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严尤三将军论一卷 春宫要录十卷(章怀太/子撰)皇太
子诸王训十卷(丁公/著撰)青宫要记十卷(唐武后撰/以赐太子)修身要
览十卷(章怀太/子撰)帝王集要三十卷(崔氏/撰)君臣相起发事
三卷 魏徵谏事五卷 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魏/徵)
(撰/)平台百一寓言三卷(张太/元撰)君臣政理论三卷(杨相/如撰)五
经妙言四十卷(李袭/誉撰)六经法言二十卷 诸经纂要十
卷(崔郾/撰)经史要录二十卷(郑浣/撰)读说苑十卷(刘贶/撰)百行
章一卷(杜正/伦撰)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唐宪/宗撰)训记杂载十
卷(武后/撰)维城典训二十卷 维城前轨一卷(裴光/庭撰)谏苑
二十卷(于志/宁撰)谏林五卷(齐晋陵令/何望之撰)谏林二十卷(王方/庆撰)圣
典三卷 (杨浚/ 撰)千秋金鉴录五卷(张九/龄撰)唐次辨谤略二卷
元和辨谤略十卷(令狐楚/等撰)太和新修辨谤略三卷( (第 27b 页)
子诸王训十卷(丁公/著撰)青宫要记十卷(唐武后撰/以赐太子)修身要
览十卷(章怀太/子撰)帝王集要三十卷(崔氏/撰)君臣相起发事
三卷 魏徵谏事五卷 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魏/徵)
(撰/)平台百一寓言三卷(张太/元撰)君臣政理论三卷(杨相/如撰)五
经妙言四十卷(李袭/誉撰)六经法言二十卷 诸经纂要十
卷(崔郾/撰)经史要录二十卷(郑浣/撰)读说苑十卷(刘贶/撰)百行
章一卷(杜正/伦撰)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唐宪/宗撰)训记杂载十
卷(武后/撰)维城典训二十卷 维城前轨一卷(裴光/庭撰)谏苑
二十卷(于志/宁撰)谏林五卷(齐晋陵令/何望之撰)谏林二十卷(王方/庆撰)圣
典三卷 (杨浚/ 撰)千秋金鉴录五卷(张九/龄撰)唐次辨谤略二卷
元和辨谤略十卷(令狐楚/等撰)太和新修辨谤略三卷( (第 27b 页)
之事
参军事后汉灵帝时陶谦以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张
温军事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
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佐唐改为参军掌直侍
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又有行参军者晋河 (第 26b 页)
参军事后汉灵帝时陶谦以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张
温军事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
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佐唐改为参军掌直侍
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又有行参军者晋河 (第 26b 页)
非司寇而擅杀当之仍矜其志则免死而流放之
可耳若直杀之是杨氏以一人而当张氏三人之
命不亦颇乎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上命杖之六十流
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为决杖赎死恩则甚优解
体受笞事颇为辱止可施之徒𨽻不当 (第 20a 页)
可耳若直杀之是杨氏以一人而当张氏三人之
命不亦颇乎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上命杖之六十流
古州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以为决杖赎死恩则甚优解
体受笞事颇为辱止可施之徒𨽻不当 (第 20a 页)
为生(为于/伪翻)驰奔贼皆战死国将哀章自
请愿平山东(将即/亮翻)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
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
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恐当作北/军中垒)大司空王 (第 32b 页)
请愿平山东(将即/亮翻)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
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
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恐当作北/军中垒)大司空王 (第 32b 页)
廉公已死吾谁为生驰奔贼皆战死国将哀章自请愿
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大司马董
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 汉
宗室刘秀等起 (第 96a 页)
平山东莽遣章驰东与太师匡并力又遣大将军 杨浚
守敖仓司徒王寻将十馀万屯洛阳镇南宫大司马董
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大司空王邑兼三公之职 汉
宗室刘秀等起 (第 96a 页)
诗赋而诵习之不过十数篇则难者悉详矣其于平文)
(大义或多/墙面焉)天宝元年明经停老子加习尔雅十一载 礼
部侍郎杨浚 始开为三行(不得帖断绝/疑似之言也)明经所试一大
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帖各有差帖既通而口问之一经
问十义 (第 5a 页)
(大义或多/墙面焉)天宝元年明经停老子加习尔雅十一载 礼
部侍郎杨浚 始开为三行(不得帖断绝/疑似之言也)明经所试一大
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帖各有差帖既通而口问之一经
问十义 (第 5a 页)
(军事孙楚参石苞军事是也楚/轻苞谓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晋时军府乃置为官员
(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
佐大唐改为参军掌直侍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 (第 15b 页)
(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太尉 杨浚 置参军六人)历代皆有至隋为郡官谓之书
佐大唐改为参军掌直侍督守无常职有事则出使(前/代) (第 15b 页)
程行湛乞禁锢酷吏子孙
十三年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来俊臣等二十
三人情状尤重子孙请皆禁锢傅游艺等四人差轻子
孙不听近任明皇从之
裴耀卿諌明皇杖赃吏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明皇命杖之六十 (第 17a 页)
十三年御史大夫程行湛奏周朝酷吏来俊臣等二十
三人情状尤重子孙请皆禁锢傅游艺等四人差轻子
孙不听近任明皇从之
裴耀卿諌明皇杖赃吏
二十五年夷州刺史 杨浚 坐赃当死明皇命杖之六十 (第 17a 页)
(后魏常山/王十五代)
(孙少居商馀山称元子避时入猗浪洞称猗琅子后居/瀼滨自称浪士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第 礼部侍郎杨浚)
( 见其文曰一第溷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时人谓浪者亦/漫为官遂呼漫郎及家樊上漫遂显广德元年拜道州)
(刺史喜浯 (第 14a 页)
(孙少居商馀山称元子避时入猗浪洞称猗琅子后居/瀼滨自称浪士天宝十二载举进士第 礼部侍郎杨浚)
( 见其文曰一第溷子耳有司得子是赖时人谓浪者亦/漫为官遂呼漫郎及家樊上漫遂显广德元年拜道州)
(刺史喜浯 (第 14a 页)
端文)吴兴人起之孙也乾宁六年郑蔼榜及
第昭宗时仕为中书舍人工诗有集傅于世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 礼部侍郎杨浚 下及
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早振词名初来长
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 (第 16a 页)
第昭宗时仕为中书舍人工诗有集傅于世
张继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 礼部侍郎杨浚 下及
第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早振词名初来长
安颇矜气节有感怀诗云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 (第 16a 页)
九十三人方师尹(忠翊/郎)
信州弋阳县万全乡淬剑里第九十四人左庆延吉州
永州县太平乡长德里第九十五人 杨浚 临安府钱塘 …… (第 22b 页)
知刚见任右通
直郎致仕父友德左朝奉郎新差通判德庆军府事本
贯吉州永新县太平乡长德里父为户
第九十五人 杨浚 字德源小名未哥小字未老年二十
九月二十七日生外氏王重庆下第四十兄弟四人一 (第 103a 页)
信州弋阳县万全乡淬剑里第九十四人左庆延吉州
永州县太平乡长德里第九十五人 杨浚 临安府钱塘 …… (第 22b 页)
知刚见任右通
直郎致仕父友德左朝奉郎新差通判德庆军府事本
贯吉州永新县太平乡长德里父为户
第九十五人 杨浚 字德源小名未哥小字未老年二十
九月二十七日生外氏王重庆下第四十兄弟四人一 (第 103a 页)
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在潮阳以滨海地咸卤,开渠以通溪水,筑堤六千馀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在海 阳浚
三利溪,加筑北堤,为郡城保障。及守潮州,修复州东广济大桥。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旧有高
乃奏充所司和市、和籴等钱。
明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累封赵城侯。时夷州刺史 杨浚 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
伏以圣恩天覆,仁育庶类,凡死罪之属,不欲尸诸市朝,
明年,迁侍中。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罢知政事,累封赵城侯。时夷州刺史 杨浚 犯赃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
伏以圣恩天覆,仁育庶类,凡死罪之属,不欲尸诸市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