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诗赋而诵习之不过十数篇则难者悉)
(详矣其于平文大/义或多墙面焉)天宝元年明经停老子加习尔雅十
一载 礼部侍郎杨浚
始开为三行(不得帖断绝/疑似之言也)而明经 (第 29a 页)
 严尤三将军论一卷 春宫要录十卷(章怀太/子撰)皇太
子诸王训十卷(丁公/著撰)青宫要记十卷(唐武后撰/以赐太子)修身要
览十卷(章怀太/子撰)帝王集要三十卷(崔氏/撰)君臣相起发事
三卷 魏徵谏事五卷 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魏/徵)
(撰/)平台百一寓言三卷(张太/元撰)君臣政理论三卷(杨相/如撰)
经妙言四十卷(李袭/誉撰)六经法言二十卷 诸经纂要十
(崔郾/撰)经史要录二十卷(郑浣/撰)读说苑十卷(刘贶/撰)百行
章一卷(杜正/伦撰)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唐宪/宗撰)训记杂载十

(武后/撰)维城典训二十卷 维城前轨一卷(裴光/庭撰)谏苑
二十卷(于志/宁撰)谏林五卷(齐晋陵令/何望之撰)谏林二十卷(王方/庆撰)
典三卷 (杨浚/
撰)千秋金鉴录五卷(张九/龄撰)唐次辨谤略二卷
 元和辨谤略十卷(令狐楚/等撰)太和新修辨谤略三卷( (第 27b 页)
哀章谓莽曰皇祖考黄
帝之时中黄直为将破杀蚩尤今臣居黄直之位愿平
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 阳浚

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雒阳填南宫大司马董忠 (第 81a 页)
之事
参军事后汉灵帝时陶谦以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张
温军事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
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佐唐改为参军掌直侍
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又有行参军者晋河 (第 26b 页)
  非司寇而擅杀当之仍矜其志则免死而流放之
  可耳若直杀之是杨氏以一人而当张氏三人之
  命不亦颇乎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上命杖之六十流
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为决杖赎死恩则甚优解
体受笞事颇为辱止可施之徒𨽻不当 (第 20a 页)
为生(为于/伪翻)驰奔贼皆战死国将哀章自
请愿平山东(将即/亮翻)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
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
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恐当作北/军中垒)大司空王 (第 32b 页)
(到/翻)丙寅瑛舅家赵氏妃家薛氏瑶舅家皇甫氏坐流贬
者数十人惟瑶妃家韦氏以妃贤得免 五月夷州刺
杨浚
坐赃当死上命杖之六十流古州(夷州汉牂柯/地其后为徼) (第 28a 页)
  役一呼而集民不知扰(丹徒县志/)
  邬璚新昌人宣德中溧阳丞锄抑强梗良懦以安
  (溧阳县志/)
  杨荣永昌人以御史谪知溧 阳浚
百丈沟八百馀
  丈中设九坝又建义仓(溧阳县志/) (第 62b 页)
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皆战死国将哀章自请愿
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大司马董
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 汉
宗室刘秀等起 (第 96a 页)
  (皆无罪可书其恶甚矣/天理既灭何以国乎)

五月流夷州刺史 杨浚
于古州
 (浚坐赃当死上命杖之流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曰决杖赎死恩则甚优解体受笞事颇为辱止可施) (第 30a 页)
诗赋而诵习之不过十数篇则难者悉详矣其于平文)
(大义或多/墙面焉)天宝元年明经停老子加习尔雅十一载
部侍郎杨浚
始开为三行(不得帖断绝/疑似之言也)明经所试一大
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帖各有差帖既通而口问之一经
问十义 (第 5a 页)
(军事孙楚参石苞军事是也楚/轻苞谓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
(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
佐大唐改为参军掌直侍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 (第 15b 页)
二十五年五月夷州刺史 杨浚
犯赃诏令决六十配流
左丞相裴耀卿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人之
父母风化所瞻一为本州长官即令终身致敬 (第 18b 页)
   程行湛乞禁锢酷吏子孙
十三年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来俊臣等二十
三人情状尤重子孙请皆禁锢傅游艺等四人差轻子
孙不听近任明皇从之
   裴耀卿諌明皇杖赃吏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明皇命杖之六十 (第 17a 页)
(后魏常山/王十五代)
(孙少居商馀山称元子避时入猗浪洞称猗琅子后居/瀼滨自称浪士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第 礼部侍郎杨浚)
(
见其文曰一第溷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时人谓浪者亦/漫为官遂呼漫郎及家樊上漫遂显广德元年拜道州)
(刺史喜浯 (第 14a 页)
  吴道夫       陈彭寿
  项鹗        唐仲义
  苏彬        陈昌年
   杨浚        
楼潚
  俞杭        沈俊心
  解汝为       杨遵 (第 12b 页)
端文)吴兴人起之孙也乾宁六年郑蔼榜及
第昭宗时仕为中书舍人工诗有集傅于世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 礼部侍郎杨浚
下及
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早振词名初来长
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 (第 16a 页)
九十三人方师尹(忠翊/郎)
信州弋阳县万全乡淬剑里第九十四人左庆延吉州
永州县太平乡长德里第九十五人 杨浚
临安府钱塘 …… (第 22b 页)
知刚见任右通
直郎致仕父友德左朝奉郎新差通判德庆军府事本
贯吉州永新县太平乡长德里父为户
第九十五人 杨浚
字德源小名未哥小字未老年二十
九月二十七日生外氏王重庆下第四十兄弟四人一 (第 103a 页)
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在潮阳以滨海地咸卤,开渠以通溪水,筑堤六千馀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在海 阳浚
三利溪,加筑北堤,为郡城保障。及守潮州,修复州东广济大桥。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旧有高
乃奏充所司和市、和籴等钱。

明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累封赵城侯。时夷州刺史 杨浚
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

伏以圣恩天覆,仁育庶类,凡死罪之属,不欲尸诸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