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載記類
宗时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
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
送诏狱当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 婉辞诤帝怒未置裴度
见延英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
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 (第 22b 页)
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
送诏狱当大不恭 宰相武元衡 婉辞诤帝怒未置裴度
见延英言寰无辜帝恚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
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 (第 22b 页)
刘太真集三十卷 于邵集四十卷 梁肃集二十
卷 独孤及毗陵集二十卷 窦叔向集七卷 柳浑
集十卷 李泌集二十卷 张建封集二百三十篇
顾况集二十卷(皇甫/湜编)鲍溶集五卷 齐抗集二十卷
郑馀庆集五十卷 崔元翰集三十卷 杨凝集二十
卷 欧阳詹集十卷 李观集三卷(陆希/声纂)又一卷 吕
温集十卷 穆员集十卷 窦常集十八卷 郑絪集
三十卷 符载籍十四卷 郗纯集六十卷 戴叔伦
述稿十卷 张登集六卷 陆迅集十卷 柳冕集(卷/亡)
姚南仲集十卷 李吉甫集二十卷 武元衡 集十卷
权德舆童蒙集十卷 又集五十卷 韩愈集四十
卷 柳宗元集三十卷 韦贯之集三十卷 李绛集 …… (第 8b 页)
启事
山公启事三卷 范宁启事三卷 荐文十二卷(见隋/志)
又荐文七卷 善文五十卷(杜预/撰)梁魏周齐陈隋聘使
杂启九卷 唐顾云启事一卷 杂状启一卷(唐彬/霁撰)罗
贯书启二卷(后唐/人)临淮尺题二卷 (武元衡 西/川从事撰)顾垂象投
知己启事一卷 罗隐启事一卷
凡启事一种十二部九十二卷 (第 34b 页)
卷 独孤及毗陵集二十卷 窦叔向集七卷 柳浑
集十卷 李泌集二十卷 张建封集二百三十篇
顾况集二十卷(皇甫/湜编)鲍溶集五卷 齐抗集二十卷
郑馀庆集五十卷 崔元翰集三十卷 杨凝集二十
卷 欧阳詹集十卷 李观集三卷(陆希/声纂)又一卷 吕
温集十卷 穆员集十卷 窦常集十八卷 郑絪集
三十卷 符载籍十四卷 郗纯集六十卷 戴叔伦
述稿十卷 张登集六卷 陆迅集十卷 柳冕集(卷/亡)
姚南仲集十卷 李吉甫集二十卷 武元衡 集十卷
权德舆童蒙集十卷 又集五十卷 韩愈集四十
卷 柳宗元集三十卷 韦贯之集三十卷 李绛集 …… (第 8b 页)
启事
山公启事三卷 范宁启事三卷 荐文十二卷(见隋/志)
又荐文七卷 善文五十卷(杜预/撰)梁魏周齐陈隋聘使
杂启九卷 唐顾云启事一卷 杂状启一卷(唐彬/霁撰)罗
贯书启二卷(后唐/人)临淮尺题二卷 (武元衡 西/川从事撰)顾垂象投
知己启事一卷 罗隐启事一卷
凡启事一种十二部九十二卷 (第 34b 页)
樊 泽(永济人咏子/河东节度使)
建中元年经术优深科
白季随(太原/人)
建中中进士
唐 次(太原人俭之后/礼部员外郎)
武元衡(文水人甄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谥忠悯) 卫次公(永济人淮南节度使谥敬次公举进士/礼部侍郎潘炎异之曰国器也高其等)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科 (第 9b 页)
建中元年经术优深科
白季随(太原/人)
建中中进士
唐 次(太原人俭之后/礼部员外郎)
武元衡(文水人甄孙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谥忠悯) 卫次公(永济人淮南节度使谥敬次公举进士/礼部侍郎潘炎异之曰国器也高其等)
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科 (第 9b 页)
延龄以诸道负钱四百万缗献为羡钱纬奏此诸州
经费大忤延龄意改检校工部尚书卒年七十一赠
太子少保纬居官以清白称然好用刻深吏云 武元衡 字伯苍并州文水人平一孙举进士累为华原
令移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
至右司郎中以详整 …… (第 18a 页)
上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
为党拒不纳俄为山陵仪仗使刘禹锡求为判官不
与叔文滋不悦数日改太子右庶子会册 皇太子元
衡 赞相太子识之宪宗初复拜中丞进户部侍郎元
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
事上素知 (第 18b 页)
元衡 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
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 (第 18b 页)
元衡 曰锜自请入朝诏既许
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今天下群属耳目若藩臣
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上然之时蜀新定高 (第 18b 页)
崇文为
节度不知吏治上难其代诏 元衡 检校吏部尚书兼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
封 (第 19a 页)
临淮郡公 上御安福门慰遣之 (第 19a 页)
元衡 至绥靖约束
俭已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
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 (第 19a 页)
李绛数争事不叶 元衡 独持正无所违附上称其长
者吉甫卒淮蔡用兵上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请赦
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 (第 19a 页)
元衡 叱去承宗数 (第 19a 页)
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乘暗
呼曰灭烛射 元衡 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
皆骇走遂害 (第 19b 页)
元衡 批颅骨持去上罢朝坐延英见宰
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 (第 19b 页)
忠悯 诏能得贼者赏
钱千万授五品官积钱东西市以募告者捕得张晏
等十八人言为承宗所遣皆斩之逾月东都执淄青 (第 19b 页)
留邸贼门察訾嘉珍自言始谋杀 元衡 密诛之
武儒衡字延 (第 19b 页)
元衡 从弟也姿状秀伟不妄言与人交 …… (第 19b 页)
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也上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
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母丧还拜左赞善大夫盗杀 武元衡 首上疏请
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第 44a 页)
经费大忤延龄意改检校工部尚书卒年七十一赠
太子少保纬居官以清白称然好用刻深吏云 武元衡 字伯苍并州文水人平一孙举进士累为华原
令移疾去德宗钦其才召拜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
至右司郎中以详整 …… (第 18a 页)
上目送之曰是真宰相器顺宗立王叔文使人诱以
为党拒不纳俄为山陵仪仗使刘禹锡求为判官不
与叔文滋不悦数日改太子右庶子会册 皇太子元
衡 赞相太子识之宪宗初复拜中丞进户部侍郎元
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判户部
事上素知 (第 18b 页)
元衡 坚正有守故眷礼信任异它相浙西
李锜求入觐既又称疾 (第 18b 页)
元衡 曰锜自请入朝诏既许
之而复不至是可否在锜今天下群属耳目若藩臣
得遂其私则威令去矣上然之时蜀新定高 (第 18b 页)
崇文为
节度不知吏治上难其代诏 元衡 检校吏部尚书兼
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繇萧县伯
封 (第 19a 页)
临淮郡公 上御安福门慰遣之 (第 19a 页)
元衡 至绥靖约束
俭已宽民比三年上下完实蛮夷怀归雅性庄重虽
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选八年召还秉政李吉甫 (第 19a 页)
李绛数争事不叶 元衡 独持正无所违附上称其长
者吉甫卒淮蔡用兵上悉以机政委之王承宗请赦
吴元济使人白事中书悖慢不恭 (第 19a 页)
元衡 叱去承宗数 (第 19a 页)
上章诬诋未几入朝出靖安里第夜漏未尽贼乘暗
呼曰灭烛射 元衡 中肩复击其左股徒御格斗不胜
皆骇走遂害 (第 19b 页)
元衡 批颅骨持去上罢朝坐延英见宰
相哀恸为再不食赠司徒谥曰 (第 19b 页)
忠悯 诏能得贼者赏
钱千万授五品官积钱东西市以募告者捕得张晏
等十八人言为承宗所遣皆斩之逾月东都执淄青 (第 19b 页)
留邸贼门察訾嘉珍自言始谋杀 元衡 密诛之
武儒衡字延 (第 19b 页)
元衡 从弟也姿状秀伟不妄言与人交 …… (第 19b 页)
得失若黜之是钳其口也上悟待之如初岁满当迁
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明年母丧还拜左赞善大夫盗杀 武元衡 首上疏请
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第 44a 页)
州观察使徙河中节度使元和中拜刑部尚书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吴元济擅总留务请先遣使者吊赠
待不恭乃加兵诏可进中书侍郎封高平县侯 武元
衡 遇害御史台劾王承宗邸卒张晏弘靖疑傅致上
竟诛晏并讨承宗弘靖曰戎事并兴鲜有济不如悉
力淮西已平乃治 (第 25a 页)
书门下平章事吴元济擅总留务请先遣使者吊赠
待不恭乃加兵诏可进中书侍郎封高平县侯 武元
衡 遇害御史台劾王承宗邸卒张晏弘靖疑傅致上
竟诛晏并讨承宗弘靖曰戎事并兴鲜有济不如悉
力淮西已平乃治 (第 25a 页)
累迁开州刺史寇常逼城吏请以右职署渠帅公绰
曰若同恶邪立诛之寇引去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
与裴度俱为 武元衡 剑南判官尤相引重召为吏部
郎中宪宗喜武功且数出游畋奏太医箴以讽上高
其才遣使谓曰卿言气行无间隙不 (第 52b 页)
曰若同恶邪立诛之寇引去迁侍御史吏部员外郎
与裴度俱为 武元衡 剑南判官尤相引重召为吏部
郎中宪宗喜武功且数出游畋奏太医箴以讽上高
其才遣使谓曰卿言气行无间隙不 (第 52b 页)
明经人谓苦节之报云
监生王璿继妻方氏少寡无出庶子甫四岁抚如己出
闯寇陷城氏哭拜璿柩前引刀自刎死
何大本妻 武氏忠悯公子 妇也闯贼陷城大本遇害氏
闻携子妇宁氏同投缳死忠孝节义萃于一门云
张亨妻刘氏前卫乔恒妻张氏指挥林胜妻 (第 37b 页)
监生王璿继妻方氏少寡无出庶子甫四岁抚如己出
闯寇陷城氏哭拜璿柩前引刀自刎死
何大本妻 武氏忠悯公子 妇也闯贼陷城大本遇害氏
闻携子妇宁氏同投缳死忠孝节义萃于一门云
张亨妻刘氏前卫乔恒妻张氏指挥林胜妻 (第 37b 页)
授张重政云麾将军诏
前昭义军泗州行营衙前兵马使大中大夫试太子宾
客兼监察御史张重政门有勋力惟推义勇夙闻克家
之美常称抚众之才近者其父初亡群小煽惑诱以奇
计俾执军麾而重政与其母氏号泣固拒遂全恳愿奔
告元戎不为利回成其先志于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
军政乂安行义昭著念兹名节感叹良深宜洽恩荣俾
弘激劝礼无避于金革理当由于权夺戎章宪府式示
兼崇可起复云麾将军守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
员检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仍委淮南节度使与要
职事任使
宪宗授 武元衡门下侍郎 平章事制
门下朕嗣守丕业行将十年实赖一二辅臣与之共理
故外镇方域则仗以为将有绛侯厚重之资有丙吉宽 (第 27a 页)
前昭义军泗州行营衙前兵马使大中大夫试太子宾
客兼监察御史张重政门有勋力惟推义勇夙闻克家
之美常称抚众之才近者其父初亡群小煽惑诱以奇
计俾执军麾而重政与其母氏号泣固拒遂全恳愿奔
告元戎不为利回成其先志于家为孝子在国为忠臣
军政乂安行义昭著念兹名节感叹良深宜洽恩荣俾
弘激劝礼无避于金革理当由于权夺戎章宪府式示
兼崇可起复云麾将军守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
员检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仍委淮南节度使与要
职事任使
宪宗授 武元衡门下侍郎 平章事制
门下朕嗣守丕业行将十年实赖一二辅臣与之共理
故外镇方域则仗以为将有绛侯厚重之资有丙吉宽 (第 27a 页)
衡州刺史谢上表
臣伏奉五月十一日恩制授使持节衡州诸军事守衡
州刺史散官勋赐如故谨以七月十五日到本州上讫
恭承宠命循顾庸虚感忭失图战跼无地臣闻三载陟
明虞书盛典六条举最汉制宏规必在上允帝俞俯谐
师锡臣谬领郡务素无吏能虔守国章布宣皇化匪宁
夙夜再换炎凉仰奉陛下忧勤以恤远人凋瘵虽检身
肃下不敢愧于神明而阜俗移风竟未彰于绩用将何
以特膺睿奖简在宸心当恺悌之旁求辱循良之盛选
省躬增惕殒首知惭谨当罄竭精诚策磨朽钝庶立日
新之效少酬天覆之恩实望圣慈照臣肝胆臣无任感
跃屏营之至
寒食谢新火及春衣表 武元衡
中使至奉宣圣旨赐臣新火及春衣等荧煌自天纤丽
同降束带敛衽尽饰之道已加捧炬回光照临之荣荐 (第 24b 页)
臣伏奉五月十一日恩制授使持节衡州诸军事守衡
州刺史散官勋赐如故谨以七月十五日到本州上讫
恭承宠命循顾庸虚感忭失图战跼无地臣闻三载陟
明虞书盛典六条举最汉制宏规必在上允帝俞俯谐
师锡臣谬领郡务素无吏能虔守国章布宣皇化匪宁
夙夜再换炎凉仰奉陛下忧勤以恤远人凋瘵虽检身
肃下不敢愧于神明而阜俗移风竟未彰于绩用将何
以特膺睿奖简在宸心当恺悌之旁求辱循良之盛选
省躬增惕殒首知惭谨当罄竭精诚策磨朽钝庶立日
新之效少酬天覆之恩实望圣慈照臣肝胆臣无任感
跃屏营之至
寒食谢新火及春衣表 武元衡
中使至奉宣圣旨赐臣新火及春衣等荧煌自天纤丽
同降束带敛衽尽饰之道已加捧炬回光照临之荣荐 (第 24b 页)
上裴晋公启 柳宗元
伏以周汉二宣中兴之业歌于大雅载在史官然而申
甫作辅方召专淮夷之功魏邴谋谟辛赵致䍐羌之绩
文武所注中外莫同伏惟相公天授皇家圣贤克合谋
叶德一以致太平入有申甫魏邴之勤出兼方召辛赵
之事东取淮右北服恒阳略不代出功无与让故天下
文士皆愿秉笔牍勤思虑以赞述洪烈阐扬大勋宗元
虽败辱斥逐守在蛮裔犹欲振发枯槁决疏潢污罄效
蚩鄙少佐毫发谨撰平淮夷雅二篇恐惧不敢进献私
愿彻声闻于下执事庶宥罪戾以明其心出位僭言惶
战交积无任踊跃屏营之至
上西川 武元衡 相公谢抚问答启
某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于夷途陷在大罪伏匿
岭下于今七年追念往愆寒心飞魄幸蒙在宥得自 (第 33a 页)
伏以周汉二宣中兴之业歌于大雅载在史官然而申
甫作辅方召专淮夷之功魏邴谋谟辛赵致䍐羌之绩
文武所注中外莫同伏惟相公天授皇家圣贤克合谋
叶德一以致太平入有申甫魏邴之勤出兼方召辛赵
之事东取淮右北服恒阳略不代出功无与让故天下
文士皆愿秉笔牍勤思虑以赞述洪烈阐扬大勋宗元
虽败辱斥逐守在蛮裔犹欲振发枯槁决疏潢污罄效
蚩鄙少佐毫发谨撰平淮夷雅二篇恐惧不敢进献私
愿彻声闻于下执事庶宥罪戾以明其心出位僭言惶
战交积无任踊跃屏营之至
上西川 武元衡 相公谢抚问答启
某启某愚陋狂简不知周防失于夷途陷在大罪伏匿
岭下于今七年追念往愆寒心飞魄幸蒙在宥得自 (第 33a 页)
条刑兹罔舍(张鷟判决录/)
武黄门之西川大宴从事杨嗣复狂酒逼元衡大觥不
饮遂以酒沐之元衡拱手不动沐讫徐起更衣终不
令散宴(乾𦠆子/) 武元衡 遇盗是时裴晋公同行并辔趋朝吏载毡帽虽
伤不害以马逸得脱考其时乃六月下旬也(画墁录/) (第 50b 页)
浣花龙兴寺成都记云本正觉寺内有前益州长史临
淮 武元衡 并从事五人具朝服绘于中堂淳化五年
兵火后无画踪矣(益州名画录/)
裴晋公质状眇小有相者曰郎君形神不 …… (第 51a 页)
功能致身为万乘之相则天也(龙城录/)
裴度柳公绰同为西川 武元衡 判官公绰先入为吏部
郎中度诗曰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三
公胥晋人也(唐诗纪事/)
宪宗采凤 (第 54a 页)
武黄门之西川大宴从事杨嗣复狂酒逼元衡大觥不
饮遂以酒沐之元衡拱手不动沐讫徐起更衣终不
令散宴(乾𦠆子/) 武元衡 遇盗是时裴晋公同行并辔趋朝吏载毡帽虽
伤不害以马逸得脱考其时乃六月下旬也(画墁录/) (第 50b 页)
浣花龙兴寺成都记云本正觉寺内有前益州长史临
淮 武元衡 并从事五人具朝服绘于中堂淳化五年
兵火后无画踪矣(益州名画录/)
裴晋公质状眇小有相者曰郎君形神不 …… (第 51a 页)
功能致身为万乘之相则天也(龙城录/)
裴度柳公绰同为西川 武元衡 判官公绰先入为吏部
郎中度诗曰两人同日事征西今日君先奉紫泥三
公胥晋人也(唐诗纪事/)
宪宗采凤 (第 54a 页)
文䌽华饰以奉上也昔尚书郎含香此意也
十五年膳部郎中归崇敬以百官朝服裤褶非古礼上
疏云按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裤褶之制亦未详所
起之由隋代以来始有服者事不师古请罢之奏可
宪宗元和元年三月准吏部兵部尚书侍郎郎官并礼
部侍郎 御史中丞武元衡 奏前件等司近起十月至来
年三月称在选举限内不奉朝参令式无文礼敬斯阙
一年之内半岁不朝去贞元十二年中丞 (第 4b 页)
十五年膳部郎中归崇敬以百官朝服裤褶非古礼上
疏云按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裤褶之制亦未详所
起之由隋代以来始有服者事不师古请罢之奏可
宪宗元和元年三月准吏部兵部尚书侍郎郎官并礼
部侍郎 御史中丞武元衡 奏前件等司近起十月至来
年三月称在选举限内不奉朝参令式无文礼敬斯阙
一年之内半岁不朝去贞元十二年中丞 (第 4b 页)
陈氏曰其侄孙为序言弱冠谒杜甫于渚宫一见
礼遇集中有哭甫诗世所传在家贫亦好之句昱
诗也
刘虞部集十卷
陈氏曰唐虞部郎中刘商子夏撰 武元衡 为序集
中有送弟归怀州旧业序言高祖当武德经纶勋
在三府按武德功臣有刘文靖弘基政会史皆有
(第 8b 页)
礼遇集中有哭甫诗世所传在家贫亦好之句昱
诗也
刘虞部集十卷
陈氏曰唐虞部郎中刘商子夏撰 武元衡 为序集
中有送弟归怀州旧业序言高祖当武德经纶勋
在三府按武德功臣有刘文靖弘基政会史皆有
(第 8b 页)
陈氏曰皆唐僧自贯休而下尽唐末人也修睦死
于维扬朱瑾之难
薛洪度诗一卷
晁氏曰唐薛涛字洪度西川乐妓工为诗当时人
多与酬赠 武元衡 奏校书郎大和中卒李肇云乐
妓而工诗者涛亦文妖也
陈氏曰号薛校书世传奏授恐无是理殆一时州
(第 34b 页)
于维扬朱瑾之难
薛洪度诗一卷
晁氏曰唐薛涛字洪度西川乐妓工为诗当时人
多与酬赠 武元衡 奏校书郎大和中卒李肇云乐
妓而工诗者涛亦文妖也
陈氏曰号薛校书世传奏授恐无是理殆一时州
(第 34b 页)
陈氏曰唐王睿撰
句图一卷
陈氏曰唐李洞撰
唐诗主客图一卷
陈氏曰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
鲍溶孟郊 武元衡 各有标目馀有升堂及门入室
之殊皆所谓客也近世诗𣲖之诗殆出于此要皆
有未然者
文章元妙一卷 (第 23b 页)
句图一卷
陈氏曰唐李洞撰
唐诗主客图一卷
陈氏曰唐张为撰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
鲍溶孟郊 武元衡 各有标目馀有升堂及门入室
之殊皆所谓客也近世诗𣲖之诗殆出于此要皆
有未然者
文章元妙一卷 (第 23b 页)
判两使(度支一使盐/铁转运一使)不以簿书为意日夜与其
党屏人窃语(屏必郢翻/又卑正翻)人莫测其所为以 御史中丞武
元衡
为左庶子德宗之末叔文之党多为 (第 20b 页)
御史元衡 薄
其为人待之莽卤(莽莫补翻卤即古翻/莽卤言不以为意也) (第 21a 页)
元衡 为山陵仪
仗使刘禹锡求为判官不许叔文以 (第 21a 页)
元衡 在风宪欲使
附已使其党诱以权利(诱音/酉) (第 21a 页)
元衡 不从由是左迁 (第 21a 页)
元衡
平一之孙也(武平一武载德之子/武后时避事隐嵩山)侍御史窦群奏屯田
员外郎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唐屯 …… (第 21a 页)
季翻) 戊
寅以韩全义为太子少保致仕 刘辟不受徵阻兵自
守袁滋畏其彊不敢进上怒贬滋为吉州刺史 复以 右庶子武元衡 为御史中丞(是年三月 (第 32b 页)
武元衡 自御史/中丞左迁右庶子王叔文)
(等恶/之也) 朝议谓王叔文之党或自员外郎出为刺史贬 (第 32b 页)
党屏人窃语(屏必郢翻/又卑正翻)人莫测其所为以 御史中丞武
元衡
御史元衡 薄
其为人待之莽卤(莽莫补翻卤即古翻/莽卤言不以为意也) (第 21a 页)
元衡 为山陵仪
仗使刘禹锡求为判官不许叔文以 (第 21a 页)
元衡 在风宪欲使
附已使其党诱以权利(诱音/酉) (第 21a 页)
元衡 不从由是左迁 (第 21a 页)
元衡
平一之孙也(武平一武载德之子/武后时避事隐嵩山)侍御史窦群奏屯田
员外郎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唐屯 …… (第 21a 页)
季翻) 戊
寅以韩全义为太子少保致仕 刘辟不受徵阻兵自
守袁滋畏其彊不敢进上怒贬滋为吉州刺史 复以 右庶子武元衡 为御史中丞(是年三月 (第 32b 页)
武元衡 自御史/中丞左迁右庶子王叔文)
(等恶/之也) 朝议谓王叔文之党或自员外郎出为刺史贬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