺壁画狗鸣。说经三日壤之。大半日又鸣。
七年庚辰二月。 (第 0977b 页)
鹊巢三十四。乌巢四十。又三月。再降霜。六
月。斩浦水与海水波相斗三日。 景明 王
第五十四景明王代。贞明五年戊寅。四天王
寺壁画狗鸣。说经三日壤之。大半日又鸣。
七年庚辰二月。 (第 0977b 页)
。
* 引
** 募装释迦佛像引
像设周秦无闻也盖自摩腾入汉以其古先世王曰
优瑱者所摹之画氎至 明帝 既惊梦感良然因命工
图奉诸灵台于是真丹君子之国始睹西方大圣光
仪矣然犹粉本相传逮桓帝建和中更用黄金写 (第 0403b 页)
* 引
** 募装释迦佛像引
像设周秦无闻也盖自摩腾入汉以其古先世王曰
优瑱者所摹之画氎至 明帝 既惊梦感良然因命工
图奉诸灵台于是真丹君子之国始睹西方大圣光
仪矣然犹粉本相传逮桓帝建和中更用黄金写 (第 0403b 页)
寺宠盛。遂发此言。因即知
名。为治书侍御史。寺有一佛二菩萨。塑工精
绝。京师所无也。四月七日。常出诣 景明。 (第 1003b 页)
景明 三像恒出迎之。伎乐之盛与刘腾相比。堂前有酒树面木。昭仪寺有池。京师学徒谓之翟泉也。衒之按杜预注春秋云 …… (第 1003b 页)
也。水
犹澄清。洞底明静。鳞甲潜藏。辨其鱼鳖。高
祖于泉北置河南尹。中朝时步广里也。泉
西有华林园。 高祖 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
华林园中有大海。即汉天渊池。池中犹有文
帝九华台。 (第 1004b 页)
高祖 于台上。造清凉殿。世宗在海
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上有钧台殿。
并作虹蜺阁。乘虚来往。至于三月禊 …… (第 1004b 页)
西王母枣。又有仙人
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
崙山。一曰王母桃也。奈林南有石碑一所。魏 明帝 所立也。题云苗茨之碑。 (第 1004b 页)
高祖 于碑北作
苗茨堂。永安中年。庄帝马射于华林园。百官
皆来读碑。疑苗字误。国子博士李同轨曰。魏
明英才 (第 1004b 页)
名。为治书侍御史。寺有一佛二菩萨。塑工精
绝。京师所无也。四月七日。常出诣 景明。 (第 1003b 页)
景明 三像恒出迎之。伎乐之盛与刘腾相比。堂前有酒树面木。昭仪寺有池。京师学徒谓之翟泉也。衒之按杜预注春秋云 …… (第 1003b 页)
也。水
犹澄清。洞底明静。鳞甲潜藏。辨其鱼鳖。高
祖于泉北置河南尹。中朝时步广里也。泉
西有华林园。 高祖 以泉在园东。因名苍龙海。
华林园中有大海。即汉天渊池。池中犹有文
帝九华台。 (第 1004b 页)
高祖 于台上。造清凉殿。世宗在海
内作蓬莱山。山上有仙人馆。上有钧台殿。
并作虹蜺阁。乘虚来往。至于三月禊 …… (第 1004b 页)
西王母枣。又有仙人
桃。其色赤表里照彻。得霜即熟。亦出昆
崙山。一曰王母桃也。奈林南有石碑一所。魏 明帝 所立也。题云苗茨之碑。 (第 1004b 页)
高祖 于碑北作
苗茨堂。永安中年。庄帝马射于华林园。百官
皆来读碑。疑苗字误。国子博士李同轨曰。魏
明英才 (第 1004b 页)
洛阳城南伽蓝记卷第三
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 景明 寺。宣武皇帝所立也。 (第 1010a 页)
景明 年中立。因
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其寺东西
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
林垂影 …… (第 1010a 页)
出。所制诗赋。诏策章表。碑颂赞记。五
百篇。皆传于世。邻国钦其模楷。朝野以为美
谈也。
大统寺。在 景明 寺西即所谓利民里寺。南有
三公令史高显略宅。每夜见赤光。行于堂
前。如此者非一向光明所掘地丈馀。得黄 …… (第 1010c 页)
十斤
与之。衒之按。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
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迹也。东有秦太
师公二寺。在 景明 南一里。西寺太后所立。
东寺皇姨所建。并为父追福。因以名之。时
人号为双女寺。并门邻洛水。林木扶疏布 …… (第 1010c 页)
布工。比于 景明。 至于六斋。常有中黄门一
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焉。寺东有
灵台一所。基趾虽颓。犹高五丈馀。 …… (第 1011a 页)
】夷馆。才以此讥之。子文对曰。国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语其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 景明。 当世富贵。高阳广平。四方风俗。万国千城。若论人物有我无卿。才无以对之。崇和曰。汝颖之士利如锥。燕赵之 …… (第 1013a 页)
馆。才以此讥之。子文对曰。国
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语其
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 景明。 当世富
贵。高阳广平。四方风俗。万国千城。若论人物
有我无卿。才无以对之。崇和曰。汝颖之士
利如锥。 (第 1013b 页)
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 景明 寺。宣武皇帝所立也。 (第 1010a 页)
景明 年中立。因
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其寺东西
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
林垂影 …… (第 1010a 页)
出。所制诗赋。诏策章表。碑颂赞记。五
百篇。皆传于世。邻国钦其模楷。朝野以为美
谈也。
大统寺。在 景明 寺西即所谓利民里寺。南有
三公令史高显略宅。每夜见赤光。行于堂
前。如此者非一向光明所掘地丈馀。得黄 …… (第 1010c 页)
十斤
与之。衒之按。苏秦时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
是寺。应是碑铭之类颂其声迹也。东有秦太
师公二寺。在 景明 南一里。西寺太后所立。
东寺皇姨所建。并为父追福。因以名之。时
人号为双女寺。并门邻洛水。林木扶疏布 …… (第 1010c 页)
布工。比于 景明。 至于六斋。常有中黄门一
人。监护僧舍。衬施供具。诸寺莫及焉。寺东有
灵台一所。基趾虽颓。犹高五丈馀。 …… (第 1011a 页)
】夷馆。才以此讥之。子文对曰。国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语其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 景明。 当世富贵。高阳广平。四方风俗。万国千城。若论人物有我无卿。才无以对之。崇和曰。汝颖之士利如锥。燕赵之 …… (第 1013a 页)
馆。才以此讥之。子文对曰。国
阳胜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涧伊洛峥嵘。语其
旧事灵台石经。招提之美。报德 景明。 当世富
贵。高阳广平。四方风俗。万国千城。若论人物
有我无卿。才无以对之。崇和曰。汝颖之士
利如锥。 (第 1013b 页)
亭。禅皋显敝。实为胜地。是以温子升碑云。
面水背山。左朝右市是也。环所居之堂上置
七佛。林池飞阁比之 景明。 至于春风动树。则
兰开紫叶。秋霜降草。则菊吐黄花。名僧大德
寂以遣烦。永熙年中平阳王即位。造砖浮图一 (第 1017b 页)
面水背山。左朝右市是也。环所居之堂上置
七佛。林池飞阁比之 景明。 至于春风动树。则
兰开紫叶。秋霜降草。则菊吐黄花。名僧大德
寂以遣烦。永熙年中平阳王即位。造砖浮图一 (第 10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