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雜史類
別史類
編年類
  夏继虞(顺治三年/任安庆道)  石振国(黄梅人举人/顺治四年任)
  罗志儒(山东人进士/) 赵震业(山东人进士/)
   丁允元(山东人进士/)
 陈显忠(奉天人道以/上安庐)
  崔应弘(长垣人进士/) 陈 襄(文安人举人/康熙元年任)
  王 (第 16a 页)
  (儒/学)教授一员    复设训导一员
   姑苏驿驿丞一员(丰盈库副使织/染大使今裁)
 (知/府)王 镆(孟津人生员/顺治二年任)  丁允元(日照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陈服远(满洲人监生/顺治三年任) 吴崇宗(满洲人监生/顺治四年任)
  徐应台(奉天人监生/顺 (第 13a 页)
  定为例民困得苏(吴江县志/)
  李实字如石遂宁人崇祯末知长洲县每遇徵输
  但以至诚劝谕不加敲扑而国课无缺(长洲县志/)
国朝 丁允元
字右海日照人顺治二年知苏州府时庶 (第 67b 页)
  务草创 允元
练习典故因事釐正纲纪秩然山泽
  间馀寇未靖大兵驻郡者盈万一切军资器械皆
  区处合宜民不知扰尤加意 (第 68a 页)
一年知府徐璋卜州治东北凡五迁至是始)
(定二十一年知州张元振建前中门上为御书阁及讲/堂淳熙十六年知州 丁允元
创六斋庆元四年知州林) (第 5a 页)
 张秀樗(温州人/)    黄 杞(漳州人/)

 徐 定(温州人俱/淳熙年任)    丁允元(常州人/)
 张用成(常州人/)    沈宗禹(雷州人俱/绍熙年任)
 陈宏规(漳州人庆/元元年任)   林  (第 81b 页)
 修招降之请于朝籍为水师赖以控扼海道累官直
 宝文阁将漕西江卒
 黄定字泰之闽永福人乾道中进士第一累官知潮
 州为政务刬弊苏瘵潮人德之
  丁允元
字叔仲常州人淳熙中以忠谏谪守潮增置
 韩江西岸石洲四架梁而屋之民怀之曰丁公桥拨
 田租三百六十五石于 (第 67b 页)
 任者泰(沂州人/知县)王昌时(沂州人/副使)姚择扬(费县人/知县)刘华
 (莒州人/知县)高名衡(沂水人/巡抚) 丁允元(日照人/副使)
杜嘉庆(嘉祥/人员)
 (外/)张梧(平阴人/员外)杨本缄(濮州人/按察使)苏壮(濮州人/侍郎)吴一 …… (第 73b 页)
 刘性成(蓬莱人/知县)井星灿(东阿/人)张梧(平阴人辛/未进士)朱国佐
 (滋阳人/知县)董威如(历城/人)李莳(长山/人) 丁允元(日照人辛/未进士)

 化熙(长山人甲/戌进士)孙声振(栖霞/人)陈家铉(诸城/人)王二典(掖/县)
 (人运/同)(第 188b 页)
 里居骂贼而死并二子爽选皆遇害公举入乡贤祠
 王勤正诸城人自幼性至孝事亲尽礼好施乐善尝
 周人之急济人之困乡人爱之卒祀乡贤
  丁允元
字长人日照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授中书
 舍人擢户科给事中拜疏改日照条鞭邑享其利论 (第 7a 页)
 列权相镌级调外入
国朝知苏州府时积弊之后 允元
因事釐正纲纪灿然
 升庐州副使丈民田清欺隐不增虚亩以病百姓属
 邑邪教狱兴悉纵株连者后起榆林道以母老 (第 7b 页)
 (城破思励遇害母以年老得免而氏以家居反得无/恙及思励柩回氏抱姑痛哭曰夫死义不独生遂自)
 (缢/)厉氏 (丁允/元
妻)牟氏(李天/相妻)张氏(厉瞻/妻)梁氏(厉庄/妻)丁氏(厉/象)
 (孚/妻)费氏(李拓/机妻) (第 131a 页)
仁意谪官)熊开元(湖广人崇祯中知/吴江县旧南北粮)
(运役法不均开元均/配画一民歌其德)
 ︹本朝︺ 丁允元(日照人顺治二年知苏州府时定鼎之/初庶事草创允元练习典故因事釐正)
(纲纪粲然尤加意人/才所识拔多知名士)
汤家相(赵城人顺治已丑进/士知常熟县洁己爱)
(民釐别耗蠹抚恤流亡善政具举前令以被劾逮/问家相常左右 (第 59a 页)
(运役法不均开元均/配画一民歌其德)
 ︹本朝︺丁允元(日照人顺治二年知苏州府时定鼎之/初庶事草创 允元
练习典故因事釐正)
(纲纪粲然尤加意人/才所识拔多知名士)汤家相(赵城人顺治已丑进/士知常熟县洁己爱 (第 59a 页)
 ︹祠庙︺昭忠祠(在府城内嘉/庆八年建)韩文公庙(在海阳县东韩/山上宋咸平中)

(陈尧佐建元祐五年迁于城南苏轼撰庙碑淳熙/中又迁于此自明以来相继增修又揭阳县学宫)
(后有韩祠澄海县/治西南有景韩祠)陆公祠(在海阳县东韩山明宏/治中建祀宋陆秀夫又)
(澄海县治西/南有陆相祠)九贤祠(在海阳县西湖山宋庆元中/建祀赵德林巽许申卢侗刘)
(允吴复古张夔/王大宝姚宏中)贤守祠(在海阳县西湖山明统志/祀曹登黄定 丁允元
陈宏)
(规林㟽沈𣏌黄自求曾/噩孙叔谨陈圭常祎)二相祠(在海阳县城北明/统志唐相李德裕)
(宋相赵 (第 83a 页)
 (姚宏中为九贤/宋廖德明有赞)马侯祠(在金山祀宋死节臣/马发元周伯琦作记)贤守祠
 (在府学祀曹登黄定 丁允元
陈宏规林/㟽沈杞黄自求曾噩孙叔谨陈圭常祎)
陵墓王大宝墓(在府城东/北四十里)刘昉墓(在韩/山后)(第 32a 页)
偏安排日事迹卷九

  大清顺治二年正月(弘光元年)庚寅,补光禄监事 丁允元
吏科、原任兵科方士亮刑科、〔杨〕兆升兵科、南吏科郭如闇户科,御史周昌晋、袁弘勋俱广东道。
     (第 175 页)
允元,
崇祯时以不缴红本,处。士亮,从故辅周延儒督辅,坐累,配。如闇、昌晋,虽以时论傍时致挂「逆案」,然不闻 (第 175 页)
躐迁,且少有所排陷;故得雪。弘勋,为人轻鄙,与复官,滥也。后 允元
降北,为苏知府。  癸巳,加助饷王司木增行太仆寺卿(?)
  命河南巡抚越其杰、巡按凌〔駉〕防守虎 (第 175 页)
  十二月乙未朔,日食。

  辛丑,户科给事中 丁允元
劾大学士贺逢圣:『凡有疏揭,辄骄人谓「我为之」。如汪□龙,宵人也,逢圣力为推举;高攀龙、左光斗业蒙圣 (第 199 页)
    制丹阳陆路视良乡例给邮符。

    禁四六骈丽文。
    禁宗室入京。
    补 丁允元
吏科、方士亮刑科,升余飏稽勋司员外郎、戴英工部、钱增刑科、吴希哲工科。升松江知府陈亨为苏松督粮道副使 …… (第 133 页)
    总督京营戎政少保兼太子太保忻城伯赵之龙、署掌都察院事兵部右侍郎李乔迎降,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蔡奕琛降,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

学士钱谦益迎降,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李沾迎降,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管右都御史唐世济迎降,兵部左右侍郎朱之臣、梁云构迎降,户部右侍郎何楷迎降,右佥都御史邹之麟迎降,翰林院掌院事正詹事陈于鼎迎降,左右谕德兼翰林院编修等官程正揆、李景濂、刘正宗、张居等迎降,给事中钱增、陆朗、 丁允元
、王之晋等降,御史张孙振、徐复阳、袁弘勋、王懩等迎降,魏国公徐元爵降,保国公朱国弼降,怀远侯常延龄降 (第 180 页)
  (上缺)皆民也。其(□□□□□□□□□□□)出以律,抚剿并用,地方始渐有宁宇。不期今年正月十五,有吴江之变,杀县官,劫县印,督镇兵临,抚绥切至。迨督

镇旋郡,留副将汪懋功耑守吴江。懋功则以贼入城,杀官不杀民,是民与贼合也,意欲严察当日奸细,以为疾视长上之戒。而民心疑惧惊散,遗弃家室。汪将兵士不受约束,乘衅择取。道路之口所自来也。迨汪将效死贼营,其军士所掠,亦尽饱寇橐。督镇遂嘉其死事而未过绳之耳。具由牒蒙本府知府 丁允元
参看得:地方民人,原有良与不良之别。良民多畏避民,不减于避盗。而悍兵拾遗掠盗,无分于掠民。幸督镇令严 …… (第 28 页)
该县,逐一招抚在逃生员。蒙将佐贰失职仰候处分事揭报内院去后,士杰将恳恩原情活命事词禀府。该苏州府知府 丁允元
看得:该县突遭寇变,典史高士杰已知祸出非常,念城外尚有积贮仓粮,即同管粮主簿出城看护,继又跋涉军前请 …… (第 40 页)
  随该本院备揭参,蒙内院洪批开:水利县丞及主簿姑从褫革,犹以为重罪难以概加。典史高士杰,职司巡捕,闻贼先逃,若各处捕官俱如此,徒靠一县令,其何能守?若知县倖生,则典史末减。知县既死于贼矣,典史当无生法。祈贵院会按院覆详定罪,听题请明旨遵行。该蒙抚院会同按院牌行到道,转行本府。该知府 丁允元
审得:吴江县典史高士杰,职司巡捕,当正月十五逆贼入城,孔令殉难于前,张丞捐躯于后,为士杰者,惟知抱头 (第 41 页)
   六九、江宁学政魏琯揭帖(顺治五年五月初二日到)

  提督江宁等处学政监察御史为据实揭报事:据庐州道副使 丁允元
报前事称:据巢县□□王志守等禀称:正月二十五日夜,土贼窃发,假称史阁部名色,遂有前朝旧生久告衣巾者, (第 108 页)
    翰林院掌院事詹事府正詹事陈于鼎、右谕德兼翰林院编修程正揆、翰林院李景濂、刘正宗、张居等迎降。
    右佥都御史邹之麟迎降。
    给事中钱增、陆朗、 丁允元
、王之晋等迎降。
    御史张孙振、徐复阳、袁弘勋、王懩等迎降。
    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朱国 (第 58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