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評類
載記類
陵庙愈安以昭先
帝俭德之恭以称陛下宁神之孝不胜幸甚
光宗时枢密使赵汝愚论山陵乞下礼官详议疏曰臣
伏见 哲宗皇帝 以元符三年既葬于永泰陵至绍兴元
年昭慈圣献皇后上仙是时高宗皇帝方驻跸会稽江
淮之间日事征战昭慈之丧未 (第 16b 页)
帝俭德之恭以称陛下宁神之孝不胜幸甚
光宗时枢密使赵汝愚论山陵乞下礼官详议疏曰臣
伏见 哲宗皇帝 以元符三年既葬于永泰陵至绍兴元
年昭慈圣献皇后上仙是时高宗皇帝方驻跸会稽江
淮之间日事征战昭慈之丧未 (第 16b 页)
选一彊毅官就置司根究取勘以闻
诏今后应刺面军吏公人等并枢密院施行 左侍
禁寄班祗候朱伯材为閤门祗候 均国公佣 母之弟也
辛亥上批入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李舜举左右
岁久清谨寡过可文思使遥郡刺史带御器械 泾原
路 (第 7b 页)
诏今后应刺面军吏公人等并枢密院施行 左侍
禁寄班祗候朱伯材为閤门祗候 均国公佣 母之弟也
辛亥上批入内东头供奉官勾当御药院李舜举左右
岁久清谨寡过可文思使遥郡刺史带御器械 泾原
路 (第 7b 页)
事实(七月/丙午) 诏判司
农寺曾孝宽罚铜八斤丞王端臣主簿莫士先各十斤
以申明条制不当故也
壬子天平 节度使均国公佣 为彰武军节度使开府仪
同三司进封延安郡王昭容朱氏进位贤妃(两纪并书/此但不书)
(节度仪/同耳) 户 (第 3a 页)
农寺曾孝宽罚铜八斤丞王端臣主簿莫士先各十斤
以申明条制不当故也
壬子天平 节度使均国公佣 为彰武军节度使开府仪
同三司进封延安郡王昭容朱氏进位贤妃(两纪并书/此但不书)
(节度仪/同耳) 户 (第 3a 页)
欣怿及圭等升殿上又谕王圭等复前分班再拜称谢
就坐久之乃退王年未当出閤上特令侍宴以见群臣 (哲宗 熙宁九年十二月生此年九岁也旧纪书丁巳燕/群臣集英殿延安郡王立侍于御坐之侧宰臣王圭率)
(百官廷贺及升 (第 13a 页)
就坐久之乃退王年未当出閤上特令侍宴以见群臣 (哲宗 熙宁九年十二月生此年九岁也旧纪书丁巳燕/群臣集英殿延安郡王立侍于御坐之侧宰臣王圭率)
(百官廷贺及升 (第 13a 页)
而有是诏又诏学士院修
撰赞文(据林希传此议实自希出希时为礼部郎中墨/本此时已从礼部所请朱本又加详焉而 哲宗)
( 实录新旧本并于元丰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辛酉书诏/孟子同颜回配享文宣王荀卿扬雄韩愈同左邱明从)
(祀令学士 (第 26b 页)
撰赞文(据林希传此议实自希出希时为礼部郎中墨/本此时已从礼部所请朱本又加详焉而 哲宗)
( 实录新旧本并于元丰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辛酉书诏/孟子同颜回配享文宣王荀卿扬雄韩愈同左邱明从)
(祀令学士 (第 26b 页)
事者靖康元年月日诸王府赞读臣江端/友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伏睹宣仁圣烈皇后当)
(元丰末垂帘听政保佑 哲宗皇帝 起司马光为宰相天/下归心焉九年之间朝廷清明海内乂安人到于今称) …… (第 12a 页)
(议使后世疑焉如日月之明而浮云蔽之臣不胜痛恨/初元丰中高遵裕大败于灵武责散官安置未几神宗)
(崩 哲宗 嗣位宰相蔡确以谓遵裕者宣仁族叔也即建/请牵复以悦宣仁之意而不知宣仁之不私其亲也宣)
(仁帘中宣谕曰遵 …… (第 12b 页)
确同为执政顾命使当/时果有异同岂有复为此言乎则恕之谤可谓欺天矣)
(缘此绍圣中蔡卞独倡追废圣母之议赖 哲宗 仁孝不/听其说不然人神痛愤失天下心为后世笑悔可及乎)
(自比年以来三变屡作祸乱繁兴水旱相仍夷狄内侮 …… (第 13a 页)
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时神宗风喑己不能)
(语但惨怛久之众人皆拱立未敢复言时太妃亦在帐/中露半面国婆婆抱 哲宗 坐顷之再奏婆婆云圣意已)
(允王圭问张茂则太后在甚处太后自云这里张茂则/令内臣张帘太后在帘下云相公立 …… (第 18a 页)
经帘内传出经/两卷一消灾经一延寿经后题云延安郡王为皇帝服)
(药日久写某经一卷愿早康复自帘内宫人抱出 哲宗/ 裹帽子着衫带立于帘外诸公环视久之无他语遂宣)
(制施行后神宗上仙宣遗诏立皇太子内外欣戴初无/异闻 …… (第 18a 页)
皇太后某等贺于是茂则引辅臣至帘前)
(再拜而出太后熟视状奏差中使锁学士院三月一日/文德殿宣制因奏乞改 哲宗 庙讳贴麻施行二日肆赦)
(天下寻选神宗所信任中使十人令侍卫皇太子三月/五日宣仁圣烈皇后急召二府趋至殿 …… (第 20a 页)
观神宗不见某枕上辗转惊愕某近前神宗/乃定然某素受神宗顾托今可无愧但吾家如晁错于)
(汉室矣神宗既殿攒 哲宗 同宣仁圣烈皇后御迎阳门/垂帘听政是时允议 (第 21a 页)
哲宗 与宣仁圣烈皇后同设席忽)
(有中人至崇政殿门閤子内见二府云欲少却御椅子/及微偏以明崇事宝慈之礼先臣云 …… (第 21a 页)
同岂)
(可如此请奏知一如仪注臣祖母明氏母孙氏入见钦/圣宪肃皇后言相公帘前奏请立皇太子时皇太后拥) (哲宗 付刘惟简出就坐而太皇太后以手指擉皇太后/云你这回放心因指胸示臣祖母犹有青痕及见钦成)
(皇后号泣曰若 …… (第 21a 页)
之灵往服宽恩无重后诲之諌议大夫杨/时上殿劄子言臣闻天下之本在国国 本在家窃惟)
(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宗皇帝 枉被诬谤久而未明臣/谨具本末于左昔元丰末伏见神宗皇帝不豫 (第 23a 页)
哲宗 幼)
(冲宣仁圣烈皇后有旨令二王非宣召不得入内其关/防之虑深矣是时王圭首建大议请立延安郡王为皇)
( …… (第 23a 页)
地震水旱连年盗贼满野遂致金人侵扰非)
(特奸邪用事忠良摈斥庶政不修百姓愁苦之所致也/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宗 功在社稷垂裕无穷而乃负)
(诬谤于天下者垂四十年天地幽郁人神愤怨前日之/变几致大乱未必不由此也近日搢 …… (第 23b 页)
大继主其说是时同列大臣如)
(韩缜安焘尚在初不闻有此议也政和间蔡京因王圭/以沮郑居中之为相故命史官述 哲宗 之纪宣和间蔡) …… (第 25a 页)
十九年之圣孝范纯仁遗表曰若宣仁之诬)
(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本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谓之当然是岂 哲宗 之意哉 (第 25b 页)
哲宗 之纪蔡确之傅)
(非元丰三省枢密院时政纪所载无有据依皆出蔡懋/臆说甚者托以祖母明氏之言不独厚诬宣仁又 …… (第 25b 页)
取进止谏七月二十三日三省同奉圣旨令/侍从官议定闻奏 议大夫徐秉哲上殿劄子缴连谤)
(史在前上皇御制 哲宗皇帝 纪二月神宗疾甚辅臣入/问至紫宸殿雍王颢邀于廊曰上疾急军国事当请皇) …… (第 26a 页)
上皇帝等罪)
(初则落职次则分司不惟懋之罪恶未正而诋谤欺妄/之状皆未昭辨臣不得不为陛下言其始末也伏闻 哲)
(宗皇帝 既即大位蔡确章惇疾王圭为首相恐其专有/扶持挟辅之功乃造作语言诋诬宣仁以谓当神庙不)
(豫之时属意在雍 (第 27b 页)
王而不在 哲宗 自称其有策立主上/之力天下不平之久矣及确因弟硕赃污事发罢相补)
(外至安陆不自循省谤讪君亲投窜岭表当 …… (第 27b 页)
制/诸弟诸子诸孙诸婿诸女诸妾或为侍从或为郎官或)
(为建司或加封号门户华耀气焰炙手犹以为未足乃/诬撰 哲宗帝 纪与宣仁雍王二傅欺罔上皇以帝纪为)
(御制使人不得拟议兹尤可骇臣自筮仕以来闻长老/为臣言宣仁之诬谤及 …… (第 28a 页)
佑之功蔡懋父子诬罔之迹较然自明岂非)
(丰功大烈神物护持奸臣贼子终不得而掩没臣请摭/其一二辨白之谨按 哲宗帝 纪曰三月朔辅臣入太子)
(立帘外皇太后谕王圭等太子精俊好学已诵论语七/卷略不好弄圭等再拜贺是日改今名 …… (第 28b 页)
神宗感疾太子手书佛经以祈/福既正储位因辅臣奏事后于帘前出书经示之曰太)
(子聪哲社稷之庆使宣仁意不在 哲宗 何以未践祚之/前盛称储君之美以谤史考之 (第 28b 页)
哲宗 建储践祚尽出宣)
(仁圣意之先定昭昭乎如日星之不可掩又何假于外/助此理晓然士庶具知虽懋之奸巧且不可得 (第 28b 页)
改易)
(又按 哲宗帝 纪曰太子立皇后谢太后抵后胸曰事遂/矣其后数指胸 (第 28b 页)
哲宗 曰痛犹在后确母入禁中太后) …… (第 28b 页)
雍王颢数穿帷/入白后后卒不果及皇太子立手抵向后胸曰事毕矣)
(臣读此不觉泪之横流也宣仁身为天下母保佑 哲宗/ 正位天极垂帘十年阴功厚德渗漉四海女后之贤前)
(古所无奸臣贼子妄称父功侥倖恩赏乃以闾巷所不/为之事上 …… (第 29a 页)
仁于非义岂得不为之痛心乎)
(臣又闻帝纪曰确请择忠勤内侍十人于皇太子左右/翊卫以备非意臣观宣仁之保佑 哲宗 恩义尽矣何非)
(意之可备言而及此诋诬益又甚焉臣又闻蔡京所以/助懋成此诬罔之说非特为纳懋之赂扬已之功 …… (第 30a 页)
(陛下有旨令侍从官集议臣窃谓宣仁诬谤天下共知/其非不待集议而后明然所可议者惟 哲宗帝 纪及宣)
(仁雍王二傅中所载诋诬事迹宜令侍从官将当时三/省枢密院时政记参较议其是非真伪然后删修正史) …… (第 31a 页)
史院中留守)
(司状修国史院今月初八日准尚书省劄子五月二日/门下中书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
(宗 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怀私诬蔑圣德著在国史以欺/后世可令国史院摭实刋修播告天下其蔡确蔡卞邢)
(恕蔡懋三省 …… (第 31a 页)
蔡惇直笔云 宗朝元丰七年春宴中歇)
(登延春閤寝得异梦惊起召钦圣宪肃皇后谕其所梦/乃呼钦成朱后携 哲宗 来时方九岁从上御集英殿诏)
(捐宰执亲王侍立御前观筑毬毕退归时宰相王圭等/进诗称美元丰八年正月三日上 …… (第 31b 页)
药来只食素写经呼内侍出哲庙所书消灾经二卷示)
(圭等乃令延安郡王为皇太子至三月初五日太子/即位是为 哲宗皇帝 蔡惇直笔与他书特异今附此)
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入内副都知熙河兰会路经略
安抚制置使李宪追入内副都知武 (第 32a 页)
(元丰末垂帘听政保佑 哲宗皇帝 起司马光为宰相天/下归心焉九年之间朝廷清明海内乂安人到于今称) …… (第 12a 页)
(议使后世疑焉如日月之明而浮云蔽之臣不胜痛恨/初元丰中高遵裕大败于灵武责散官安置未几神宗)
(崩 哲宗 嗣位宰相蔡确以谓遵裕者宣仁族叔也即建/请牵复以悦宣仁之意而不知宣仁之不私其亲也宣)
(仁帘中宣谕曰遵 …… (第 12b 页)
确同为执政顾命使当/时果有异同岂有复为此言乎则恕之谤可谓欺天矣)
(缘此绍圣中蔡卞独倡追废圣母之议赖 哲宗 仁孝不/听其说不然人神痛愤失天下心为后世笑悔可及乎)
(自比年以来三变屡作祸乱繁兴水旱相仍夷狄内侮 …… (第 13a 页)
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时神宗风喑己不能)
(语但惨怛久之众人皆拱立未敢复言时太妃亦在帐/中露半面国婆婆抱 哲宗 坐顷之再奏婆婆云圣意已)
(允王圭问张茂则太后在甚处太后自云这里张茂则/令内臣张帘太后在帘下云相公立 …… (第 18a 页)
经帘内传出经/两卷一消灾经一延寿经后题云延安郡王为皇帝服)
(药日久写某经一卷愿早康复自帘内宫人抱出 哲宗/ 裹帽子着衫带立于帘外诸公环视久之无他语遂宣)
(制施行后神宗上仙宣遗诏立皇太子内外欣戴初无/异闻 …… (第 18a 页)
皇太后某等贺于是茂则引辅臣至帘前)
(再拜而出太后熟视状奏差中使锁学士院三月一日/文德殿宣制因奏乞改 哲宗 庙讳贴麻施行二日肆赦)
(天下寻选神宗所信任中使十人令侍卫皇太子三月/五日宣仁圣烈皇后急召二府趋至殿 …… (第 20a 页)
观神宗不见某枕上辗转惊愕某近前神宗/乃定然某素受神宗顾托今可无愧但吾家如晁错于)
(汉室矣神宗既殿攒 哲宗 同宣仁圣烈皇后御迎阳门/垂帘听政是时允议 (第 21a 页)
哲宗 与宣仁圣烈皇后同设席忽)
(有中人至崇政殿门閤子内见二府云欲少却御椅子/及微偏以明崇事宝慈之礼先臣云 …… (第 21a 页)
同岂)
(可如此请奏知一如仪注臣祖母明氏母孙氏入见钦/圣宪肃皇后言相公帘前奏请立皇太子时皇太后拥) (哲宗 付刘惟简出就坐而太皇太后以手指擉皇太后/云你这回放心因指胸示臣祖母犹有青痕及见钦成)
(皇后号泣曰若 …… (第 21a 页)
之灵往服宽恩无重后诲之諌议大夫杨/时上殿劄子言臣闻天下之本在国国 本在家窃惟)
(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宗皇帝 枉被诬谤久而未明臣/谨具本末于左昔元丰末伏见神宗皇帝不豫 (第 23a 页)
哲宗 幼)
(冲宣仁圣烈皇后有旨令二王非宣召不得入内其关/防之虑深矣是时王圭首建大议请立延安郡王为皇)
( …… (第 23a 页)
地震水旱连年盗贼满野遂致金人侵扰非)
(特奸邪用事忠良摈斥庶政不修百姓愁苦之所致也/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宗 功在社稷垂裕无穷而乃负)
(诬谤于天下者垂四十年天地幽郁人神愤怨前日之/变几致大乱未必不由此也近日搢 …… (第 23b 页)
大继主其说是时同列大臣如)
(韩缜安焘尚在初不闻有此议也政和间蔡京因王圭/以沮郑居中之为相故命史官述 哲宗 之纪宣和间蔡) …… (第 25a 页)
十九年之圣孝范纯仁遗表曰若宣仁之诬)
(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本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谓之当然是岂 哲宗 之意哉 (第 25b 页)
哲宗 之纪蔡确之傅)
(非元丰三省枢密院时政纪所载无有据依皆出蔡懋/臆说甚者托以祖母明氏之言不独厚诬宣仁又 …… (第 25b 页)
取进止谏七月二十三日三省同奉圣旨令/侍从官议定闻奏 议大夫徐秉哲上殿劄子缴连谤)
(史在前上皇御制 哲宗皇帝 纪二月神宗疾甚辅臣入/问至紫宸殿雍王颢邀于廊曰上疾急军国事当请皇) …… (第 26a 页)
上皇帝等罪)
(初则落职次则分司不惟懋之罪恶未正而诋谤欺妄/之状皆未昭辨臣不得不为陛下言其始末也伏闻 哲)
(宗皇帝 既即大位蔡确章惇疾王圭为首相恐其专有/扶持挟辅之功乃造作语言诋诬宣仁以谓当神庙不)
(豫之时属意在雍 (第 27b 页)
王而不在 哲宗 自称其有策立主上/之力天下不平之久矣及确因弟硕赃污事发罢相补)
(外至安陆不自循省谤讪君亲投窜岭表当 …… (第 27b 页)
制/诸弟诸子诸孙诸婿诸女诸妾或为侍从或为郎官或)
(为建司或加封号门户华耀气焰炙手犹以为未足乃/诬撰 哲宗帝 纪与宣仁雍王二傅欺罔上皇以帝纪为)
(御制使人不得拟议兹尤可骇臣自筮仕以来闻长老/为臣言宣仁之诬谤及 …… (第 28a 页)
佑之功蔡懋父子诬罔之迹较然自明岂非)
(丰功大烈神物护持奸臣贼子终不得而掩没臣请摭/其一二辨白之谨按 哲宗帝 纪曰三月朔辅臣入太子)
(立帘外皇太后谕王圭等太子精俊好学已诵论语七/卷略不好弄圭等再拜贺是日改今名 …… (第 28b 页)
神宗感疾太子手书佛经以祈/福既正储位因辅臣奏事后于帘前出书经示之曰太)
(子聪哲社稷之庆使宣仁意不在 哲宗 何以未践祚之/前盛称储君之美以谤史考之 (第 28b 页)
哲宗 建储践祚尽出宣)
(仁圣意之先定昭昭乎如日星之不可掩又何假于外/助此理晓然士庶具知虽懋之奸巧且不可得 (第 28b 页)
改易)
(又按 哲宗帝 纪曰太子立皇后谢太后抵后胸曰事遂/矣其后数指胸 (第 28b 页)
哲宗 曰痛犹在后确母入禁中太后) …… (第 28b 页)
雍王颢数穿帷/入白后后卒不果及皇太子立手抵向后胸曰事毕矣)
(臣读此不觉泪之横流也宣仁身为天下母保佑 哲宗/ 正位天极垂帘十年阴功厚德渗漉四海女后之贤前)
(古所无奸臣贼子妄称父功侥倖恩赏乃以闾巷所不/为之事上 …… (第 29a 页)
仁于非义岂得不为之痛心乎)
(臣又闻帝纪曰确请择忠勤内侍十人于皇太子左右/翊卫以备非意臣观宣仁之保佑 哲宗 恩义尽矣何非)
(意之可备言而及此诋诬益又甚焉臣又闻蔡京所以/助懋成此诬罔之说非特为纳懋之赂扬已之功 …… (第 30a 页)
(陛下有旨令侍从官集议臣窃谓宣仁诬谤天下共知/其非不待集议而后明然所可议者惟 哲宗帝 纪及宣)
(仁雍王二傅中所载诋诬事迹宜令侍从官将当时三/省枢密院时政记参较议其是非真伪然后删修正史) …… (第 31a 页)
史院中留守)
(司状修国史院今月初八日准尚书省劄子五月二日/门下中书省枢密院同奉圣旨宣仁圣烈皇后保佑 哲)
(宗 有安社稷大功奸臣怀私诬蔑圣德著在国史以欺/后世可令国史院摭实刋修播告天下其蔡确蔡卞邢)
(恕蔡懋三省 …… (第 31a 页)
蔡惇直笔云 宗朝元丰七年春宴中歇)
(登延春閤寝得异梦惊起召钦圣宪肃皇后谕其所梦/乃呼钦成朱后携 哲宗 来时方九岁从上御集英殿诏)
(捐宰执亲王侍立御前观筑毬毕退归时宰相王圭等/进诗称美元丰八年正月三日上 …… (第 31b 页)
药来只食素写经呼内侍出哲庙所书消灾经二卷示)
(圭等乃令延安郡王为皇太子至三月初五日太子/即位是为 哲宗皇帝 蔡惇直笔与他书特异今附此)
景福殿使武信军留后入内副都知熙河兰会路经略
安抚制置使李宪追入内副都知武 (第 32a 页)
乘习缓急则集以/为用仍命弛其徭役法甚善司马光言其非便遂罢新)
(录辨曰宣仁参祖宗之制推明神宗之心保佑 哲宗皇/帝 以致元祐之治其公议在天下甚明而史官类出私)
(意取一时群臣之议与神宗皇帝较其得失岂可以示/后世自先帝 (第 4a 页)
(录辨曰宣仁参祖宗之制推明神宗之心保佑 哲宗皇/帝 以致元祐之治其公议在天下甚明而史官类出私)
(意取一时群臣之议与神宗皇帝较其得失岂可以示/后世自先帝 (第 4a 页)
颐故遂于哲宗前陷成颐)
(罪未从贬颐乃于执政大臣聚会处见诋云师既如此/为弟子者当如何恕寻闻其说亦曾对 哲宗皇帝 开陈)
(云程颐之贬臣不知以何罪臣于颐昔者实以师友之/间处之但自元丰三年颐曾到京师与之相见后至今) …… (第 7a 页)
十年不曾相会元祐间与颐又不同进退然则惇虽/罪颐焉能中臣但惇缘希故挟情用刑则天下安得心)
(服理当奏知 哲宗 云会得希之见诋先朝大臣皆闻其/言则恕对 (第 7a 页)
哲宗 面辨其事可知希为惇谋犹欲以程颐)
(见中则其于司马光吕公著又可知也今来实录当具/载光公著之贬则罪光本 …… (第 7a 页)
日录自五月十九日掇取附四月末其言信否当/考欲著蔡京等恶逆情状故表而出之然布当时位冠)
(枢府独不能为 哲宗 精言之可怪也或者疑布所录多/假托撰造之词固亦不可知楚王颢以绍圣二年十月)
(十九日自冀改楚二年十一月 …… (第 21a 页)
充去恕又不考究高遵裕既坐知庆州日建议取灵武)
(事败遵裕责散官以宣仁故免安置留京师宣仁后尤/不喜虽经 哲宗 登位覃恩亦不许叙又安能预策立大)
(计惇卞但欲诬罔宣仁遂赠遵裕节度使迁上京皇城/使特追贬王圭崖州司户 …… (第 23a 页)
立事者靖康初诸王府赞/读江端友上书辨宣仁诬谤其略曰初元丰中高遵裕)
(大败于灵武责散官安置未几神宗崩 哲宗 嗣位宰臣/蔡确以谓遵裕者宣仁族叔也即建请牵复以悦宣仁)
(之意而不知宣仁之不私其亲也宣仁帘中宣谕曰遵 …… (第 24a 页)
同为执政受顾命使当时果)
(有异同岂肯复为此言乎则恕之谤可谓欺天矣缘此/绍圣中蔡卞独唱追废圣母之议赖 哲宗 仁孝不听其)
(说不然人神痛愤失天下心为后世笑悔可及乎王巩/甲申杂见云武臣王棫为邢恕教令上书诬宣仁于 (第 24b 页)
哲)
(宗 有异心及教蔡渭等上书论元祐及元丰末年事其/书一箧悉在皆恕手笔其间涂窜者非一棫于 (第 24b 页)
哲宗 朝)
(论之得閤门职名既卒其子直方持出其书以示亲密/自元丰末至宣仁上仙无不被诬者而禹玉尤甚蔡奉) (第 24b 页)
(罪未从贬颐乃于执政大臣聚会处见诋云师既如此/为弟子者当如何恕寻闻其说亦曾对 哲宗皇帝 开陈)
(云程颐之贬臣不知以何罪臣于颐昔者实以师友之/间处之但自元丰三年颐曾到京师与之相见后至今) …… (第 7a 页)
十年不曾相会元祐间与颐又不同进退然则惇虽/罪颐焉能中臣但惇缘希故挟情用刑则天下安得心)
(服理当奏知 哲宗 云会得希之见诋先朝大臣皆闻其/言则恕对 (第 7a 页)
哲宗 面辨其事可知希为惇谋犹欲以程颐)
(见中则其于司马光吕公著又可知也今来实录当具/载光公著之贬则罪光本 …… (第 7a 页)
日录自五月十九日掇取附四月末其言信否当/考欲著蔡京等恶逆情状故表而出之然布当时位冠)
(枢府独不能为 哲宗 精言之可怪也或者疑布所录多/假托撰造之词固亦不可知楚王颢以绍圣二年十月)
(十九日自冀改楚二年十一月 …… (第 21a 页)
充去恕又不考究高遵裕既坐知庆州日建议取灵武)
(事败遵裕责散官以宣仁故免安置留京师宣仁后尤/不喜虽经 哲宗 登位覃恩亦不许叙又安能预策立大)
(计惇卞但欲诬罔宣仁遂赠遵裕节度使迁上京皇城/使特追贬王圭崖州司户 …… (第 23a 页)
立事者靖康初诸王府赞/读江端友上书辨宣仁诬谤其略曰初元丰中高遵裕)
(大败于灵武责散官安置未几神宗崩 哲宗 嗣位宰臣/蔡确以谓遵裕者宣仁族叔也即建请牵复以悦宣仁)
(之意而不知宣仁之不私其亲也宣仁帘中宣谕曰遵 …… (第 24a 页)
同为执政受顾命使当时果)
(有异同岂肯复为此言乎则恕之谤可谓欺天矣缘此/绍圣中蔡卞独唱追废圣母之议赖 哲宗 仁孝不听其)
(说不然人神痛愤失天下心为后世笑悔可及乎王巩/甲申杂见云武臣王棫为邢恕教令上书诬宣仁于 (第 24b 页)
哲)
(宗 有异心及教蔡渭等上书论元祐及元丰末年事其/书一箧悉在皆恕手笔其间涂窜者非一棫于 (第 24b 页)
哲宗 朝)
(论之得閤门职名既卒其子直方持出其书以示亲密/自元丰末至宣仁上仙无不被诬者而禹玉尤甚蔡奉) (第 24b 页)
照顾本末以全私美/书行于绍圣之始嫁祸与造书之人惇等醉迷例邅嫁)
(卖不知宗庙之遭诋诬也天实使之荐常立 哲宗皇帝/ 灼见奸伪窜悖臣于远方卞惟伪迹寖彰于是屈已改)
(图而用盖抹之术矣盖卞之初意讥薄神考元丰之政/专务绍述 (第 9a 页)
(卖不知宗庙之遭诋诬也天实使之荐常立 哲宗皇帝/ 灼见奸伪窜悖臣于远方卞惟伪迹寖彰于是屈已改)
(图而用盖抹之术矣盖卞之初意讥薄神考元丰之政/专务绍述 (第 9a 页)
安道/颇识道理逮事宣仁后绍圣初亦编管永州遇赦放还)
(伯温常问宣仁事安道曰谓太皇太后有此心者罪人/也 哲宗 幼气怯每宫中游行太皇太后常令臣持绣伞)
(以从饮食起居不相舍又曰宣仁性严毅俭约语笑有/时服浣濯之衣数 …… (第 21b 页)
(日即焚香告天旱亦然曰惟诵佛经平居尝曰吾粗知/书史前代贤后妃中如唐长孙后所愿也徐安道言如)
(此 哲宗 性本仁慈自幼时见宫中人以汤泼地曰不可/恐杀蝼蚁尝行后苑有卫士避不及匿沟中左右以奏) …… (第 21b 页)
传后载惇卞追废事迹大率因)
(邵伯温辨诬要当详考反覆寻究惇卞谋废宣仁当在/绍圣四年四月贬王圭高士英后 哲宗 焚惇卞所草诏)
(及抵奏于地当在九月星变后诏释大臣勿治恐星变/时未有此兼同文狱自缘无證验乃已不缘星变 (第 22b 页)
(伯温常问宣仁事安道曰谓太皇太后有此心者罪人/也 哲宗 幼气怯每宫中游行太皇太后常令臣持绣伞)
(以从饮食起居不相舍又曰宣仁性严毅俭约语笑有/时服浣濯之衣数 …… (第 21b 页)
(日即焚香告天旱亦然曰惟诵佛经平居尝曰吾粗知/书史前代贤后妃中如唐长孙后所愿也徐安道言如)
(此 哲宗 性本仁慈自幼时见宫中人以汤泼地曰不可/恐杀蝼蚁尝行后苑有卫士避不及匿沟中左右以奏) …… (第 21b 页)
传后载惇卞追废事迹大率因)
(邵伯温辨诬要当详考反覆寻究惇卞谋废宣仁当在/绍圣四年四月贬王圭高士英后 哲宗 焚惇卞所草诏)
(及抵奏于地当在九月星变后诏释大臣勿治恐星变/时未有此兼同文狱自缘无證验乃已不缘星变 (第 22b 页)
为宗庙
社稷之计不胜幸甚疏奏诏浩言多狂妄事实不根特
除名勒停送新州羁管(崇宁元年闰六月辛未诏朕仰/惟 哲宗皇帝 严恭寅畏克勤祗)
(德元符之末是生越王奸人造言谓非后出比阅臣僚/旧疏适见椒房诉章载加考详咸有显證其时 …… (第 24a 页)
以臣僚数有章疏妄言妾生故越王事非其实流言)
(中外谤莫能止在妾之分寝处难安重念朽质不能殒/灭至使上累 哲宗皇帝 况降制之日亲承两宫王音一) …… (第 25a 页)
下臣僚章疏付与有司明行鞫问傥有实状岂不知/过若系虚妄亦乞严行惩戒以绝反覆兴谤之端如默)
(而不言虑玷 哲宗皇帝 载于方册曷可傅之万世妾伏/睹绍圣之间元祐皇后亲被睿旨放逐一尼后来通说)
(事端差官制勘有雷公式图画之 (第 25b 页)
迹御史录验备载案/牍迁徙道宫众所共知岂缘他人方今新进之人不究)
(其理谓妾遭遇 哲宗皇帝 欲快人情务摅前忿岂存内/外重轻之理只报先朝未申之怨众口铄金可不惧哉)
(欲乞特降睿言检取元祐皇后制院 …… (第 25b 页)
行讯治以示中外如妾稍有干涉用情)
(不敢拱手而居后位之列若不沥诚详具奏闻安能辨/雪伏望皇太后陛下悯怜 哲宗 至孝至仁照鉴妾之负)
(冤无告出自宸断特赐矜察于是贬通直郎宝文阁待/制新知越州邹浩为卫州别驾永州安置 (第 25b 页)
社稷之计不胜幸甚疏奏诏浩言多狂妄事实不根特
除名勒停送新州羁管(崇宁元年闰六月辛未诏朕仰/惟 哲宗皇帝 严恭寅畏克勤祗)
(德元符之末是生越王奸人造言谓非后出比阅臣僚/旧疏适见椒房诉章载加考详咸有显證其时 …… (第 24a 页)
以臣僚数有章疏妄言妾生故越王事非其实流言)
(中外谤莫能止在妾之分寝处难安重念朽质不能殒/灭至使上累 哲宗皇帝 况降制之日亲承两宫王音一) …… (第 25a 页)
下臣僚章疏付与有司明行鞫问傥有实状岂不知/过若系虚妄亦乞严行惩戒以绝反覆兴谤之端如默)
(而不言虑玷 哲宗皇帝 载于方册曷可傅之万世妾伏/睹绍圣之间元祐皇后亲被睿旨放逐一尼后来通说)
(事端差官制勘有雷公式图画之 (第 25b 页)
迹御史录验备载案/牍迁徙道宫众所共知岂缘他人方今新进之人不究)
(其理谓妾遭遇 哲宗皇帝 欲快人情务摅前忿岂存内/外重轻之理只报先朝未申之怨众口铄金可不惧哉)
(欲乞特降睿言检取元祐皇后制院 …… (第 25b 页)
行讯治以示中外如妾稍有干涉用情)
(不敢拱手而居后位之列若不沥诚详具奏闻安能辨/雪伏望皇太后陛下悯怜 哲宗 至孝至仁照鉴妾之负)
(冤无告出自宸断特赐矜察于是贬通直郎宝文阁待/制新知越州邹浩为卫州别驾永州安置 (第 25b 页)
亦为之亲尝其年八月又宣谕是时奸臣诚)
(有异意朕以亲闻皇太后德音神考寝疾太后令守勤/谕确弟硕使确辅立 哲宗 徐王数留禁中不肯出魏王)
(牵臂引去确母入禁中皇太后使谕确外托主兵官燕/逵并知开封府蔡京及哲宗即位群 (第 7b 页)
臣多言废立太后)
(云章疏已焚之所须衣物或 哲宗 自买朕时尚幼 (第 7b 页)
哲宗/ 最友爱时召至阁中饮食皆陶器而已臣等恭惟 (第 7b 页)
哲宗)
( 嗣位之初奸臣无礼若此盖睿明渊默足以有临终不/能睥睨云新录辨云此论止是盛誉绍圣权臣能力排)
(元祐未尝 (第 7b 页)
发明 哲宗 圣德与祖宗实录末卷体制不同/其间托为徽宗训辞尤非恭顺事皆诬诋今删去前项)
(四百八十一字新录别修云上 …… (第 7b 页)
年之间天下晏然民用康乂追配祖宗殆无愧辞呜呼/盛哉绍兴四年三月壬子今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
(等曰神宗 哲宗 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傅信后世/当重别修定著唐鉴范祖禹之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
(促来令兼史事臣胜非奏 (第 8b 页)
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 哲宗 史经蔡京之手议论多不公今蒙圣谕命官删)
(修足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幸甚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馆 (第 8b 页)
范冲辞免恩命臣胜非奏曰冲谓史)
(馆专修神宗 哲宗 史录而其父祖禹当元祐间任諌官/后坐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宝录又经祖禹之手) …… (第 8b 页)
然于怀朝夕欲降一诏书明载昭慈)
(遗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臣胜非进曰圣谕及/此天下幸甚臣等仰惟神宗 哲宗 两朝实录以今上皇)
(帝圣意先定宰臣悉加删修故具载圣语于篇末云邵/伯温辨诬云初 (第 9a 页)
哲宗 升遐钦圣后曰吾每念宣仁后乃) …… (第 9a 页)
(心朝廷而卒陷小人谤议盖缘神宗寝疾之际用故事/自大臣请立 哲宗 为皇子也于夜半自禁中立上皇群)
(臣不知明日垂帘问章惇曰先帝无子神宗诸子先帝/兄也谁当立者惇曰以礼律 (第 9b 页)
之同母弟简王当立简)
(王与 哲宗 皆钦成皇后生于上皇为弟钦圣后曰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惇复曰当立长谓申王于上皇)
(为兄钦圣后曰相公 …… (第 9b 页)
有言枢密使曾布厉声曰章惇听)
(皇太后处分帘卷上皇已立惇皇恐下殿后以为臣不/忠贬雷州司户参军蔡惇直笔 哲宗 少年乃染疾咯血)
(而极讳病二三年间咯唾不能进唾壶只使左右内侍/以帕子承唾唾皆有血内侍随唾入袖不容人 …… (第 9b 页)
国医诊视不许言气虚弱养成瘵疾终不可/治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三日暴崩偶钦圣宪肃皇后在)
(侧钦成继至乃号叫 哲宗 求一言已不应钦圣遂曳退/曰他已说与我了徐问其言钦圣乃曰教我后要立端) …… (第 9b 页)
肃皇后宰相向敏中之/曾孙虞部郎中经之女也神宗在潜邸选封颍国夫人)
(治平四年春正月立为皇后哲宗即位为 皇太后哲宗/ 暴崩无子钦圣定册立太上皇帝上皇以章惇怀异意)
(虑天下未信服恳请母后听政乃作 (第 10a 页)
哲宗 遗制端王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请皇太后垂帘听政钦圣令举慈) …… (第 10a 页)
(圣光献皇后故事遂独御内东门小殿见宰执奏事首/下手书候 哲宗 袝庙毕撤帘初政下诏求言除去党籍)
(召用故老大臣复进忠良相韩忠彦罢黜章惇蔡卞一/时轻躁险薄之徒相次斥 …… (第 10b 页)
后云不闻卞有此/语卞遂云如此乞削去皇太后云不当入布退具以白)
(上然则当日时政记固已削去卞语矣蔡京修 哲宗 实/录贪天之功辄以私意增入绍兴改修 (第 15a 页)
哲宗 实录亦不)
(暇考正徽宗实录更因二录皆非当日实事就令卞果/有此语则不须更召五王今五王并召足明卞初无此 (第 15a 页)
(有异意朕以亲闻皇太后德音神考寝疾太后令守勤/谕确弟硕使确辅立 哲宗 徐王数留禁中不肯出魏王)
(牵臂引去确母入禁中皇太后使谕确外托主兵官燕/逵并知开封府蔡京及哲宗即位群 (第 7b 页)
臣多言废立太后)
(云章疏已焚之所须衣物或 哲宗 自买朕时尚幼 (第 7b 页)
哲宗/ 最友爱时召至阁中饮食皆陶器而已臣等恭惟 (第 7b 页)
哲宗)
( 嗣位之初奸臣无礼若此盖睿明渊默足以有临终不/能睥睨云新录辨云此论止是盛誉绍圣权臣能力排)
(元祐未尝 (第 7b 页)
发明 哲宗 圣德与祖宗实录末卷体制不同/其间托为徽宗训辞尤非恭顺事皆诬诋今删去前项)
(四百八十一字新录别修云上 …… (第 7b 页)
年之间天下晏然民用康乂追配祖宗殆无愧辞呜呼/盛哉绍兴四年三月壬子今上皇帝顾谓宰臣朱胜非)
(等曰神宗 哲宗 两朝史录事多失实非所以傅信后世/当重别修定著唐鉴范祖禹之子名冲者已有召命可)
(促来令兼史事臣胜非奏 (第 8b 页)
曰神宗史缘添入王安石日/录 哲宗 史经蔡京之手议论多不公今蒙圣谕命官删)
(修足以昭彰二帝盛美天下幸甚十八日丙申新除宗/正少卿兼直史馆 (第 8b 页)
范冲辞免恩命臣胜非奏曰冲谓史)
(馆专修神宗 哲宗 史录而其父祖禹当元祐间任諌官/后坐章疏议论责死岭表而神宗宝录又经祖禹之手) …… (第 8b 页)
然于怀朝夕欲降一诏书明载昭慈)
(遗旨庶使中外知朕修史之本意臣胜非进曰圣谕及/此天下幸甚臣等仰惟神宗 哲宗 两朝实录以今上皇)
(帝圣意先定宰臣悉加删修故具载圣语于篇末云邵/伯温辨诬云初 (第 9a 页)
哲宗 升遐钦圣后曰吾每念宣仁后乃) …… (第 9a 页)
(心朝廷而卒陷小人谤议盖缘神宗寝疾之际用故事/自大臣请立 哲宗 为皇子也于夜半自禁中立上皇群)
(臣不知明日垂帘问章惇曰先帝无子神宗诸子先帝/兄也谁当立者惇曰以礼律 (第 9b 页)
之同母弟简王当立简)
(王与 哲宗 皆钦成皇后生于上皇为弟钦圣后曰老身/无子诸王皆神宗庶子惇复曰当立长谓申王于上皇)
(为兄钦圣后曰相公 …… (第 9b 页)
有言枢密使曾布厉声曰章惇听)
(皇太后处分帘卷上皇已立惇皇恐下殿后以为臣不/忠贬雷州司户参军蔡惇直笔 哲宗 少年乃染疾咯血)
(而极讳病二三年间咯唾不能进唾壶只使左右内侍/以帕子承唾唾皆有血内侍随唾入袖不容人 …… (第 9b 页)
国医诊视不许言气虚弱养成瘵疾终不可/治至元符三年正月十三日暴崩偶钦圣宪肃皇后在)
(侧钦成继至乃号叫 哲宗 求一言已不应钦圣遂曳退/曰他已说与我了徐问其言钦圣乃曰教我后要立端) …… (第 9b 页)
肃皇后宰相向敏中之/曾孙虞部郎中经之女也神宗在潜邸选封颍国夫人)
(治平四年春正月立为皇后哲宗即位为 皇太后哲宗/ 暴崩无子钦圣定册立太上皇帝上皇以章惇怀异意)
(虑天下未信服恳请母后听政乃作 (第 10a 页)
哲宗 遗制端王某/可于柩前即皇帝位请皇太后垂帘听政钦圣令举慈) …… (第 10a 页)
(圣光献皇后故事遂独御内东门小殿见宰执奏事首/下手书候 哲宗 袝庙毕撤帘初政下诏求言除去党籍)
(召用故老大臣复进忠良相韩忠彦罢黜章惇蔡卞一/时轻躁险薄之徒相次斥 …… (第 10b 页)
后云不闻卞有此/语卞遂云如此乞削去皇太后云不当入布退具以白)
(上然则当日时政记固已削去卞语矣蔡京修 哲宗 实/录贪天之功辄以私意增入绍兴改修 (第 15a 页)
哲宗 实录亦不)
(暇考正徽宗实录更因二录皆非当日实事就令卞果/有此语则不须更召五王今五王并召足明卞初无此 (第 15a 页)
院游石□山寺回过万石庄观太师温国公题诫元
祐三年孟冬月中浣文江与行凡四十三字嵌青台
禹庙壁
忠清粹德碑在司马温公墓前 宋哲宗 御篆学士苏轼
撰文绍圣初章惇蔡卞谋发公冢哲宗以许将言不
从止令仆所立碑碑仆之顷大风走石郡吏莫敢近 (第 31b 页)
祐三年孟冬月中浣文江与行凡四十三字嵌青台
禹庙壁
忠清粹德碑在司马温公墓前 宋哲宗 御篆学士苏轼
撰文绍圣初章惇蔡卞谋发公冢哲宗以许将言不
从止令仆所立碑碑仆之顷大风走石郡吏莫敢近 (第 31b 页)
府
贾 嵓神宗时为河东路都监迁路钤辖
孔文仲神宗时保德军通判
顾 临神宗时河东转运使
吕 陶神宗时知寿阳县寻任太原府签书判官 哲宗
时知潞州
毛 渐神宗时知宁乡县
刘舜卿神宗时知代州
周永清神宗时知代州
吴执中神宗时河东转运判官 …… (第 35b 页)
使平阳郡守
游师雄绍圣中知河中府
张 构绍圣四年知石州
刘奉世绍圣四年隰州团练副使
林 希绍圣中知太原府
宇文昌龄绍圣中知河中府
韩孝广哲宗时知太原府
李 琮哲宗时知潞州
林 旦哲宗时河东转运使
李昭玘哲宗时吉州防御使
苗 履哲宗时吉州防御使
李 浩哲宗时太原路副都总管
邵伯温由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尉 哲宗 末由灵宝
徙知芮城县
孙昭远哲宗时河东经略司干当公事
欧阳棐 (第 38b 页)
哲宗 末知潞州
曾 肇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知太原府
李君卿建中靖国元年守晋州
周 汲建中靖国元年襄陵令 (第 38b 页)
贾 嵓神宗时为河东路都监迁路钤辖
孔文仲神宗时保德军通判
顾 临神宗时河东转运使
吕 陶神宗时知寿阳县寻任太原府签书判官 哲宗
时知潞州
毛 渐神宗时知宁乡县
刘舜卿神宗时知代州
周永清神宗时知代州
吴执中神宗时河东转运判官 …… (第 35b 页)
使平阳郡守
游师雄绍圣中知河中府
张 构绍圣四年知石州
刘奉世绍圣四年隰州团练副使
林 希绍圣中知太原府
宇文昌龄绍圣中知河中府
韩孝广哲宗时知太原府
李 琮哲宗时知潞州
林 旦哲宗时河东转运使
李昭玘哲宗时吉州防御使
苗 履哲宗时吉州防御使
李 浩哲宗时太原路副都总管
邵伯温由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尉 哲宗 末由灵宝
徙知芮城县
孙昭远哲宗时河东经略司干当公事
欧阳棐 (第 38b 页)
哲宗 末知潞州
曾 肇徽宗建中靖国元年知太原府
李君卿建中靖国元年守晋州
周 汲建中靖国元年襄陵令 (第 38b 页)
使就其家录章奏诏褒之河东城娄手写赵普谏
太宗北伐疏以闻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大礼成
赐金带器币品数视 执政哲宗 进太子太保钦圣后
以甥舅尝幸其第致礼献穆祠堂命近侍掖端愿勿
拜元祐六年卒辍朝临奠赙典加等赠开府仪 (第 52a 页)
太宗北伐疏以闻请老以太子少保致仕凡大礼成
赐金带器币品数视 执政哲宗 进太子太保钦圣后
以甥舅尝幸其第致礼献穆祠堂命近侍掖端愿勿
拜元祐六年卒辍朝临奠赙典加等赠开府仪 (第 52a 页)
臾烟罢道人不见但留诗于案上云捏土为香事
有因世间宜假不宜真皇朝宰相张天觉天下云
游吕洞宾(吕惠卿张商英 宋/哲宗 徽宗时人)又徽宗斋会诗高谈
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陛下问臣来日事
请看午未丙丁春金大定三年 (第 12b 页)
有因世间宜假不宜真皇朝宰相张天觉天下云
游吕洞宾(吕惠卿张商英 宋/哲宗 徽宗时人)又徽宗斋会诗高谈
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陛下问臣来日事
请看午未丙丁春金大定三年 (第 12b 页)