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史評類
正史類
方二卷 海上集验方十卷(崔元/亮撰)郑注药方一卷(唐/志)
(郑/撰)韦氏独行方十二卷(唐韦/宙撰) 张文仲 随身备急方三卷
群方秘要三卷(唐苏/越撰)唐兴集验方五卷(白仁/叙撰)包会应
验方一卷 箧中方三 (第 16a 页)
(郑/撰)韦氏独行方十二卷(唐韦/宙撰) 张文仲 随身备急方三卷
群方秘要三卷(唐苏/越撰)唐兴集验方五卷(白仁/叙撰)包会应
验方一卷 箧中方三 (第 16a 页)
论如肘后千金世尚多有之至小品深师崔氏许
仁则 张文仲 之类今无传者犹间见于此书云凡
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所校定也按会要嘉祐
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 (第 18a 页)
仁则 张文仲 之类今无传者犹间见于此书云凡
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所校定也按会要嘉祐
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 (第 18a 页)
篆碑(邹县志秦始皇东巡登峄山勒石其上颂功德/命曰书门李斯篆之后为野火烧裂或刻于枣)
(木唐杜甫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失其真宋/元祐八年邹令 张文仲 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
(刻诸厅之峄阴堂元至元二/十九年县令宋德砻石重刻)孟子庙碑(在邹县四基 (第 110a 页)
(木唐杜甫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失其真宋/元祐八年邹令 张文仲 于北海王君向获李斯小篆)
(刻诸厅之峄阴堂元至元二/十九年县令宋德砻石重刻)孟子庙碑(在邹县四基 (第 110a 页)
唐邺郡太守王焘撰(案原本误作寿今/据文献通考改正)自为序天宝
十一载也其书博采诸家方论如肘后千金世尚多
有之至于小品深师崔氏许仁则 张文仲 之类今无
传者犹间见于此书大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
所校定也按会要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 (第 6b 页)
十一载也其书博采诸家方论如肘后千金世尚多
有之至于小品深师崔氏许仁则 张文仲 之类今无
传者犹间见于此书大凡医书之行于世皆仁庙朝
所校定也按会要嘉祐二年置校正医书局于编修 (第 6b 页)
秦峄山刻石(二种/)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模拓者多邑人
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徐铉
得模本郑文宝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谓长安
第一邹县最下而杜甫诗又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
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开元之前其
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者县令所刻石
耶抑即肥失真之木耶而铉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何
也余所收二本一为郑文宝本正临自铉者仅存形似
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刻据跋元祐中县令 张
文仲 又刻之矣此又当居文宝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
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石之傍文宝误录为一而
至元刻跋以为皆二 (第 4b 页)
唐封演谓魏太武登山排倒此碑然犹模拓者多邑人
疲于奔命聚薪焚之有县宰取旧文勒于石其后徐铉
得模本郑文宝刻于长安自此刻者甚众评者谓长安
第一邹县最下而杜甫诗又云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
传刻肥失真据此数说则峄山旧石亡在开元之前其
翻本或以石或以木矣则未知铉所录者县令所刻石
耶抑即肥失真之木耶而铉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何
也余所收二本一为郑文宝本正临自铉者仅存形似
无复神情其一本则至元间翻刻据跋元祐中县令 张
文仲 又刻之矣此又当居文宝本之下原文二段后段
乃二世诏文都玄敬谓宜在石之傍文宝误录为一而
至元刻跋以为皆二 (第 4b 页)
地官尚书韦方质不协,及方质坐事当诛,辞引良嗣,则天特保明之。良嗣谢恩拜伏,便不能复起,舆归其家,诏御 医张文
仲、韦慈藏往视疾。其日薨,年八十五。则天辍朝三日,举哀于观风门,敕百官就宅赴吊。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
初,又赠御史大夫。
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 张文仲
张文仲, 洛州洛阳人也。少与乡人李虔纵、京兆人韦慈藏并以医术知名。 文仲, 则天初为侍御医。时特进苏良嗣于殿庭因拜跪便绝倒,则天令文仲、慈藏随至宅候之。 文仲 曰:「此因忧愤邪气激也。若痛冲胁,则剧难救。」自朝候之。未及食时,即苦冲胁绞痛。 文仲 曰:「若入心,即不可疗。」俄顷心痛,不复下药,日旰而卒。 文仲 尤善疗风疾。其后则天令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仍令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 文仲 奏曰:「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大抵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庸医不达药之性使冬夏失节,因此杀人。唯 ……息之。但有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剧。」于是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 文仲 久视年终于尚药奉御。撰《随身备急方》三卷,行于代。
李虔纵 韦慈藏 附
虔纵,官至侍御医。慈藏,景龙中光禄卿。自则天、中宗已后,诸医咸推 文仲 等三人为首。
尚献甫
尚献甫,卫州汲人也。尤善天文。初,出家为道士。则天时召见,起家拜太史令
撰《明堂新礼》十卷,《孝经指要》、《诗品》、《书品》、《画品》各一卷。 张文仲
张文仲, 洛州洛阳人也。少与乡人李虔纵、京兆人韦慈藏并以医术知名。 文仲, 则天初为侍御医。时特进苏良嗣于殿庭因拜跪便绝倒,则天令文仲、慈藏随至宅候之。 文仲 曰:「此因忧愤邪气激也。若痛冲胁,则剧难救。」自朝候之。未及食时,即苦冲胁绞痛。 文仲 曰:「若入心,即不可疗。」俄顷心痛,不复下药,日旰而卒。 文仲 尤善疗风疾。其后则天令文仲集当时名医共撰疗风气诸方,仍令麟台监王方庆监其修撰。 文仲 奏曰:「风有一百二十四种,气有八十种。大抵医药虽同,人性各异,庸医不达药之性使冬夏失节,因此杀人。唯 ……息之。但有风气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剧。」于是撰四时常服及轻重大小诸方十八首表上之。 文仲 久视年终于尚药奉御。撰《随身备急方》三卷,行于代。
李虔纵 韦慈藏 附
虔纵,官至侍御医。慈藏,景龙中光禄卿。自则天、中宗已后,诸医咸推 文仲 等三人为首。
尚献甫
尚献甫,卫州汲人也。尤善天文。初,出家为道士。则天时召见,起家拜太史令
左拾遗贬凤州司马、虢州刺史。方九百一十一。
郑注《药方》一卷
《韦氏集验独行方》十二卷韦宙。 张文仲《 随身备急方》三卷
苏越《群方秘要》三卷
李继皋《南行方》三卷
白仁叙《唐兴集验方》五卷
包会
郑注《药方》一卷
《韦氏集验独行方》十二卷韦宙。 张文仲《 随身备急方》三卷
苏越《群方秘要》三卷
李继皋《南行方》三卷
白仁叙《唐兴集验方》五卷
包会
虚实,请一罢之。」诏可。
仪凤三年,群臣、蕃夷长朝后于光顺门。即并州建太原郡王庙。帝头眩不能视,侍 医张文 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邪?」医顿首请
仪凤三年,群臣、蕃夷长朝后于光顺门。即并州建太原郡王庙。帝头眩不能视,侍 医张文 仲、秦鸣鹤曰:「风上逆,砭头血可愈。」后内幸帝殆,得自专,怒曰:「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邪?」医顿首请
列传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
方技
李淳风 甄权 (许胤宗、 张文仲) 袁天纲 (客师、张憬藏、乙弗私礼、金梁凤、王远知) ……」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后以医显者,清漳宋侠、义兴许胤宗、洛阳 张文仲 李虔纵、京兆韦慈藏。侠官朝散大夫,药藏监。
胤宗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沈难对, ……,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著书也。」卒年七十馀。 文仲 仕武后时,至尚药奉御。特进苏良嗣方朝,疾作,仆廷中。 文仲 诊曰:「忧愤而成,若胁痛者,殆未可救。」顷告胁痛。又曰:「及心则贻。」俄心痛而死。 文仲 论风与气尤精。后集诸言方者与共著书,诏王方庆监之。 文仲 曰:「风状百二十四,气状八十,治不以时,则死及之。惟头风与上气、足气,药可常御。病风之人,春秋末月,
方技
李淳风 甄权 (许胤宗、 张文仲) 袁天纲 (客师、张憬藏、乙弗私礼、金梁凤、王远知) ……」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拇,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后以医显者,清漳宋侠、义兴许胤宗、洛阳 张文仲 李虔纵、京兆韦慈藏。侠官朝散大夫,药藏监。
胤宗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沈难对, ……,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传,虚著方剂,终无益于世,此吾所以不著书也。」卒年七十馀。 文仲 仕武后时,至尚药奉御。特进苏良嗣方朝,疾作,仆廷中。 文仲 诊曰:「忧愤而成,若胁痛者,殆未可救。」顷告胁痛。又曰:「及心则贻。」俄心痛而死。 文仲 论风与气尤精。后集诸言方者与共著书,诏王方庆监之。 文仲 曰:「风状百二十四,气状八十,治不以时,则死及之。惟头风与上气、足气,药可常御。病风之人,春秋末月,
之政,凡民有负,多所宽减。患天下积欠名目烦多,法令不一,王岩叟为开封,请随等第立贯百为催法。兖州邹令 张文仲
议其不便,遂令十分为率,岁随夏秋料带纳一分,是为五年十料之法。
陕西转运使吕太忠令农户支移,斗输脚
陕西转运使吕太忠令农户支移,斗输脚
论》五卷
王守愚《产前产后论》一卷《小儿眼论》一卷《普济方》五卷《应验方》三卷
《应病神通方》三 卷张文仲 《法象论》一卷《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一卷刘涓子《鬼论》一卷
僧智宣《发背论》一卷沈泰之《痈疽论》二
王守愚《产前产后论》一卷《小儿眼论》一卷《普济方》五卷《应验方》三卷
《应病神通方》三 卷张文仲 《法象论》一卷《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一卷刘涓子《鬼论》一卷
僧智宣《发背论》一卷沈泰之《痈疽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