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政書類
正史類
郑注欲收僧尼之誉
固请罢沙汰从之(是年七月李训/乞沙汰僧尼) 李训郑注密言于
上请除王守澄辛巳遣中使 李好古
就第赐酖杀之(好/呼)
(到/翻)赠杨州大都督训注本因守澄进(注事见二百二十/三卷穆宗长庆三)
(年 (第 16b 页)
  成 已(常州人/)  张彦直(常州人/)
   邵 哲(常州人/)  吴 迁(常州人/)
    李好古(常州人/)
  吴 懋(常州人/) (第 45a 页)
   缪次回(江阴人/)  赵虞仲(江阴人/)

   朱懋德(江阴人/)  吴博古(江阴人/)
    李好古(江阴人/)
  耿 秉(江阴人/)
   何武仲(江阴人/)  吕 棐(江阴人/)
   曹 矩(江阴人/)   (第 14b 页)
永丰
人)
曾彦明(永丰人)何 许(新淦人)傅大猷(清江人)韦汤辅(清江
人)
萧 把(万载人广州提举) 李师愈(袁州人贵池丞)
钟 硕(宜春人)
钟 琬(宜春人)易元英(袁州人)黄次元(袁州人裳文弟)罗长明(袁州
人)
莫 俦(雩 (第 64b 页)
  按阮荐林志作廌未详孰是


   李师愈
(第 10b 页)
好古
高安人博学多闻负笈从刘子澄讲学
于匡庐山中乾道间领乡荐漕使芮晔举 (第 10b 页)
师愈
应制
科未及赴而卒(林志)

  邹致字至之新昌人博洽强敏授诸子各一经时号邹
五经事母孝母卒庐墓有五 (第 10b 页)
兼御
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孝本宗室之子依训注
得进 冬十月李训郑注密言于上请除王守澄辛
巳遣中使 李好古
就第赐酖杀之赠扬州大都督训注
本因守澄进卒谋而杀之人皆快守澄之受佞而疾训
注之阴狡于是元和之逆党略尽 (第 37b 页)
  (别𡟎与妍清浊苟异小大安/足言君子知之众人皆茫然)同李进士观铜雀砚
  歌(君不见邺中魏帝无宫殿千秋遗瓦磨为砚墨/客骚人空叹嗟朱甍绮构谁曾见 李君好古
精)
  (鉴别冬天拂拭开烟雪虚堂叩之哀玉音泥沙洗/出黄金屑广州紫石鸲鹆眼歙山龙尾何希罕濡)
  ( (第 13b 页)
   训注以诛宦官为己任
太和九年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文宗外虽包容内
不能堪李训郑注既得幸揣知上意训因进讲数以微
言动文宗文宗见其才辨意训可与谋大事且以训注
皆因王守澄以进冀宦官不之疑遂密以诚告之训注
遂以诛宦官为己任二人相挟朝夕计议所言于上无

不从声势烜赫注多在禁中或时休沐宾客填门赂遗
山积外人但知训注倚宦官擅作威福不知其与上有
密谋也
   守澄受佞训注阴狡
李训郑注密言于文宗请除王守澄遣中使 李好古

第赐酖杀之训注本因守澄进卒谋而杀之人皆快守
澄之受佞而疾训注之阴狡于是元和之逆党略尽矣
   甘 (第 15b 页)
神交心契汪应辰李焘亦敬慕之母不逮养每展阅
手泽潸然交颐厚于族众尝序范仲淹义庄规矩劝大
族随力行之高安 李好古
与族人争财于豫章见清之
清之为说讼家人二卦 (第 31a 页)
好古
惕然遽舍所讼市程氏易
以归卒为善士
 论曰清之之政委折周详牧民者仿其条理而施设
 之何忧不治虽然非心 (第 31a 页)
刺史传璙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攻东洲以分其势
夏四月传瓘伐木以断吴兵遂击之生擒李涛等八千
馀人传璙获敌将 李师愈
姚延环等三千馀人而还是
月梁增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二百户五月吴宣州刺史 (第 10a 页)
 致之资其势顺也天之祐宋夫岂偶然哉 武兴之
 变立功者安观文为之主杨巨源李好义倡率忠义
 次之李贵手斩逆贼又次之若 李好古
安癸仲杨君
 玉李坤辰张林朱邦宁之徒恊谋举事又其次也立
 节者陈待制咸为之首史次秦薰目避伪次之李国 (第 8b 页)
衣锦城王命文穆王讨之生擒李涛等八千
馀人王又命子元璙帅水师攻东州又获贼将 李师愈
姚延环等三千馀人而还五月淮将复寇衣锦军复命
文穆王讨之六月师克广德县获花虔涡信及吏卒七
千馀人而还是 (第 13a 页)
郑注亦为凤翔监军宦者所殺。(【为注】【为人】【为凤】之为。并去声。【数】/音朔。【己】音纪。【中使】 李好古。
【至镇】)
(凤翔。【令】去声。【令人】韩约。【石榴】木名。实可食。【帅】音率。下同。【阳】与佯同。 (第 072a 页)
   董镇言杨侍郎未肯通情

武兴之乱时人记录者有新旧安西楼记(安观文/自撰)靖蜀
(宣抚司准备差/遣胡酋仲编)耆定录(长沙板行/不得姓名)海滨渔父记闻(渔/父)
(板/行)杨巨源自叙书(上刘阁/学者)杨巨源事迹(益昌士/人撰)杨巨源
(武臣季/珙傅)李好义诛曦本末 (李好古/
自记)复四州本末 (第 7a 页)
(李好/古
自)
(记/)实入伪官人数 (第 7a 页)
(李好古/
自记)李好义行状(白子/申撰)平蜀实录
(杨君/玉撰)新沔见闻录(不得/姓字)切齿录(土人任/光旦编 …… (第 7a 页)

   蜀士立功立节次第
武兴之变立功者安观文为之主杨巨源李好义倡率
忠义次之李贵手斩逆贼又次之若 李好古
安癸仲杨
君玉季申辰张林朱邦宁之徒协谋举事又其次也立
节者陈待制咸为之首史次秦涂其目避伪次之(大安 (第 9b 页)
去凤州则忠义人取之阶州不取可得一时推恩大率
如此余又尝见 李御带好古
实录入伪官人才一百三
十六人而据杨通判君玉所书则君玉与杨用朋李松
之徒正在长史厅伺候告捷日子申又他之 (第 2a 页)
破武休,遂陷兴元,又陷大安军。

先是,利州路安抚使丁煜闻金人深入,亟遣书招威东入救蜀,又檄忠义总管 李好古
北上捍御。 好古
出鱼关与统领张彪遇,以彪弃迷竹关故,斩之。彪,威弟也。威闻彪死,按兵不进。煜闻之,谓僚佐曰:「吴政身死,李贵复以兵败,金人所惮惟威。今 好古
擅杀其弟,失威心,奈何?且金人在东,非威地分,今可无 好古,
不可无威。」遂因 好古
入见,数其擅杀彪罪,斩之。遣书速威进救蜀,且使进士田遂往说之。威感激,夜半调发,鼓行而前,破金人于金
忍使之遽去。尝序范仲淹《义庄规矩》,劝大家族众者随力行之。本之家法,参取先儒礼书,定为祭礼行之。高安 李好古
以族人有以财为讼,见清之豫章,清之为说《讼》、《家人》二卦, 好古
惕然,遽舍所讼,市程氏《易》以归,卒为善士。

所著有《曾子内外杂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