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政書類
雜史類
載記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用十一月十六日甲子按章得象所)
(编三朝会要初不及此而王圭等所编五朝会要始载/近晦事盖五朝会要得之于 姚辟
所修太常因革礼而)
(因革礼所载实得之宋敏求敏求春明退朝录云欧阳/修提总修太常因革礼遣 (第 25a 页)
姚辟
见问建隆四年南郊改)
(元乾德是岁十一月二十九日冬至而郊礼在十六日/何也乃检日历其赦制云律且协于黄钟 (第 25a 页)
张氏无子吕后取后宫美人子杀其母立为太子孝
惠崩立太子为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初惠帝之崩太
后哭而不泣留侯 子张辟
疆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
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而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
解辟疆曰帝亡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 (第 49a 页)
使人请太后曰此非
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日饮为淫
乐不听政七年而崩太后发丧哭而泣不下留侯 子张
疆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陈平曰太后独有帝今哭
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陈平曰何解辟疆曰帝无壮子太 (第 5b 页)
 崇文总目伪蜀冯继先撰以颖达正义为本小加己
 意
尚书断章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按其书略序众篇大旨
尚书集解十四卷
  晁氏曰皇朝顾临蒋之奇 姚辟
孔武仲刘敞王会
  之周范苏子才朱正夫吴牧所撰后人集之为一 (第 20b 页)
  孙瑜余靖刁约
太常因革礼

  陈氏曰皇朝 姚辟
苏洵撰嘉祐中欧阳修言礼书
  文书放轶请礼官编脩六年用张洞奏以命辟洵
  至治平二年乃成诏赐以名李清 …… (第 17a 页)
  三人补缉遗逸通以今事为开宝通礼二百卷又
  义纂一百卷以发明其旨且依开元礼设科取士
  嘉祐初欧阳文忠公知太常礼院复请续编以
  辟
苏洵掌其事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议者病其
  太简元丰中苏子容复议以开宝通礼及近岁详
  定礼文分有司仪 (第 21a 页)
  蒙字日用幽州人国初翰林学士此书嘉祐末编
  集英宗初始上
  雁湖李氏跋六家谥法二十卷嘉祐中范忠文与
  老苏公及 姚辟
等所修六年十月始奉诏刋定八
  年上之苏公之意有所未尽又别为谥法三卷谥
  录三十五卷于是古今谥法始 (第 14b 页)
  晁氏曰苏洵字明允眉山人至和中欧阳永叔得
  明允书二十二篇大爱其文辞以为贾谊刘向不
  过也以书献除校书郎与 姚子张
同编太常因革
  礼百卷书方成而卒治平史臣谓永叔所献明允
  之文甚美大抵兵谋权利机变之言也
  陈 (第 12a 页)
  尚书大傅音二卷(隋书经籍志顾彪撰尚按旧唐/书经籍志又有古文 书音义)
  (五/卷)
 尚书大义二卷(郡斋读书志顾临蒋之奇 姚辟
孔武/仲刘敞王会之周范苏子才朱正夫)
  (吴孜撰后人集之姓/谱临字子敦会稽人)  书傅(浦阳人物记 (第 24a 页)
  相非郁人比今太祝乃下士以下士接天以大臣
  奉天子轻重不伦非礼也时以为识体屡迁至右
  补阙秘书郎
  宋姚辟
(第 42a 页)
子张
金坛人皇祐元年进士授项城令通
  州通判所至有声时以辞章相尚辟独究心六经
  与苏洵同修礼书有太常因 (第 42a 页)
 唐百僚新戒

  臣轨(俱秋浦/胡楚宾)
 南唐登科记十五卷(广陵/徐锴)
 宋太常因革礼一百卷(金沙 姚辟)
  续太常因革礼三百卷(江阴葛/胜仲)
  政和以后赦令五卷
  绍兴敕十三度令五十卷
  格三十 (第 38b 页)
劳复室其子
使复其位 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蒐焉而
还中行桓子之谋也曰示之以整使谋而来郑人惧使 子张
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故也郑以子良为有
礼故召之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 (第 35b 页)
而能贫民无求焉
可以后亡敬共事君与二三子生在敬戒不在富也己
巳伯张卒君子曰善戒诗曰慎尔侯度用戒不虞郑
其有焉 十二月郑游昄将如晋未出竟遭逆妻者
夺之以馆于邑丁巳其夫攻子明杀之以其妻行子展
废良而立大叔曰 (第 6a 页)
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
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
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 子张
子得出德
子无已时秦女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
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
(第 26b 页)
布衣之利也郑袖遽说楚王出张 子 张
仪之楚贫 (第 26b 页)
    按绍兴四库续到阙书目有之
顾氏(临/)等尚书集解
  通考十四卷
   未见
 晁公武曰皇朝顾临蒋之奇 姚辟
孔武仲刘敞王会
 之周范苏子才朱正夫吴孜所撰后人集之为一编
 然非完书也
 姓谱顾临字子敦会稽人皇祐 (第 5b 页)
  馀丈
增苏家桥恭建
行宫(文安/县册)
增乾隆三十二年
御制苏桥杂咏四首 修礼予之主簿禄几曾赴任柳

河厅长桥却说老苏建未读欧阳墓志铭 尸祝斯人
理亦宜(河北岸有苏簿祠/昔人建以祀苏洵)几间老屋水之涯眉山材品
河干境伯仲虎邱短簿祠 劝农诏是汉文为唐帝书
之念在兹
临赐抚臣示
明训(康熙四十一年劝农皇祖巡阅河堤臣李御临唐/大宗书汉文帝 诏以 赐抚 光地建)
(亭勒石/苏祠侧)敢忘继序仰丰碑 碑亭左侧有书斋点缀轩
窗致颇佳偶尔经过解缆去费如许为不纾怀

增乾隆三十五年
御制题苏桥二首  姚辟
陈州洵霸州太常因革礼同
修了知食禄弗任事宋史删文未细求 石桥不是建
西湖却与长堤同号苏一实近修(轼 …… (第 12a 页)
尔家父
子信贤乎 欧阳修撰苏洵墓志云会太常修纂建隆
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
项城 县令姚辟
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按志
所言是洵止食主簿禄而未任事且二人同修一书而 (第 12a 页)
(宗治平中修礼书百卷名曰太常因革礼自欧阳修同/判太常寺事奏礼院文字散失请差官编修后张洞奏)
(用 姚辟
苏洵编纂至是成书又曾肇同知太常礼院肇/在职多所釐正上亲祀皇地祇于北郊盖自肇发之)
辽南面官有太常寺卿 (第 4b 页)
   苏明允嘉祐集十五卷
苏洵字明允眉山人至和中欧阳永叔得其书二十二
篇大爱之以为贾谊刘向不过也以书献除校书郎与 姚子张
同编太常因革礼百卷书方成而卒
陈氏曰洵初入京师益帅张文定荐之欧阳公世皆知 (第 16a 页)
而吾获知
言之名悲夫后十年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洵既命以
官会太常脩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文安簿与项城
姚辟
同脩太常因革礼仁宗山陵事从其厚公私骚
然洵言于韩琦曰昔华元厚葬其君君子以为不臣与
其取厚葬之名曷若建 (第 3b 页)
以泾原师付 姚辟
鄜不敢当遵裕禁昌裕毋得擅攻自
以环庆兵攻之时军中悉无攻具亦无知其法者遵裕
旋令采木造之俱细小朴拙不可 (第 21a 页)
也从大路南四里馀而抵鹤庆北关托宿于关外乃入
北门是为旧城南半里转而西为御前守御所在焉摩
尼山复吾师之 子张
生家北向而居入叩之往摩尼未
返也又转南再入城门是为新城始知鹤庆城二重南
新北旧南拓而北束入新城即从府 (第 3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