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載記類
(为河南令职方员外郎边珝为洛阳令左司员外郎段/思恭为开封令驾部员外郎刘涣为浚仪令代卢振张) (文遂
边玗宋彦升等不知何故诸书乃/言知县始此岂令与知县不同乎当考)
秋七月辛亥朔诏定州县官当直人数(案宋史 (第 21a 页)
秋七月辛亥朔诏定州县官当直人数(案宋史 (第 21a 页)
(留江安旬日一段本元丰三年之事然与四年辛/卯存宝还泸州其文相属乃史家追叙之词旧本)
(分年编卷遂割置前卷之末其 文遂 无所附丽而/此卷存宝至泸州亦词无端绪今据文改正以冠)
(此卷/之首)
先是五月甲申韩存宝受命经制 (第 1a 页)
(分年编卷遂割置前卷之末其 文遂 无所附丽而/此卷存宝至泸州亦词无端绪今据文改正以冠)
(此卷/之首)
先是五月甲申韩存宝受命经制 (第 1a 页)
臣谨按周时无白马氏此当为公孙瓒事也
乘马氏(汉书沟洫志有谏议大夫乘/马延年又张掖有乘马敦)青牛氏(魏略初平/中有青牛)
(先生山/东人也)白象氏(风俗通白象/先生古隐者)白鹿氏(风俗通白鹿先/生古贤人著书)蒲
氏(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
(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风俗通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苻氏(本蒲氏/苻洪以)
(其孙坚背上有草付臣/又土之 文遂 改为苻氏)刍氏(牛哀食刍后姓/刍氏见姓苑)锐氏(主兵/锐者)
(齐有锐司徒女嫁为辟司徒妻晋升平中/有 (第 39b 页)
乘马氏(汉书沟洫志有谏议大夫乘/马延年又张掖有乘马敦)青牛氏(魏略初平/中有青牛)
(先生山/东人也)白象氏(风俗通白象/先生古隐者)白鹿氏(风俗通白鹿先/生古贤人著书)蒲
氏(姒姓有扈氏之后为启所灭世为西羌酋长晋书苻/洪传因其家池水生昌蒲长五丈五节形如竹时人)
(遂以为蒲家后改为苻风俗通有詹事蒲/昌又有蒲遵今蜀中多此姓望出河东)苻氏(本蒲氏/苻洪以)
(其孙坚背上有草付臣/又土之 文遂 改为苻氏)刍氏(牛哀食刍后姓/刍氏见姓苑)锐氏(主兵/锐者)
(齐有锐司徒女嫁为辟司徒妻晋升平中/有 (第 39b 页)
李彪争路俱入见彪曰御史中尉辟乘华羽盖驻论
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曰臣神州县主普
天之下谁非编民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孝 文遂
令分路
侍御史(于周为柱下史老𥅆尝为之以其在殿柱之间/故曰柱下史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又) (第 8a 页)
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曰臣神州县主普
天之下谁非编民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孝 文遂
令分路
侍御史(于周为柱下史老𥅆尝为之以其在殿柱之间/故曰柱下史秦时张苍为御史主柱下方书又) (第 8a 页)
下马
以策击周文背因大骂曰笼东军士尔曹主何在尔独
住此敌人见而轻侮之不疑是贵人遂舍之而过穆以
马授周 文遂 与俱逸是日微穆周文已不济矣既而与
穆相对而泣自是恩眄更隆顾左右曰成我事者其此
人乎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 (第 73b 页)
以策击周文背因大骂曰笼东军士尔曹主何在尔独
住此敌人见而轻侮之不疑是贵人遂舍之而过穆以
马授周 文遂 与俱逸是日微穆周文已不济矣既而与
穆相对而泣自是恩眄更隆顾左右曰成我事者其此
人乎即令抚慰关中所至克 (第 73b 页)
时死乌足惜仰药死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后也父季
庚彭城令说刺史李洧归朝累擢襄州别驾居易敏
悟绝人未冠谒顾况况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 文遂
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 (第 42b 页)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后也父季
庚彭城令说刺史李洧归朝累擢襄州别驾居易敏
悟绝人未冠谒顾况况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 文遂
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调盩厔尉为集贤校理月中 (第 42b 页)
长广乡男及赵贵议迎周文达赞成其议请轻骑迎
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曰此皆
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谋遂定达驰往周 文遂 南
赴平凉令达率骑据弹筝峡时百姓奔散军争欲掠
之达止之抚以恩信人皆悦附周文嘉之加平东将军
谓诸 (第 27a 页)
之诸将或欲南追贺拔胜或云东告朝廷达曰此皆
远水不救近火何足道哉谋遂定达驰往周 文遂 南
赴平凉令达率骑据弹筝峡时百姓奔散军争欲掠
之达止之抚以恩信人皆悦附周文嘉之加平东将军
谓诸 (第 27a 页)
梁令祠记 张载舆
大元改元至正之三月大同李公荣祖以留守参赞来
知绛州下车初即禋祀百神州治北有孚惠庙冠于山
巅形如覆釜中空履之有声下出清泉汇为深泽通渠
十二溉田五百馀顷大旱不竭民赖以饶又引其馀波
萦带园池以为邦侯游憩之所山西北隅榛荒中得古
断碑碑已泐文将磨灭合而观之水瀹手摩始能辨其
字画公曰嘻兹为梁轨祠堂记里人薛宗孺所撰也稽
诸宗孺之记又皆章章可信即令正平县县尹邵良弼
主簿娄永福典史吴弼董其役函碑于孚惠庙壁泐合
字完 文遂 可读且俾绛人不忘其功时修其祀按志隋 (第 20b 页)
大元改元至正之三月大同李公荣祖以留守参赞来
知绛州下车初即禋祀百神州治北有孚惠庙冠于山
巅形如覆釜中空履之有声下出清泉汇为深泽通渠
十二溉田五百馀顷大旱不竭民赖以饶又引其馀波
萦带园池以为邦侯游憩之所山西北隅榛荒中得古
断碑碑已泐文将磨灭合而观之水瀹手摩始能辨其
字画公曰嘻兹为梁轨祠堂记里人薛宗孺所撰也稽
诸宗孺之记又皆章章可信即令正平县县尹邵良弼
主簿娄永福典史吴弼董其役函碑于孚惠庙壁泐合
字完 文遂 可读且俾绛人不忘其功时修其祀按志隋 (第 20b 页)
(论道剑鼓安有洛阳令与臣抗衡志曰臣神州县主普/天之下谁非编民岂有俯同众官趋避中尉孝 文遂
令)
(分/路)自东魏徙邺无复此制北齐武成以其子琅琊王俨
兼为御史中丞欲雄宠之复兴旧制俨出北宫凡京畿 (第 13b 页)
(分/路)自东魏徙邺无复此制北齐武成以其子琅琊王俨
兼为御史中丞欲雄宠之复兴旧制俨出北宫凡京畿 (第 13b 页)
郊契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帝小德配寡大德配
众亦礼之杀也正义曰郑玄以祭法有周人禘喾
之 文遂 变郊为祀感生之帝谓东方青帝灵威仰
周为木德威仰木帝言以后稷配苍龙精也王肃
驳之谓汉世英儒自董 (第 2a 页)
众亦礼之杀也正义曰郑玄以祭法有周人禘喾
之 文遂 变郊为祀感生之帝谓东方青帝灵威仰
周为木德威仰木帝言以后稷配苍龙精也王肃
驳之谓汉世英儒自董 (第 2a 页)
佐刘备数十年不赦事上颇疑之时赵普对曰凡郊
肆眚圣朝彝典其仁如天尧舜之道也若刘备区区
一方臣所不取上善其对赦宥之 文遂 定
四年平河东赦其地 二年五月以旱大赦 十一月
郊大赦 雍熙元年郊大赦 端拱元年大赦
少府监言犯赃 (第 5a 页)
肆眚圣朝彝典其仁如天尧舜之道也若刘备区区
一方臣所不取上善其对赦宥之 文遂 定
四年平河东赦其地 二年五月以旱大赦 十一月
郊大赦 雍熙元年郊大赦 端拱元年大赦
少府监言犯赃 (第 5a 页)
意者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凤之
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
文遂 丧惜哉
按齐论多于鲁论二篇曰问王知道史称为张禹
所删以此遂无传且夫子之言禹何人而敢删之
(第 3b 页)
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
文遂 丧惜哉
按齐论多于鲁论二篇曰问王知道史称为张禹
所删以此遂无传且夫子之言禹何人而敢删之
(第 3b 页)
安国注今亡然诸家说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推
此言之未必非真也司马公为之指解并音
中兴艺文志自唐明皇时议者排毁古文以闺门一
章为鄙俗古 文遂 废国朝司马光始取古文为指解
陈氏曰按唐志孝经二十七家今温公序言秘阁
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 (第 7a 页)
此言之未必非真也司马公为之指解并音
中兴艺文志自唐明皇时议者排毁古文以闺门一
章为鄙俗古 文遂 废国朝司马光始取古文为指解
陈氏曰按唐志孝经二十七家今温公序言秘阁
所藏止有郑氏明皇及古文三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