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別史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凡官所/有宫室吏所治者也)
郑氏曰周税轻近而重远近者多役也园廛亦轻
之者廛无榖园少利也
山斋易氏 曰孟子之说十一之法通乎三代今考
载师所言任地则不止十一而已毋乃非周人之
彻法欤郑氏惑焉盖误认 (第 15a 页)
郑氏曰周税轻近而重远近者多役也园廛亦轻
之者廛无榖园少利也
山斋易氏 曰孟子之说十一之法通乎三代今考
载师所言任地则不止十一而已毋乃非周人之
彻法欤郑氏惑焉盖误认 (第 15a 页)
步卒七十二人乡遂以五起数家出一人为兵以
守卫王畿役次必简故周礼惟挽柩则用之此役
之最轻者
山斋易氏 曰近郊之民王之内地共辇之事职无
虚月追胥之比无时无之故七尺而征六十而舍
则稍优于畿外非姑息也 (第 3a 页)
守卫王畿役次必简故周礼惟挽柩则用之此役
之最轻者
山斋易氏 曰近郊之民王之内地共辇之事职无
虚月追胥之比无时无之故七尺而征六十而舍
则稍优于畿外非姑息也 (第 3a 页)
国时事颇有可考故具载之
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聚天下兵
器于咸阳铸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是时北筑长
城四十馀万南戍五岭五十馀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
十馀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
之而胜广起(里门左谓闾里之左凡居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
(而发/之也)
山斋易氏 曰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南戌五岭
又有骊山阿房之役兵不足用乃至发谪先发弛
刑之𩔖次发西贾人之 (第 33b 页)
秦始皇既并天下分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聚天下兵
器于咸阳铸为钟鐻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是时北筑长
城四十馀万南戍五岭五十馀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
十馀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其后里门之左一切发
之而胜广起(里门左谓闾里之左凡居者以富强为右/贫弱为左秦役戍多富者役尽兼取贫弱)
(而发/之也)
山斋易氏 曰始皇既并天下北筑长城南戌五岭
又有骊山阿房之役兵不足用乃至发谪先发弛
刑之𩔖次发西贾人之 (第 33b 页)
库(兵器/所)都船四令丞又有式道左右候候丞及左右
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是中尉所职乃巡徼京
师以此知北军为京城兵而中尉主之也
山斋易氏 曰北军巡徼京师属中尉别有垒垣军
门在京城按胡建传云监军御史穿北军垒垣为 …… (第 7a 页)
(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城门初无兵/自戾太子事后置以城门校尉一人领之十二城门)
(各有候王商以特进孔光以太/傅领城门兵得举吏如五府)
山斋易氏 曰按刘屈氂传戾太子使如侯持节发
长水及宣曲胡骑皆已装会侍郎莽通使长安追
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 …… (第 10b 页)
考焉汉初兵民不甚分如冯唐谓吏卒皆家人子
弟起田中从军而后汉礼仪志谓罢遣卫士必劝
以农桑由是观之兵农尚未分
山斋易氏 汉南北军始末序曰汉之兵制莫详于
京师南北军之屯虽东西两京沿革不常然皆居
重驭轻而内外自足以相 (第 15a 页)
京辅都尉尉丞兵卒皆属焉是中尉所职乃巡徼京
师以此知北军为京城兵而中尉主之也
山斋易氏 曰北军巡徼京师属中尉别有垒垣军
门在京城按胡建传云监军御史穿北军垒垣为 …… (第 7a 页)
(有候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亦其比也城门初无兵/自戾太子事后置以城门校尉一人领之十二城门)
(各有候王商以特进孔光以太/傅领城门兵得举吏如五府)
山斋易氏 曰按刘屈氂传戾太子使如侯持节发
长水及宣曲胡骑皆已装会侍郎莽通使长安追
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 …… (第 10b 页)
考焉汉初兵民不甚分如冯唐谓吏卒皆家人子
弟起田中从军而后汉礼仪志谓罢遣卫士必劝
以农桑由是观之兵农尚未分
山斋易氏 汉南北军始末序曰汉之兵制莫详于
京师南北军之屯虽东西两京沿革不常然皆居
重驭轻而内外自足以相 (第 15a 页)
汤 畴(浏阳人/第一) 项安世(荆州人/秘书) 段世昌(茶陵人/)
吴 庸(道州人/) 王 禾(宜章人/) 易 祓(宁乡人/) 刘鼎孙(荆州人/学士) 丁 仁(醴陵人/) 袁仕文(宁乡人/)
欧 海(茶陵人/) 王 容(湘 (第 8a 页)
吴 庸(道州人/) 王 禾(宜章人/) 易 祓(宁乡人/) 刘鼎孙(荆州人/学士) 丁 仁(醴陵人/) 袁仕文(宁乡人/)
欧 海(茶陵人/) 王 容(湘 (第 8a 页)
未见
易学举隅
四卷
未见
馆阁续录 易祓 字 (第 16b 页)
彦章 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
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
陈章序曰易以总义名者总卦爻之义 …… (第 16b 页)
有圣人者作重之以爻系之以辞贯天理于人事之
中而后知有显必有微有体必有用惟能识义理之
总会然后卦爻之指归可得而明也 山斋易公先生
蚤岁读易讲明是理久矣尝举大纲以示学者曰大
易者元气之管辖也圣人者大易之权衡也先生之
学其梗槩见于 …… (第 17a 页)
于卦首欲其伦类贯通而学者有所考明焉既又为
举隅四卷裒象与数为之图说盖与此书可以参考云
赵希弁曰右 山斋易祓彦章 所著也陈章季𡌴为之 …… (第 17b 页)
胡一桂曰易学举隅四卷嘉定四年三月朔自题其
书总义绍定间侍经筵日尝以是编陪讲
盛如梓曰长沙易公著易举隅于先儒所未言发明尤多
董真卿曰 山斋 周易总义门人陈章序之
按舂陵乐雷发谒山斋诗云淳熙人物到嘉
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看 (第 18a 页)
易学举隅
四卷
未见
馆阁续录 易祓 字 (第 16b 页)
彦章 潭州宁乡人淳熙十一年上
舍释褐出身庆元六年八月除著作郎九月知江州
陈章序曰易以总义名者总卦爻之义 …… (第 16b 页)
有圣人者作重之以爻系之以辞贯天理于人事之
中而后知有显必有微有体必有用惟能识义理之
总会然后卦爻之指归可得而明也 山斋易公先生
蚤岁读易讲明是理久矣尝举大纲以示学者曰大
易者元气之管辖也圣人者大易之权衡也先生之
学其梗槩见于 …… (第 17a 页)
于卦首欲其伦类贯通而学者有所考明焉既又为
举隅四卷裒象与数为之图说盖与此书可以参考云
赵希弁曰右 山斋易祓彦章 所著也陈章季𡌴为之 …… (第 17b 页)
胡一桂曰易学举隅四卷嘉定四年三月朔自题其
书总义绍定间侍经筵日尝以是编陪讲
盛如梓曰长沙易公著易举隅于先儒所未言发明尤多
董真卿曰 山斋 周易总义门人陈章序之
按舂陵乐雷发谒山斋诗云淳熙人物到嘉
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看 (第 18a 页)
然乎亦三代之文汉诸儒不及矣
郑锷曰司空之职用是以考百工之事其篇亡其记
存汉儒刘歆校理秘书得之以备司空之阙
易祓 曰考工记非周书也言周人上舆而有梓匠之
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之制言沟洫浍川非
遂人之制言旂旗旟 (第 7b 页)
郑锷曰司空之职用是以考百工之事其篇亡其记
存汉儒刘歆校理秘书得之以备司空之阙
易祓 曰考工记非周书也言周人上舆而有梓匠之
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之制言沟洫浍川非
遂人之制言旂旗旟 (第 7b 页)
官省权震宇内尝凿山为园下瞰太庙出入宫闱
无度孝宗思政之所偃然居之老宫人见之垂涕颜棫
草制以为得圣之清 易祓 撰答诏以元圣褒之四方投
献者谓伊霍旦奭不足以拟其勋余哲请加九锡赵师
𢍰乞置平原王府官属侂胄皆当之不 (第 14b 页)
无度孝宗思政之所偃然居之老宫人见之垂涕颜棫
草制以为得圣之清 易祓 撰答诏以元圣褒之四方投
献者谓伊霍旦奭不足以拟其勋余哲请加九锡赵师
𢍰乞置平原王府官属侂胄皆当之不 (第 14b 页)
懋德堂在独秀山南明嘉靖间靖藩建潘恩有记
雨华堂在龙隐岩东平刘无欲书雨华堂三大字
僧慧澄刻石
世节堂在龙隐岩宋嘉定八年二月莆田方信孺
新桂林西漕台厅事为世节堂长沙 易祓 书三大
字扁磨厓于岩侧
阳亭在文昌门外面漓山瞰阳江张南轩有仲春 (第 6b 页)
雨华堂在龙隐岩东平刘无欲书雨华堂三大字
僧慧澄刻石
世节堂在龙隐岩宋嘉定八年二月莆田方信孺
新桂林西漕台厅事为世节堂长沙 易祓 书三大
字扁磨厓于岩侧
阳亭在文昌门外面漓山瞰阳江张南轩有仲春 (第 6b 页)
会一阁在城东五里真仙岩旁宋宝庆三年建唐
麟有诗
望仙阁在县城内前揖仙岩故名
真仙亭在真仙岩宋守鲍粹然重建 易祓 有赋
御书碑在真仙岩内凡四面各高三尺横六尺一
刻西江二字一刻颐堂二字一刻瑞云二字一刻 (第 35b 页)
麟有诗
望仙阁在县城内前揖仙岩故名
真仙亭在真仙岩宋守鲍粹然重建 易祓 有赋
御书碑在真仙岩内凡四面各高三尺横六尺一
刻西江二字一刻颐堂二字一刻瑞云二字一刻 (第 35b 页)
南二里又五百里至金州西城县北百步又经洵阳
县又经均州之丰利郧乡二县又六百八十里至均
州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沧浪洲至此又名沧
浪水 (易祓 尚书说属武当汉属南阳/郡今为均州 湖广襄阳府)
传云别流在荆州正义云传言别流似分为异水按 (第 1b 页)
县又经均州之丰利郧乡二县又六百八十里至均
州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沧浪洲至此又名沧
浪水 (易祓 尚书说属武当汉属南阳/郡今为均州 湖广襄阳府)
传云别流在荆州正义云传言别流似分为异水按 (第 1b 页)
之南也至括地志始云碣石在卢龙县南二十三里
与文颖异唐志及寰宇记则云石城县有碣石而欧
阳忞舆地广记曰石城故骊成也 易祓 据之以释禹
贡按石城有四一在今大宁废卫界汉旧县属右北
平(县去龙城/可百里)一在今永平府西北后魏 (第 10b 页)
与文颖异唐志及寰宇记则云石城县有碣石而欧
阳忞舆地广记曰石城故骊成也 易祓 据之以释禹
贡按石城有四一在今大宁废卫界汉旧县属右北
平(县去龙城/可百里)一在今永平府西北后魏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