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目錄類
政書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宋衷陆绩各以渊通之才穷核道真为十篇解释之
文字繁猥今以陆为本录宋所长训理其义为十卷
晁公武曰 吴范 望叔明注以首分居本经之上以测
散处赞辞之下其前又有陆绩序以子云为圣人云
蔡氏(文邵/)太玄经注
(第 4a 页)
文字繁猥今以陆为本录宋所长训理其义为十卷
晁公武曰 吴范 望叔明注以首分居本经之上以测
散处赞辞之下其前又有陆绩序以子云为圣人云
蔡氏(文邵/)太玄经注
(第 4a 页)
邓储材(顺德人/)冼应芳(顺德人/光曾孙)罗廷玮(顺德人/同知)
梁应许(顺德人/副使)梁思耿(顺德人/)梁在廷(顺德人/通判)
梁有年(顺德人/登进士) 吴 范(顺德人/知县) 欧达勋(顺德人/通判)
陈奇器(顺德人/知县)陈应进(新会人/知县)许滋时(新会人/)
潘之 (第 124a 页)
梁应许(顺德人/副使)梁思耿(顺德人/)梁在廷(顺德人/通判)
梁有年(顺德人/登进士) 吴 范(顺德人/知县) 欧达勋(顺德人/通判)
陈奇器(顺德人/知县)陈应进(新会人/知县)许滋时(新会人/)
潘之 (第 124a 页)
愈隆(滋阳人/提举)张济(曲阜/人)杜徵(曲阜人/长史)王郁(宁阳/人)张晖
(邹县/人)李顺(滕县/人) 吴范(滕县/人) 程宗(金乡人/知府)高谅(鱼台人/参政)
李鲲(鱼台人/知县)樊辉(单县/人)王进(单县/人)高 …… (第 96a 页)
纪(乐安人/知县)刘澄甫(寿光人戊/辰进士)侯璧(诸城人/知州)闫铠(蓬莱/人同)
(知/)任忠(蓬莱人辛/未进士)张浚(黄县人甲/戌进士)王 时正(黄县人/知县) 王
隆(招远人/通判)李铎(莱阳人壬/戌进士)王都(掖县人/同知)滕谧(掖县人/戊辰进) …… (第 126b 页)
(昌邑人辛/未进士)孙昂(昌邑人辛/巳进士)宋希睿(胶州/人)杨宗贤(胶州/人知)
(州/)胡通(胶州/人)冯 时正(高密人/通判) 高霖(泰安州/人知州)夏振(武定/州人)
王利(阳信/人)赵钺(滨州人/知县)丁贵(滨州人戊/辰进 (第 129b 页)
(邹县/人)李顺(滕县/人) 吴范(滕县/人) 程宗(金乡人/知府)高谅(鱼台人/参政)
李鲲(鱼台人/知县)樊辉(单县/人)王进(单县/人)高 …… (第 96a 页)
纪(乐安人/知县)刘澄甫(寿光人戊/辰进士)侯璧(诸城人/知州)闫铠(蓬莱/人同)
(知/)任忠(蓬莱人辛/未进士)张浚(黄县人甲/戌进士)王 时正(黄县人/知县) 王
隆(招远人/通判)李铎(莱阳人壬/戌进士)王都(掖县人/同知)滕谧(掖县人/戊辰进) …… (第 126b 页)
(昌邑人辛/未进士)孙昂(昌邑人辛/巳进士)宋希睿(胶州/人)杨宗贤(胶州/人知)
(州/)胡通(胶州/人)冯 时正(高密人/通判) 高霖(泰安州/人知州)夏振(武定/州人)
王利(阳信/人)赵钺(滨州人/知县)丁贵(滨州人戊/辰进 (第 129b 页)
行宫松栋云轩不尚粉饰其高处为临湖榭俯视具
区三万六千顷如在几席间也乾隆辛未
御书寺额曰 吴范 香林联曰云去云来池边留塔影烟
凝烟泮林外泛湖光
御书行宫额曰晴湖远碧曰云峰罨翠又额曰灵岩联 (第 14b 页)
区三万六千顷如在几席间也乾隆辛未
御书寺额曰 吴范 香林联曰云去云来池边留塔影烟
凝烟泮林外泛湖光
御书行宫额曰晴湖远碧曰云峰罨翠又额曰灵岩联 (第 14b 页)
敬高昂则专制一道自为统兵之官此正如吴
全琮迁右大司马左军司之比而非如 吴范 所
谓臣乃陛下之军师者然金以大司马为军司
延敬以侍中为军司昂以司徒公为军司则正
如 (第 22b 页)
全琮迁右大司马左军司之比而非如 吴范 所
谓臣乃陛下之军师者然金以大司马为军司
延敬以侍中为军司昂以司徒公为军司则正
如 (第 22b 页)
初,官兵复诸罗,贼目蔡福、叶省谋归大里杙。林爽文责其失守,将诛之。蔡福等惧,请守斗六门,仍寇诸罗赎前愆。林爽文许之。蔡福、张看、何誇据斗六门,叶省、沈刊据大埔尾。林爽文又遣李乞、阮和、张圆踞牛担湾为犄角,窥诸罗。而诸罗东南大排行、吧哖各处皆依山,奸民林栋、 吴范
、李茂、林田、许尚、许大花、温良、陈聘、吴蒂、吴论、陈辖、张蒲、陶乌等不啻数十人,分踞险要,出扰下加 …… (第 24 页)
近日以宫商三百,逐章餍饫其义,竟如幼年书室学诗之时。然彼时但知读其章句,而今则究其义味。因思采薇、出车诸章,乃上之劳下,其义正,斯为正雅;祈父、 北山 诸什,乃下之怨上,其义变,斯为变雅。夫上劳下、可也,下怨上、不可也。何则?下之怨上,固在下者不知忠义 (第 69 页)
,然亦必在上者有以致之,斯则大不可也。我满州旧风,以不得捐躯国事死于牖下为耻。其抱忠义,较祈父、 北山 之怨上为 (第 69 页)
何如?是则绿营之多恇怯思家,伊古有之,无足多怪矣。然为上者不可不存采薇、出车之意,更不可不知祈父、 北山 之苦。如其一概不知,而但欲开疆扩土,是诚佳兵黩武之为。望其有成,岂非北辕而适越乎?故因为功臣图赞,而 (第 70 页)
近日以宫商三百,逐章餍饫其义,竟如幼年书室学诗之时。然彼时但知读其章句,而今则究其义味。因思采薇、出车诸章,乃上之劳下,其义正,斯为正雅;祈父、 北山 诸什,乃下之怨上,其义变,斯为变雅。夫上劳下、可也,下怨上、不可也。何则?下之怨上,固在下者不知忠义 (第 69 页)
,然亦必在上者有以致之,斯则大不可也。我满州旧风,以不得捐躯国事死于牖下为耻。其抱忠义,较祈父、 北山 之怨上为 (第 69 页)
何如?是则绿营之多恇怯思家,伊古有之,无足多怪矣。然为上者不可不存采薇、出车之意,更不可不知祈父、 北山 之苦。如其一概不知,而但欲开疆扩土,是诚佳兵黩武之为。望其有成,岂非北辕而适越乎?故因为功臣图赞,而 (第 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