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史部
(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后汉蔡邕时/以侍御史转治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迁三台)
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台( (第 2a 页)
(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后汉蔡邕以侍御史转持书御史迁)
(尚书三日之/问周迁三台)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 (第 2a 页)
皆封侯弄以金紫卓车服僭拟天子召呼三台(三台尚/书台御)
(史台符节台也晋书曰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谓三台)尚书以下皆自
诣卓府启事又筑坞于郿(英雄记曰郿去长安二百/六十里汉书郿音媚地名 (第 18b 页)
 次年三月诏省院台不用南人以有偏负宜依世祖
 时用人之法南人有才学者皆令用之自是累科南
 方之进士始有为 御史为宪
司官为尚书者矣 (第 62a 页)
 (芒本作邙苏林音忙遽之忙山名也在河南雒阳县/北七十里故曰北芒应劭曰邙属沛国邙县之山也)
 (阪音返坡阪也一曰泽障一曰山胁周历三台汉以/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谓之三台蔡)
 (邕初署祭酒补侍御史又/转侍书御史后迁尚书)正误(楚楚今按似谓悽怆/苦楚 (第 26b 页)
 (囧讨赵王伦于颍上屡为伦将张泓所破黄桥去年/成都王颖讨赵王伦至黄桥为伦将孙会等所败三)
 (毫案汉制以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太伯注见三国汉后主延熙十五年太伯)
 (顺父之志子臧注见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子臧之 (第 57b 页)
(御史台又谢灵运晋书曰汉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是为三台后汉蔡邕以侍御史转侍书御)
(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迁三台)梁及后魏北齐或谓之南 (第 2a 页)
  门天地开辟逮于人皇三才启焉乔龄之享一万

   八千岁四万五千六百岁羲画八卦乾坤数衍轩
   辕设纪始定章蔀纪 元繇
千四百四十气以暨无
   穷运世循环时从辰惠然求厥治理绳契荒邈末
   繇殚而述也五帝之德唐虞卓绝丹 (第 17a 页)
  官称

五府(樊准传注云谓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也)
四府(赵典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也)
三府(郎顗传注云三公也承宫/传注云太尉司徒司空府)
二府(虞延传注云谓/太尉司徒也)
公府(史称辟公府之类/皆总言诸府也)
宰府(董扶传前后宰府十辟蔡/邕传宰府孝廉士之高选)
三司(吕盖奏张酺位居三司大言怨望又/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
二司(袁绍传杨彪历典二司/注云谓司徒司空也)

二台(侍御史尚书郎/也见陈忠传)
三台(袁绍传注汉官云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
三独坐(耿秉传光武时诏御史中丞司𨽻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故京师号曰三独坐)
(第 4a 页)
 鲜卑出原羊
  注云郭璞注尔雅曰原羊似吴羊而大角出西方
三台(袁绍传六十四上/)
  注云汉官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
浑仪(显宗纪永平三年/)
 登灵台见史官正仪度
  注云仪谓浑仪以铜为之置于灵台王者正 (第 7a 页)

志专行胁迁省禁卑侮王室(谨案陈志注作王宫误)败法乱纪坐
召三台专制朝政(原注应劭汉官仪尚书为中台 御史为宪
台谒者为外台召文选作领)
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原注五宗高祖
及孙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也
(第 25a 页)
朱梁无道,李氏既系赐姓,复奉天祐年号,至十年立庙太原,合高祖、太宗、懿宗、昭宗为七庙,唐亡而实存焉; 南唐为宪
宗五代孙建王之玄孙,祀唐配天,不失旧物,尤宜大书年号,以临诸国:于是撰续唐书七十卷。又有论语古训、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