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宜臼求之于申申侯弗予王伐之申侯与鄫人
召西夷犬戎攻王王举烽燧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
山下戏水虏褒姒并杀 郑桓公
尽取周赂而去诸侯即
申共立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是时秦襄公卫武公
将兵救周平戎郑人立 (第 29b 页)
桓公
子掘突是为武公幽王末
年日晕再重内赤外轻有一黑画上下通在日中牛化 …… (第 29b 页)
年鲁隐公元年也五十
一年崩太子泄父早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
桓王平王之孙也三年郑庄公来朝王不礼焉庄公者 桓公
之孙武公之子也 (第 32a 页)
桓公
死于幽王之难武公辅平
王东迁庄公欲脩祖祢之好而王不礼之郑始怨周五
年郑与鲁易许田许田者天子有事于泰山 (第 32a 页)
 夷王(燮懿/王子)厉王(胡夷/王子)宣王(静厉王子厉王流于彘周/公召公共行国政号共和)
 (宣王长于召公/之家二相立之) 郑桓公(友厉/王子)
幽王(宫涅宣王子惑褒/姒死于西戎之难)
 平王(宜臼幽王之子以西戎之难迁/都于王城号东周为春秋之始) (第 8b 页)
有右仆射燕子献唐有补阙燕钦融/宋朝有龙图阁学士燕肃望出上谷范阳)郑氏(周厉王/之少子)
(宣王之母弟 桓公友
之后也 (第 10b 页)
桓公
初受封于郑在周之/畿内今华州郑县是也封三十三岁为周大司徒当幽)
(王时 (第 10b 页)
桓公
问于太史伯曰王室多故吾安逃死乎对曰/独洛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地近虢郐其君贪而好利)
(今君为司徒民皆爱 (第 10b 页)
公公诚居之虢郐之民皆君之民/也 桓公
从之后幽王有犬戎之祸 (第 10b 页)
桓公
死难其子武公)
(从平王东迁卒有虢郐之地号为新郑今之郑州也武/公生庄公庄公之二十年鲁隐公之元年也声公 (第 10b 页)
齐州卢城是也因邑为氏秦有/博士卢敖子孙家于涿水之上遂为范阳涿人汉有燕)
(王卢绾其裔也又有卢蒲氏出自 桓公
亦为卢氏皆齐/之卢也按河南后魏官氏志有莫卢氏代姓也后改为)
(芦复去草又有范阳雷氏以卢雷声近故亦改为 (第 10b 页)
颛帝之墟故曰帝邱夏王之世昆吾氏居/之故亦谓之昆吾之墟今澶州濮阳县)郑都本西周
畿内之地周宣王以封母弟 桓公友
及幽王有犬戎之
变郑武公遂迁于济洛河颍之间谓之新郑(郑之始都/谓之故郑)
(今华州郑县是也有郑故/城 (第 8b 页)
  燕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
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
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阼召公疑
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
皇天在大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
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般率惟
兹有陈保乂有殷于是召公乃说召公之治西方甚得
兆民和召公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

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公之政
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自召公以下至惠
侯惠侯当周厉王奔彘共和之时惠侯卒子釐侯立是
岁周宣王初即位釐侯二十一年 郑桓公
初封于郑三
十六年釐侯卒子顷侯立顷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乱为
犬戎所弑秦始列为诸侯二十四年顷侯卒子哀侯立 (第 27a 页)
静公俱酒立是岁齐威王元
年也静公二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而三分其
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
  郑 郑桓公友
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
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
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 (第 34a 页)
说河雒之间人便思之为司

徒一岁幽王以褒后故王室治多邪诸侯或畔之于是 桓公
问周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对
曰独雒之东土河济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对曰地近郐
虢郐虢之君贪而好 …… (第 34b 页)
翳佐舜怀柔百物及
楚之先皆尝有功于天下而周武王克纣后成王封叔
虞于唐其地阻险以此有德与周衰并亦必兴矣 桓公
曰善于是卒言诸王东徙其民雒东而虢郐果献十邑
竟国之二岁犬戎杀幽王于骊山下并杀 (第 35a 页)
桓公
郑人共
立其子掘突是为武公武公娶申女为夫人曰武姜生 …… (第 35a 页)
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
相见矣于是遂从之见母二十四年宋缪公卒公子冯
奔郑郑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卫州吁弑其君 桓公

立与宋伐郑以冯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
其取禾弗礼也二十九年庄公怒周弗礼鲁易祊许田
三十三年 (第 36a 页)
立是为熊霜熊霜元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卒
三弟争立仲雪死叔堪亡避难于濮而少弟季徇立是
为熊徇熊徇十六年 郑桓公
初封于郑二十二年熊徇
卒子熊咢立熊咢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若敖二
十年周幽王为犬戎所弑周东徙而秦襄公 (第 42b 页)
  周
伯阳父者周大夫也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

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
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
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源必塞源塞
国必亡夫水演而民用也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
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
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
徵矣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
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果

为犬戎所杀周遂东迁焉
史伯者周太史也 郑桓公
为司徒之时甚得周众与东
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
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 (第 3b 页)
   窦 铠(平定人/世书子)
 赵士吉(乐平人思/诚侄进士)    杨 誉(忻州人平/谷知县)
  郑友
(定襄人维/周弟进士)    刘 通(代州/人)
 孙嗣业(代州/人)      杨茂材(五台人辽 …… (第 25a 页)
 李从心(马邑人/进士)
万历二十年壬辰科翁正春榜
 马维骃(阳曲人山/东副使)    石 琳(忻州人南京/户科给事中)
  郑友
(定襄人陜/西参政)    李 炳(岢岚人陜西/关内兵备道)
 赵邦清(洪洞人吏部/文选司郎中)  (第 27a 页)
 之顺之用之润之庆之成之藏之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曾祖宗昱云中县令祖珠
 云州别驾父乂林终观城令因侨观城士安少好学
 事继母祝氏孝求师至 郑友
杨璞韩丕刘锡因侨郑
 乾德四年第进士邠帅杨廷璋辟掌书奏开宝四年 (第 31b 页)
 权假内用冒破不赀疏正其罪卒日遗橐仅十一两

 殡葬不能具士论韪之子弘业死闯难另有傅孙凝
 和官生顺天府通判 郑友
周字仁甫定襄人万历壬辰进士授保宁推官丁
 外艰补宁国升刑部主事历礼部郎中四川川南兵
 备道副使陜西神 (第 43b 页)
 郎中邢洪墓在胡村
 知县樊启东墓在南古城内王治撰表
 知县傅纳诲墓在南城内
 运判刘一贯墓在南邢村
 参政 郑友
周墓在龙门村
 静乐县
上古昌宁公墓在县北五十里定河沟中碑存即台骀
 氏 (第 19b 页)
  王凤万竹园集
 王体复姑射山人吟稿二卷又评诗集玩易集姑射
  山人集      刘东星晋川集
  郑友
周率真鸣    王之相琅玕集
 晋承寀牧合初政集  晋承宪摹古草
 王宗舜四柳园草一卷 傅新德文恪公 …… (第 49a 页)
 段正柏台公案十五卷 吕坤实政录
 吕阳经世心鉴    郭迎褒恤稿又天水实政
 王国光万历会计录   郑友
周治平窃议
 楚鈇从事录     范弘嗣方公百政记
 任万民救时八议又守城十二说
 救荒策(记洪洞知 …… (第 64a 页)
 韦氏续曹大家女诫(河东薛/蒙妻)
宋王栐燕翼贻谋录
明王夫人家范十篇(镇国将军/朱诠銶妻)
 杨瞻祀先睦族录   郑友
周居家节要
 晋应槐庭训录   晋承命教家言维风录
 李初茂家训
  右家训 (第 69a 页)
 远今按左传韩原战地未知即武子采邑与否而传
 云涉河侯车败后又云三败及韩则韩原应在河东
 无疑不然杜注何以云晋地耶且史伯对 郑桓公

 武王之子应韩皆不在杜注云韩在河东郡界此与
 王肃魏地形志诸说虽不尽合而河东之有韩原则
 可考矣 (第 45b 页)
  韩论
韩之先献子厥最贤然春秋之际诸侯之贤大夫如献
子者多矣而子孙莫兴太史公以献子存赵氏之孤为
天下之阴德故宜有后予以谓不然韩之先与晋同祖
皆周武王之后也史伯谓 郑桓公
武实昭文之功文之 (第 39b 页)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成王营王城有/迁都之志故赐)
 (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邑后世因而立周公别/庙焉 郑桓公
周宣王之母弟封郑有助祭泰山汤沐)
 (之邑在祊郑以天子不能复巡守故欲以祊易许田/各从本国所近之宜恐鲁 (第 19b 页)
 契(契汤十/三世祖)文武不先不窋(窋知律反子/不窋后稷)宋祖帝乙郑
 祖厉王犹上祖也(帝乙微子父厉王 郑桓公
父二国/不以帝乙厉王不肖而犹尊尚之) (第 25b 页)
 (讥之不宜立也又武公之庙立在武公卒后其庙不/毁在成公之时作记之人因成王褒鲁遂盛美鲁家)
 (之事因武公之庙不毁遂连文/而美之非实辞也 明堂位) 庄公二十三年秋
 丹桓宫楹 (桓公
庙也/楹柱也)榖梁子曰礼天子诸侯黝垩(黝/于)
 (紏反垩乌路反又乌洛反范云/黝垩黑色案黝黑也垩谓白 (第 7a 页)
  子弟封为诸侯为后世之太祖当此君之身不得
  立出王之庙则全无庙也注大夫太祖别子始爵
  者然则诸侯始封之太祖如 郑桓公友
是也 (第 5b 页)
郑桓
  公
以周厉王少子而始封于郑既为诸侯可以立
  五庙矣然其考则厉王祖则夷王曾祖则懿王高
  祖则共王五世祖 (第 5b 页)
则穆王自穆至厉皆天子也诸
  侯不敢祖天子则此五王之庙不当立于郑所谓
  此君之身全无庙也必俟 桓公
之子然后可立一 (第 5b 页)
  庙以祀 桓公
为太祖 (第 6a 页)
桓公
之孙然后可立二庙以
  祀其祖若祢必俟五世之后而郑国之五庙始备
  也大夫始爵之太祖则鲁季友是也季友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